2022届湖北省武汉市高三五月模拟(一)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湖北省 试卷年份:2022年 题数:20 浏览数:1919

一、单选题

1.

图1为1976年于陕西临潼出土的西周青铜器利簋及其铭文拓片。据铭文记载, 武王征商,隹(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 ;中国古代典籍《尚书》也说, 时甲子昧爽,王朝至于商郊牧野,乃誓。 利簋铭文可以佐证(  )

图1

A.传世文献对武王克商的记载准确B.周武王是臣服于商朝的方国首领C.商周时期青铜铸造技术领先世界D.商周时期的干支纪年法已经完备

2.

秦权秦量是秦朝的权衡器和量器实物,出土地点分布极广,除秦国故地陕西、甘肃大量出土外,在山东、山西、江苏等地都有出土。秦权质地有铜、铁、陶三种,秦量有铜方升、铜椭量等,在其上有大量的秦朝诏令。秦权秦量的大量出土,反映了秦朝(  )

A.推行郡县制效果明显B.颁布律令长治久安C.统一度量衡措施得力D.修筑驰道沟通南北

3.

考古工作者从唐代大明宫含元殿遗址中发掘出115件绳纹砖,都有统一的背饰纹绳,其中遗址出土的34件砖和46件比较完整的无釉板瓦都印有文字,内容涉及工匠姓名、烧制年代、地名和窑名等。这表明唐朝政府(  )

A.关注城市建设标准化问题B.重视城建工程质量的监管C.注重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D.实现了工匠管理的制度化

4.

明朝时期的江南地区,一批以技艺起家,透过文化消费逐利,并渗透到上层社会中的儒匠产生,成为沟通士商交往的桥梁。比较有名的如设计天安门的蒯祥,官至工部左侍郎。这一现象反映出(  )

A.社会阶级结构重大变化B.科举取士制度走向衰落C.封建统治秩序受到冲击D.经世致用观念逐渐兴起

5.

据记载, 国朝仍前明之制,以内阁为政府,大学士为宰执。……前明天子拱默,委任左右,故阁臣往往比(结交)中涓(宦官),作威福,营奸利,虽分权于部,而权益重。国朝凝旨有定例,内外大臣言官摺奏,则直达御前,天子亲笔批答,阁臣不得与闻 。以上史料说明(  )

A.明朝内阁为中央决策机构B.明清内阁显著提高行政效率C.清朝内阁的权力逐渐削弱D.清朝内阁有效防止宦官专权

6.

客邮是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在中国私设的邮政机构。《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国在通商口岸设立 领事邮政代办所 ,直属英国邮政总局或香港邮政局管辖,以备万一发生争议时可引用外交文书由专差递送的国际惯例。后来,清政府在《天津条约》中被迫应允。客邮地位的变化本质上反映了(  )

A.清朝的外交与国际接轨B.西方侵略中国方式的巨变C.中国半殖民地程度加深D.近代中国邮政体系的确立

7.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上谕: 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 这反映了光绪帝变法的指导思想是(  )

A.君主立宪B.中体西用C.维新思想D.实业救国

8.

1929年2月10日,汉口市开通了从六合路到硚口的第一条公共汽车线路—1路,后因水灾停开。1933年,汉口市长吴国桢提议恢复,并拟定《乘车须知》,规定:公共汽车要到站停车,先下后上;无论向车内车外都不可吐痰;乘车不许抽烟;要给老人和妇女让座。这说明(  )

A.汉口积极响应政府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B.汉口的公路交通发展迅速
C.近代交通影响人们社会生活和思想观念D.汉口的重工业开全国先河

9.

中共中央曾在某次会议上决定: 针对敌强我弱的局面,当前基本任务是创造根据地,钳制与消灭敌人,配合友军战略作战,保存与扩大自己,争取对敌战争的领导权。 这一决定(  )

A.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B.适应了中国形势的变化C.打破了日本迅速灭亡中国的图谋D.揭开了全面抗战的序幕

10.

据新华社报道,2021年1月14日, 新中国第一位女拖拉机手 、我国第三套人民币壹元钱上的标志性人物梁军在黑龙江哈尔滨逝世,享年90岁。图2是梁军登上第三套人民币(1962年4月开始发行)的场景。材料典型说明了(  )

图2

A.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初步奠定B.双百 方针深刻影响了绘画艺术C.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成D.人民参与社会主义建设热情高涨

11.

自然状态中所有财产都是无主物,因为无必要设立所有权。后来人类的恶德和贪婪的增长导致自然状态终结,从此设立了所有权。 基于此,法学家赫尔摩格尼进一步认为:统治权的奠定、所有权的区分、地界的设置、房屋的建立等等,是万民法引入的。该法学家认为万民法(  )

A.注重维护财产所有权B.适应了商贸发展的要求C.奠定民主政治的基础D.体现了自然法基本精神

12.

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写到: 这一由全体个人的结合所形成的公共人格,以前称为城邦,现在则称为共和国或政治体;当它是被动时,它的成员就称它为国家;当它是主动时,就称它为主权者;而以之和它的同类相比较时,则称它为政权。至于结合者,他们集体地就称为人民;个别地,作为主权权威的参与者,就叫做公民。 这里,卢梭倡导(  )

A.人民主权B.自由平等C.三权分立D.天赋人权

13.

表1是1761—1851年英国粮食进口数量的变化情况,由此可以看出英国(  )

时间

人口百万

净进口指数

1761

615

-4

1781

704

0

1791

774

2

1801

866

5

1831

1328

12

1851

1674

16

表1

A.对国外粮食市场的依赖性增强B.工业革命基本完成C.城市化进程造成国内粮食短缺D.圈地运动迅速发展

14.

列宁在评价一战期间德国战时计划经济时,认为: 在战争期间为了集中人民的力量不得不由一个中央机关来调节5000多万人的全部经济生活。既然这一点能够在代表少数金融大王利益的一小撮容克贵族的领导下做到,那一定同样也能够在代表受饥饿和战争折磨的十分之九的居民的利益的觉悟工人的领导下做到。 由此可以看出(  )

A.世界大战促使各国政府机构改变职能B.新生的苏维埃开始实施计划经济体制C.德国战时经济为苏俄建设提供了参照D.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

15.

北约成立之初,在传阅的文件上,通常盖有“AEO”的橡皮图章,即只准 美国人过目 。它反映了(  )

A.美苏在国家利益上矛盾加剧B.美国逐渐控制了西欧市场C.国际格局朝制度化方向发展D.北约成为美国的战略工具

16.

《全球趋势报告2040:一个竞争更为激烈的世界》指出, 未来二十年,国际体系中的权力来源将进一步演变。……没有一个国家能在所有地区或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各类行为体将依据自身利益,竞相塑造国际体系 。这反映出(  )

A.多极化格局尚在形成中B.国际关系超越意识形态C.和平共处成为各国共识D.区域经济集团相互依存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城市粮食供应问题】
材料一
据《清史稿·食货志》,清朝定都北京, 漕运初悉仍明旧 ,顺治二年(1645)户部奏定 每岁额征漕粮四百万石。其运京仓者为正兑米,原额三百三十万石,……其运通漕者为改兑米,原额七十万石。 ……至康熙十九年(1680),顺天府新增、退出、开垦并清查民地共计28475顷余。其中新增开垦地约占三分之一,近万顷。……康熙之后实行了 盛世滋丁、永不加赋 摊丁入亩 ,禁止旗地 增租夺佃 等政策。

——摘编自《清史稿》

材料二
随着商业的不断发展,粮商的经济实力不断扩大,他们不仅在北京周边省份购买粮食,而且还通过轮船招商局,往赴江浙、湖广等地购买大米,以满足京师粮食的需要。光绪二十三年(1897)京奉铁路天津至北京段——津卢铁路建成通车,以后京汉铁路、京绥铁路、津浦铁路也相继通车,北京成为全国的铁路交通枢纽。铁路的开通进一步促进全国各地粮食顺利运往北京。北京的粮食供应市场进一步扩大,即使没有南漕的接济,粮食的供应也不成问题。因此光绪二十七年(1901)七月清政府下令取消漕运。光绪三十年(1904)十二月,漕运官署悉行裁撤,漕运制度遂告废止……清末有粮商2000家左右,民国后经兼并改组,也有1500家,从业店员工人在8000人以上。

——摘编自《近代北京的粮食供应》、《北平工商业概况》

(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初解决北京粮食供应的主要措施。(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晚清北京粮食供应方式的变化及原因。(8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社会建设与生态保护】
材料一
塞罕 源自蒙语,意为 美丽的高岭 。公元1681年,康熙帝巡幸塞外,看中了这块 南拱京师,北控漠北,山川险峻,里程适中 的漠南蒙古游牧地,借皇帝 春搜、夏苗、秋猕、冬狩 四季狩猎的古代礼仪,同时锤练满族八旗的战斗力,实行怀柔政策绥服蒙古,遏制沙俄侵略北疆,维护多民族国家的团结统一等巩固国家政权的多种政治因素,设置了 木兰围场 。此后一百余年间,这里成为清帝避暑、联络北方蒙古诸部和其他少数民族活动的重要场所。步入近代以后,内忧外患的清政府在同治二年(1863)开围放垦,随之森林植被被破坏,后来又遭日本侵略者的掠夺采伐和连年山火,至解放前夕,原始森林已荡然无存,塞罕坝地区退化为高原荒丘,呈现 飞鸟无栖树,黄沙遮天日 的荒凉景象。

——摘编自徐凡《塞罕坝精神:牢记使命创造绿色天地》等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1962年原林业部号令向沙地进军,加大人工造林,建设塞罕坝林场。五十多年来,塞罕坝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关怀下,用两代知青的青春和汗水,营造起万顷林海。如今,塞罕坝林地面积达到112万亩,森林覆盖率由新中国成立之初的11.4%提高到现在的80%,成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森林和坚实的生态屏障,每年为京津地区涵养水源、净化水体1.37亿立方米,固碳74.7万吨,释放氧气54.5万吨。塞罕坝林海茫茫、水草丰茂,是 河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珍禽异兽的天堂 ,成为 为首都阻沙源、为京津保水源、为国家增资源、为地方拓财源 的绿色生态屏障。

——摘编自李淑霞、曹耀峰《河北塞罕坝: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范例》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晚清民国塞罕坝环境恶化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比较清朝和新中国对塞罕坝治理目的的不同,并简析建国以来塞罕坝林场建成的历史影响。(8分)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图书馆与社会进步】
材料
15到16世纪,书籍的数量在急剧增长,人道主义者们对古代经典的着迷已经从颠覆性的学术热情发展成具有权威性影响力的举措。当科学威胁到神学至高无上的权威,统治者开始在古代经典理念中寻求对其权力的支撑。图书馆,正在经受着书籍数量和种类的增长所带来的变化,成为各种思想逐鹿的战场。1636年建立的哈佛学院图书馆反映了他的捐赠者的清教徒信念,其中四分之三的书籍是神学著作,大部分是关于圣经的注解和清教徒布道书。在17世纪末皇家图书馆仍是是供国王寻求启迪的古典著作、一些教会文件以及神学政治方面材料的大杂烩。18世纪,英格兰学术界的面貌再次发生变化,异端人士引进校园的科学思想开始在大学占主导地位,位于大英帝国扩张的最前沿的大学,需要稳定的图书供应。1753年,英国议会批准建立不列颠博物馆,英国的国家图书馆正式宣告成立。
19世纪,科技的发展让书籍和其他印刷材料的速度加快,书籍的数量和种类方面大量增加,图书馆从庙宇殿堂变成了市场,从只有少数原稿到拥有源源不断的资源。……1855年,英国议会通过议案,规定用国家税收在人口1万人以上城市建立公共图书馆,自此拉开了公共图书馆运动,这次运动的一个座右铭就是: 人人有书读 。公共图书馆运动横扫不列颠的时期,也正是这里阶级冲突不断、经济恐慌加剧的那些年。图书馆不仅提供了培训的机会和资本主义文化的浸润.它们还提供了一种逃避的间隙,提供了休息和反思的契机,最终会激励人们学会关怀和尊重。

——摘编自【美】马修·巴特尔斯著、赵雪倩译《图书馆的故事》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国家图书馆成立的历史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评价19世纪英国的公共图书馆运动。(6分)

三、开放性试题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糖的历史与社会变迁】
材料
中世纪后期的欧洲,糖主要来自于地中海地区,且产量很小,是稀罕珍贵之物。
13世纪,糖已成为英国精英家庭的日常用品。14世纪,糖在法国菜中也很常见。但除了最富有、最有特权的阶层外,糖远远超出一般人所能承受的消费水平。
伴随着哥伦布1493年开始的第二次大航海,甘蔗首次跨越了大西洋。16世纪中期巴西产的糖大量涌入欧洲市场。到17世纪中期欧洲的糖主要来自美洲的甘蔗种植园。
18世纪,加勒比海地区成为世界产糖中心。早期使用男女老少分工协作的甘蔗种植模式已不复存在,欧洲的契约劳工逐渐消失,甘蔗种植已被大型种植园垄断,劳动力主要是非洲奴隶。
到18世纪中期,糖已经无处不在。糖是每个家庭日常必购的商品,是他们日常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人均食糖量的持续增长,以及19世纪中叶自由贸易时代的到来,关于进出口关税、保护产糖殖民地和自由贸易之间的争论,使糖成为20世纪一项重要的政治议题。
随着食品科学分析的发展,人们对糖这种食品产生了巨大的怀疑。很明显,食用过多的糖会损伤儿童的牙齿。长期超量消费甜味剂,结局是体重不受控制的上升,引发普遍肥胖问题。

——摘编自【英】詹姆斯·沃尔韦恩(JAMES WALVIN)《糖的故事》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选择 糖的历史 的某个侧面,采用适合的时间尺度对其进行阶段划分,并说明划分的依据。(要求:侧面合理,阶段清晰,史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