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河北省张家口市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河北省 试卷年份:2022年 题数:21 浏览数:652

一、单选题

1.

夏商西周时期, 始建国营都日,必择国之正坛,置以为宗庙;必择木之修茂者,立以为丛社 到东周时期,各国宫城内的祭祀遗迹已很少见,社祀宗庙等礼制性建筑已被移出宫城。这一变化表明(  )

A.族权与政权趋向于结合B.神权对政治的影响减弱C.贵族分封制度日益瓦解D.城市建筑规模不断扩大

2.

西汉时,孔安国把《论语》中 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注为 道谓礼乐也,乐以和人,人和则易使 。东汉时,马融把《论语》中 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注为 道,谓为之政教 。由此可见,他们(  )

A.希望恢复周朝礼乐制度B.把民本思想转化为了政治实践C.积极维护封建统治秩序D.融汇了先秦诸子百家政治理念

3.

下图为辽宁朝阳唐墓中出土的一组唐代陶瓷乐舞俑,其中涉及古琴、琵琶、箜篌、笙、排箫等各民族乐器。这些文物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A.乐舞艺术服务于民众生产生活B.器乐艺术进入到丰收期C.社会生活具有开放包容的特征D.鼓舞之乐艺术开始兴起

4.

下图为南宋《咸淳临安志·京城图》(局部)对御街的描绘。这表明,当时临安(  )

A.城市经济功能显著增强B.民间集市日益活跃C.工商活动摆脱政府监管D.坊市制度趋向瓦解

5.

明朝的地方高层行政组织由都指挥使司、布政使司与按察使司联合组成。都指挥使司听命于兵部和五军都督府,布政使司和六部与都察院有关联,按察使司则听命于刑部和都察院。都、布、按三使都是以中央官员的身份被派到地方。明朝的做法(  )

A.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B.提高了地方政府的行政效率C.缓解了中央与地方的对立D.削弱了中枢机构的政治权力

6.

1875年,左宗棠上奏: 窃维泰西诸国之所以谋我也,其志专在通商取利……缘其国用取给于征商,故所历各国一以占埠头、争海口为事……自通商定议,埠头、口岸已成,各国久以为利,知败约必妨国用也;商贾计日求赢,知败约必碍生计也 。可见,当时左宗棠(  )

A.致力发展官商合办的民用企业B.尚未认清西方列强侵略的本质C.认为列强已经改变了侵华方式D.受到近代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7.

1914年,北洋政府颁布《国币条例》,规定以库平纯银6钱4分8厘为单位,定名为元。据此,造币总厂和江南造币厂开铸1元银币。新银币首先在上海金融市场取代各省自铸的银元,并逐渐取代外国银元,流通于全国。北洋政府此举意在(  )

A.改善民族企业的发展环境B.确立上海的金融中心地位C.强化政治统治的物质基础D.为实施法币政策创造条件

8.

人民解放军胜利进军过程中,各新解放区首先成立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国民党和旧政府的一切公共机关。随后,各地陆续召集各界人民代表会议,选举产生地方人民政府。政府工作人员以共产党员为主体,也包括相当数量的爱国民主人士。这体现了当时各地致力于(  )

A.进行新民主主义政权建设B.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C.巩固和扩大革命统一战线D.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9.

1952年,中国首次在捷克斯洛伐克举办电影放映活动,放映了《中华儿女》《白毛女》《赵一曼》等七部影片。1953年,在捷克斯洛伐克全国范围内举办 中国电影周 ,主题为 中国人民的光荣,我们争取和平道路上的朋友与同盟 。新中国此举有助于(  )

A.改善外交环境B.开展全方位外交C.宣传 双百 方针D.壮大社会主义阵营

10.

下表为新时期中国农业生产结构的情况表(单位:%)这一情况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

1978

1985

1990

农业

结构

种植业

79.3

69.3

64.7

牧业

15.5

22.1

25.8

林业

3.6

5.2

4.3

渔业

1.6

3.5

5.4

种植业

结构

粮食作物

80.4

75.8

76.5

经济作物

9.6

15.6

14.4

A.科教兴国 发展战略的实施B.国际市场向中国全面开放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引导D.农民经营自主权不断扩大

11.

公元前5世纪,雅典政治家阿里斯提德曾在放逐投票时,被一个目不识丁的公民请求代写上阿氏自己的姓名投入票柜,阿里斯提德问那人何以要放逐他,那人答道: 不为什么,我甚至还不认识这个人,但是到处都称呼他为公正之士,我实在听烦了 。这反映出当时雅典(  )

A.城邦体制危机凸显B.政治制度存在弊端C.民主政治缺乏正义D.民众参政热情高涨

12.

14—15世纪,欧洲地方语言文学勃兴。但丁等人的地方语言作品广为传播,用地方语言翻译拉丁文著作也成为潮流。到1400年,《圣经》已经有了法文、荷兰文、英文等欧洲语言的版本。据此可知,当时欧洲(  )

A.信仰自由成为共识B.人文主义影响扩大C.民族教会逐步建立D.宗教神学日渐式微

13.

1848年,英国通过了《公共卫生法》。1855年,伦敦开始了下水道现代化工程。到19世纪60年代,欧洲各城市初步形成了自来水和地下排污系统。欧洲国家的这些举措(  )

A.解决了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B.摒弃了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C.适应了工业社会发展的需要D.推动了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

14.

1919年3月,列宁指出: 苏维埃政权现时任务是坚定不移地继续在全国范围内以有计划有组织的产品分配来代替贸易 必须使……个个生产部门的一切生产计划……密地协调一致,相互联系,共同形成一个我们迫切需要的统一的经济计划。 列宁提出这一要求是为了(  )

A.应对严峻的内外形势B.直接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C.掌握国家经济命脉D.推行国家资本主义政策

15.

1959年,美国斥巨资在莫斯科举办国家博览会,主题是 选择和表达的自由 。组织者强调,将用事实展示 美国是一个进步的和充满活力的、自由的、极富创造力的、爱好和平的、睦邻友好的国家 。美国此举:(  )

A.推动了美苏关系持续缓和B.有利于缓解国内经济危机C.改变了对苏联的冷战政策D.力图扩大西方文化的影响

二、材料阅读

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北宋店宅务,是国家行政机关之一,负责管理和维修国有房产,并向租住公房的人收取租金。当时京城及各州县均设有店宅务。京师店宅务,先隶三司,后改隶太府寺,设有 监官四人、专副四人、勾当官二人 ;另有 掠房钱亲事官 各四五十名,负责招租、收租;又有 修造指挥(维修工)”各五百人。大中祥符八年(1015),朝廷颁布法令: 市中(失火)延燔官舍,其修盖讫移居者,免僦(租赁)居二十日。应僦官舍居赋直十五钱者,每正(元旦)、至(冬至)、寒食,免三日之直 。天圣三年(1025),京城店宅务辖下的公租房为26100间,当年的租金收入为134629贯,平均每间房屋的年租金5贯多一点,月租为400多文钱(大致是市井平民收入的十分之一)。

——摘编自吴钩著《宋潮:变革中的大宋文明》

(1)根据材料,概括北宋店宅务管理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北宋设置店宅务的主要原因。(6分)

三、开放性试题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材料
在五台山地区, 共产党积极努力建立大规模的群众组织。最有名的是被称为 抗日救国会 的这个组织,其属下有各以青年、妇女、农民为不同对象的分会。
卡尔逊在山西河曲时,有人向他介绍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 这是一个爱国的青年组织,其任务是:培育公务人员的忠诚;改善人民生活;促进人民的团结以抵抗日本侵略
山西一个村庄的戏剧给贝特兰留下深刻印象: 它的主题是武装农民参加游击队。 大雨滂沱也冲不散观看的群众。
著名左翼作家田汉写了两个深受戏剧团体欢迎的短剧:《保卫卢沟桥》和《最后胜利》。福尔曼这样赞扬他在晋绥抗日根据地看到的一出戏: 戏演得非常精彩,成绩斐然。
丁玲曾向斯特朗谈起, 我们演戏,向群众发表演说,在农村的墙上画漫画,并教农民们唱歌。我们在每个村子必须至少教会唱两支歌

——摘编自赵金康《外国记者眼中的中共华北抗战动员》

材料呈现了外国记者眼中的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华北抗战动员情况。从中选取材料,确定一个具体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释。(要求:主题明确,观点正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四、材料阅读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一
1967年8月,印度尼西亚、泰国、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5国外长在曼谷举行会议,发表《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宣言》。宣称联盟的宗旨是:本着平等和合作的精神,加速地区的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促进地区的和平与稳定。1971年11月,东盟外长在吉隆坡举行特别会议,发表《东南亚中立化宣言》,宣布建立不受外部强国干涉的 和平、自由和中立区 。同时,东盟的区域经济合作不断发展。1994年5月,东南亚十国举行非正式会议,决定加快东南亚一体化进程,把东盟扩大为包括东南亚所有国家的大东盟。现在,东盟已成为东南亚地区经济合作为基础的政治、经济、安全一体化合作组织。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

材料二
1996年首次召开的亚欧会议,是亚洲十国(东盟七国、中国、日本、韩国)和欧盟为建立双方互利互动的合作关系而创立的新机制。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当年12月举行的第二届东盟首脑非正式会议邀请中、日、韩三国首脑进行会晤,并分别同这三个国家的首脑举行会谈。2001年,中国在第五次中国一东盟首脑会晤中正式提出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议。2010年1月1日,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标志着世界第三大自由贸易区、也是发展中国家之间最大的自由贸易区开始运作。

——摘编自徐蓝主编《世界近现代史(1500—2007)》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推动东盟成立与发展的主要因素。(10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与发展的重要意义。(8分)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985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研究进行教育体制改革的步骤与措施。根据会议的讨论,中共中央于5月27日正式公布《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此后几年,从中央到地方教育经费逐年增加,教育事业费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由1978年的5.9%提高到1986年的9.5%。1986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后,开始有步骤地在全国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同时,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1987年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已超过高中阶段学生总数的40%,初步形成了行业配套、结构合理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经过教育体制改革后的高等学校,1988年在校生总规模已达206万人。各种形式的成人教育经过调整充实后有了很大发展。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新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时期中国教育改革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时期中国教育改革的意义。(6分)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39年8月22日,希特勒宣称 毁灭波兰是我们的第一号任务 。23日,在莫斯科签订的《德苏互不侵犯条约》的《附属秘密议定书》中规定: 在一旦波兰国家所属领土上发生领土的或政治的变动时,德国和苏联两国利益范围将大体上以比萨河、那累夫河、维斯瓦河和桑河一线为界 。9月1日,德国以 闪击战 突袭波兰。9月3日,英法被迫对德宣战,但未按照盟约从空中和陆上发动攻势以缓解波兰所受到的致命打击。9月17日,苏军入侵波兰。10月6日,英法拒绝希特勒提出的和平建议,声称要把战争进行到底,宣称恢复战前的波兰国家是他们进行战争的目的。同时,英法支持成立了以资产阶级温和派为主的波兰流亡政府,在波兰侨民中组建了武装力量,参加了保卫法英的战斗。法国沦亡后,波兰流亡政府迁到伦敦。

——摘编自程人乾《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国际舞台上的波兰问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对待德国入侵波兰的态度并简析其影响。(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法应对德国入侵波兰的举措并说明其原因。(6分)

2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崔寔,东汉后期涿郡安平(今河北安平)人。汉恒帝时,崔寔出为五原(河套以东至山西省偏关一带)太守。五原土宜麻枲,而俗不知织绩,民冬月无衣,积细草而卧其中,见吏则衣草而出。崔寔斥卖储峙(储备物资),为作纺绩、织纴、綀缊之具以教之;民得以免寒苦。崔寔在《政论》中强调国以民为根,民以毂(谷)为命。《四民月令》是他晚年移居洛阳后所著,按月安排士农工商的事务活动,使四民各务本业。关于粮食种植,书中提到:“(三月)时雨降,可种秔稻稻,美田欲稀,薄田欲稠;“(五月)是月也,司别稻及(蓼)蓝,尽(夏)至后廿日止;“(六月)趣耘锄,毋失时;“(十一月)籴秔稻、粟、大小豆、麻子。《四民月令》原书巳散失,现在该书资料较集中地保存在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及隋杜台卿的《玉烛宝典》中。

——摘编自周兴发等《我国古代农学家和农书》

(1)根据材料,评价崔寔的作为。(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 崔寔 能够著就《四民月令》的原因。(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