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度广东省普宁市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广东省 试卷年份:2022年 题数:32 浏览数:538

一、单选题

1.

当以黑陶为代表的龙山文化出现在黄河中下游地区时,北方辽河上游出现了红山文化,长江下游出现了良渚文化,在它们的区域内都出土了精美的玉器、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由此可知中华文明(  )

A.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B.具有继承性C.具有多源和共融的特征D.具有相似性

2.

商鞅变法时期,实行 徕民 政策。采取优服条件招徕移民,吸引了三晋相当数量的人口流入关中(下图)这一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

A.促使邻国版图面积不断缩小B.确立小农经济主导地位C.解决秦国的粮食及兵源问题D.加强君权对社会的控制

3.

秦朝大兴土木,政策性的人口流动极为频繁, 丁壮丈夫西至临洮、狄道,东至会稽、浮石,南至豫章、桂林,北至飞狐、阳原。 这一现象反映了(  )

A.统一王朝的建立B.人身依附关系强化C.商品经济的繁荣D.国家组织能力强大

4.

汉高祖时期诏令简易朴实、近乎口语,汉武帝时期诏令中多援引儒家经典语句。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A.大一统局面形成B.统治思想的变化C.汉赋的广泛流行D.政治体制的变化

5.

《洛阳伽蓝记》记载: 自晋宋以来,洛阳号为荒土,昨至洛阳,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 ,这段文字主要反映了北魏时期(  )

A.士族制度在洛阳地区得到了充分发展B.孝文帝改革推动洛阳经济文化的繁荣C.因洛阳长期处于战乱,人口被迫南迁D.孝文帝下令以汉族服饰取代鲜卑服饰

6.

在武则天主政期间,政策稳当、兵略妥善、文化复兴、百姓富裕,故有 贞观遗风 的美誉,亦为其孙唐玄宗的开元之治打下了长治久安的基础。这说明,武则天的统治(  )

A.促进了唐朝经济的发展B.加强了对西域的管理C.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D.进行了科举制的改革

7.

白居易27岁中进士时留下 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 的诗句,其慈恩塔下的 题名 缘于(  )

A.世卿世禄制B.九品中正制C.军功授爵制D.科举制

8.

下图中吐蕃大臣禄东赞(居中者)身穿的长袍,其面料是产自中亚的 撒答剌欺锦 ,此锦是中亚人吸收唐代织造技术并结合当地技术,将 经锦 改为新式 纬锦 而成。这体现出(  )

唐《步辇图》(部分)

A.区域织造技术趋于一致B.中外技术的交流开始于唐代C.技术的交流具有多向性D.中亚是吐蕃与唐交流的桥梁

9.

北宋前期考试注重帖经、墨义和诗赋,不太看重策论。宋神宗在位期间颁布法令, 罢明经及诸科,进士罢诗赋 ,以考查经义论策(策论:古时指议论当前政治问题,向朝廷献策的文章)为主,将王安石主撰的《三经新义》作为科举考试的准绳。北宋科举制这一变化(  )

A.禁锢了士人的思想B.反映了科举制度的完善C.确立了理学的正统D.顺应了社会变革的需求

10.

空间观念是历史学习的一项基本能力素养。元史载: 国家置中书省以治内,分行省以治外。 从历史空间上来看,这里的 是指(  )

A.大都周围的河北、山西、山东B.蒙古汗国初建时的斡难河源一带C.女真部落活动的东北地区D.淮水以南原南宋统治区

11.

饮茶在宋代不再是奢侈的享受,平民百姓日常也能享用。这反映出(  )

A.农业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B.经济作物种植的扩大C.边疆地区农业生产的进步D.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12.

两宋词坛的风格虽有豪放与婉约之分,但李清照、辛弃疾等人的许多词作中均流露出较为浓厚的忧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所反映的时代特征是(  )

A.战乱频繁,百姓流离失所B.土地兼并,激化社会矛盾C.政治黑暗,导致民不聊生D.政局动荡,军阀割据严重

13.

天子传子,宰相不传子。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则天子亦不失传贤之意。宰相既罢,天子之子——不贤,更无与为贤者矣。 材料认为(  )

A.世袭制造成天子不贤B.君主应该传位给贤人C.宰相的废除弊端较大D.宰相职位应该世袭

14.

隆庆元年(1567年),明朝政府开放海禁,在漳州府的月港设督饷馆,私人海上贸易逐渐合法化。老百姓 富家以财,贫人以驱,输中华之产,驰异域之邦,易其方物,利可十倍 。而月港 所贸金钱,岁无虑数十万……其殆天子之南库也 。据此可知(  )

A.明朝始终奉行鼓励对外贸易的政策B.对外贸易有利于改善国计民生状况C.福建地区是明清对外贸易主要通道D.私人海上贸易造成了贫富分化加剧

15.

明代某学者主张把自己的 作为衡量是非的标准,拒绝拜倒在圣贤的脚下,认为只要遵从良心行事,人人皆可为圣贤。据此可知,该学者主张(  )

A.全面批判孔子的是非观念B.致良知,知行合一C.以 格物致知 为修身手段D.存天理,灭人欲

16.

明清时期,在江南、华南的一些地区,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传统的粮食生产比重降低。这一现象表明,明清时期上述地区(  )

A.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逐渐提高B.普通农户收益锐减C.人口变动导致粮食需求减少D.农业生产出现衰退

17.

1854年,英国向清政府提出 修约 要求:一、争取广泛地进入中华帝国的整个内地,以及沿海各域。二、争取扬子江的自由航行,并进入沿江两岸直到南京的各城以及浙江沿海各大城……三、实行鸦片贸易合法化……据此可知, 修约 要求的实质是(  )

A.打开中国门户B.进一步扩大侵略权益C.加紧资本输出D.瓜分中国

18.

马勇在《甲午战争十二讲——温情敬意看历史》中说: 我想甲午战争真正带给中国的教训和启示就是如李鸿章所讲的 一场战争让中国付出了巨大代价,但是终于把中国长长的大梦惊醒了 ,中国终于在悲情的状态下重新出发了。 该学者认为(  )

A.温情敬意是历史基本史观B.李鸿章是反思甲午战争第一人C.民族危机引发了民族觉醒D.甲午战争让中国彻底摆脱沉沦

19.

王韬曾于19世纪60年代初提出: 器则取诸西国,道则备自当躬 如徒颂西人,而贬己所守,未窥为治之本原者也 的主张。可见,王韬这一时期的主张(  )

A.与 中体西用 思想基本相符B.有力地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C.深刻阐述了中国落后的根源D.标志着早期维新派同洋务派的决裂

20.

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 戊戌政变 ,囚禁了光绪帝,再次临朝训政,并公开斩杀了 戊戌六君子 百日维新 最终失败。 百日维新 期间的改革措施被保留下来的是(  )

A.振兴实业B.建立京师大学堂C.开放言路D.实行君主立宪制

21.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袁世凯复辟帝制最终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A.缺乏强大武力作为后盾B.违背社会进步潮流C.失去帝国主义的支持D.民主革命派的反对

22.

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和科学的旗帜,其根本目的是(  )

A.批判和否定传统儒学B.将西方文化系统地介绍到中国C.以俄为师,宣传马克思主义D.思想启蒙,巩固共和制度

23.

1921年,中共 一大 纲领规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实现共产主义;1922年,中共 二大 纲领明确提出: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这一变化体现了中国共产党(  )

A.决定开展土地革命B.受国共合作的影响C.决定放弃暴力革命D.对国情的正确认识

24.

著名作家魏巍在《地球上的红飘带》一书中说: 地球上曾经有过一条红飘带,一头连着黄土高原,一头连在瑞金城外。 下列口号与之相关的是(  )

A.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 B.要拥护 德先生 ,又要拥护 赛先生
C.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D.红军主力上征途,战略转移去远方

25.

1935年12月,清华大学救国会在《告全国民众书》中急呼: 华北之大,却已经安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 与这一事件直接有关的是(  )

A.西安事变B.大生产运动C.七七事变D.华北自治运动

26.

美国《时代》杂志载: 每位关心要闻的读者都知道,在1937年,日本的战争机器……被卡住了13个星期之久,它的时间表第一次被中国的战争机器粉碎了。 下列哪次战役粉碎了日军的侵华 时间表 (  )

A.淞沪会战B.太原会战C.徐州会战D.武汉会战

27.

有关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结束了中国近百年来屈辱的历史 ②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
③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力量 ④是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8.

著名党史专家何沁评价某外交主张时说: 超越了意识形态的限定,具有普遍的适用性,成为解决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不仅如此,在纷繁芜杂的当今世界,它依然焕发着蓬勃生机。 该主张是(  )

A.一边倒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另起炉灶 D.不结盟

29.

1958 年 4 月,毛泽东写道: 由此看来,我国赶上英美不需要从前所想的那样长的时间了,二十五年或者更多一点时间也就够了。 这一判断导致了(  )

A.一五计划超额完成B.大跃进运动C.人民公社化运动D.三年自然灾害

二、材料阅读

30.

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
战国后期,诸子已开始尝试以自己的学说统一思想。……《吕氏春秋·不二》篇宣称: 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 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 思想大一统被提到了十分醒目的位置。

——摘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李斯上奏,建议秦始皇采取强硬措施) 非秦纪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也,医乐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 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 下焚书之命,行偶语之刑 ,从而造成了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次空前浩劫。战国时代蓬蓬勃勃的自由学术空气被窒息,广袤的思想原野上,万马齐喑。

——摘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編《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
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说: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摘自《汉书.董仲舒传》

回答:
(1)三则材料反映了思想界怎样的发展的趋势?原因有哪些?(6分)
(2)从材料可知,在这一趋势下,自战国到西汉先后进行了哪些努力?并说说秦汉这些努力的共同点(6分)

3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自宋朝开始,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商品经济发展的速度加快,宋代政府在对农业与商品经济关系的处理上出现了许多与历朝的不同之处。唐朝的 坊市制度 在宋代被取消,此举极大地促进了城市经济发展。重农抑商情况也发生了明显变化,农业生产的发展使国家有了雄厚的经济实力,因而商业的发展只能对统治者有利,而不会影响其统治地位。宋代仍然把农业放在经济发展首位并注意改进农业生产工具,奖励垦荒,因此,至天圣年间(1023~1033年)农业得到很大发展。随之而来的是手工业的兴旺,造船的发达和对外贸易的发展,这时指南针已普遍用于航海。造纸、雕版印刷、火药均已出现。此外,纺织、制瓷、矿冶等各部门都有显著发展,各业作坊规模之大,超越前代。

——摘编自邓晓影《宋代商业发展与商人地位的提高》

材料二
到了晚明时期,由于玉米和番薯等新的粮食作物的引进和推广,粮食生产有了突破性的发展。由于经济效益可观,种棉和养蚕更是蔚然成风。各地商品的种类比以往更丰富,而这又进一步促使工商业专业市镇的大量兴起。如松江地区,是明代最著名的棉纺织业中心,有众多手工业专业市镇和商品集散地,其中朱泾镇 四乡盛产棉花,乡人精于纺织,所产标布质地精细 。随着经营范围的扩大、资本的增多、竞争的激烈,开始产生了一批商业集团,也就是所谓的中国商帮。其中最著名的是徽商,不仅人数多,而且资本雄厚,经营多种行业。在明清之前,人们都以习儒或做官为一生的奋斗目标。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新 四民观 工商皆本 思想的出现,许多文人学士也开始加入到从商队伍中, 弃儒就贾 成为当时的风气。但是商业化的发展也进一步刺激了社会的世俗化,社会的商业化使人心趋于机械、变诈,人们唯利是图。

——摘編自陈君齐洋锟《晚明的商业发展与社会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朝商业繁荣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晚明商业发展的表现及影响。(8分)

32.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四条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統、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第十六条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第十九条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統,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五分之四以上之出席,出席员四分之三以上可决弹勤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二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三
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所以,应该集中力量制定刑法、民法、诉讼法和其他各种必要的法……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1978年12月13日)

(1)根据材料一,《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所规定的政治体制体现了什么原则?简要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历史意义。(4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所体现的原则。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的时代背景。(4分)
(3)材料三主要阐述了什么思想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成就。(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