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度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广东省 试卷年份:2022年 题数:32 浏览数:545

一、单选题

1.

西周初期,高爵位诸侯往往被分封在中原地区。东周时,中原诸侯众多,封国林立,因扩张受限和周边侵扰,多国衰落;边地诸侯国却因扩张便利往往形成大国。这表明(  )

A.分封制已不合时宜B.地缘因素影响政治的发展C.中央集权遭到威胁D.边地诸侯取代高爵位诸侯

2.

为保障丝绸之路贸易的顺利进行,西汉在边疆地区设置了不同机构。该做法有利于(  )

表1.西汉时期的丝绸之路简况

方位

贸易路线

机构设置或开发地区

西北

沙漠丝绸之路

河西四郡、西域都护府

东北

草原丝绸之路

乐浪四郡、南匈奴

东南

海上丝绸之路

南海九郡

西南

西南丝绸之路

西南夷

A.郡国并行制的推广B.汉代大一统思想的普及C.汉王朝疆域的扩大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3.

隋唐时期科技快速发展,如赵州桥是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唐代出现了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金刚经》,僧一行首次测算出地球子午线的长度等等。这表明该时期中国科技(  )

A.在诸多领域走在世界前列B.是集体智慧的结晶C.已经具有近代化发展趋势D.注重总结前人经验

4.

据研究,宋朝的钱币曾在辽、金、西夏和朝鲜、日本、越南作为主币行用,在东南亚各国作为辅币流通使用。由此推知,宋朝(  )

A.交子通行于海内外B.政治军事实力强盛C.商品流通范围广泛D.重农抑商政策松动

5.

明朝江浙一带乡镇已出现众多行商和手工作坊,他们广泛收纳周边个体民户的产品进行加工,进而行销到附近城市甚至远方市场。据此可知,这一时期江浙(  )

A.自然经济逐渐解体B.城乡经济联系密切C.新的经营方式出现D.政府重视商品经济

6.

清朝收缴土司的印敕,设府、厅、州、县,委派有任期的流官管理,逐步推行戍兵、编查户口、立保甲、丈量土地、征收赋税等。这些举措(  )

A.扩大了地方权力B.加强了民族管理C.增加了民众负担D.阻碍了社会进步

7.

陈旭麓先生说: 就其本来意义而言, 中体 应是对于 西用 的限制,但 西用 既借 中体 为入门之阶,便会按照自身的要求而发生影响,人们虽想把它限制在既定的范围,实际却很难如愿。 以下与材料观点相符的是(  )

A.寻自强,创立近代军事工业B.为求富,开办近代民用工业C.受刺激,产生民族资本主义D.御外敌,组建近代新式海军

8.

1901年之后,废科举、办学堂成为时髦,各省掀起一股 大学热 。但张謇反对 仓皇兴学即以大学为发端 的做法,认为 大学之预备在分科高等,高等之预备在中学……未设小学,先设大学,是谓无本。 这体现出张謇(  )

A.秉持理性踏实的精神B.过分强调基础教育的作用C.坚持实业救国的理想D.反对废除科举制度的态度

9.

三毛之父 张乐平先生抗战期间创作了大量救亡漫画,如图1。这类漫画(  )

图1.《惟有军民合作,才能消灭敌人》(1938年)

A.瓦解了日军的战斗力量B.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C.激发了民众的抗日热情D.凸显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作用

10.

表2为新时期我国女性从业的产业结构分布比例,该数据可以反映出(  )

表2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1982

7798%

1381%

82%

1990

7609%

1347%

1043%

2010

453%

145%

402%

A.女性就业人数持续增多B.女性社会地位日益提高C.改革深化加速社会发展D.现代企业建设成效显著

11.

公元7世纪,古西亚被阿拉伯人征服后开始通行阿拉伯语,原有的文字逐渐成为死文字,文明也被人遗忘。直到1857年英国皇家亚洲学会宣布成功解读楔形文字后,古西亚文明才为后人所认识。这说明(  )

A.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基本依据B.文字是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C.文献解读比实物研究更困难D.历史研究须使用二重证据法

12.

公元前5世纪以来,在亚非欧三大洲先后出现了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

表3.三大帝国统治概况

帝国

波斯帝国

亚历山大帝国

罗马帝国

统治概况

1.政治制度:

中央君主专制

地方行省制

2.措施:建立比较完善的税收系统

1.政治制度:

中央君主专制

地方行省制

2.措施:推广希腊文化

1.政治制度:

中央元首制

地方行省制

2.措施:基督教定为国教

据表3可知,三大帝国(  )

A.治国方略存在借鉴与创新B.阻碍了各地经济文化交流C.使基督教文化成为了主流D.实现了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13.

中世纪,欧洲的城镇受该地区贵族、主教严格管制。随着经济实力增强,部分城市的手工业者和商人开始寻求自治,通过长期的谈判或暴动等手段最终获得了一定程度的自治权。据此可知,城市自治(  )

A.借助了王权与教权的斗争B.是市民与封建主斗争的结果C.以民族国家的建立为前提D.促进了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

14.

10世纪初,新罗人建立统一政权,在中央设三省六部,将地方分为十道,推行土地国有,引入科举考试选拔官员,广为传播儒学经典与辞章之学。这表明(  )

A.中国文化深刻影响朝鲜的发展B.朱熹思想在朝鲜影响广泛C.朝贡贸易推动朝鲜向中国学习D.朝鲜王朝仿效唐朝的制度

15.

表4非洲部分国家成为殖民地年份表

非洲部分国家

殖民国家

休达

1415葡萄牙   1668西班牙

利比里亚

1461葡萄牙   1824美国

南非

1652荷兰     1806年或1814英国

多哥

1884德国     1916法国、英国

据上表可推知(  )

A.地理位置决定了被殖民的进程B.殖民国家的更替受生产方式变革的影响C.大量非洲劳动力被迫迁往欧洲D.非洲文明的落后是其被殖民的主要原因

16.

某同学在观看《大国崛起》后记录了这样的关键词: 人口不到100万 第一个联合的股份公司 东印度公司 第一个股票交易所 。据此推测,以下与该集的国家与主题对应的是(  )

A.英国 走向现代B.美国 寻道图强C.德国 帝国春秋D.荷兰 小国大业

17.

在16世纪和17世纪,由于地理上的发现而在商业上发生的并迅速促进了商人资本发展的大革命,是促使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的一个主要因素。 马克思这一论述主要表达(  )

A.新航路开辟引发了欧洲社会变革B.商业革命促成了欧洲封建社会转型C.商人资本瓦解了封建的生产方式D.欧洲资产阶级取代了封建贵族阶级

18.

图2是《物理学史》中的思维导图,从中可以推断(  )

A.近代科学的形成是综合多因素发展的结果B.思想解放是近代欧洲科学技术革命的前提C.科学革命以近代力学的形成作为基础D.伽利略的实验科学直接促成牛顿力学

19.

1823年,美国总统门罗发表宣言,宣称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但美洲却有句俗语:离天堂太远,离美国太近。这反映了(  )

A.美国争霸扩张的真面目B.美洲已成为美国的势力范围C.美洲急需开展民族独立D.美国的扶持推动了美洲发展

20.

图3取自1842年英国议会关于矿山童工情况的汇报。对图3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图3

A.英国政府拟立法解决雇佣童工问题B.无产阶级的苦难现状受到普遍关注C.英国议会改革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D.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问题亟待解决

21.

1883年起,俾斯麦政府颁布了《疾病保险法》《老年人与伤残者保险法》等法令,为工人及弱势群体提供医疗保障和救济。同时又规定,凡是领取了救济金的工人,就失去投票选举的权利。这些做法(  )

A.推动了国家的统一B.促进了民主政治的发展C.稳定了社会的秩序D.说明政府政策的欺骗性

22.

1890年,恩格斯给《萨克森工人报》写信道: 在理论上,我在这家报纸上看到的是歪曲得面目全非的 马克思主义 ”, 在实践上,(他们)不顾一切现实条件进行斗争 受过 学院式教育 的人,应该向工人学习。 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

A.马克思主义学说已经被社会所抛弃B.恩格斯认可萨克森工人报的斗争方式C.应将马克思主义与具体实践相结合D.法国工人阶级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23.

1920年,梁启超游历完欧洲后指出: 就私人方面论,崇拜势力,崇拜黄金,成了天经地义;就国家方面论,军国主义、帝国主义变了最时髦的政治方针。这回全世界国际大战争,其起原实由于此。 这反映出梁启超(  )

A.赞同社会主义革命B.宣扬社会达尔文主义C.大力提倡民族主义D.反思资本主义的弊端

24.

20世纪30年代中期,苏联掀起了 斯达汉诺夫运动 ,号召人们争做社会主义劳动英雄。档案表明,斯达汉诺夫工作者在按累进计件支付工资的工人中,比例高达50%以上。这说明当时苏联(  )

A.突破了斯大林模式的束缚B.调动了广大工人的生产积极性C.尝试进行经济体制的改革D.优先发展重工业以保障工业化

25.

1935年,联邦最高法院在多个判决中阻击新政,罗斯福新政严重受挫。1936年,罗斯福连任总统后向国会提交法案,要求改组联邦最高法院人数,由9人增加至15人。这体现了(  )

A.三权分立制度名存实亡B.联邦最高法院做法违宪C.新政遭到社会各界反对D.总统意图扩大政府职能

26.

二战结束后的二十多年间,三环外交成为英国外交政策的核心内容,由图4可知,英国旨在(  )

图4:丘吉尔最后的遗产——三环外交

A.推动欧洲一体化的发展B.维护海外殖民霸权C.对抗冷战下的美苏力量D.恢复昔日大国地位

27.

有学者认为,二战后,随着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对传统殖民政策的理解不应当局限于武力征服,而要着眼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控制和国际间的依附关系。据此,该学者强调(  )

A.殖民体系在二战后彻底瓦解B.新兴国家要警惕新殖民主义C.资本主义国家主导世界秩序D.各国应致力于摆脱美苏控制

28.

1974年,哈耶克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标志着欧美经济思想界开始由凯恩斯主义转向新自由主义。哈耶克的名言是 通往奴役之路,往往由善意铺就 ,据此可以推测哈耶克的经济主张是(  )

A.加强政府对国家经济的干预B.发挥市场机制实行市场经济C.效仿社会主义实行计划经济D.大力兴办公共工程增加就业

29.

有学者指出,戈尔巴乔夫改革虽然允许个体经济存在,但仍受制于传统社会主义理念,视市场为资本主义的,用国家订货代替国家计划,实质是反对市场经济。该学者认为戈尔巴乔夫改革(  )

A.在经济领域方面收效甚微B.背离了社会主义发展方向C.未能根本突破斯大林模式D.学习了中国改革成功经验

30.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在深入发展,反全球化的运动也在暗流涌动。反全球化势力一直与助推全球化势力相伴相随,全球化的问题凸显时,自然就使得反全球化势力的影响增大。这说明经济全球化(  )

A.不适应时代发展B.由发达国家占主导地位C.面临严重的挑战D.加剧发展中国家的贫困

二、材料阅读

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材料一
美洲的原始居民印第安人在长期的辛勤劳作过程中,培育了很多为美洲大陆所独有的粮食、瓜果和蔬菜……仅玉米就有七百多个品种。这是印第安文明对人类的重大贡献。随着1492年哥伦布到达美洲,新旧大陆之间的物产得以交流。

——木丁《哥伦布引起的物种交流》

材料二
从1980年杂交水稻首次走出国门以来,其稳定的增产潜力正受到越来越多的政府及有识之士的高度重视,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已将杂交水稻技术视为增产粮食、解决人类饥饿问题的首选技术。近年来,杂交水稻在国外年推广面积已达600万公顷,主要推广国家有印度、孟加拉国、越南、菲律宾、巴基斯坦、美国、印度尼西亚、缅甸、巴西及马达加斯加等。

——袁隆平为《杂交水稻国际推广实务》作序

材料三
棉花与资本主义的发展密切相关。15世纪末至18世纪后期,依靠国家军事力量的支持,欧洲的公司从印度购买棉纺织品并带回欧洲。18世纪后期至19世纪,英国在全球棉纺织业生产中的中心地位得以强化,并建立了以其为中心的世界秩序。19世纪至20世纪,印度、埃及、巴西等国的乡村成了棉花种植区,并被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作为棉纺织品的消费市场。

——摘编自李月玲《从全球史视角探析现代世界的起源》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洲与中国农作物对外传播的不同方式,并分析其各自影响。(12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 棉花与资本主义的发展密切相关 。(6分)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农作物全球化的认识。(4分)

3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一
1910年,一位名叫安吉尔的英国经济学家、和平主义者写的一本新著《大幻想》在出版后成了畅销书。他在这本书中,力图证明战争是不可能的。他认为,在当时各国财政经济相互依存的情况下,胜者和败者同样遭殃,战争成了无利可图的事情。所以,没有一个国家蠢到发动一场战争。

——毛元佑编著:《第一次世界大战总盘点》

材料二
1914年投入战争的是19世纪的军队,打的却是20世纪的战争。战争促进了技术进步,推出了新型武器和大规模屠杀的方法,影响深远……虽然欧洲是 一战 的中心,但这场战争是第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性冲突,影响到了每一个大陆。和多数战争一样,开战容易,结束却难……大战接近尾声时,各国的军费开支达到了空前的水平,都对公民开征了新的税赋,或提高了原有的税率。各国债台高筑,国家就滥发钞票,为将来埋下了隐患。

——【英】 伊恩·克肖《企鹅欧洲史8·地狱之行(1914—1949)》

材料三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棉、毛、丝等原料成为军需用品,一时求过于供,价格暴涨,拥有传统桑基鱼塘优势的珠三角地区的缫丝业遂乘机扩张。在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下,顺德掀起了办厂的热潮,当时广东全省雇用千人以上的缫丝厂共4家,顺德容奇便有3家, 仅大良大小丝厂有十七间 ,蚕丝产销最盛时,顺德 大小工厂190家,女工八万多名

——李淑蘋、朱婵《珠三角近代产业女工的职业形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安吉尔的观点并评析。(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特点。(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战期间顺德缫丝业发展的原因。(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