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云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合格考真题 适用省份:云南省 试卷年份:2022年 题数:33 浏览数:302

一、单选题

1.

中国是远古人类的重要起源地,已发现的旧石器时代人类化石点遗址有数百处,而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有1 万多处,且分布广泛,构成了中华文明的基础。这些文化遗存(  )

A.奠定多元一体的发展基础B.标志中国迈入奴隶社会C.体现人类社会的最早文明D.创造了灿烂的青铜文明

2.

西周时期,实行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的制度,形成了 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金字塔型的等级结构。材料反映了当时的(  )

A.禅让制B.分封制C.郡县制D.礼乐制

3.

魏晋至隋唐时期,修建了大量的石窟,如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等,都是闻名世界的艺术宝库。由此可知,这一时期(  )

A.生产技术进步B.艺术种类众多C.佛教广泛传播D.社会持续动荡

4.

916 年,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后改为辽,实行南北面官制度。南面官负责汉人为主的农耕民族事务,北面官负责契丹等游牧民族事务。这反映出辽朝的(  )

A.民族歧视政策B.兵农合一政策C.重农抑商政策D.因俗而治政策

5.

下表为宋元时期的重要科技成果统计表,其中①处应填入的是(  )

北宋

毕昇

北宋

沈括

《梦溪笔谈》

元朝

郭守敬

《授时历》

元朝

王祯

《农书》

A.《天工开物》B.活字印刷术C.简仪D.管形火器

6.

1405—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船队规模巨大,人员众多,庞大的船队依然能够保证较高的航行准确度,并开辟多条新的航海路线。由此可知,当时(  )

A.指南针普遍用于航海B.地圆学说得到广泛认可C.明朝欲武力征服海外D.已有大量人口移民海外

7.

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提出 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为基本原则的土地制度,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社会纲领。这一纲领是(  )

A.《海国图志》B.《天朝田亩制度》C.《资政新篇》D.《钦定宪法大纲》

8.

1912 年 3 月 11日,由临时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 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这一规定体现的原则是(  )

A.权力制衡B.自由平等C.三权分立D.人民主权

9.

1919 年 5月,北京大学等高校学生代表集中在北大会堂,听取著名爱国记者邵飘萍关于巴黎和会山东问题交涉失败的情况分析。这直接推动了(  )

A.新文化运动兴起B.五四运动爆发C.中国共产党成立D.北伐战争兴起

10.

1927 年 8 月 1 日凌晨,在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和刘伯承等领导下发动了武装斗争,创建了人民军队。据此可知,这是(  )

A.武昌起义B.南昌起义C.秋收起义D.红军长征

11.

图1是1937 年日军发动的一次事变示意图

图1

据此可知,当时发生的是(  )

A.九一八事变B.七七事变C.华北事变D.八一三事变

12.

1958 年,在总路线的指导下,中国人民掀起了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潮,但由于忽视客观经济规律,出现了严重经济困难。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经验不足B.苏联撕毁援助协议C.自然灾害D.大跃进 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3.

1955 年 4 月,周恩来在某次国际会议上的补充发言中说;中国代表团参加会议的目的 是来求团结的,而不是来吵架的 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 。由此可知,这次会议是(  )

A.日内瓦会议B.中印两国代表会谈C.万隆会议D.中美建交谈判会议

14.

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无数先进典型和英雄模范人物,如 铁人 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解放军好战士雷锋等,受到党和国家的褒扬。这反映了我国(  )

A.弘扬艰苦奋斗精神B.提升劳动者的素质C.推动教育事业发展D.打开中国外交局面

15.

中国提出的共建 一带一路 倡议,其核心理念 共商、共建、共享 逐渐成为各方共识,被写入联合国决议等重要国际文件。这表明中国(  )

A.注重加强与拉美国家合作B.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C.注重解决朝鲜半岛核问题D.在发扬国际人道主义精神

16.

世界最初的文明主要发源于西亚的两河流域、北非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和长江流域,以及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这反映出古代文明(  )

A.深受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B.建立完善的国家机器C.相互间处于封闭隔绝状态D.建立较为紧密的联系

17.

公元前后,汉朝和罗马帝国分别兴起于亚欧大陆的东西两端,两大帝国之间存在间接的经贸和文化交流。这主要得益于(  )

A.罗马帝国的征服B.中国商品的优势C.丝绸之路的开通D.两国官方的支持

18.

9世纪的西欧社会建立了一套特定的仪式,其誓词强调 我效忠我的主人,爱其所爱,仇其所仇,我的一举一动必将以他(主人)的意志为准则,绝无违背。 这反映的是(  )

A.封君封臣制度B.庄园经济发展C.基督教会束缚D.王权得到加强

19.

有一学习小组在搜集某邻国的资料时获得如下信息∶ 一衣带水 学习中国文化 天皇诏书 大化改新 幕府统治 等。由此可知该邻国为(  )

A.印度B.越南C.朝鲜D.日本

20.

14、15 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人才辈出,产生了 文学三杰 美术三杰 。他们宣扬的核心思想是(  )

A.理性主义B.人文主义C.自由主义D.科学精神

21.

近代英国的一位科学家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确立了较为完善的力学体系,为近代物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由此可知,这位科学家是(  )

A.牛顿B.瓦特C.史蒂芬孙D.法拉第

22.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总统、国会和最高法院分别行使行政权、立法权和司法权,彼此制衡。这体现了(  )

A.联邦制原则B.三权分立原则C.民主性原则D.君主立宪原则

23.

19 世纪中叶,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广泛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深入探讨工业革命引起的社会变化,总结工人运动经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这一思想诞生的标志是(  )

A.《资本论》第一卷出版B.共产主义者同盟建立C.《共产党宣言》的发表D.巴黎公社的伟大尝试

24.

20 世纪初期,欧洲形成了同盟国和协约国两大军事集团,它们竞相扩军备战,制定战争计划,使得国际局势日益紧张。由此可知,它们当时(  )

A.防范政治危机的发生B.极力地维护世界和平C.欲打击社会主义运动D.寻求重新瓜分殖民地

25.

1942年初,面对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的嚣张气焰,以中、美、英、苏为首的 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这一行动(  )

A.标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B.加速了中国抗日战争的爆发C.表明了太平洋战争正式爆发D.刺激了日本偷袭美国的野心

26.

二战后的国际秩序体现了人类呼唤世界和平与要求共同发展的时代特征。1945 年为维护这一秩序而建立的国际组织是(  )

A.国际联盟B.联合国C.欧盟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27.

1947 年 3 月,美国杜鲁门总统在演讲中宣布世界已经分裂为两个对立的营垒,美国将支持所有反对共产主义的国家。这说明美国(  )

A.开始扶蒋反共B.主导欧洲联合C.对苏发动冷战D.干涉盟国主权

28.

二战后,亚非拉民族解放浪潮空前高涨,1945—1991年,全世界有 90 多个国家摆脱了殖民统治获得独立。这反映了(  )

A.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B.资本主义国家的衰落C.美苏两极格局的瓦解D.世界多极格局的形成

29.

20 世纪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苏联领导人在改革中取消苏共领导地位,放弃社会主义制度,实行多党制,最终导致苏联解体。据此可知,该领导人是(  )

A.斯大林B.赫鲁晓夫C.勃列日涅夫D.戈尔巴乔夫

30.

图2 是 2011 年商务部发布的中国加入某国际组织 10 周年纪念标识。

图2

由此可知,中国加入的是(  )

A.世界银行B.关贸总协定C.亚太经合组织D.世界贸易组织

二、材料阅读

3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材料二
由于波斯帝国的统治范围广大,有些被征服地区沿用当地的统治制度。大流士(波斯帝国皇帝)采用并改进了亚述人所使用的驿站制度。他还统一币制,使得境内的商业活动有一定的标准,这种由王室发行以保证其纯度的钱币铸造起源于小亚细亚的吕底亚王国。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图3、图4和图5中的相关制度。(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波斯帝国大流士为维护统治采取的措施。(6 分)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国家治理方面的认识。(2 分)

3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近代中国历史的主题及其解决的道路,取决于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缺少的东西固然很多,但主要少了两件东西∶ 独立和民主。却多了两件东西∶ 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因此,我们要破坏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由于强大的帝国主义及其反动同盟军,总是长期占据着中国的中心城市,中国革命主力军的农民的斗争是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这样中国革命有在农村首先胜利的可能。

——摘编自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的宪政》等

材料二
1953—1957年,在第一个五年计划基本建设投资中,工业是重点,占58.2%,这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这期间,苏联援建的156个大中型建设项目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这些建设为后来的经济发展奠定了新的物质基础。

——摘编自郭笑文《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等

材料三
1992年的中共十四大指出,14年前(即1978 年)我们开始了一场新的革命。当前的实质和目标,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以实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摘编自何沁《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和中国共产党开创的革命道路。(4 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一五计划期间中国经济建设的特点及历史意义。(6 分)
(3)材料三中的 新的革命 新经济体制 分别指什么? (4 分)

3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1492 年 8月3日,哥伦布率领三艘帆船,从西班牙启航,以大无畏的精神横渡大西洋。向西半球的航行开启了著名的 哥伦布交流 ,建立了东、西半球之间的联系,发现了新的植物、新的动物、新的人们和新的社会,也为后来欧洲人在美洲的征服、定居以及开发铺平了道路。

——摘编自本特利·齐格勒《新全球史》

材料二
1780 年,英国的铁产量还比不上法国,1848 年却已超过世界上所有国家的总和。它的煤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 2/3,棉布产量占 1/2 以上。英国迅速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工业国家,它一个国家的工业生产能力比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总和还要多得多。它庞大的远洋船队把数不尽的工业品运往世界各地,再把原料运回国,加工成工业品,然后再运出去。

——摘编自钱乘旦《英国通史》

(1)指出材料一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事件的历史影响。(6 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19世纪 40 年代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富有工业国家的原因。(6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