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河南省洛阳市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河南省 试卷年份:2022年 题数:16 浏览数:763

一、单选题

1.

春秋时期,随着新兴贵族地主逐渐崛起,出现了以卿大夫为代表的私家、异姓贵族与公室的斗争,如鲁、齐、晋等相继出现公族大权旁落、卿大夫掌权的局面。公室与私家的斗争(  )

A.导致诸侯争霸加剧了社会动荡B.表明官僚政治取代宗法统治C.是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结果D.为统一局面的出现奠定基础

2.

屯田制是一种由政府提供土地,组织农民或士兵耕种,以解决军队给养或收取税粮的制度。三国时期的东吴推行了大规模的屯田,将屯田与水利开发并举,屯田制度与东吴政权相始终。东吴的屯田(  )

A.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B.奠定了国家统一的基础C.推动了经济重心的南移D.加重了农民的经济负担

3.

隋唐时期,上则以 野无遗贤 为标榜,求贤若渴,下则以文章诗赋相砥砺,孜孜求进,上行下效,蔚然风行,从而出现人才辈出的局面。这一现象(  )

A.使社会出现重文轻武的氛围B.厚植了隋唐繁盛的社会基础C.推动了儒学复兴运动的出现D.主要得益于科举制度的完善

4.

1382年,朱元璋罢谏官而设六科给事中。六科给事中 掌封驳之任,旨必下科,其有不便,给事中驳正到部,谓之科参,六部之官,无敢抗科参而自行者。 据此可知,六科给事中的设立(  )

A.遏制了明朝的吏治腐败B.避免了权臣乱政的出现C.造成六部行政效率低下D.有利于减少政令的失误

5.

甲午一战,日本以彻底的西学打败了中国不彻底的西学,在这一特定的背景下,不仅一部分洋务派承认了维新之必要,连一部分顽固派也开始接受了洋务运动的东西。材料意在说明甲午战争(  )

A.激发了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B.加深了中国社会的民族危机C.弥合了各救国方案间的分歧D.动摇了晚清政府的统治基础

6.

下表为近代中国政府收回部分租界的时间和相关事件。据此可知(  )

收回时间

收回租界

强租国

相关事件

19178

天津、汉口

德国、奥地

中国对德奥宣战

19248

天津、汉口

苏联

苏联成立

19272

汉口、九江

英国

北伐战争

192911

镇江

英国

北伐战争

A.清政府善于利用国际形势维护主权B.国民革命驱逐了外国侵华势力C.中国政府和人民主权意识不断提高D.西方列强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

7.

自1927年南昌起义以来,人民军队先后使用过国民革命军、中国工农革命军、中国工农红军、八路军、新四军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等名称。人民军队名称的变化反映了(  )

A.党适时调整民主革命斗争策略B.民主革命任务的变化C.人民军队的性质不断发生变化D.民主革命重心的转移

8.

1950年起,中央政府对煤炭、钢材、木材、水泥、机床等八种主要物资实行计划供应,由中央进行差额调拨。 一五 期间,统配物资由112种增至231种,部管物资由115种增至301种。这种调整(  )

A.旨在促进国民经济恢复发展B.适应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C.改变了工业物资匮乏的局面D.标志着计划经济体制已经形成

9.

国葬典礼演说是雅典城邦一项重要的制度。演说赞颂的对象,在公元前5世纪和公元前4世纪的绝大部分时间里,一直是城邦公民集体。但到公元前4世纪末,将军成为主要的赞颂对象,公民集体只是作为陪衬出现。这一变化反映出(  )

A.人文主义精神不断发展B.奴隶制工商业经济日趋繁荣C.雅典城邦制度走向衰落D.平民与贵族的矛盾日益尖锐

10.

1871年以后,虽然德国结束了政治上的分裂,成为统—-的民族国家,但德国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只是一个由各地区和各邦组成的拼接物,一个由不同历史和文化传统构成的组合体。这一状况(  )

A.反映德国的联邦制度名不副实B.阻碍了工业革命的开展C.表明统一国家的认同有待加强D.导致国内民族矛盾尖锐

11.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法国银行资本虽很发达,但银行家们热衷于把资金投向国外,通过放债取得高额利息,广大中小资产阶级喜欢把钱存入银行或购买万无一失的债券。这一现象(  )

A.引发英法两国激烈争夺殖民地B.加剧了法国社会贫富分化C.表明法国成为世界的金融中心D.延缓了法国工业发展速度

12.

1957年,美国作家凯鲁亚克出版了小说《在路上》,作者通过大量使用俚语、俗语、不合语法规范的长句,讲述了几个年轻人主动逃离主流社会,到处流浪,寻找新的生活体验和活着的价值。该作品(  )

A.体现了人们对理性王国的失望B.通过夸张的手法表达浪漫情怀C.反映战后美国青年的精神危机D.深刻剖析批判黑暗的社会现实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明初,朱元璋在黄河流域采取鼓励垦荒政策,至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全国人口数大约为7270万。清朝建立后,经过顺治、康熙、雍正三朝的增长。至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人口总数约4.322亿,达到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最高峰。人口的快速增加导致米、布等基本生活资料短缺,物价上涨,原来一人可以养活十人,而今却不可能了。 为农者十倍于前,而田不加增;为商贾者十倍于前,而货不加增。 社会中除了勤力有业有生计者,还有比之前增长数十倍的游手好闲之徒。当时的学者洪亮吉觉察到这些社会问题,提出了调剂人口的思想,但没有被重视。

——摘编自任惠玲《洪亮吉人口思想与马尔萨斯人口理论的比较及启示》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 鼓励 性的人口生育政策成为主导,我国人口出生率一直保持较高水平。 鼓励 性人口生育政策带来的人口过快增长与社会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不断凸显,引发的社会问题引起了中央决策者的关注。50年代中期我国政府开始调整人口政策,1973年7月国务院创立 全国计划生育领导小组 ,1978年 实行计划生育 第一次被写进《宪法》。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后,人口增长速度降低,新生人口数量逐渐减少。国家投入新增人口的资金比例相应减少,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国家用于教育、医疗行业的资金或资源增多,家庭开支和抚养费相应减少,满足人们对关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摘编自马红鸽、贺晓迎《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口生育政策变迁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我国人口快速增长的历史背景,并指出由此带来的社会问题。(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建国初期到70年代我国人口政策的变化,并分析这一变化产生的积极影响。(10分)
(3)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说明人口增长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3分)

三、开放性试题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16世纪发轫于欧洲的工业时代开创了世界历史发展的一体化过程。工业时代是西方社会内部一系列漫长而艰难的经济变革和文化变革的结果:工业时代是一个最富有传奇色彩的时代,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远远超过了以往一切历史时代的总和。然而,工业时代的大多数物质成就和精神成就都是以近代西方社会的经济模式和文化模式作为其源头和范本的,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如科学理性、民主政治、市场经济、法权观念等等。工业时代也是一个由西方向非西方地区传播而至的时代,它表现为一个历时性的发生过程,对于绝大多数非西方国家来说,工业时代是在西方列强的经济优势的诱惑下和坚船利炮的威逼下来临的。

——摘编自赵林《告别洪荒——人类文明的演进》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从材料中任选一个观点并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阐述合理,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四、材料阅读

15.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45年英国工党执政后大力推行以国有化为主要内容的 民主社会主义 改革。1946年通过《民用航空业法》,将民航机和航空站收归国有,并成立了直属国家控制的三家航空公司。1947年1月政府又将海底电报和无线电报的各公司国有化。1945年先后将技术水平低、长期亏损,需要动用巨额的资金才能进行技术改造的煤炭、钢铁和电力工业部门国有化。1945年10月通过了《英格兰银行国有化法案》,以方便政府利用货币政策来调节经济。同时继续执行1944年保守党政府通过的教育法案,1946年11月颁布了《国民健康服务法》,使居民享受免费医疗。从1945年到1948年还实施了一系列的社会保险制度。工党政府所实施的改革使人民的生活水平有所改善。因而受到英国人民的欢迎,许多人以为这就是一种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

——摘编自杜奇华《战后英国艾德礼工党政府的内外政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工党政府推行的 民主社会主义 改革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英国工党政府的 民主社会主义 改革。(9分)

16.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梁启超在《李鸿章传》中认为李鸿章是晚清近40年来第一流紧要人物,但又只是一个 纯臣 庸臣 ,因此不能 将中国之失政尽归于李鸿章一人 。他认为,李鸿章对洋务的认识最多。但他只知洋务,而不知有国务,最终难逃失败;在外交上,李鸿章对处理中日外交,无功亦无罪,只是英雄无用武之地,但他误国之罪 无庸置论 ,他的外交历史,实失败之历史。
新中国建立后至改革开放前,学术界认为李鸿章一生的历史,是一部对内镇压人民起义、对外出卖民族利益的反动历史。李鸿章是镇压革命人民的刽子手、封建社会的维护者,是中国近代最大的反动买办,在外交上是一意主和的卖国贼。
改革开放以后.著名学者陈旭麓认为,李鸿章办的许多企业是为了抵抗外国,他所创建的海军炮口是对外的,更多的是对着日本侵略者的。他还认为,李鸿章有爱国之处,但不能否认他的确有不少误国之处。也有一些学者认为,李鸿章虽有抵御外侮的愿望,但其办理外交是为维护清王朝统治服务的。还有一些学者认为,李鸿章办理外交有积极的一面,其外交实践要具体分析。

——摘编自戴仕军《李鸿章研究概述》

(1)根据材料,概括不同时期的学者对李鸿章的评价。(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对李鸿章不同评价的主要因素。(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