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明初,朱元璋在黄河流域采取鼓励垦荒政策,至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全国人口数大约为7270万。清朝建立后,经过顺治、康熙、雍正三朝的增长。至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人口总数约4.322亿,达到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最高峰。人口的快速增加导致米、布等基本生活资料短缺,物价上涨,原来一人可以养活十人,而今却不可能了。
“为农者十倍于前,而田不加增;为商贾者十倍于前,而货不加增。
”社会中除了勤力有业有生计者,还有比之前增长数十倍的游手好闲之徒。当时的学者洪亮吉觉察到这些社会问题,提出了调剂人口的思想,但没有被重视。
——摘编自任惠玲《洪亮吉人口思想与马尔萨斯人口理论的比较及启示》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
“鼓励
”性的人口生育政策成为主导,我国人口出生率一直保持较高水平。
“鼓励
”性人口生育政策带来的人口过快增长与社会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不断凸显,引发的社会问题引起了中央决策者的关注。50年代中期我国政府开始调整人口政策,1973年7月国务院创立
“全国计划生育领导小组
”,1978年
“实行计划生育
”第一次被写进《宪法》。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后,人口增长速度降低,新生人口数量逐渐减少。国家投入新增人口的资金比例相应减少,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国家用于教育、医疗行业的资金或资源增多,家庭开支和抚养费相应减少,满足人们对关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摘编自马红鸽、贺晓迎《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口生育政策变迁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我国人口快速增长的历史背景,并指出由此带来的社会问题。(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建国初期到70年代我国人口政策的变化,并分析这一变化产生的积极影响。(10分)
(3)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说明人口增长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3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