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明市2022年普通高中高三毕业班第三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福建省 试卷年份:2022年 题数:20 浏览数:590

一、单选题

1.

孔子极力倡导仁人君子之道。 仁人君子 不仅应关切个人自我道德品格修养,而且更应怀抱经世济民的情怀。这一主张的实质是(  )

A.维护儒学的正统地位B.稳定社会秩序C.重建西周的礼仪制度D.追求道德完善

2.

表1为汉朝中央政府为治理边疆而设立的机构,这些机构的设置(  )

机构

管理范围

职能

郡县

北疆、东北疆、西南地区、南疆

管理民政、防务和屯田

属国

脱离本民族主体而迁徙到内地的边疆民族

设属国都尉,其内部事务仍由该内迁民族的首长负责

都护府、校尉等

不具备设置郡县管理的边疆地区

管理民政、军政和屯田

表1

A.体现出因地制宜的民族政策B.保证了边疆地区的政局稳定C.旨在促进民族间的文化交流D.消除地方势力对中央的威胁

3.

图1为唐朝岭南道怀集百姓在缴纳庸调时,由地方官折纳成银饼上交朝廷。图1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图1 怀集庸调银饼

A.货币地租取代实物地租B.赋税征收方式灵活C.政府减轻百姓赋税负担D.白银进入流通领域

4.

据载:范文正公(仲淹)方贵显时,置常稔之田千亩,号为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凶葬,皆有赡。择族之长而贤者主其计,而时共出纳焉。材料表明这一救济模式(  )

A.以政府为主体B.开启宗族救助活动的先例C.体现平均平等D.带有鲜明的家国同构特点

5.

明清时期,戏曲在江南地区兴盛。秦淮河畔开设众多观戏的茶楼酒馆,甚至有人刊刻戏曲剧作, 以娱民众 。这些现象出现的社会根源是(  )

A.娱乐活动的丰富多彩B.政府抑商政策的松弛C.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D.民主色彩思想的兴起

6.

1880年左宗棠在兰州创办了近代中国第一个采用机器生产的毛纺厂一十兰州织呢局。毛纺厂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羊毛资源,使农牧业获得发展。兰州织呢局的创办(  )

A.开创了中国近代工业B.抵御了西方的经济侵略C.加速了农产品商品化D.改变当地农村落后面貌

7.

晚清,星期制传入中国。1902年至1911年夏,各学堂、中央各部和地方衙门陆续实行星期日公休制度。1912年民国肇建,南京临时政府采用了星期日公休制度。与此同时,星期制也在社会上广为流行。这表明(  )

A.政府对社会生活的引导B.国民民主意识的普遍提高C.市民文化素质明显提升D.社会生活土洋并存的特征

8.

1927年10月,在向井冈山进军途中,毛泽东颁布了三条纪律: 行动听指挥,不拿群众一个红薯,打土豪要归公。 后来又提出了 上门板……买卖公平 六项注意 。1929年后,修改补充为 八项注意 ,至此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初步形成。它的初步形成(  )

A.适应了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需要B.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C.在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D.奠定了思想建军的基本原则

9.

1939年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对成都192个家庭模式进行了调查,结果一夫一妻的小家庭最多,共95个,占调查总数的49.5%;其次为组成折中(三代)家庭,共57个,占调查总数的29.7%;大家庭(四代以上)只占调查总数的16.7%。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小农经济的瓦解B.四川地区宗族观念的淡化C.新文化运动影响D.企业内迁加快工业化进程

10.

20世纪60、70年代,为支援福建小三线建设,上海有近20个工厂(车间)搬迁至福建,涉及轻工、化工和手工业等工业门类。据此可知,福建小三线建设(  )

表2 上海迁明企业(部分)一览表

上海厂名

迁明时间

迁明厂名

永昌五金厂

1965

三明市皮革五金厂

立丰印染厂

1966

三明印染厂

泰昌胶合板厂

1967

三明胶合板厂

国营上海26纺织厂

1970

三明纺织厂

A.奠定了工业化建设的初步基础B.促进三明工业布局的合理发展C.旨在应对严峻的经济困难时期D.理顺了福建沿海与内地的关系

11.

苏格拉底主张 凡属希腊国民应注意健身之道,以应付国家需要,以保民卫国为天职 。亚里士多德不仅亲身参加体育实践,而且在《国家论》中提出体育、德育和智育应相互联系,智力的健全依赖于身体的健全,体育可以先于智育。他们共同出发点是(  )

A.提升公民身体素质B.完善雅典民主政治C.提高城邦公民素养D.保障体育竞技胜利

12.

751年,罗马教皇派大主教来到巴黎为丕平(751—768年在位的法兰克国王)加冕,这意味着世俗政权需要来自灵学的批准。754年,丕平把罗马周围的大片领土划为教皇辖区,形成了一个 教皇国 ,史称 丕平献土 ,但教皇所居土地是由世俗政权奉献的。上述事件(  )

A.显示了君权高于神权B.是后来神权与君权斗争的根源C.二元政治格局的必然D.构成了中世纪欧洲文化的底色

13.

法国大革命期间,巴黎人民一方面宣称 热爱美的艺术 任何法国政府都必须敬重法国的艺术遗产 ;另一方面又以 自由与平等的神圣原则 ,称巴黎一切致敬专制的雕像都要被摧毁。为协调此类矛盾,法国(  )

A.开启了破坏圣像运动B.创立公共博物馆C.强调艺术的教化功能D.建立民主共和制

14.

1920年,列宁在共产国际二大,进行 民族和殖民地问题讨论 时指出: 把被压迫的、附属的、没有平等权利的民族同压迫的、剥削的、享有充分权利的民族明确地加以区分。这与资产阶级民主制的谎言是相对立,这种谎言蒙蔽是金融资本时代和帝国主义时代所特有的现象,即为数无几的最富强的先进资本主义国家对世界绝大多数人实行殖民奴役和金融奴役。 据此可知,列宁的论断是(  )

A.认为殖民地问题是无产阶级革命组成部分B.揭露民族压迫掩盖阶级压迫的实质C.主张全世界无产者和被压迫民族联合起来D.基于中国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兴起

15.

图2为美国联邦政府长期赤字总额与未偿国债总额。这说明(  )

图2

A.美国经济严重衰退B.美国的 新经济 时代已过去C.美元霸权地位破产D.美国通货膨胀问题日趋严重

16.

《百年孤独》是马尔克斯的代表作。孤独不仅是马尔克斯作品的思想,也代表了拉丁美洲独特的民族意识——孤独的拉美意识。拉美作家以别样的表现方式,极致地阐释着拉丁美洲特有的孤独。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拉美大陆(  )

A.曾经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B.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C.政治独裁经济贫困的现实D.植入西方的思想文化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图3、图4、图5分别是中国古代史某时期(朝代)的形势图。 (8分)

图3

图4

图5

(1)指出图3、图4、图5所属的历史时期(朝代)。(3分)
(2)根据上述三幅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出其中一个历史趋势并加以说明。(5分)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中世纪的欧洲,以王室特许状的方式对一些新技艺、新行业进行保护,此即专利的最早表现形式。13世纪英国经济落后欧洲大陆,议会掌握征税权,王室无法随意增加税赋额度和种类。英国王室为了尽快赶上富裕的欧洲大陆国家,允许外来新教移民在向国王交纳一定金钱的前提下,获得某一行业或产品单独经营的权利。
航海贸易促进英国商品经济迅速发展,人们发现技术进步所创造的财富在社会总财富中所占的比例明显上升,人们开始注重保护自己的先进技术,促进了现代专利意识的产生。17世纪以来,自然权利说将专利解释为发明人的法律权利而不是王室恩惠的特权,为了给专利确认为法定权利提供理论基础。1623年英国下院通过了《专利法规》规定发明专利的主体、客体、取得专利的条件、专利的有效期限以及宣告专利无效的条件。这是近代专利制度的开端。

——摘编自邹琳《英国的专利制度发展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英国专利制度产生的背景。(8分)
材料二
鸦片战争,西方坚船利炮所向披靡,先进中国人意识到技术发明的重要性,第一次引进了 专利 概念。1882年上海织布局获得 十年设厂垄断专利权 ,揭开了专利实践的序幕。1898年,光绪帝下诏 各省士民、著有新书及创建新法制成新器,果系堪资要用者,允宜奖赏,以为之劝,或量其才能授以实职,或锡之章服表以殊荣。所制之器,颁给执照,酌定年限,准其专利售卖 。清末新政,清政府制定了《振兴工艺给奖章程》,提出 兴专利以振百工 与洋商争利 挽回利权 ……但对如何定义专利、专利期限、专利审核程序等没有任何细则规定。专利制度在近代中国经历了一个与传统体制艰难融合的变迁历程。

——摘编自刘秀平《近代中国专利制度的历史考察》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中国在移植西方专利制度过程中存在的利与弊。(8分)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近代专利制度的认识。(4分)

三、开放性试题

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冷战史研究是后冷战时期受到国际学术界高度重视的课题。1991年以来,随着前苏联解体、部分档案的解密,国内外关于冷战问题的研究出现了一些新观点。

表3 学术界关于冷战史研究一览表

研究领域

研究观点

冷战起源

(1)美国对外政策的必然产物

(2)冷战是由美苏双方在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等方面差异而形成的

(3)冷战是美苏双方对战后国际形势错误判断造成的

(4)英国在冷战起源上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冷战性质

(1)美国称霸全球的地缘政治与战略

(2)意识形态对抗的产物

(3)美苏争霸

(4)英国重建光荣与梦想的一种策略

冷战影响

(1)冷战以美国的胜利而告终

(2)美苏冷战的结局是双输

(3)冷战时期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与发展

(4)英国成为北约的重要成员国

据材料提供的中外学者关于冷战的研究,从 起源 性质 影响 三个模块中,提取一个综合性主题,并进行简要论述。(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四、材料阅读

2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
雷锋的一生不长,但雷锋精神却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雷锋精神的核心是信念的能量、大爱的胸怀、忘我的精神、进取的锐气,这也正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最好写照,是我们民族的脊梁。2021年9月,党中央批准了中央宣传部梳理的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雷锋精神被纳入其中。

表4 小学语文教科书中雷锋事迹一览表

版本

篇目

体裁

主题

1963年版

《做革命事业的螺丝钉》

日记

叙述了雷锋甘愿为社会主义建设而做一颗螺丝钉,忠诚党的革命事业。

《雷锋在工地上》

记叙文

叙述了雷锋积极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做好事不留名。

1982年版

《过桥》

记叙文

叙述了雷锋小时候上学路上,背小同学过桥的故事

1992年版

《雷锋日记二则》

日记

叙述雷锋对社会主义的忠诚和共产主义的信心,甘愿为国家建设无私奉献,甘愿无偿帮助同事和集体,甘愿做无名英雄的心路历程。

2001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诗歌

叙述了雷锋抱着迷路的孩子、背着年迈的大娘献爱心等事迹。

——摘编自蒋洁蕾的《教科书中雷锋形象嬗变的话语分析》

(1)根据材料,概括20世纪60年代到21世纪,小学语文教材中雷锋形象演变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小学语文教材中雷锋形象演变的原因。(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