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龙岩市2022年高中毕业班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福建省 试卷年份:2022年 题数:20 浏览数:544

一、单选题

1.

周人创造了与各部族均无血缘关系的 ,并赋予其凌驾于众神之上的绝对权力。周王以 明德 方式承天命,并告诫诸侯如果放纵邪僻,违抗王命, 我则致天之罚 这一举措旨在(  )

A.级和各民族间的矛盾B.加强政治整合能力C.增强王权的神秘色彩D.维护等级尊卑秩序

2.

表1所示为《史记》和《汉书》部分篇目的内容摘选。据此可知(  )

表1

篇目

《史记》西汉·司马迁

《汉书》东汉·班固

货殖

人富而仁义附焉

贵谊而贱利

游侠

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

不入于道德,苟放纵于末流

汉武帝

尤敬鬼神之祀

雄才大略

A.价值判断影响史家的历史评述B.时代变迁决定历史评述C.历史评述受到阶级立场的影响D.历史评述缺乏客观标准

3.

唐代前期,中央政府设置录事参军负责地方州县的文案 复查及行政监督,唐中后期录事参军的职责重点则转变为督察私盐贩卖、监临征税与专判州府财政等事务。据此可推知,唐中后期(  )

A.监察体系不断完善B.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得到平衡C.中央财政出现危机D.监察官员的职权进一步明确

4.

两宋时期的谣谚内容丰富,能够较为客观真实地反映历史。据表2可知,宋代(  )

表2

谣谚

出处

欲得富,赶着行在发酒醋

庄绰《鸡肋编》

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

袁采《袁氏世范》

近来世俗多颠倒,只重衣衫不重人

普济《五灯会元》

白屋多起家,膏梁易偷惰

何坦《西畴老人常言》

A.崇富观念盛行B.抑商政策的松弛C.等级分化加剧D.平民化趋势加强

5.

王阳明巡抚赣南、汀、漳等地期间订立了著名的《南赣乡约》,延揽乡村精英担任约长、约正以负责教化管理乡民,并要求对违规违约者 呈官究治 请兵灭之 。这些措施(  )

A.借助宗法纽带以加强中央集权B.强化了政府对基层民众的教化C.推动基层自治与国家治理结合D.依靠乡民自治以规范社会秩序

6.

19世纪中后期,中国茶、丝出口大增形成白银内流,银价骤跌造成通货膨胀;其时欧美主要国家先后采纳金本位制,国际金价上涨,列国强迫清政府将白银赔款改为按金价支付,加剧了晚清经济的萧条。这反映出(  )

A.战争赔款影响清王朝经济转型B.条约体系阻碍中国金融调整C.金本位制提升西方商品竞争力D.全球化冲击清王朝经济安全

7.

1909年,两广总督袁树勋上奏清廷, 按照定律,公司未有盈余,不得移本作息,然吾国风气未开通,各省商办实业,公司自入股之日起,即行给息,以资激劝。 这反映出(  )

A.中国近代企业面临筹资困境B.部分官僚学习西方融资方式C.两广地区企业经营理念先进D.国人投资近代工业热情高涨

8.

一战后,梁启超偕友游历、考察经历战争浩劫后满目疮痍的欧洲时写道, 现在所谓光华烂漫的文明,究竟将作何结果,越想越令人不寒而栗 ,引起中国知识界的极大反响。这种反思(  )

A.促使中国知识界全面回归传统文化B.反映了知识分子逐渐认同苏俄革命C.代表了知识界开始抵制西方文化侵蚀D.客观上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9.

中国共产党某一时期的策略路线强调,改变过去的 工农共和国 人民共和国 争取中华民族之独立自由与解放 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 。其时,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  )

A.发动军民夺取反 围剿 斗争的胜利B.建立民族统一战线抗击日本帝国主义C.总结城市暴动失败教训统一全党意志D.调动一切力量夺取民主革命最后胜利

10.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国家作出 三线(西南、西北)建设 的重大战略部署,涉及钢铁石油、农林等300多个重大项目,建成了西昌卫星发射基地、成昆铁路等重大项目以及攀枝花等新兴工业城市。据此可知,三线建设(  )

A.完善了国民经济结构B.体现八字方针对工业的调整C.打破了西方经济封锁D.改善了国防实力和经济布局

11.

表3反映了1949~2003年间贵州省人口的变化情况。据此可知(  )

表3

时间

总人口万人

净增长人数

万人

年平均增长人数万人

年平均增长率(%

19491958

141640171002

29362

3262

2120

19591961

174396162353

12043

6022

3515

19621975

166429253095

86666

6667

3277

19761984

258511293185

34674

4334

1586

19851999

292718371006

73788

5271

1597

20002003

375572386966

11394

3798

1001

A.人口变化与国家政策调整相关B.改革开放改变了城乡人口结构C.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呈负相关D.计划生育带来了人口的负增长

12.

雅典 斯泰西斯法令 规定,凡刺杀僭主者及其世代长子、奥林匹亚竞技会的获胜者等对城邦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拥有在城邦政厅享用终身公餐的特权。该法令的实施有利于(  )

A.扩大民主的主体范围B.增强公民的集体意识C.保障公民的参政权力D.缓和城邦的社会矛盾

13.

图1是某植物对外传播的情况示意图。据此判断该植物是(  )

图1

A.茶叶B.棉花C.玉米D.大豆

14.

表4所示为日本政府颁布的部分法规及内容。由此可见,当时日本(  )

表4

颁布时间

法规名称

内容

1872

《学制》

邑无不学之户,家无不学之人作为普及初等教育的目标

1884

《町村会法》

地方议员的选举和被选举资格以本地户籍居住、拥有不动产、一定年龄、男子为主要条件

1898

《民法》

妻子嫁入夫家后,法律视其为无能力者

A.文明开化成效显著B.地方自治不断推进C.社会平等亟待增进D.法制体系不够完善

15.

甘地的思想涵盖哲学、宗教、政治制度、社会改造和经济发展等方面。图2所示是其言论的摘选。由此可见,甘地(  )

A.抵制西方资本控制印度B.反对在印度发展工业文明C.竭力维护当时社会秩序D.主张以道德力量治理国家

16.

图3所示为前苏联《鳄鱼》杂志上的一幅漫画。该漫画意在揭示(  )

图3

A.北约职能由防御型转为进攻型B.美国加强对盟友的操纵和控制C.北约东扩挤压了苏联的战略空间D.美国极力帮助盟友发展空间技术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
材料
二战后,美国一直利用其霸主地位对一些国家实施严厉的经济制裁,成为实施经济制裁频率最高的国家,经济制裁已成为美国几乎所有外交问题的首选解决方案。

图4 美国作为主要发起方的经济制裁件数及其效果趋势图

——摘自刘玮《美国经济制裁:历程、手段与效果》

概括图4所反映历史现象的总体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8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
为解决对匈奴作战的粮草供应问题,汉武帝在西域实行屯田制度。公元前121年,汉武帝开始招募内地农民戍边屯田,对戍边农民赐予官爵,分给官地、农具、种子等。公元前119年,实行军队屯田,屯田所需土地、农具、种子等各种用品由国家统一发给。此后,军队屯田逐渐成为主要屯垦模式。开始时屯垦多由临时机构管理,到汉元帝后,西域都护成为屯垦总管,下有都尉或校尉、曲侯、屯长等分管各屯垦点。西汉在西域的屯垦不仅为统一西域创造了条件,也成为历代中央王朝治理西域的重要国策。

——摘编自李祖德《西汉的屯田》等

材料二
新疆和平解放后,为了解决当地严峻的经济困难,中央决定在新疆开展大规模屯垦戍边。1950年,驻疆部队开展了前所未有的大生产运动,当年实现了粮食蔬菜的自给。1954年,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成立,军队建设军垦农场逐步转变为兵团职工建设国营农场,新疆屯垦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根据屯垦规划,兵团积极引进、吸收、研发和推广先进生产技术,使新疆的国营农场建设朝着规模化、机械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实行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的战略,形成多门类的现代工业体系,为新疆现代工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赵曼《新中国新疆屯垦戍边之发展阶段与特征》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汉政府在西域实行屯田的主要措施,并简析其意义。(10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新疆屯垦与西汉西域屯田的不同之处。综合上述材料,就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谈谈你的认知。(10分)

三、开放性试题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杰里·本特利在《新全球史》中以 传承 交流 两大主题生动地再现了世界历史的纵横发展: 传承 主题关注个别社会的形成、维持和衰落,即再现不同社会形态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的纵向序列; 交流 主题直接关注沟通、互动、网络和交换这些能把个别社会与更广大世界联系在一起的手段,再现了不同社会之间的横向联系。他把人口增长、技术不断进步与传播、不同社会之间的交往日益密切——三个因素互为因果作为 互动 的动力。

——摘编自魏凤莲《新全球史

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运用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史实准确,逻辑严密,表达清晰。)

四、材料阅读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6分)
材料
天监元年(502年),南朝梁武帝设置御史中丞为御史台台主, 掌督司百僚 。御史中丞除行使在官府机构的监察权力外,在民间的监察权力也得到了朝廷正式承认。御史中丞不仅有专道而行的政治殊遇,路逢尚书丞郎时也不再行 止车版揖 之礼。其主要属官除治书侍御史二人外,又增置侍御史九人,分理诸曹事务,并纠察各级官员的违法行为。同时,梁武帝还授权御史中丞等监察官员 风闻奏事 (只凭传闻就可上疏进谏、弹劾)的权力。此制为隋唐以后各朝相袭,但御史官员在行使职权时不可避免地触及到门阀士族的政治利益,极容易得罪当朝权贵。

——摘编自熊伟《南北朝御史台机构职官设置与职权地位》

(1)根据材料,概括梁武帝时期提高御史中丞地位的举措。(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梁武帝时期的监察制度建设。(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