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度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一中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期中考试 适用省份:福建省 试卷年份:2022年 题数:20 浏览数:266

一、单选题

1.

春秋前期,盟誓(结盟立约)是诸侯之间实现互信的重要方式;春秋中后期,质子(将王子或世子派到他国做人质)作为盟誓的补充大量出现;战国时期,起到事实作用的盟誓寥寥无几,质子成为国家间邦交的重要手段。这表明(  )

A.社会伦理由血缘纽带转向契约纽带B.传统社会准则和行为规范逐渐式微C.儒学调和社会矛盾的功能逐渐增强D.以信义为核心的信用体系得到重建

2.

两汉时期的玉璧,大多出土于大型墓葬特别是诸侯王及其家族墓中。据考古发现,西汉早中期的墓葬普遍随葬玉璧,但西汉晚期,随葬玉璧的数量减少,出土玉璧的墓葬占比也明显下降。上述变化主要反映出,西汉晚期(  )

A.地方豪强大族控制政局B.儒家思想成为正统C.休养生息政策影响深远D.诸侯王的实力衰微

3.

东晋政府对从北方南渡而来侨居的州、郡、县人口以 白籍 进行登记,不向其征发赋役。东晋后期和南朝时期,政府将侨居户口编入所居郡县户籍,称作 土断 ,使白籍人口土著化,承担赋役。这说明(  )

A.经济重心开始南移B.少数民族逐渐封建化C.大土地所有制发展D.户籍为赋役征发服务

4.

南北朝时期的《颜氏家训》告诫子弟: 自荒乱以来,诸见俘虏,虽百世小人,知读《论语》、《孝经》者,尚为人师;虽千载冠冕,不晓书记者,莫不耕田养马。若能常保数百卷书,千载终不为小人也。 由此可知当时(  )

A.社会普遍重视学术文化学习B.文化因素是阶层流动的基础C.文化条件利于维持家族门户D.儒家文化占绝对的统治地位

5.

唐中后期,官府在今福建地区大量设置税场,五代十国至宋初又将很多税场升为县,其分布状况见图1。这表明五代十国至宋初该地区(  )

图1

A.经济发展推动地方行政设置变革B.呈现出西强东弱的经济发展格局C.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高级行政区D.移民多寡决定县级行政区的数量

6.

在明代,庶民袖小衣短, 去地五寸 ;生员袖大衣长, 去地一寸 ,体现斯文之气,且其服饰颜色和制式内含 比德于玉 规言矩行 等意。这反映了当时(  )

A.儒家思想规范社会生活B.科举制度限制社会流动C.社会等级结构日益固化D.市民文化突破礼制限定

7.

清朝历代皇帝都把广州贸易所获利益作为私人利益的重要来源,海关监督由内务府授权,负责把广州每年海关税收多达855000两的现银输入统治者的私囊,因此广州有 天子南库 之称。这种现象(  )

A.使得广州保持着贸易开放状态B.表明闭关锁国未影响外贸发展C.说明政府在财政上依赖于广州D.为近代海关管理制度奠定基础

8.

在1871至1874年处理台湾琉球漂民案期间,不少知识分子和闽台官员明确提出要以国际法处理中日冲突,申明中国在台湾全境的主权,要求日本退兵。在此后的马嘉理案、曾纪泽伊犁谈判和中法战争中的 台湾封锁问题 等涉外交涉中,中国均援用了国际法。这些活动(  )

A.说明西学成为社会主要思潮B.反映了晚清外交的近代化趋势C.引起清政府权力结构的变化D.扭转了对外交往中的不利局面

9.

1936年上海的城市人口已逾300万,跃居为 世界第五、远东第二、中国第一 的国际性大都市。此时上海的发电设备容量已达26.62万千瓦,占全国总容量的45.5%,每日入夜,上海滩灯火通明,不夜城成为了上海的代名词。这可以从侧面反映出当时中国(  )

A.抗战期间重工业亟待内迁B.城市化进程迅速发展C.正在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D.基础设施建设不平衡

10.

据统计,从1955年1月到1956年6月,共有78个国家和地区与中国有联系和交流。根据你的判断,这其中绝大多数国家属于(  )

A.周边国家和邻近国家B.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C.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D.不结盟运动国家

11.

《论告示》第11编:裁判官不满足于只讲诈欺,还要在诈欺前面加上 恶意的 这一形容词加以限定。因为,早期法学家们使用过善意诈欺这一术语。他们使用这一术语是出于深刻的洞察力,尤其是指为对付敌人和窃贼而使用的情况。这说明罗马法(  )

A.过分强调形式B.约束法官权力C.蕴含理性精神D.追求审判效率

12.

14—15世纪,意大利地区攀比成风,为女儿准备像样的嫁妆成为各阶层家庭的沉重负担,新郎家族也要为新娘准备奢华的服装和珠宝首饰等彩礼。1420年,威尼斯颁布禁奢法令,对嫁妆和彩礼等方面进行了限制。该法令的实施(  )

A.降低了当地的结婚率B.背离了人文精神C.推动了海外殖民扩张D.有利于资本积累

13.

16世纪,法国国王签署敕令,规定法国的法律文件必须用以巴黎方言为主形成的法语撰写,法语成为法国的官方语言,对民族语言的重视强化了民族认同。这表明当时法国(  )

A.基本实现了国家统一B.国王权力不断加强C.与英国关系日益紧张D.民族国家逐渐形成

14.

咖啡进入意大利时被认为是异教徒的邪恶饮品,受到来自教会的抵制。后来人们发现咖啡具有令人清醒的特征,这与教会清醒禁欲精神有某些吻合之处,加之教皇品尝后发现其气味芳香,又能令人从躁动激烈中冷静下来,于是欣然接受并大力推广,将其定性为基督教的饮料。这说明(  )

A.新物种的传播具有曲折性B.咖啡传播取决于教皇认可C.宗教因素阻碍物种的传播D.物种传播推动了宗教发展

15.

一战 末期,各参战国士兵大规模归国休整,一种烈性传染病的消息频频见诸西班牙报纸,引发世人的恐慌情绪,该病由此得名 西班牙流感 ,西班牙人则将其称为 法国流感 。对报纸中 西班牙流感 的报道,解读正确的是(  )

A.西班牙是该烈性传染病的策源地B.世界大战是传染病扩散的根本原因C.新闻媒体的发展促进信息的传播D.欧洲人已形成抗疫共同体的意识

16.

英国史学家霍布斯鲍姆这样叙述 20世纪 70—90年代的世界:建立在领土主权之上的民族国家,对其事务控制掌握的范围日渐缩小;反之,其行动运作不为领土疆界所局限的另一类组织,如跨国公司、国际货币市场,以及卫星时代的全球媒体传播事业,却开始高奏凯歌。作者认为(  )

A.发达国家控制世界的手段越来越隐秘B.经济全球化对国家治理提出新的挑战C.新一轮科学技术革命对世界影响深远D.西方国家和平演变政策损害他国主权

二、开放性试题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
材料
据楼璹《耕织图·序》记载,宋高宗即位于江南, 备知民瘼(疾苦),尤以百姓之心为心,未遑它务,下务农之诏 。楼璹当时任临安於潜县令, 笃意民事,慨念农夫蚕妇之作苦,究访始末 ,创作了耕织图共45幅,包括耕图从浸种到入仓21幅,织图从浴蚕到剪帛24幅。《耕织图》进献高宗后,高宗十分欣赏,对楼璹进行嘉奖,命翰林图画院摹绘,加以推广。南宋后,各种形式的《耕织图》纷纷出现,并得到历代皇帝的嘉许和推广。
楼璹创作的《耕织图》是我国第一部体系化耕织图,开启了耕织图像系统化、体系化的创作与推广。国内著名学者王加华教授研究《耕织图》后认为: 耕织图的编绘并不只是发行一册图画那么简单,也不单纯是为了推广先进农业生产技术,而是具有深远的象征与社会治理意义。
根据材料,指出学者的任意两个认识角度,结合所学知识对其加以说明。(8分)

三、材料阅读

1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拿破仑法典》又称《法国民法典》。1799年拿破仑执政后便下令起草,在法典制定过程中,拿破仑多次参与一些法律条文的讨论,始终坚持资产阶级革命者在法国大革命初期提出的相对理性的原则,1804年3月由立法院通过。第一部分是人法,都是有关民事权利的规定;第二部分是物法,是有关各类财产所有权和其他物权的规定;第三部分是获取各类所有权的方法的规定,具体包括继承、遗嘱、还债、赠予、夫妻共同财产等相关法律条文。这部法典是资本主义国家最早的一部民法典,破除了封建的立法原则,成为欧美各国资产阶级的立法规范。拿破仑晚年认为,《法国民法典》 将永垂不朽

——摘编自Diane《拿破仑民法典》等

材料二
1954年,中国开启了民法典的编制工作。1957年编纂形成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总则编》等13个法律文件,与1922年《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民法典》有共通之处。196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草稿》,体现了防止修正主义复辟等立法宗旨。改革开放初期,市场经济地位开始恢复,民法的制定显得更为急迫。1986年,《民法通则》出台,随后,《技术合同法》《公司法》《证券法》《侵权责任法》《物权法》等民事单独立法纷纷出台。2020年5月,全国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民法典》通篇贯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眼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体现了对人民权利的充分保障,被誉为 新时代人民权利的宣言书

——摘编自刘凯《<;民法典>;诞生的历史进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拿破仑认为《法国民法典》 将永垂不朽 的依据。(8分)
(2)比较材料一、二,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编撰特点,并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颁行的伟大历史意义。(12分)

四、开放性试题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表2

时间

内容

15世纪

以甘蔗在为原料的砂糖,生产中心从地中海东边的岛屿转移到大西洋上的岛屿。

16世纪以后

西成为全世界的砂糖生产中心。

17世纪初期

砂糖和茶都是在药店里出售的贵重药品。

17世纪

加勒比海地区在很长时间内只种甘蔗,粮食都要从北美洲进口,居住人口中,从非洲贩来的奴隶占了人口绝大多数。

18世纪

英国人可以从事砂糖贸易,还可以向甘蔗种植园主出口英国生产的砂糖等商品。

18世纪以后

英国城市工人的早餐就是红茶、砂糖,以及从商店购买的面包和麦片粥。

19世纪

人们才开始关注过量摄入砂糖是否有害健康。

19世纪50年代

英属殖民地的砂糖关税经过不断下调,与外国生产的砂糖关税几乎非国同。

19世纪80年代

依靠近代植物学和农业技术的发展,甜菜糖的产量终于超过了砂糖。

——整理自川北秘(日)《一粒砂糖里的世界文》

从表2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的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持论有据,知识准确,表述清晰。)(12分)

五、材料阅读

2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
陈嘉庚(1874—1961年),厦门集美人。1890年,陈嘉庚赴南洋谋生,率先实现橡胶种植、生产、销售一条龙经营,成为东南亚橡胶王国四大开拓者之一。1910年,受孙中山革命思想影响加入同盟会,筹款支援闽省新政权。他出资创办厦门大学,资助闽省各地中小学达70余所。为振兴实业,培养生产技术人才,他还积极倡办职业技术教育。全面抗战爆发后,他一年内募集捐款1.44亿元,支援祖国抗战;还组织华侨机工3200多人回国服务。1949年,他作为华侨首席代表,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在他的多方努力下,1958年鹰厦铁路建成。陈嘉庚被毛泽东称誉为 华侨旗帜、民族光辉

——摘编自《闽南文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陈嘉庚主要活动的历史背景。(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陈嘉庚的历史贡献。(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