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太原市2022年高三年级模拟试题(二)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山西省 试卷年份:2022年 题数:17 浏览数:1032

一、单选题

1.

《管子》中提到,把 修道途,便关市 作为 输之以财 的重要方式之一。《孟子》中记载了,宋国大夫戴盈之和孟子商量 去关市之征,今兹未能,请轻之,以待来年,然后已,何如? 这些记载反映了该时期(  )

A.商品贸易活动日益频繁B.仁政思想逐渐深入人心C.诸侯争霸阻碍经济发展D.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关税

2.

汉武帝以贤良、孝廉作为选官的原则,但也重用 治人理事 的文吏。东汉王充在《论衡》中说: 取儒生者,必轨德立化者也;取文吏者,必优事理乱者也。 这说明汉代(  )

A.儒学确立独尊地位B.中央集权不断加强C.治国理政注重务实D.百家思想走向融合

3.

史载,宋太宗派内侍8人带着国书、礼物分四批出使海外各国,邀请外商来华贸易。宋高宗时市舶司领班蔡景芳招徕外船,纳税98万缗,被提升为低级武官。据此可知,两宋政府(  )

A.对各国实行怀柔政策B.调整了传统的商业政策C.强化了对外贸易管理D.以商业税收为主要财源

4.

18世纪初,康熙皇帝决定任用传教士采用经纬度测量及三角测量法进行全国性实地测量,测绘人员分赴全国各省,举凡天下山水城廓,均收入图中,即《皇舆全览图》。康熙帝此举(  )

A.体现了清朝文化政策开放包容B.加速了中国传统科技的转型C.适应了巩固大一统国家的需要D.旨在推动西方科技在华传播

5.

1874年,日本政府借机入侵琉球和台湾,强制清政府签订《北京专条》面对危机,不少知识分子和闽台官员明确提出要以国际法处理冲突,申明中国在台湾全境的主权,要求日本退兵。这一现象反映了(  )

A.国际规则影响中国外交运作B.宗藩外交体系开始受到冲击C.近代外交意识推动爱国斗争D.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国力大增

6.

一战结束后,勤工俭学运动进入高潮,留法学生蔡和森翻译了《共产党宣言》以及列宁的《国家与革命》等著作。1920 年,旅法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留法学生邓小平负责编辑的党团机关刊物《赤光》,成为旅欧华人中极受欢迎的刊物。这些活动(  )

A.推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逐渐展开B.加强了中法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C.表明法国成为当时国际共运中心D.主要得益于民主科学观念的传播

7.

1942年,李富春在《新华日报》上提出: 每个人都要有能锻炼身体的一种运动,要经常的进行。 120师 战斗队 、抗大总校等机构曾多次与国民党军队共同开展体育活动。这些现象(  )

A.消除了国共两党之间的隔阂B.推动了解放区体育事业发展C.有效提升了抗日军队战斗力D.有助于形成全民抗战的氛围

8.

下表为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与新中国建交国家数量(单位:个)

地区   数量    阶段

六十年代

七十年代

亚洲

1

13

欧洲

1

14

非洲

14

19

美洲

1

13

大洋洲

5

合计

17

64

据此可知,该时期(  )

A.第三世界国家登上了国际舞台B.中国的国际活动空间得到拓展C.中美建交推动了中国外交发展D.中国的综合国力得到显著提升

9.

在古代雅典,官员每年要接受公民的10次信任投票,一旦哪次不能通过,就会被暂停职务,接受调查,甚至被审判。离任之时,还要再度接受总体审查。这一做法(  )

A.建立了完善的民主监督机制B.保障了司法程序的公平公正C.避免了官员执政腐败的可能D.推动了民主政治的有效运行

10.

17世纪,欧洲地图制作的中心转移到荷兰。许多制图师竞相为商业公司提供地图,世界的边界被重新清晰界定,有市场和原材料开放潜力的地方被一一进行了标注。这一现象(  )

A.表明荷兰已经成为世界霸主B.反映出商业革命的逐渐发展C.推动了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D.得益于地圆学说的深入人心

11.

1880年,英国政府推行5~10岁义务教育;1893年,义务教育的年龄提高到11岁;1918年,将义务教育年龄规定为5~14岁,并规定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将年龄提到15岁。这反映了当时英国(  )

A.机器大生产的需求B.福利国家的建立C.代议制民主的发展D.工厂制度的推行

12.

下表为21世纪前10年世界平均经济增长率的统计数据。

地区

全球

发达国家

新兴经济体

金砖国家

平均经济增长率

41%左右

26%

超过6%

超过8%

据此可知,当时(  )

A.发达国家的经济走向衰退B.经济区域集团化效果显著C.国际经济新秩序已经形成D.世界多极化呈现加强趋势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瘟疫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灾难,中国早在先秦时期就留下了不少相关的记载,也逐步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疫病应对经验。西汉元始二年,青州发生严重的蝗灾,由蝗灾而次生瘟疫,官府 舍空邸第,为置医药 ,并向死者发放殡葬费。唐代大和六年,南方发生水旱之灾,继以疾疫,文宗专门下 拯恤疾疫诏 ,称 其疫未定处,并委长吏差官巡抚,量给医药,询问救疗之术,各加拯济 。清初,出于对感染天花的恐惧,对于可能罹患天花的人进行了强制驱逐和隔离,并设置了 查痘章京 一职。明清政府还利用民间乡贤开展了各种疫病救疗活动,包括:施送医药、刊刻散发医方、利用宗族义庄或行业公所等组织开展制度化的救治和创设医药局等专门的慈善机构进行疫病救治等。

——摘编自余新忠《中国传统疫病应对成效探略》

材料二
1944 年元旦刚过,延安周边出现严重的传染病疫情。毛泽东提出: 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作用都是要治好病。能把娃娃养大,把生病的人治好,中医我们奖励,西医我们也奖励。 1952年春,华北各地疫病相继发生并蔓延。毛泽东立即批示周总理: 似宜通令全国各地普遍注意疫情,有疫者治疫,无疫者防疫,并将华北防治时疫文件转发各地参考,请酌办。 毛泽东历来认为, 把卫生工作看作孤立的一项工作是不对的 卫生运动不是一个人的事,要大家来做 一切卫生医药人员都要振作起来,与党委、 群众组成三结合,显示自己的能力 。毛泽东深知一遇天灾人祸就是难以承受之重,必须 保证不饿死一个人,不冻死一个人 此问题解决的好坏,对各方面影响甚大 。所以,在安排救灾时,他总是强调要 认真地进行对于灾民的救济工作

——摘编自求是网《疫病防治这场战争,毛泽东是这么打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疫病防治的特点,并简析其成因。(12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毛泽东的防疫思想。(13分)

三、开放性试题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美国学者彭慕兰在其著作《大分流》中提出,1750年前,东西方处在基本的发展水平上,西方并没有任何明显的和独有的内生优势,两地间的 大分流 大约发生于18世纪中期以后。在此之前,大卫·兰德斯认为东西分流时间是公元1000年;安格斯·麦迪逊认为是14世纪;斯蒂芬·布劳德伯利等人则认为1700年中国GDP是英国的70%左右,双方的差距在1720年前后逐渐拉大。

——根据彭慕兰《大分流》等整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出一个你认可的东西方 大分流 的时间节点,并加以阐释。(要求:任选材料中的一个时间点或者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四、材料阅读

15.

【历史——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辽圣宗耶律隆绪(982—1031年)是辽朝统治时期最长的国君。这一时期,辽朝国力达到了鼎盛。下表为他执政期间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时间

措施

983

诏谕诸县令佐如遇州官及朝使非理征求,毋或畏徇。恒加采听,以为考核之殿最。

东京、平州发生旱灾、蝗灾,国家发仓赈济;南京秋雨伤稼,停收关税以通山西籴票。

988

诏开贡举,放高举一人及第。

995

诏诸道民户应历以来胁从为部曲奴隶者,仍籍州县。

1017

公主赛哥擅杀无罪婢,被降为县主。

1021

立长子宗真为太子,确立长子继承制。

1026

诏北南诸部廉察州县及石烈、弥里之官,不治者罢之。

诏大小职官有贪暴残民者,立罢之,终身不录;能清勤自持者, 在卑位亦当荐拔;其内族受赂,事发,与常人所犯同科。

诏自今贵戚以事被告,不以事之大小,并令所在官司按问。

——根据《契丹国志》《辽史》等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辽圣宗改革的措施。(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辽圣宗改革的历史意义。(7分)

16.

【历史——选修 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1895 年《马关条约》签订后,沙俄迫使日本退还辽东半岛,日本统治阶级认为是 千古未有之大辱 ,下决心对俄一战而称霸东洋。沙俄方面也在不断增强它在远东的陆海军兵力。1900年,八国联军出兵中国,俄国以 保护 侨民和中东铁路为借口一举占领东北三省,但后来却拒不撤兵。这引起了日本和英国的强烈不满。1902年1月,日英两国缔结了针对俄国的《日英同盟条约》。1904年2月,日本不宣而战。1905年3月,日俄军队在沈阳附近决战,日军获胜。海战方面,俄国舰队被全部歼灭。1905年9月 ,在美国的调停下,日、俄双方签订《朴次茅斯和约》,俄国承认日本在朝鲜的独占利益,将辽东半岛(包括旅顺、大连)的租借权、南满铁路及有关特权均无偿转让给日本,将库页岛南部及其附近岛屿让给日本。日俄战争是日本和俄国为争夺在朝鲜和中国东北的统治权所进行的帝国主义战争。俄国战败,加速了1905年革命的到来。日本战胜俄国,给整个亚洲以闪电一般的影响。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日俄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日俄战争产生的历史影响。(7分)

17.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徐寿(1818—1884),江苏无锡人。 无锡是远近闻名的手工业之乡,徐寿从小就爱好工艺制作。1855年,徐寿在上海读到了英国在华传教医师编译的《博物新编》,书中论述了蒸汽机原理、哥白尼天文学等。回到无锡,他就按照书中所论自制器具,验证书中理论。1861年,曾国藩举荐徐寿进入安庆内军械所。1865年底,徐寿等人自主研制出一艘明轮式的木质蒸汽船,即 黄鹄 号,开创了我国的近代造船业。1868年6月,江南制造局翻译馆成立,徐寿先后与西方学者傅兰雅合作翻译了近30种科技著作,其中有《化学鉴原》《汽机发轫》《西艺知新》等,他所创造的钠、钙、锰等中文译名,一直沿用至今。1874年,徐寿等人在上海创建了格致书院,开设矿物、电务、制造等课目。同年,徐寿等创办发行了中国第一种科学技术期刊一《格致汇编》。徐寿爱好研究乐律之学,他通过实验的方式发现了丁铎尔《声学》中的错误。西方《自然》杂志于1881年3月10日以《声学在中国》为题,高度赞扬了徐寿的研究。

——根据白寿彝《中国通史》等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徐寿取得科技成就的主要原因。(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徐寿科技成就的历史意义。(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