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天津市红桥区一模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天津市 试卷年份:2022年 题数:18 浏览数:623

一、单选题

1.

下表是《左传》中关于周、郑关系的一些记载,这说明当时(  )

公元前720

周、郑交质,王子狐为质于郑,郑公子忽为质于周。

公元前720

四月,郑祭足帅师取温之麦。秋,又取成周之禾。周、郑交恶。

公元前707

王夺郑伯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御之。

A.争霸战争此起彼伏B.分封制度遭到破坏C.中央集权受到挑战D.农业生产逐渐衰退

2.

下图是战国和秦汉北部地区农牧界限分布图,该线以北是游牧区,以南是农耕区。引发农牧界线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华夏认同观念的形成B.富国强兵的变法运动C.政府边疆政策的影响D.气候条件的日益恶化

3.

明代后期和清代前中期长三角地区急递铺(传递军政信息的基层驿传机构)数量有所增加,且主要集中在松江府和苏州府嘉定一带(今上海境内)该现象反映了当时(  )

A.邮驿体系日臻完善B.交通运输方式的变革C.地方自治不断加强D.加强海防建设的需要

4.

如为下表内容确定一个研究主题,能将所有内容包括在内的是(  )

名称

相关信息

开滦唐山煤矿

1878年建,中国近代煤炭工业

北洋水师大沽船坞

1880年建,北方最早的船舶修造厂

北洋银元局

1902年建,位于天津,造币中心

京师自来水公司

1908年建,北京第一座官营自来水厂

A.京津冀地区的近代企业B.清末新政行自救C.洋务运动时期北方企业D.近代百年看天津

5.

下图显示以下年份外国资本、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在中国产业资本总额中所占比例。据此分析,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2013年高考安徽卷文综(历史部分)【带解析】

A.民族资本主义处于初步发展阶段B.民族资本依然受到外国资本挤压C.国民政府的官僚资本体系开始崩溃D.国际局势决定着中国产业资本发展

6.

1922年,中国共产党二大指出:各种事实证明,加给中国人民最大的痛苦的是资本帝国主义和军阀官僚的封建势力,因此反对那两种势力的民主主义的革命运动是极其有意义的。这说明中国共产党(  )

A.意识到民族矛盾是主要矛盾B.实事求是进行革命策略调整C.确立国共合作进行民主革命D.总结出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

7.

从1964年开始,在不到一年时间内,三线建设部署的项目便涉及到钢铁、石油、农业、林业等300多个。同时,中央还集中人力、财力、物力,创立特区制,实行建设与生产承包,组织有关部门和省市集中会战等以保证三线建设。这些措施(  )

A.体现了一五计划的工业成就B.开始了设立经济特区的探索C.反映了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D.发挥了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

8.

1986年,我国社会保障体制由原来的国家—单位制向国家主导、社会与个人共同分担的方向改革。这一变化原因在于(  )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推行B.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9.

公元前6世纪,埃及法老将瑙克拉提斯城赐予了希腊人。在这里,不少希腊人开始使用埃及人传统的陪葬品——陪葬俑。同时,希腊商人还将铁器带到这里,而铁器则改变了埃及人传统的生产工具及武器。这主要反映了古代(  )

A.地域文化的交流B.埃及手工业的落后C.宗教信仰的融合D.希腊化时代的到来

10.

1648年,几乎所有的欧洲国家都参与了《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起草,和约承认彼此的主权和平等,认为政治和外交事务应由各个国家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而不是服从想象中的帝国、教皇,或是任何其他至高无上的权力。这表明(  )

A.国际争端通过谈判来彻底解决B.近代外交制度得以建立C.主权国家成为国际关系的主体D.大国一致 原则确立

11.

所谓 社会达尔文主义 是将达尔文的 生物进化观 应用到 人类社会 ,将 生存竞争 优胜劣汰 视为社会现象和历史进程的最高解释原则。十九世纪 社会达尔文主义 在欧洲盛行,其主要目的是用来解释(  )

A.生物进化发展的规律性B.自由平等思想的普世性C.世界联系加强的必然性D.欧洲对外扩张的合法性

12.

恩格斯指出 解决社会问题的办法还隐藏在不发达的社会生产中,因此新的社会制度,它愈是制定得详尽周密,就愈要陷入纯粹的幻想。 据此可知,社会主义由 空想 转为 科学 的根本条件是(  )

A.无产阶级不断觉醒B.科学理论科学指导C.社会生产力的发展D.社会矛盾日益加剧

13.

1964年初,美国发现中法接近后开始出手阻挠。一方面指出 法国的这一决定与美国的利益有直接冲突 ,另一方面也力挺蒋介石坚守巴黎,不要主动宣布与法国断交。这表明(  )

A.国际格局多极化趋势日益强化B.法国谋求独立自主的外交C.以美国为首西方阵营趋于瓦解D.美国力求阻止中国的统一

14.

关于马可·波罗是否到过中国,历来有争议。分析下表双方的辩论观点,选项中合理的是(  )

否定方观点

肯定方观点

元代中文文献中没有对马可·波罗的记载

来华外国人不可能都被记载,即使记载,也可能遗失

《马可·波罗游记》存在错载史实以及漏载中国特有的长城、茶叶、汉字等事物

书中关于中国的多数记载已得到印证,未记载特有事物,可以合理解释

《马可·波罗游记》稿本众多且内容不一致

稿本有差异但不影响主体内容

马可·波罗没有到过中国,可能是依据某种波斯的导游手册,编造出游记

迄今为止没有发现有这种导游手册

A.根据《马可·波罗游记》错载或漏载某些元代特有事物,可否定其真实性B.判断《马可·波罗游记》的真实性,应从总体上看其是否提供了得到印证的资料
C.历史研究要勇于怀疑,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以论带史D.学术观点须资料确证,如无实证,搁置争议,自圆其说

二、最佳题

15.

清代,我国出现的一些女性诗画家 凭一小阁,卖诗画自活 ,陈书(1660—1739)和骆绮兰(1756—?)是其中的代表。陈书的作品 世争购之 ,她能够通过卖画 以佐读 。而作诗与绘画不仅是骆绮兰维持生计的选择,更是她精神自信的表达。她们为跨越闺阁做出的种种努力,是后世女性精神世纪苏醒与转型的先声。这反映了当时(  )

A.商品经济的繁荣B.个性自由思想的发展C.文化活动的丰富D.妇女解放运动的兴起

三、材料阅读

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
宋代考试制度,大体也沿袭唐代。唐代应考的有许多是门第子弟,到晚唐,大门第逐步堕落,应考的多数是寒窗苦读的穷书生。因循而至宋代,除却少数几个家庭外,门第传统全消失了。农村子弟,白屋书生,偏远的考童骤然中试,进入仕途。唐代考试,有公卷、通榜之制。据社会及政府先辈舆论来拔取知名之士,却不专凭考试之一日长短。宋代有糊名之制,所凭则真是考试成绩。又唐代考试在礼部,分发任用在吏部,礼部及第,未必即获任用。宋代则因经历五代长期黑暗,人不悦学,朝 刻意奖励文学,重视科举,只要及第即得美仕。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孙中山认为考试权独立是中国古已有之的制度,实则不然,这个既没有继承传统也没有效仿西方的制度可以说是一个创举,它体现了推翻帝制以后,政治权力出现了制衡的特点。在考试内容方面,民国时期效仿西方,增加了与实际工作密切相关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类的科目,如根据1915年的《文官高等考试令》后所附的《文官考试第二试、第三试科目表》,文官高等考试共分为政治、经济、法律、文学、物理、数学、化学地质、机械、土木工程、建筑、医学、制药等23个专门学科,分科相当细致。1919年8月,公布《文官高等考试法》,将考试专科由23个增至33个,主要增加了政治经济、机织、染色、窑业、酿造、图业、商业等专科,又将第一试科目改为仅试国文道。民国时期的文官制度还效仿西方,试图通过考试任职实现政治与行政两分。

——摘编自徐萍《从进士科举到文官考试中国选官制度在民国时期的制度逻辑》

材料三
考试制度,是中国政治制度中一项比较重要的制度。中间递有改革,递有演变,积聚了不知多少人的聪明智力,在历史进程中逐步发展。直到晚清,西方人还知采用此制度来弥缝他们政党选举制之偏陷。而我们却对以往考试制度在历史上有过千年以上根柢的,一口气吐弃了,不再重视,抑且不再留丝毫顾惜之余地。幸而孙中山先生重新还把此制度提出,列为五权之一。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唐代相比宋代考试制度发生的变化。(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文官制度的主要内容,并指出其确立的背景。(10分)
(3)综上,谈谈你对考试制度的认识。(4分)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依照苏联模式建立了计划经济管理体制。1949年11月,新中国政府在旧中国南京中央研究院和北平研究院的基础上,经过改组、整顿和充实,建立起中国规模最大的综合性自然科学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1956年,为响应党中央 向科学进军 的号召,由周恩来总理亲自领导成立了科学规划委员会,组织全国600多位科学家和技术专家,制定了我国第一个科学技术发展规划《1956年至1967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这是新中国第一个科技发展规划。同时,各省、地市、县逐级根据自己的条件相继成立了科学技术委员会。这一集中型的科技体制显然是为适应计划型经济体制而发展起来的。 文革 时期,我国科学技术事业受到了严重的冲击。……1995年,中央召开全国科学大会,明确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并发布《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实现科技与经济协调发展,加速推进科技与经济一体化。

——摘编自廖添土、戴天放《建国60年来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历史演变与启示》

材料二
1978年以来,中国科研捷报频传,中国科学家为这些科研项目的命名富有意蕴。(如下表)

科研项目

名称

来源或寓意

火星探测任务发射成功

天问

源于屈原长诗《天问》,寓意探索真理征途漫漫,科技创新永无止境。

探月工程

嫦娥

取自古代神话传说,弘扬传统文化,表达中国人奔月决心。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

北斗

复移小凳倚窗立,教识中天北斗星。北斗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指路明灯。

量子通信卫星发射成功

墨子号

《墨经》中的小孔成像实验解释了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为量子通信发展奠定基础。

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

悟空

悟空传说家喻户晓,取义领悟、探索太空,火眼金晴孙悟空如探测卫星,在茫茫太空识别暗物质的踪影。

量子计算原型机问世

九章

源自中国古代最早的数学专著《九章算术》

——摘编自《人民日报》、新华社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表格中重大科技成果命名来源的类别,并说明如此命名的意义。(12分)

四、开放性试题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

19—20世纪黄金货币地位的演变

——摘编自李翀《论黄金货币地位的演变与前景》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采用一个新的时间尺度,对这一时期 黄金的货币地位演变 进行阶段划分,并作出合理解释。(要求:阶段划分合理,阐述史实充分、逻辑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