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度江苏省常州市教育学会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江苏省 试卷年份:2022年 题数:20 浏览数:589

一、单选题

1.

王国维: 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 与材料中的 立子立嫡之制 封建子弟之制 分别对应的是(  )

A.宗法制和郡县制B.宗法制和分封制C.分封制和宗法制D.官僚政治和贵族政治

2.

有学者指出,秦汉帝国的结构并不是任何人设计的,而是经过战国时代列国纷争,一个一个国家个别尝试,又互相模仿,方出现了秦汉帝国所承袭的国家形态。该学者意在强调(  )

A.中国大一统局面只能在秦汉时期出现B.中国封建帝国的形成具有特殊的原因C.秦汉帝国的结构是历史发展必然结果D.秦汉帝国的国家形态得到了历史认同

3.

秦汉代发行铸币的基本情况如下表。

发行时间

名称

重量

币面文字

是否垄断发行

自秦延续

秦半两

半两

半两

文帝五年175

四铢钱

四铢

半两

武帝建元元年140

三铢钱

三铢

三铢

不准私铸

武帝元狩五年118

郡国五铢

五铢

五铢

由郡国垄断

武帝元鼎二年115

赤侧五铢

五铢

五铢带红色镶边

由中央垄断

表中铸币变化反映出(  )

A.汉承秦制,但有损益B.王国问题的日趋严重C.经济集权主义的发展D.古代铸币制度的完善

4.

下图为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形势示意图。与此图相适应的历史描述是(  )

A.战乱频繁,经济重心南移完成B.制度创新,被周边国家模仿C.民族交融,南方门阀士族专权D.佛教盛行,鲜卑族由盛转衰

5.

唐代科举除设明经、进士等常举科目外,还设置了由皇帝亲自主持的临时性的制举科目,包括贤良方正科、直言极谏科、军谋宏远堪任将帅科等,平民百姓和官吏均可应试。这表明唐代(  )

A.士族阶层开始衰落B.科举取士具有随意性C.平民政治地位提高D.官吏选拔具有多元性

6.

宋史专家邓小楠先生指出,宋代 祖宗之法 的基本原则是 事为之制,曲为之防 ,稳定至上是宋代政治的核心目标。宋代政治在实践中最能体现其基本原则的举措是(  )

A.中央机构进行职能化分工B.对士人和官员以怀柔为主C.通过科举大规模选拔官员D.全面推行 内轻外重"政策

7.

有学者提出:元朝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也是两宋否定唐后期藩镇分权的继续,相当于自隋朝始第三个 正一反一合 阶段的 。据此推断,所谓的 是指(  )

A.铲除了唐后期以来的地方割据势力B.延续了两宋时削弱地方权力的传统C.实现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D.加强了对地方军事和政治上的控制

8.

下表为当代学者统计的中国古代状元地域分布表。

地区

五代

北宋

南宋

北方

40

6

28

0

6

11

8

11

10

南方

18

10

24

37

0

0

2

77

69

共计

58

16

52

37

6

11

10

88

79

据此表可以推知(  )

A.古代科举考试制度尚不完善B.理学兴起推动考试内容变化C.政治形势对科举制影响较小D.经济重心变化影响文化发展

9.

清承明制,沿袭了内阁制度,下表是明清时期内阁职权和阁臣选任方式变化表,表格反映了清朝(  )

朝代

内阁职掌

阁臣选任方式

明中期

明朝内阁有票拟、拟答、顾问咨询、劝谏、会审之职

廷推内阁推举、特简皇帝钦点

清中期

草拟谕旨、办理本章奏本、筹办典礼和祭祀、组织修书、收储档籍

大学士均由特简

A.内阁成员权利扩大B.君主专制达到顶峰C.内阁可以参与决策D.皇帝权力高度集中

10.

下图漫画讽喻了列强对近代中国某次侵略战争。一中年大汉被一小个子打得鼻青脸肿,一帮西方人在旁边无动于衷地互相嘀咕:先别忙,让他们那帮黄脸人自己先打个痛快再说。此次战争导致(  )

A.中国开始丧失关税主权B.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C.外国军队可以进驻北京D.清廷成为 洋人的朝廷

11.

下图反映的是1913年中华民国第一届国会选举的结果,其中 进步党 其他党派 都是支持袁世凯的 拥袁派 。这表明 (  )

A.辛亥革命作用比较显著B.合法斗争突出的有效性C.革命派立法目的已达到D.革命成果难以继续保持

12.

1919年春,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出版的《数理杂志》上刊载了一篇论文《三从义》,该文章引用《易经》来解释 三从 ,其认为 分别代表丈夫、妻子、儿子,奇数是阳,偶数是阴,结论是女人服从男人是天经地义。该现象(  )

A.反映儒家传统道德与时俱进B.说明科学思想影响传统伦理C.一定程度上与时代精神契合D.揭示了新文化运动的艰巨性

13.

1922年陈独秀起草《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指出: 加给中国人民(无论是资产阶级、工人或农人)最大的痛苦的是资本帝国主义和军阀官僚的封建势力。 此宣言(  )

A.开启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B.提出了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C.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D.确立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方针

14.

蹈厉 一词,原指周初《武》乐的舞蹈动作,后比喻奋发有为、意气昂扬。1943年,蒋介石在《中国之命运》中说 民族精神,随抗战的发展而蹈厉。民族意识,受抗战的洗炼而纯一。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引用了郭沫若1937年诗中的 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 一句来纪念抗日战争。材料体现出(  )

A.抗战的胜利促进了国家团结且引领了政局的走向B.国共两党合作是抗战最终取得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C.抗战时期各党派的矛盾因服从抗战大局日渐消除D.抗战所激发的民族精神超越了党派与时代的限制

15.

下图为解放战争时期某一重大行动。这一行动对中国革命的影响有(  )

A.标志着新内战全面爆发B.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主力C.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反攻序幕D.拉开了战略决战的序幕

16.

时代热词是每一时代特有的主题反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各大报刊出现的高频率词汇中最有可能出现在2012—2021年的是(  )

A.改革开放 一国两制 科教兴国B.米棉之战 市场经济 三个代表C.另起炉灶 九二共识 科学发展观D.中国梦 一带一路 人类命运共同体

二、材料阅读

17.

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保持着对中华文明较高的认同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汉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时期。西汉民族关系则主要是采取和抚四夷特别是与强大的匈奴实行 和亲 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边境的安宁。到了汉武帝时期,随着西汉国力的增强,汉武帝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强有力措施。

——汪高鑫《两汉正史民族史撰述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材料二

清前期边疆治理的部分措施

地理方位

具体措施

东南地区

1683年,清政府派施琅收复台湾

1684年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布政使司

东北地区

①康熙前期,组织雅克萨自卫反击战

1689年,中俄两国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划定东部边界

西北地区

1757年击败准噶尔部

②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③在蒙古地区设立盟、旗两级单位进行统治

1762年在新疆设立伊犁将军总领军政要务

西藏地区

①清初册封达赖和班禅

1727年起开始派遣驻藏大臣

1793年,清政府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以法律形式明确和落实了清政府对西藏的管辖权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汉对匈奴政策的变化。
(2)据材料二,分析清前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受到了哪些威胁?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清前期边疆治理措施的意义。

18.

一个时期的某种思想或思想解放运动的出现会给一个时代打下时代烙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西周的制度发展程度过低,无法更多的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需求,他们力求改变现状,试图获得更多的经济、政治、文化地位,呼唤建立新的社会。

——李静、萧红恩《百家争鸣与文艺复兴的历史比较》

材料二
北宋时期,新儒学思潮的振兴,促使 治学 从政 的沟通蔚为风气。以 天下 为胸怀的士大夫们,以 天道 公议 为旗帜,参与治理国家政事。他们将个人修养与天下国家之兴亡联系起来,将自我道德名节的完善视为最终目标。

——袁行霈等《中华文明史》(第三卷)

材料三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认为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黄宗羲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 天下之大害 ;顾炎武在《亭林文集》卷四中提出 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 三大思想家的政治思想在本质上仍是儒家的模式,但是在这一模式内部注入了时代的气息,是传统与时代、先验与经验的结合。

——黄晓军《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政治思想》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百家争鸣产生的历史背景。并指出古代中国的百家争鸣承担的历史使命。
(2)材料二中 新儒学 是指哪一思想体系?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思想体系具有哪些积极影响?
(3)依据材料三说明三大思想家为儒学注入了怎样的时代气息?分析这些 时代气息 出现的背景。

19.

近代中国人民积极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以来,西学再次进入中国,从 开眼看世界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君主立宪 民主共和 ,再到 民主科学 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近代西学东渐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为挽救民族危亡,先进的知识分子通过翻译西书、著书介绍、兴办新式教育、邀请西方学者来华讲学等,推动西学在中国的传播。

——郑大华《论民国时期西学东渐的特点》

材料二
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惝恍迷离之境,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西学东渐的特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人渐趋觉悟的发展阶段。

20.

统计表格是研究经济史的主要史料。阅读下列表格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2﹣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比较表

所有制性质

经济成分

1952

1956

公有经济

国营经济

191%

322%

合作社经济

15%

534%

公私合营经济

07%

73%

私有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69%

0%

个体经济

718%

71%

材料二

(1)据材料一,指出表格中我国国民经济成分变化的主要原因和意义。
(2)据材料二,指出1997年我国的经济成分与1978年相比有何变化,并分析出现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