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辽宁省葫芦岛市一模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辽宁省 试卷年份:2022年 题数:20 浏览数:610

一、单选题

1.

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提到:自禹、启以来,中国古史上已有中央共主传世相承千年之久。虽王朝有夏商之别,政治演进,则仍是一脉相承。这表明当时(  )

A.中央集权制度源远流长B.早期国家发展呈连续性C.分封制成熟于夏商时期D.夏商周帝王系一脉相承

2.

春秋战国时期质子制度成为处理诸侯国之间关系的重要方式。中国最早的交质活动发生在东周王室和郑国之间。周平王太子狐 为质于郑 ,郑庄公世子忽 为质于周 ,史称周郑交质。质子制度反映了(  )

A.旧有统治秩序受到了挑战B.诸侯争端有效解决C.周王室与诸侯国地位平等D.礼乐制度不复存在

3.

中国古代的农书中记载了大量有关农业耕作的民歌和谚语,如北魏农书《齐民要术》中便有 湿耕泽锄,不如归去 以时及泽,为上策 欲得谷,马耳镞"等记载。由此可见,中国古代农耕文明(  )

A.以天人感应理论为基础B.注重协调南北方社会生产节奏C.崇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D.是统治者重视发展科技的结果

4.

18世纪初期,历经多年实地测量的康熙《皇舆全览图》完成。此次实测,规模之大、测量之精确在当时世界制图史上是空前的,还为 地球椭圆说 提供了最早的实证。这一事件说明(  )

A.国家力量推动科技发展B.地理实测开始出现C.清代君主专制制度强化D.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5.

图1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雪花火炬台。橄榄枝大雪花由96片小雪花组成,每一片小雪花上,都镶嵌着一个参赛国的名称,代表一个参赛国。设计理念体现了奥林匹克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精神,也蕴含着中国文化核心内涵。这理念主要指(  )

图1

A.天人合一B.道法自然C.天下为公D.和而不同

6.

1880年9月,兰州织呢局正式投产。织呢局有2台分别为24马力和32马力的蒸汽机、3台自动纺织机、3台梳毛机,还有30架其他机器。偏僻落后的甘肃地区一时气象更新,为全国嘱目。这反映出(  )

A.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B.兰州成为洋务新政重点区域C.外国资本主义发展受到限制D.近代化潮流已波及西北内陆

7.

1911年12月1日,中国人拍摄的第一部新闻纪录片《武汉战争》在上海首映,它真实地记录了武昌起义后革命军的一些战斗情况。1913年,上海亚细亚影戏公司拍摄了一部反映二次革命的新闻纪录片《上海战争》。上述材料反映出中国早期新闻纪录片(  )

A.具有重要史料价值B.题材形式过于单一C.丰富了人们的生活D.制作水平普遍较高

8.

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知识分子既从西方文明中看到了新希望,又注意到了西方科学发展所带来的道德伦理沦丧问题。他们力主中西调和,在西方科学、物质文明和东方伦理、精神文明之间寻求平衡。这一主张形成的关键因素是(  )

A.中外文明呈现融合的态势B.救亡图存成为知识界的共识C.知识界对中外文明的反思D.马列主义思想方法广泛传播

9.

1953年,鞍山钢铁公司工人王崇伦发明了 万能工具胎 ,使一台刨床能顶6台插床使用,一年完成了几年的生产任务,王崇伦被誉为 走在时间前面的人 。图2邮票中的图像是王崇伦边使用机床边讲解的情景。上述材料反映出(  )

图2

A.我国已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B.中国工人阶级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C.人民群众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D.公私合营激发了工人的主人翁精神

10.

面对大批知识青年返城、城镇积压大量待业人员的情况,1979年3月,国务院第一次提出了恢复和发展个体工商业的问题。1982年中央政治局决定对民营企业采取 看一看 的方针。1987年中共中央明确提出对私营经济采取 允许存在,加强管理,兴利抑弊,逐步引导 的方针。材料旨在说明(  )

A.城市经济改革定性不明确B.经济建设受外来模式影响C.民营经济地位没有被承认D.政府所有制变革的审慎性

11.

《十二铜表法》规定建筑物之间应留两尺半的空地。但公元前390年,罗马遭遇高卢人入侵,城市被焚。重建时由于人口日增,地价高涨,新建房屋多不再遵守留空地的规定,而是毗连而建,以墙分界,国家并未依法对此进行处罚,该条款也随之废弃。这说明(  )

A.公民法向万民法转变B.罗马法具有灵活性和务实性C.自然法理念深入人心D.罗马法维护了奴隶主的利益

12.

表1

年份

人口总数

农村人口占总人口比重(%)

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

1871

41059000

639

361

1880

45234000

586

414

1890

49428000

575

425

1900

56367000

456

544

1910

64926000

400

600

表1是部分年份德国总人口及农村人口与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变化情况。材料表明(  )

A.城市化的进程在持续推进B.城市化进程加快统一步伐C.农业改革是城市化的保证D.城市化不利于农业机械化

13.

1926年,列宁格勒一半以上的居民参与到房屋的租赁和买卖中去。没有单独房间或住宅可供租赁的住户,往往将自己的住处用柜子、窗帘、屏风等隔成些角落出租。这反映出当时苏联(  )

A.工业化的实现带动人口激增B.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在持续下滑C.新经济政策向社会生活渗透D.集中化房屋管理体制已完全废止

14.

1931年,《威斯敏斯特法案》确认了英国和各自治领都是英帝国内的自治共同体,地位平等,在内政和外交的任何方面互不隶属,英联邦正式形成。后来,英联邦成员由需对英王效忠演变为 接受英王为独立成员国自由联合体的象征 。这演变产生的历史背景是(  )

A.世界格局出现重大调整B.世界殖民体系崩溃C.英国强国地位完全丧失D.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15.

1973年13个讲英语的前英国殖民地组成的单一文明的加勒比共同体,进行了多种多样的合作,特别是在某些小团体之间有更密切的合作。然而,建立更广泛的组织以便在加勒比区域英语与西班牙语的断层线上架设桥梁的努力不断失败。由此可见(  ) 

A.文化认同影响区域合作B.语言隔阂阻碍经济合作C.殖民体系瓦解尚待时日D.区域合作不宜规模过大

16.

表2

年份

电影

主要内容

1950

《钟声》

以象征美国伟大独立和自由的自由钟为出发点,阐述了苏联侵略的危险。

1952

《雨中曲》

展现出一幅美国生活富裕、社会和谐的景象。

1957

《玻璃丝袜》

展现苏联制度对人性的抑制,宣扬西方的自由。

表2为部分好莱坞电影的内容,据此可知,当时(  )

A.电影成为冷战的主要阵地B.美国的冷战政策深受电影影响C.美苏的意识形态冲突激烈D.电影内容与冷战形势息息相关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1分)
材料一

图3 秦朝形势图

图4 西汉形势图

图5 明朝形势图(1433年)

材料二

清朝建立后,修不修长城呢?康熙帝与大臣讨论边患问题时说,帝王治天下自有本原,不专恃险阻。秦筑长城以来,汉、唐、宋亦常修理,其时岂无边患?明末我太祖统大兵长驱直入,诸路瓦解,皆莫能挡,可见守国之道,惟在修得民心,民心悦则邦本固,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者是也。今欲修之,兴工劳役,岂能无害百姓?且长城延袤数千里,养兵几何方能分守?因此,康熙下旨,不仅他不修长城,后世之君也不得修长城。清代是中国古代基本上不修长城的一个朝代。

——选编自《清圣祖实录》151卷

(1)观察图3、图4和图5,说明历代长城有何变化?试解释其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你是否赞同康熙帝不修长城的观点?(5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材料一

九一八事后,国民政府为战备荒,于193310月,制定了兴办仓储计划,将仓储分为与国立储备仓、省立储备仓和县仓、区仓。同时,明确划分国家、省级、地方不同粮食储备主体的责任。1935年,实业部制定了《农仓业法》及其实施细则,大力推动新型农仓的建设,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当时的农民银行、中国银行等均在各地设立了仓库。《农仓业法》规定:除堆藏及保管农产品外,可以兼营受寄物调制改装及包装,或介绍借款业务,并规定农仓于收受寄托物后,应发给仓单。”但政府财力匮乏,导致仓储设施简陋,储粮损失较大,加之可收购源有限,使得粮仓调剂余缺平抑粮价的功能无法真正发挥出来。

——摘编自金梅等《粮食安全与粮食储备制度的发展演变》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解决粮食问题的实践,主要是根据粮食问题产生的不同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措施,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949年到1952年,利用政权力量对粮食进行合理调配,利用市场机制使粮食得到正常流通,同时制定政策刺激粮食生产,加大国家对粮食生产的投入;1953年到1954年,根据国家大规模经济建设和城镇人口发展的情况,采取了控制粮源的措施,制定了统购统销政策,将粮食的收购和销售控制在国家手中;1955年之后,针对统购统销造成的农村关系紧张等问题,为了完善和改进统购统销政策,采取了定产、定购、定销的办法。

——摘编自马双龙《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解决粮食问题的实践和经验》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30年代中国粮食储备制度的特点以及未能有效发挥作用的原因。(7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解决粮食问题的实践的特点。(6分)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进入21世纪,国际局势总体趋于缓和,追求和平与发展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但今天的世界并不安宁,在和平与安全方面,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

——摘编自《中外历史纳要(下)》(人教版)第138~139页

材料二
2022年2月24日,俄罗斯总统普京下令在顿巴斯地区进行特别军事行动,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军事冲突随之升级,世界称之为 乌克兰问题 。在24日中国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华春莹在回答记者问时提到:关于乌克兰问题,我们已经表明中方原则立场。乌克兰问题有着非常复杂的历史背景和经纬,演变到今天的这种局面,是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摘编自《环球网》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当今世界和平与安全面临哪些问题。(4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造成 乌克兰问题 的因素都有哪些?中国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给出了怎样的中国方案并简要说明。(10分)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在西方文明演进过程中,修道院、大教堂和大学图书馆,在保存古典时期文化遗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9世纪下半叶,英美等国家出现了面向所有人开放的具有近代意义的公共图书馆。

——摘编自《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人教版)第80页

材料二
1627年,法国图书馆学者加布里埃尔洛代在《建立图书馆之倡议》里提出,要在民众中获得巨大声望,没有哪种方式比建藏书丰富、规模宏大的图书馆更保险。这正是近代早期国家图书馆兴起的缘由……
1850年,欧洲第一部公共图书馆法案在英国诞生。此后,公共图书馆得以稳步发展,并逐步消除了对读者经济状况、身份等诸多限制。

——摘编自梁跃天《近代欧洲公共图书馆的兴起》

材料三
1909年,清政府开始筹建京师图书馆。1916年起,凡在内务部立案的出版图书均交京师图书馆收藏,国家图书馆的职能开始体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京师图书馆改名为 北京图书馆 ,1998年改称 国家图书馆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在全国范围内逐渐建立各级各类的图书馆。

——摘自《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人教版)第80页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近代图书馆的发展趋势,并说明其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析图书馆的社会功能。如果你是一名地方公共图书馆的馆长,如何规划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