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九师联盟高三4月质量检测(全国卷)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安徽省 试卷年份:2022年 题数:17 浏览数:607

一、单选题

1.

有学者将春秋战国时期口语传播的杰出表现总结为 一是游说之风盛行;二是论辩之士雄起;三是讲演之学开辟 。这些 杰出表现 (  )

A.源于士阶层的兴起B.表明分封制的瓦解C.促成百家争鸣盛宴D.推动了私学的产生

2.

下表是美国历史学家麦希维克统计的中国两晋时期重要人物出身比例情况。据此推知,麦希维克认为这一时期

麦希维克统计两晋重要人物出身比例筒表

大中正

一品高官

最高军职

爵位继承

皇后

东汉

26%

27%

27%

5333%

三国

11%

14%

10%

11%

1333%

两晋

63%

59%

63%

39%

3333%

(注:两晋时期的百分比表示出自大族的比例,而三国和东汉的百分比表示两晋重要人物出自三国或东汉大族的比例。)(  )

A.官员流动机制削弱B.政治权力具有不稳定性C.政权交替非常频繁D.中央集权得到不断加强

3.

政事堂初设于唐代贞观年间,凡是国家大政方针均在政事堂商议。至唐玄宗十一年(723年),政事堂改为 中书门下 ,而且有了独立的印信—— 中书门下之印 。这反映出当时(  )

A.中枢机构运行方式有调整B.中书门下省成为决策机构C.政事堂的职能发生了变化D.君权和相权矛盾有所缓和

4.

康熙时期,开始期望农民不再 狃于种地 ,开展畜牧等他种经营;继之以雍正,土地增垦、 竭力耕耘 之外,提倡 山泽园圃之利,鸡豚狗彘之畜 ,展宽农业经营方向;完成于乾隆, 不独以农事为先务,而兼修园圃、虞衡、薮牧之政 。这些措施(  )

A.加强了对农民的控制B.强化了对耕地的依赖C.有利于扩大对外贸易D.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

5.

梁启超从1899年到1903年,在《清议报》和《新民从报》两刊物上发表了多篇文章,向国民广泛地介绍了西方资产阶级的各种理论和学说,竭力鼓吹民族主义、自由平等、博爱、民主民权等资产阶级的思想与精神。据此可知,梁启超(  )

A.主张建立君主立宪政体B.用西学否定传统文化C.努力推动民众思想解放D.唤醒了国人革命热情

6.

下图为1913和1921年中国市场商品面粉的占比。这反映出(  )

商品面粉的占比

A.传统经济结构的顽固性B.国产面粉大量出口欧洲C.洋面粉占据了主导地位D.民族工业持续良性发展

7.

1939年1月,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提出,今后应力谋 本党新力量之增加与培养 ,而 亟应以乡村为发展组织与宣传之对象,于农村中深植本党之势力 ,防止农民 为邪说所乘 力谋党的下层组织之健全 ,以 理论之指导 统一国民思想。这一做法(  )

A.导致了国共合作破裂B.继续维护国民党的一党专制C.使国民党获得了新生D.调动一切抗战力量夺取胜利

8.

1961年初,邓小平在会见南非共产党代表团时指出: 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自己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自己提出政策、方针和路线。 其意在(  )

A.纠正毛泽东晚年的错误B.坚定改革开放信念永不动摇C.突破斯大林模式的框架D.阐述理论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9.

古代雅典,公共决策建立在公共利益的基础上,全民参与机制让贵族与平民、富人与穷人直接面对,缺乏一种斡旋机制来调节他们的利益冲突,导致不是富人为自身利益进行统治,就是穷人为了自身利益进行统治。材料表明了古雅典民主制度(  )

A.代表所有公民的意愿B.追求民主形式的平等C.加剧公民阶层的分化D.否定公民决策的差异

10.

卢梭认为每个人都应该受到同等的待遇,因为每个人都把自己彻底的交给了集体。任何结合者都没有任何个人的权力,因为任何人拥有了这些权力,在没有更高的权威和公共权力的情况下,个人就会将这种权力无限扩大,长此以往,人类就又回到之前的状态。据此可知,卢梭的主张(  )

A.冲击了欧洲封建专制统治B.强调公民应有信仰的自主权C.旨在维护现存的政治秩序D.助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

11.

《全球通史》中有 在殖民地扩张的黄金时期——19世纪后期,达尔文主义被用来为帝国主义辩护。有人争辩说,殖民地是列强的繁荣和生存所必须的;还有人则争辩说,按照现实成就判断,各土著民族弱小、低劣,需要优越强大的欧洲人的保护和指导。 材料反映了达尔文主义(  )

A.并没有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可B.被人为异化维护不公平的依据C.改变人们对列强扩张的看法D.有力地挑战了封建神学创世说

12.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其《全球通史》中指出,两极格局下,两个头等强国的确直接或间接地控制了太平洋和东欧的具有战略意义的岛屿和卫星国,但他们并没有仿照英国和法国的做法——瓜分殖民地;这时却出现了相反的情况,即殖民地利用冷战在苏联和美国之间挑拨离间。斯塔夫里阿诺斯旨在说明(  )

A.美苏对待殖民地态度一致B.两极格局下美苏争夺中间地带C.欧亚地区是美苏争夺焦点D.冷战利于殖民地获得民族解放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实学教育一派在明清两朝,即使出现官方扶持的情况,也不能占据主要位置。占统治地位的仍是理学与心学。不过,实学由于其主流反对理学、心学的空疏虚浮,倡导功利主义思想,有利于早期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民主进步思想的形成,因而无疑体现了儒学的一个方向,客观上也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由于历史时代的局限,实学教育家的思想不过是有感于理学、心学于经济于政事无补、光培养虚妄空疏的人才的情况,而期冀以恢复先儒传统,重新振作儒学经世致用一端罢了。

——摘编自林李楠《西学东渐与明末清初实学教育思潮的变革》

材料二
在这个文化转型的漫长过程中,15、16世纪构成了一个重要的历史分水岭,在此期间所发生的一系列文化变革活动象征着一个新生命的萌动。但是旧的文化尚未死去,新的文化也未壮大,双方仍然相互撕咬着纠缠在一起。到了17世纪,宽容精神、国家主义和科学理性的勃兴已经基本上决定了这场旷日持久战斗的胜负,但是西方近代文化的最终凯旋曲一直要到18世纪才被启蒙运动奏响。

——摘编自赵林《西方文化概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明清实学思想的特点及产生的影响。(10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15~17世纪中国实学思想和西方思想的不同之处及原因。(15分)

三、开放性试题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逆全球化,即与全球化背道而驰,重新赋予地方和国家层面的思潮,是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市场再分割现象。具体表现为原先奉行自由贸易的国家由于国际竞争力下降导致利益受损,而退回到市场有条件开放甚至封闭的贸易保护主义倾向,对商品、资本和劳动力等要素的国际流动设置各种制度性障碍。据美国经济学家哈罗德所述,第一次逆全球化时期出现于20世纪10~50年代,而以2016年美国脱欧公投和11月美国总统大选为标志,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实施了一系列逆全球化措施,世界开始进入第二次逆全球化时期。

——摘编自舒展、郑丛碌《西方国家逆全球化实质与合作共赢的新型全球化方案》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史,选取其中一个角度自拟论题,并就论题展开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四、材料阅读

15.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公元760年,为解决财政危机,唐肃宗任命刘晏担任盐铁使,进行盐政改革。刘晏变民制官收、官运、官销为民制官收、商运、商销,由当局独有盐利到官商分利转化。 国家榷盐,粜于商人;商人纳榷,粜于百姓,则是天下百姓无贫富贵贱,皆榆钱于官矣,不必与国家交手付钱,然后输钱于官也。 同时,开设 常平盐 ;政府在全国各重要城市设立常平仓,管理食盐,以调节市场,平抑盐价。新盐法保证了政府的盐税收入,也使盐利更加稳定。但是改革却增加了管理盐务的官府机构,食盐的生产成本也增加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正常的市场交易活动,违反了经济规律。

——摘编自李梁《唐朝盐政改革下的河东解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刘晏盐政改革的主要内容及目的。(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刘晏盐政改革的影响。(6分)

16.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1929年1月6日,胡佛成为美国新总统。他曾严厉谴责英国的海上封锁,日内瓦会议后又主张扩建海军。但他在就职演说中却宣称将制订新的外交政策,致力于改善英美关系。1929年6月,麦克唐纳组建英国第二届工党政府。他在大选中曾表示决心改善英美关系并促裁军。1930年伦敦海军会议是两次大战之间英美严肃认真地对待讨论海军军备问题的最后一次会议。伦敦海军协议基本上是按英美事先达成的框架签订的,即 装备有6.1英寸以上的口径炮的巡洋舰,美国可拥有18艘,英国可拥有15艘;包含有6.1英寸及更小口径炮的巡洋舰,美国总吨位是14.3万吨,英国是19.2万吨。在如驱逐舰和潜艇等其他类型的舰只上,英美完全平等。同时,将华盛顿会议上确定的停战期再延长5年。这一海军协议是两个爱好和平的人民努力的结果,也是两个长期争夺海上霸权相互妥协的结果。

——摘编自徐煜《论20世纪20年代的英美海上争霸》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30年伦敦海军会议召开的背景。(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30年伦敦海军协议达成的影响。(7分)

17.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1908年,宋教仁针对日本蓄意挑起 间岛 领土争端的行径,运用历史学、地理学和国际法知识论证了 间岛 历来都是中国领土,并托人将书稿交给清政府驻日公使,促使清政府在交涉 间岛 问题上取得了完胜。清政府赦免宋教仁反清大罪并赏四品京堂,襄理外交,请宋教仁回国任职,宋教仁谢绝。1912年4月,宋教仁出任北京政府总长。6月15日,袁世凯竞背弃《临时约法》,内阁总理唐绍仪愤然辞职。总统独裁,内阁不稳,宋教仁深感此时的政府不足有为,遂起辞职之意。宋教仁的政治主张与袁世凯针锋相对,没有调和余地,尽管总统、阁员再三挽留,宋教仁毅然辞去农林总长。1912年8月,建立不到半年的北京政府再次瘫痪。9月20日,受袁世凯的委托,教育总长范源濂、工商总长刘揆拜访时任国民党代理事长的宋教仁,力劝宋教仁出任总理。宋教仁以与总统政见不一为由坚持不就。袁世凯又请此时先后到京的孙中山和黄兴出面劝说,宋教仁依然不为所动。

——摘编自钟发喜《宋教仁的三次辞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教仁三次辞官的不同原因。(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教仁三次辞官体现的精神品质。(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