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人教版】(试题9)〖名题分解〗

适用年级:不限年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不限省份 试卷年份:2014年 题数:53 浏览数:192

一、单选题

1.

(2011·佛山高三毕业班教学质量监测)学者钱穆指出(唐代) 在三省体制下,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 钱穆认为唐朝(  )

A.专制皇权达到顶峰B.三省相互牵制C.三省拥有最终决策权D.皇帝还未形成足够的专制权力

2.

(2011·福建厦门三校高三第二次联考)从秦朝到清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影响了中国近2000多年。你认为下列中的一项制度最能体现 皇权下的民主 的是(  )

A.秦朝三公九卿制B.西汉中朝制度C.唐朝三省六部制D.清朝军机处

3.

(2011·汕头高三毕业班教学质量监测) 皇帝不专制,文人言论自由,社会经济发达,商业繁盛,人民富足的时代。 这可能是对下列哪个时代的描述(  )

A.秦汉时期B.隋唐时期C.两宋时期D.明清时期

4.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写道: 讲到中国的地方行政,只能说是汉代好,唐代比较还好,宋代就太差了。 他评判汉唐宋三代地方行政好坏的依据是(  )

A.中央集权程度的大小B.能否镇压地方的叛乱C.地方行政效率的高低D.能否抵御外族的入侵

5.

(2011·浙江杭州萧山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隋唐时期确立和完善的三省六部制使中央机构分工明确,当时人们根据具体职能把 六部 分别概括为 六字。结合当时社会背景分析 最有可能描述的是(  )

A.工部B.礼部C.户部D.吏部

6.

(2011·沈阳重点高中协作校期中测试)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写道 从秦帝国开始的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 这一转型完成后确立的地方行政制度是(  )

A.郡县制B.州县制C.道州县制D.行省制

7.

(2011·山东烟台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前代选用,皆州郡察举……至于齐隋,不胜其弊……是以置州府之权而归于吏部。自隋罢外选,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春还秋住,乌聚云合。 这是唐玄宗时礼部尚书沈既济对下列哪一制度的评价(  )

A.推恩令B.科举制C.九品中正制D.察举制

8.

(嘉善高级中学09届高三第一次月考)有网友发表帖子讨论科举制时说: 自秦以来,科举兴于世,始以八股为试,学子彻夜秉读。然科举追求功禄,令学子神经麻木,岂真学识耶? 对该帖最恰当的评价是(  )

A.对科举制的评价完全正确B.仅从追求功禄评价科举制是片面的
C.关于科举制的史实和评价都有问题D.关于科举制和八股取士产生的时间都有错误

9.

(2011·宁夏银川高三第五次月考)九品中正制度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的选官制度,它上承两汉时的察举制度,下启隋唐时的科举制度,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中国封建社会三大选官制度之一。下列有关九品中正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士家大族子弟依靠门第即可步入仕途,并享有政治、经济特权B.中正是品评官,负责评定人才等级,由世家大族担任
C.在这种选官制度下,真正有才学、但出身卑微的人不可能到中央和地方出任高官D.隋文帝用分科考试选拔官员的方法取代了九品中正制

10.

(2011·广东揭阳高三1月联合考试)西汉时期,文人司马相如由于很有名望,被汉武帝直接任命为政府官员。这一制度是(  )

A.世袭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

11.

(2011·浙江五校高三第一次联考)汤因比在《历史研究》中说 中国的科举文官制度是历史最悠久的帝国行政样板。 关于这一制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隋唐以后成为主要选官制度B.宋代以后以八股取士为主要形式C.促成了普遍持久的读书风尚D.一定程度体现了社会的公平公正

12.

(2011·广东汕头金山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加强对官吏的监察是实现吏治清明的重要措施。历史上,下列机构或官职不具有监察职能的是(  )

A.秦朝的御史大夫B.汉朝的刺史C.宋朝的通判D.清朝的军机处

13.

(2011·浙江杭州萧山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中国古代时人评说 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这番评说反映了下列哪项人才选拔制度的弊端(  )

A.世袭制B.军功爵制C.察举制D.科举制

14.

(2010·辽宁沈阳高三测二)《通典》记载:“(汉)文帝十三年,以御史不奉法,下失其职,乃遗丞相史出刺并督监察御史。 《新唐书·百官志》记载:左右丞 掌辩六官之仪,纠正省内,劾御史举不当者 ,《金史》记载: 己卯,制纠弹之官知有犯法而不举者,减犯人罪一等科之,关亲者许回避。 上述材料说明(  )

A.弹劾是中国古代监察的一项重要权力B.中国古代监察制度重视监察官员的素质C.中国古代监察机构的权力来自皇权D.中国古代监察制度逐步走向完善与成熟

15.

(2011·南京师大附中高三期中考)下表所示为唐代明经、进士两科的考试内容,从中可以看出进士科与明经科相比(  ) 

初试

二试

三试

明 经

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孝经》《论语》《尔雅》每经帖十条

口答诸经大义十条

答时务策三道

进士

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尔雅》,每经帖十条

作诗、赋、文各一篇

作时务策五道

A.更为重视对考生经义记忆和解读能力的考查B.弱化考生对儒家经书学习的倾向较为明显
C.对考生文学素养和处理时务能力的要求较高D.成为当时录取考生数量最多的一种考试科目

16.

(2010·衡阳高中联考一)《元史》记载: 世祖即位,登用老成,大新制作……在外官有常职,则有行省……牧民者,则曰路,曰府,曰州,曰县。官有常职,位有常员,其长则蒙古人为之,而汉人、南人贰焉。 题干材料不能说明的是(  )

A.元代官职与宋代相比有了新的变化B.反映了当时的民族矛盾C.蒙古贵族享有更多的政治权利D.在中央设行省,在地方设路、府、州、县

17.

(2011·泰州高三期中联考) 故太平君子,征文射策,以取禄位,此行己立身之美者也。父教其予,兄教其弟,无所易业,大者登台阁,小者任郡县,资身奉家,各得其足。是以五尺童予,耻不言文墨焉。是以进士为士林华选,四方观听,希其风采。每岁得第之人,不浃旬而周闻天下,故忠贤隽彦韫才毓行者,咸出于是。 该材料说明唐朝科举考试(  )

①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②推动社会向学(读书)风气的形成  ③成为当时人们走向官场的唯一途径  ④有助于提高个人政治影响力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

18.

(2011·泰州高三期中联考)下列选项中有关两图所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的表述,错误的是(  )

 

A.两种地方行政制度分别实行于汉初和元朝B.两种地方行政制度对中央集权所起的作用截然相反
C.两种地方行政制度的实施均是吸取和借鉴了前朝的教训D.两种地方行政制度均巩固和发展了我国多民族大一统国家,并为此后历朝沿用

19.

(2011·揭阳梅州两市高三一联)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 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 对于上述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汉代宰相位高权重B.宰相的数量逐渐增加C.相权不断遭到削弱D.皇权不断得到加强

20.

(2011·北京西城区高三期中考)下列不属于古代政治中枢机构的是(  )

A.汉武帝时期的内朝B.元代的中书省C.明朝的六部D.雍正时期的军机处

21.

(2011·北京西城区高三期中考)隋炀帝时,刘炫称 往者州唯置纲纪,郡置守丞,县唯令而已。其所具僚,则长官自辟,受诏赴任,每州不过数十。今则不然,大小之官,悉由吏部,纤介之迹,皆属考功 。这段材料中可以反映出(  )
①官吏选拔制度发生变化  ②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  ③三省六部制的确立  ④相权不断扩大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22.

(2011·北京朝阳区高三期中考)自秦建制以来,历代王朝一方面以丞相(宰相)作为助手参与国家大事,另一方面在机制上削弱宰相的权力。下列哪些措施符合这一特征(  )
①西汉设置 中朝   ②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  ③明朝设立内阁  ④清朝设立军机处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3.

(2011·北京朝阳区高三期中考)下列主张与汉武帝实行的推恩令相近的是(  )
①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小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  ②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之,其反迟,祸大  ③今诸侯子弟或十数……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  ④高帝末年,非刘氏而王者,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24.

(2011·沈阳重点高中协作校期中测试)下列机构中负责管理监察事物的是(  )
①秦御史大夫  ②唐朝门下省  ③清朝议政王大臣  ④西汉刺史

A.①②③B.①②C.②④D.①④

25.

(2011·沈阳重点高中协作校期中测试)余秋雨在《十万进士》中认为,科举制度选拔的 十万进士 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 这说明科举制度(  )

A.是行之有效的选官用人制度B.导致了 重文轻武 的现象C.已经成为束缚人们思想的工具D.有利于维护官僚队伍的廉洁高效

26.

(2011·沈阳重点高中协作校期中测试) 汉朝早期,统治者试图在周朝松散的政治联盟和秦朝严格的中央专制间走一条中间路线。 材料中的 中间路线 是指(  )

A.郡国并行制度B.中朝制度C.刺史制度D.察举制度

27.

(2011·济南高三调研)中国古代加强皇权削弱相权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起用身边的亲信近臣,以成决策核心。另一种是令多人共行 宰相 之职,以相互牵制。下列属于前者的措施是(  )

A.汉武帝设立中朝B.唐朝实行三省制C.宋代实行二府、三司制D.秦朝三公九卿制

28.

(2011·济南高三调研)唐朝时刘晏长期掌管国家财政大权,为官廉洁,被称为 工于谋国而拙于谋身的一代良相 。据此判断刘晏供职的部门应该是(  )

A.尚书省B.中书省C.门下省D.中书门下

29.

(2011·临沂高三质检)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一书中说 隋及初唐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下列有关隋唐政治制度的 突破性进展 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相权三分,独立施政B.中央集权,地方分权C.分工明确,相互牵制D.完善机构,皇权顶峰

30.

(2011·福建师大附中高三期中考)历史学家陈寅恪指出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下列史实不能作证这一观点的是(  )

A.完善科举程序B.创立行省制度C.强化文人政治D.世俗文学兴起

31.

(2011·广东五校高三二联)《剑桥中国史》中写道 在唐代,科举考试不过产生一批官僚精英分子而已。其数量可能略多于全部官僚集团的10%。总之,其中大部分人出身于名门望族,都来自书香门第。在唐朝灭亡以前,这种情况没有改变。 材料反映了(  )

A.九品中正制依然存在B.科举制度在唐代没有执行C.要求应试士人熟读四书五经D.科举考试有利于人才选拔

32.

(2011·沈阳二中高三二测)王安石于公元1042年中进士,先后做过苏州通判,常州知州等地方官,公元1069年被提拔为参知政事。以下对王安石仕途中职位的描述,错误的是(  )

A.通判负责监督知州B.知州管理地方行政C.通判的设置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D.参知政事行使地方监察权

33.

(2011·沈阳二中高三二测)据《元史·张雄飞传》所载,元世祖忽必烈问政于汉臣张雄飞。张雄飞答道 古有御史台,为天子耳目,凡政事得失,民间疾苦,皆得言;百官奸邪,贪秽不职者,即纠劾之。为此,则纪纲举,天下治矣。 元世祖遂立御史台(  )

A.行使宰相职权,为最高行政机关B.为中央最高军事管理机关C.为最高监察机构D.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

34.

(2011·沈阳二中高三二测) 严密的行政、控制和告诫仍都需要,因为不讲人情的选拔制原则——虽然它始于汉制——与渗透在儒家伦理中的家族和个人联系背道而驰。 (《剑桥中国史》)材料所述的 选拔制 是(  )

A.先秦的世袭制B.汉代的察举制C.魏晋的九品中正制D.隋唐的科举制

35.

(2011·沈阳二中高三二测)西汉贾谊在《治安策》中说 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 贾谊这一主张后来发展成为(  )

A.分封建国B.剥夺王侯爵位C.推恩令D.附益之法

36.

(2013·广州海珠区高三综合测试一)史学家指出,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 有极关重要者四事 :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抟成,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这应是指哪一时期(  )

A.春秋战国时期B.秦汉时期C.隋唐时期D.明清时期

37.

(2011·郑州四中高三一调)隋唐时期是我国古代政治制度走向高度成熟的时期。下列关于其 成熟 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建立了既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的中央行政体制——三省六部制B.创立了被西方称为 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 的选官制度——科举制
C.建立了古代世界上最完备的法律体系——唐律D.发展完善了维护官僚队伍廉洁高效的机制——监察制度

38.

(07—08下山东青岛高二期末考)有人评价说,宋朝一代,官员多如天上银河里的星星;也有人说,宋朝一代,目不见官。导致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A.北宋官员人浮于事B.北宋科举考试的发展C.北宋强化中央集权D.北宋吸取了前代的教训

39.

(2011·福州三中高三月考)唐高宗时,大臣长孙无忌等撰定《唐律疏议》三十卷解释律令条文,通行天下,这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部较完速的法典。决定法典能否在全国颁布的审批权在于(  )
①尚书省  ②中书省  ③门下省  ④皇帝

A.③④B.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

40.

(2011·福州三中高三月考)《汉书》载 中朝,内朝也。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 汉武帝实行这一制度的目的是(  )

A.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B.加强君权C.提高中央政府的行政效率D.加强对中央官员的监督

41.

(2011·台州中学高三分班考)浙江省拥有灿烂、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根据所学知识,推断下列关于古代浙江省行政区划变迁的表述,符合史实的是(  )

A.商周时期浙江属越国统治区内B.秦始皇征服岭南设立会稽郡,管辖浙江
C.元朝时设立的江浙行省管辖范围包括福建D.清统治时期,在台州设立县级地方行政机构

42.

(2011·惠州高三一调) 昔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诗词中提到的四位皇帝都(  )

A.开创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B.不同程度地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C.吸取农民起义教训,休养生息D.大力抑制土地兼并,戒奢从俭

43.

(2011·湖南雅礼中学高三月考)关于秦朝与隋唐时期的中央官制的说法最为准确的是(  )

A.唐代中央官吏日渐增多B.唐代通过分权得以集权C.唐代尚书省权力最大D.太尉与御史大夫权力下放

44.

(2011·湖南雅礼中学高三月考)《旧唐书》记载 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 下列对该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反映了方国对中央的威胁B.反映了 天下共主 的地位受到地方势力冲击
C.反映了藩镇割据威胁到中央集权D.反映了藩镇问题得到解决

45.

(2011·濉溪高三月考)科举制是我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下列各项中,确切反映唐朝科举制情况的是(  )

A.其形式都是以官举士B.采用八股考试方式C.分进士等科目考试D.要求应试士人熟读四书五经

46.

(2011·长沙一中高三月考一)日本学者内藤湖南提出著名的 唐宋变革说 指出从唐到宋,中国进入到一个彻底削平封建割据和贵族势力的 君主—平民 二元结构时代,平民力量开始得到培植。支持 平民崛起 这一结论的历史依据是(  )
①科举制的产生与发展  ②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③租佃关系的出现  ④文学、艺术等方面世俗文化兴起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47.

(2011·长沙一中高三月考一)宋代地方各路同设转运司、提刑司、安抚司等,明代行省同设布政司、按察司、都司,清朝各省设巡抚、提督、布政司、按察司等。这说明朝廷对地方设官的指导思想是(  )

A.分割权力,相互制约B.分工合作,提高效率C.专业分割,各为其主D.分割相权,强化专制

48.

(2011·临沂高三质检)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一书中说 隋及初唐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下列有关隋唐政治制度的 突破性进展 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相权三分,独立施政B.中央集权,地方分权C.分工明确,相互牵制D.完善机构,皇权顶峰

二、材料阅读

49.

(2011·浙江温州五校高三第二次联考)阅读下列材料:(20分)
材料一 汉初的任官和军功、任子、赀选等紧密相关。任子制是享二千石(郡太守等)以上官员,任满三年,可以保举其子弟中的一人做官的制度。赀选制是凭资产资格做官的制度。汉高祖十一年二月诏是察举制的先声,以后逐渐成形、发展,察举的科目渐多,至汉武帝时经董仲舒建议,察举开始制度化,察举的科目以孝廉、秀才为主。由州、郡长官推荐孝廉、秀才的人选,而州郡的察举又是基于县、乡、里的推荐,即人们所说的 乡举里选 。东汉以后,察举的对象还要经过考试,并有年龄限制。这种自下而上,以举荐为主、考试为辅的选官制度,与世卿世禄、任子与赀选相比,是历史的进步。
材料二 今立中立,定九品,高下任意,荣辱在手。操人主之威福,夺天朝之权势。爱憎绝于心,情伪由于己……所欲与者,获虚以成誉;所欲下者,吹毛以求疵。高下逐强弱,是非由爱憎。随世兴衰,不顾才实,衰者削下,兴者扶上,一人之身,旬日异状。或以货赂自通,或以计协登进;附托者必达,守道者困悴。无报于身,必见割夺;有私于己,必得其欲。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愚臣以为罢中正,除九品,弃魏氏之弊法,立一代之美制。

——(唐)房玄龄等《晋书》卷四五《刘毅传》

材料三 自世卿门阀举荐制度推翻,唐宋厉行考试,明清峻法执行,无论试诗赋、策论、八股文,人才辈出;虽所试科目不合时用,制度则昭若日月。

——孙中山

材料四 全党全国人民要统一思想,真抓实干,全面落实加快建设人才强国各项战略任务,努力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进一步开创我国人才事业新局面,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人才保证。

——人民网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汉代任官的主要依据有哪些?(4分)察举制的主要特点是什么?(2分)
(2)概括材料二中的主要观点。(2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孙中山先生对科举制的看法。(4分)
(4)根据材料四回答,当今中国大力做好人才工作、建设人才强国有何重大意义?(4分)
(5)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人才问题的看法。(4分)

50.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省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省,中书省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 奉行 而已。

——《朱子类语》

材料二 唐太宗说: 中书所出诏敕,颇有意见不同,或兼错失而相正以否。元置中书、门下本拟相防过误。人之意见,每或不同,有所是非,本为公事……卿等特须灭私徇公,坚守直道,庶事相启沃,勿上下雷同也。

——《贞观政要》

材料三 唐太宗发现有一人诈伪做官,便下令处死。但负责审理此案的戴青说: 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言者,当时喜怒之发耳,陛下发一朝之忿而许杀之,既知不可置之于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 唐太宗被迫收回成命,对他说: 法有所失,公能正之,朕何忧也!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初的一道旨意主要包括了哪些人的意见?
(2)根据材料二说明唐初政治的特点是什么?这种特点的产生主要取决于什么?
(3)材料三所述故事实质上反映了哪两种权威之间的冲突?结局说明了什么?
(4)据上述材料,指出唐初君主的权力受到哪些方面的制约?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归纳我国封建制度的政治特点。

51.

(2011·安徽合肥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2分)
材料一 行省是元代开始设置的一级行政区划。它的确立是我国行政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故行省官员的权力相当大。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行省的治所往往就是完成这种职能的 中转站

——《中学历史教学史料汇编》

材料二 《共同纲领》规定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民族区域自治的自治机关在国家计划的指导下,自主地安排和管理地方民生的经济建设事业。……196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决议,成立西藏自治区。在西藏全区举行普选的基础上,组成了自治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名单,在总共301位代表中,藏族代表226人,汉族代表59人,门巴族代表5人,回族代表4人,铬巴族3人,纳西族1人,怒族1人,其它代表2人。
材料三 美国宪法第四条规定各州对他州的法令、官方文件和诉讼应有充分的信任和尊重;对他州的公民不得歧视,各州的公民享有平等的特权和豁免权;各州相互有义务引渡逃犯。
美国宪法第六条规定本宪法和根据本宪法所制定的合众国法律,以及根据合众国的权力已缔结或将缔结的一切条约,皆为全国的最高法律;每个州的法官均应受其约束,即使州的宪法和法律的任何条款与之相抵触。
美国宪法第十条修正案规定宪法未授予合众国、也未禁止各州行使的权力,得由各州或由人民保留。
(l)根据材料一归纳行省的主要职能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设置行省的积极影响。(8分)
(2)依据材料二,概述这一政治制度的特点。(4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说明美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4分)
(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以上三项制度的共性,对此你有何认识?(6分)

52.

(2011·福州三中高三月考) 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是我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下面三幅地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9分)
 
(1)图A—1、A—2、A—3分别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一朝代的何种地方行政制度?(3分)
(2)图A—1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在西周和春秋时期各产生了什么影响?其历史影响为什么会前后不同?(6分)
(3)图A—2与图A—1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的主要差别是什么?(3分)
(4)简述图A—3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的内容,分析其作用和影响。(7分)

53.

( 徐州市2008届高三摸底检测)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 丞相绾等言: 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 ……廷尉李斯议曰: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元初西北藩王遣使入朝质问: 本朝旧俗与汉法异,今留汉地,建都邑城郭,仪文制度,遵用汉法,其故何如?

——《元史》

材料三 (元)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始采取故老诸儒之言,考求前代之典,立朝廷而建官府,辅相者曰:中书省……夫外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

——《经世大典叙录·官制》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秦统一后在 朝议 如何管辖地方的过程中存在着哪两种意见?这两种意见的最主要分歧是什么?(4分)
(2)材料二表明,元初在治理国家问题上存在着怎样的争执?其实质是什么?(3分)
(3)材料三表明,元初地方行政设置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有何意义?(3分)
(4)以上材料说明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发展变化的趋势是什么?(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