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度河北省沧州市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河北省 试卷年份:2022年 题数:20 浏览数:444

一、单选题

1.

郭沫若在《中国史稿》一书中指出: 所谓西周的宗法制度,就是用 大宗 小宗 的层层区别把奴隶主贵族联系起来。周王自称为 天子 ,他既是政治上的共主,又是天下的大宗。 这说明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

A.家国一体B.政教合一C.君主专制D.等级森严

2.

近年来,我国在考古发掘的过程中,陆续发现了9卷古纸。这9卷古纸的质地与 蔡侯纸 高度一致,经过碳14鉴定,这些纸要比蔡伦生活的时代早100多年。这些发现说明了(  )

A.汉代纸已成为主要书写材料B.西汉时期已经出现了纸C.造纸术最早出现于秦汉时期D.蔡伦改进造纸术不可信

3.

有学者认为: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实践,使他成为我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改革家;但他没有充分认识和考虑本民族的特点,没有对中原封建文化加以区分,既引起了鲜卑贵族的强烈不满和对立,也造成了鲜卑贵族的迅速腐化。由此可知,该学者(  )

A.认为北魏灭亡源于孝文帝改革B.反对民族交融力主维护本民族特色C.主张应辩证地看待孝文帝改革D.强调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的交融

4.

作为唐朝最高学府的国子监,仅唐太宗时,就接收吐蕃地区和百济、新罗等周边国家派遣的入学子弟八千余人,后来的崔致远、金可记等甚至通过科举入仕。这一现象反映出唐朝(  )

A.文化政策较为开明B.民族交融程度日趋加深C.对外交流较为频繁D.人才选拔基础不断扩大

5.

下面为北宋财政收入统计表。出现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时间

赋税总额

农业税

商业税

宋太宗至道三年(997

3559万贯

2321万贯

1238万贯

宋真宗天禧五年(1021

5698万贯

2762万贯

2936万贯

宋神宗熙宁十年(1077

7070万贯

2162万贯

4911万贯

A.重农抑商政策的异变B.资本主义萌芽的诞生C.农业生产发展的缓慢D.工商业环境较为宽松

6.

明初内阁本为 特侍左右,备顾问而已 ;仁、宣时,内阁始得 密封言事 之特权,以致出现 外廷千言,不如禁密片语 的情况;英宗时,各部奏章皆交内阁阅览草批后,再交皇帝 朱批 。这一变化反映了明朝(  )

A.内阁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君主权力B.中央权力制衡日趋完善C.内阁已经成为法定的中央决策机构D.封建君主专制得到强化

7.

自《三国演义》问世后,历史演义的创作受到追捧,可观道人曾描述道: 嗣是效颦日众,因而有《夏书》《商书》《列国》《两汉》《唐书》《残唐》《南北宋》诸刻,其浩瀚几与正史分签并架。 这一现象的出现(  )

A.体现了文学发展开始出现世俗化趋势B.说明市民文学素养不断提高C.得益于印刷技术出现了革命性的突破D.源自于商品经济的日趋繁荣

8.

李大钊在评论中国近代某一事件时说: 一班抱有民族思想的农村青年们,身受外来经济的压迫,目击……官僚政治的腐败,自然要号召那些种田烧山不能自给的农夫,破产失业的手工业者……起来,恢复他们的民族的国家了。 由此可知,该事件是(  )

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运动C.辛亥革命D.秋收起义

9.

义和团运动在山东爆发,并迅速发展到直隶,在进入京津地区以后,引起全国范围内的强烈反响。在长城内外、黄河中下游、长江两岸、两广、西北和西南的边远地区,都有反帝活动与义和团相呼应。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  )

A.中国社会矛盾已趋于汇流B.民主革命思潮的广泛传播C.中西方之间矛盾十分尖锐D.反帝反封建顺应时代潮流

10.

下图是1912和1921年,中国面粉行业生产能力变化示意图。由此可推知,当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  )

A.以发展轻工业为主B.深受国内外环境变迁的影响C.获得了初步的发展D.已经摆脱对外国资本的依赖

11.

中国共产党各地的早期组织创办了众多启发觉悟的刊物,如创刊于上海的《劳动界》,用短小、通俗的文章和生动的事例揭露中外资本家对工人的压迫。通过此类刊物,我们可以研究(  )

A.新文化运动的兴起B.国民革命的开展C.马克思主义的传播D.北伐战争的胜利

12.

1935年召开的遵义会议,纠正了党内的 倾错误,取消了博古的中共中央总负贵人的职务,但党一改以往惩办主义的做法,而是继续分配博古等犯了错误的同志以适当的工作。党的这一转变(  )

A.是党政治智慧的体现B.利于革命统一战线的巩固C.源于共产国际的压力D.旨在缓和党内的派系斗争

13.

日本侵华期间,勒令沦陷区各学校一律采用日伪当局统编的教科书,各级学校教材由日伪教育部编订。这些教材删去了带有民族意识的内容,并流露出浓重的 复兴礼教、振兴东洋道德 的思想。日本的这一举措旨在(  )

A.促进中日两国间友好交流B.恢复和弘扬儒家的传统思想C.对中国民众进行奴化教育D.消除中国文化中的封建因素

14.

中共中央发出的《1948年的土地改革工作和整党工作》文件中规定:新区农村在解放后的相当时期内,不应立即实行分浮财、分土地的社会改革政策,而要先实行减租减息和酌量调剂种子、口粮的社会政策和财政政策。这一文件的颁布(  )

A.标志着右倾机会主义的兴起B.是基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C.丰富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D.有利于保障解放战争的顺利进行

15.

下图为1976~2005年河北沧州水浇地小麦的平均产量变化图。由此可知,这一时期河北沧州(  )

A.粮食产量全国领先B.农业科技发展较为迅速C.农耕技术相对落后D.粮食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16.

习近平在 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纪念峰会 上说: 中国愿启动 中国东盟健康之盾 合作倡议:包括再向东盟国家提供1.5亿剂新冠疫苗无偿援助……帮助东盟加强基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人才培养。 这一提议体现出我国(  )

A.外交政策具有意识形态色彩B.外交理念彰显大国责任担当C.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D.外交战略赢得国际广泛赞誉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针对众多的边疆民族,唐王朝以各边疆民族部落的分布范围作为羁縻府、州行政区划的基础,广置羁縻府和州、县,并以边疆民族的首领为都督、刺史,管理府州的具体事务。此外,唐王朝还在边疆广设军镇,军镇兵力多者数万,少者数千,并可随时调派边疆民族军队作为补充。唐王朝对边疆民族采取的和亲政策次数之多、持续时间之长也是历代王朝所无法比拟的,对于因战乱和自然灾害而内徙和入唐求学的少数民族同胞,唐王朝也妥善安置,并将众多汉文经典书籍颁赐周边民族。
材料二
在中央,元朝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在地方则广设行省,岭北、辽阳、云南等边疆行省,既负责边疆行政事务,也负责少数民族的管理。此外,元朝还建立了 朝令夕至,声闻毕达 的驿站制度,将边疆地区和中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根据吐蕃宗教盛行的特点,元朝对吐蕃采取了政教合一的政策,并设置宣政院实现对吐蕃的直接管理。为了加强对北疆的管理,元朝在这里部署了大量的军队和移民,在戍守的同时进行屯田。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边疆政策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朝边疆政策的历史意义。(6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中唐以来,韩愈等人打着 复古 的旗帜,掀起了恢复孔孟思想正统地位的古文运动。而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也客观上要求儒学更多地关注现实,即强调 格物致知 。面对从相对统一到偏安一隅的现实,许多有识之士努力通过对儒学经典研究,从而作出符合现实的新解释。因此,以 为宇宙万物本质的本体论哲学观逐渐形成,这既论证了封建纲常的永恒性、合理性,又孕育了一种与之相抗衡的理性精神。更重要的是,两宋理学从宇宙本体论的高度论证了人性,使得传统儒学的 富贵不淫、威武不屈 等精神,真正融化到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

——摘编自王育济《理学对传统儒学的变革及其意义》

材料二
时代的震荡迫使明清之际的大儒对理学做出多方面的反省。王夫之提出了 六经责我开生面 的主张,力图复兴经学;顾炎武则批评理学 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 。人们愈加倾向于朱熹格物、专研经典的趋实作风,而对于王学末流沾染禅氏习气略感不满,并从明亡的反思中,意识到理学之中掺杂佛老成分的危害。随着学风的转变,学者转向以儒家经典为研究对象,出于对经典的维护,对先圣的推崇,他们力图弄清孔孟的原意,恢复经典本义,对古籍的整理、校勘、注疏、辑佚成为主要治学方法。

——摘编自李汉兴《简折明清之际的理学反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两宋理学兴起的背景及其影响。(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之际理学反思的表现。(6分)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常言道: 物极必反 。一些重大的灾难往往成为时局转换的契机。甲午中日战争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中华民族觉醒和团结奋斗,振兴中华的新起点。甲午战败,中华民族岌岌可危,正是这种亡国灭种的厄势,引起了社会思潮的急剧变化。

——摘编自鲁恒红《浅析甲午中日战争》

材料二
抗战时期,共产党和国民党虽然阶级利益不同,但在亡国的危机下,求同存异,合作抗日。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计划,而共产党则广泛发动人民群众参与抗战,积极开辟敌后战场,在中后期逐渐成为中流砥柱。两者之间相互配合,互相牵制敌人,亡国灭种的危机感也促使中华民族每一个爱国人士团结一致,共赴国难,民族觉醒程度空前提高。1942年,美、英、苏、中等26国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正式成立,为抗战的胜利提供了保障。

——摘编自黄晓新 肖雄《从甲午战败到抗战胜利的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甲午战争对中国的影响。(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甲午战败而抗战胜利的原因。(6分)

三、开放性试题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1840~2018年我国部分工业产品产量变化表

1840年前后

1949

1978

2018

原煤

少量开采

032亿吨

618亿吨

368亿吨

2万吨

158万吨

3178万吨

1133亿吨

原油

无现代开采

12万吨

10405万吨

18911万吨

发电量

尚未使用

4308亿度

25655亿度

717万亿度

——摘编自《从三个历史节点看中国经济发展奇迹》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从表中提取一个有关近现代中国经济发展的信息,自拟一个论题并进行阐述。(12分)(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理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