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四川省南充市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四川省 试卷年份:2022年 题数:17 浏览数:738

一、单选题

1.

江苏宿迁的 宿 是远古国名国姓。西周初期姬姓之外的弱小宿国,夹在鲁和宋两大诸侯国之间。《宿州志》称 庄公十年,宋人迁宿移于封内,以为附庸,始国于此 。唐朝取 宿国人迁居于此 之意命名为宿迁。由此可知(  )

A.分封制具有稳定性和延续性B.战国时宿沦为宋国的附庸国C.社会转型决定地名不断变化D.地名是历史文化信息的载体

2.

汉代形成了以 督邮 为主的地方行政组织内部监察制度。督邮由太守直接领导,可监督太守以下的官员,也可监督刺史……这样一来就与刺史制度形成相互监察的椅角之势。这表明汉代地方(  )

A.官僚主义势力的急剧膨胀B.以小督大、以卑临尊的制度设置C.监察机关的反向制约特征D.监察官拥有监察权而没有处置权

3.

永佃制是宋至近代佃农在按租佃契约交纳地租的条件下享有长期耕作权及处置耕作权权力的租佃制度,其特点是土地所有权同使用权的分离。地主无权随意增租夺佃,而佃农可退佃、转租或典卖佃权。永佃制由于经济上的激励作用,政府采取了鼓励的政策。这一制度(  )

A.表明农民已经摆脱了封建人身依附关系B.提高了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C.解决了因土地高度集中带来的社会问题D.导致 一田多主 现象普遍

4.

明末士人朱宗元说: 天载之义,格物之书,象数之用,律历之解,莫不穷源探委,我中土之学问不如也 自鸣之钟,照远之镜,举重之器,不鼓之乐,莫不精工绝伦,我中土之技巧不如也 。这说明当时(  )

A.传统观念受到西学冲击B.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萌发C.天朝上国观念走向崩溃D.知识分子强烈的危机意识

5.

1853年4月到1854年6月,英国、美国公使接连访问天京。经过多次贸易谈判,他们认识到太平天国 欲与外国通商 毫无疑问不会承认与清政府签订的条约 。据此可知,太平天国(  )

A.希望得到英美的经济援助B.固守闭关锁国政策C.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D.缺乏近代外交意识

6.

下表是 晚清单位面积农产量指数 统计表,对表中数据变化理解正确的是(  )

年份

指数

年份

指数

18211830

100

18611870

82

18311850

92

18711890

80

18511860

87

18911911

78

A.源于人口总量的大量增加B.缘于经济作物的普遍种植C.导致人地矛盾的不断加剧D.不利于中国近代社会转型

7.

1929年8月《中共闽西特委总结报告》中指出 党城市政策的正确,使商人阶级认识革命,尤其使小商人同情革命。过去闽西做了不少破坏城市的行动,此次,我们在永、岩两县,实行保护商店、公买公卖……一般商人安心营业,尤其是小商人,一旦得到相当利益,对于革命尤其同情。 据此可知,该政策(  )

A.有利于打破敌人的经济封锁B.坚持了联合资产阶级的方针C.体现了政治与经济同步发展D.保证了近代工商业稳健发展

8.

1953年2月3日的《人民日报》社论指出:自年初本报发表 各地群众纷纷来信报矿 读者来信综述 后,到1月26日止,我们继续收到群众报矿的来信五十四件,报告有矿藏的地点达七十八处。人民日报的这一宣传(  )

A.适应了恢复国民经济的需要B.旨在向大众普及地质科学知识C.加快了社会主义改造的进程D.有利于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开展

9.

民众法庭是雅典日常司法机关,主要审理除杀人以外的一切公私诉讼。它还审察某项法律和政策,包括公民大会通过的决议是否违宪,如果违宪可以撤销该项法律或决议。高低级公职人员的人选资格必须由它审定。民众法庭本质上是公民大会司法权力的延伸。这说明雅典民主制度(  )

A.基本特征是人民主权轮番而治B.具有 法治 原则C.本质是立法权高于行政司法权D.设计缺失权限不明

10.

1470年至1510年,英国毛呢出口量每年增长30%,由每年3万匹跃至9万匹。英国商人把资金投入到养羊业和毛纺织业中,政府为毛纺织品生产和销售提供了许多有利的政策条件。这些现象(  )

A.表明英国产业革命已到来B.改变了英国商品输出的结构C.促进英国社会结构的分化D.说明了英国垄断纺织品市场

11.

有学者指出,二战后,美苏 都把在经济上最终超过对方,建立更美好的社会,推广自己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和制度模式,争取到更多的追随者作为最终战胜对方的深层决定因素 。这表明(  )

A.美苏争霸中优势在美国B.美苏重视制度和发展模式竞争C.大国势均力敌维持和平D.美苏两国彰显大国的责任担当

12.

1833年批评家拉维龙提出: 我们认为最重要的就是艺术的迫切性和社会倾向性,然后是表现的真实和材料处理上或多或少的巧妙手法。……我们要求真实,因为艺术家应该接近生活,为人们所理解。 符合上述创作倾向的作品是(  )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汉武帝即位初仍沿用帝王在位年数纪年法,即称元年、二年……因其崇信阴阳术数,每隔六年就改元一次。持续到第四次,有官员建议不宜像这样 一元 二元 表述纪年,而应以祥瑞为每一纪元命名。武帝遂陆续追改其纪元为 建元 元光 等。此外,西汉前期各诸侯王也和皇帝的纪年形式一样,以自己王国内诸侯王的在位年数来纪年,皇帝与诸侯间便颇有分庭抗礼之势。汉武帝用年号纪年后,历朝历代皇帝纪年都有年号而诸侯没有,年号从其诞生时起就成了皇帝神圣统治权威的突出象征。

——摘编自辛德勇《年号背后的玄机与深意》

材料二
清末,很多知识分子提出了革新纪年方式的主张。戊戌变法前夕,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中写到 孔子卒后二千三百七十六年 ,改立孔子纪年亦成为其变法的一项重要主张。1903年,刘师培强调 黄帝纪年 对于汉民族保持 特立之性质 的重要作用。1903年,高梦旦提出中国应该使用西方通行的 耶稣纪年 ,认为纪年仅仅只是符号,符号就应该使用简便而又通行之例, 耶稣纪年 正代表这一趋势。各种歧异的纪年主张,都借用了西方宗教的例证作为自己合理性的依据。如康有为认为: 大地各国,皆以教主纪年。 刘师培说: 吾观泰西各国,莫不用耶稣降世纪年。 1919年底,钱玄同认为中国当采用世界通用之公历纪年(即耶稣纪年),公历纪年和基督教是不相干的。此想法在当时得到很多人的认同。1949年,新中国决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

——摘编自朱文哲《从耶稣公元:近代中国纪年公理之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采用年号纪年的历史背景并指出其主要意图。(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民初知识分子提出革新纪年方式的原因及作用。(12分)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你对近代以来耶稣(公元)纪年在中国最终确立的认识。(5分)

三、开放性试题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学者皮国立在著作《医通中西:唐宗海与近代中医危机》中指出,中医在近代转型过程中碰上了 中与西 古与今 历史文化之间的对向冲突而产生之 二重现代性难题 …… 二重现代性难题 在中国近代化的过程中有诸多体现。
根据材料与所学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 二重现代性难题 自拟一个具体论题,并就所拟论题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四、材料阅读

15.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1922年的 壬戌学制 主要采取美国的 六三三制 ,表明中国教育从效法日本转向效法美国。公布的《学校系统改革案》列有七条标准:适应社会进化之需要,发挥平民教育精神,谋个性之发展,注意国民经济力,注意生活教育,使教育易于普及,多留各地方伸缩余地。1923年刊布了新课程标准规定:小学校课程为国语、算术、卫生、公民、历史、地理、自然、园艺、工用艺术、形象艺术、音乐、体育等。初级中学课程分社会、言文、算学、自然、艺术、体育等。高级中学分普通科和职业科(有师范、商业、工业、农业、家事等科);普通科以升学为目的,又分为文学和社会科学、数学和自然科学两组。课程均分公共必修、分科专修、纯粹选修3部分,各科课程以学分计,以修满150学分为毕业。大学和专门学校的课程,依具体实际情况,参照各校意见,送教育部核定。壬戌学制是中国近代史上实施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一个学制。

——摘编自《壬戌学制》

(1)根据材料概括 壬戌学制 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 壬戌学制 的影响。(7分)

16.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5分)
材料
车臣地处里海与黑海之间,石油资源丰富,是中亚向欧洲输油的必经之地。从彼得大帝扩张以来,近200年车臣人民一直在反抗俄罗斯人。1944年斯大林以车臣与德国合作为由,把约40万车臣人举族流放到中亚和西伯利亚。1991年11月,总统杜达耶夫手抚《古兰经》单方面宣布车臣是主权国家。车臣危机一直困扰着俄罗斯,1994年12月战争爆发……格罗兹尼战役后,车臣武装退入山区与俄军展开了游击战。1996年1月,车臣恐怖分子将邻国的基兹利亚尔市约3000名医务人员和病人扣为人质。1996年8月在国内压力和大选逼近下,叶利钦不得已和车臣签署停火协定,车臣获得了非正式独立地位。这场战争俄军死亡3826人,伤17892人,直接经济损失约50亿美元,俄罗斯没有达到自己的政治目标。

——摘编自《第一次车臣战争》

(1)根据材料概括俄罗斯车臣危机产生的历史因素与现实因素。(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一次车臣战争对俄罗斯的影响。(7分)

17.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徐光启(1562—1633),南直隶松江府上海县(今属上海市)人。出身农家,从小就十分关心农事。他利用空闲时间,在北京、天津和上海等地设置了试验田,进行各种农业生产技术的实验。同时向利玛窦学习西方的天文学、地理学和水利工程等方面的知识。徐光启创作和翻译许多农学书籍,其中以《农政全书》最为著名,这本书基本上涵盖了我国古代汉族农业生产各个方面的知识,还贯穿着徐光启的 农政 思想,包括:第一, 富国以农 理财莫先于务农 的思想。第二,移民垦荒和兴修水利。第三,在农业技术方面,首先打破了我国古代农学中 风土 思想的局限。第四,提高了南方的耕作技术,推广了甘薯的种植经验。第五,徐光启还总结了蝗虫灾害发生的规律,并提出了治理蝗灾的办法。《农政全书》总结了我国劳动人民数千年的生产经验,是农业技术的集大成之作。

——摘编自《徐光启农业思想的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徐光启 农政 思想产生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徐光启的 农政 思想。(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