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广东省广东市花都区中考历史一模试题

适用年级:九年级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适用省份:广东省 试卷年份:2022年 题数:28 浏览数:459

一、选择题

1.

2021年3月,沉睡三千年的三星堆文明遗址有了重大发现。考古学家在6座 祭祀坑 里共发现青铜神树、象牙、青铜面具等500余件文物。 祭祀区 考古发掘专家王巍说: 古蜀文明是中国商代青铜文明当中非常有特色的一支,保持着自己独特的文化面貌,这就像一个花园中百花齐放、千姿百态,共同构成了青铜时代的中华文明。 王巍的话意在说明(  )

A.中华文明的多样性B.中华文明的开放性C.中华文明的连续性D.中华文明的外延性

2.

阅读下面 周朝分封制规定与周天子的实力 表格,可以得到的历史信息是(  )

天子

诸侯

卿大夫

土地

1000千亩

150千亩

100千亩

60千亩

军队

六军

三军

三军

一军

A.等级制度森严B.周王室衰微C.封建制度形成D.生产力提高

3.

2021年流行祝福语:2020 实鼠不易 ,2021 牛转乾坤 。牛自古以来是勤劳的象征,《吕氏春秋·重已》记有: 使五尺竖子引其棬(牛鼻环),而牛姿所以之顺也。 下图是春秋晚期的青铜器牺尊,据此我们可以推断出(  )

春秋晚期青铜器牺尊

A.牛的主要用途是祭祀B.牛是最尊贵的动物C.牛形青铜器都是酒器D.牛已经被驯服

4.

图中儒学在A点发展到高峰的直接原因是(  )

A.统一文字B.尊孔复古C.文字狱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5.

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描绘了唐太宗李世民接见吐蕃使臣的情景。该图设色典雅绚丽,线条流畅圆劲,构图错落富有变化,体现了(  )

《步辇图》

A.西域风情与中原文化的交汇B.统治阶层与市井民众的共处C.艺术审美与史料价值的结合D.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融合《步辇图》

6.

比较 唐宋北方与南方诗坛占比图 ,二者的差异可以说明(  )

A.民族交融利于文化发展B.经济重心南移带来文化重心南移C.宋代文化发展优于唐代D.科技进步推动文化发展

7.

《世界文明史》记载, 元代戏曲的地位提高,成为一种主要的艺术形式,部分原因是科举中止,使才子们无法求取功名,转而在以往不屑一顾的这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娱形式上下功夫 。以上论述揭示出元代戏曲兴盛的原因是(  )

A.国家政策的影响B.商品经济的发展C.民族交融的促进D.科考功名的需要

8.

吴琦教授在《明清社会群体的新趋向》中提到 明中期以后,出现了以十大商帮为核心的商人集团,……正是这些商人群体,通过各自经营,推动了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空前繁荣……成为中国社会经济转型的重要推动力量。 材料显示商帮的出现(  )

A.实现了社会经济转型B.取代了小农经济C.促使明朝取消了重农抑商政策D.推动了明朝商品经济的持续发展

9.

学者陈旭麓指出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后,沿海、沿江一些通商口岸穿洋布的人已相当普遍,以至有的记载说,八十年代江苏一些商埠穿土布者 竟至绝迹 。……南方闽、广一带,还有大批破产农民流离国外。 材料主要阐述了(  )

A.洋布凭借物美价廉完全占领中国市场B.通商口岸的开放导致民族工业受到打击C.资本输出对中国本土纺织业造成打击D.外国商品倾销促使中国自然经济瓦解

10.

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在《瓦德西拳乱笔记》中记述: 英国极不愿意法国进据云南、日本占领福建。……各国方面对于英人之垄断长江,认为很难坐视……因此之故,急欲促现瓜分一事,实系毫无益处之举。 据此可推断,造成列强认为 瓜分一事毫无益处 的原因是(  )

A.列强忌惮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B.列强拉拢清政府C.列强之间矛盾尖锐D.列强希望中国主权领土完整

11.

孙中山先生在1904年发表演讲: 满清政府可以比作一座即将倒塌的房屋,整个结构已从根本上彻底地腐朽了,难道有人只要用几根小柱子斜撑住外墙就能够使那座房屋免于倾斜吗? 材料揭示了(  )

A.反动统治是导致清政府灭亡的根本原因B.清政府灭亡的历史必然性C.辛亥革命开创了近代民族民主革命D.清政府的腐朽无能

12.

《南湖红船赋》: 惟斯船以居源,谱共产之贞史。曾有绝代英豪,无双国士。选址嘉禾,遂成圣地。于焉南湖烟雨,指点万里河山。 与该诗赋相吻合的是(  )

A.开天辟地,革命面貌焕然一新B.星火燎原,走上工农武装割据C.转危为安,党从幼年走向成熟D.独立自主,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13.

下表是我国近现代教育目标的部分表述。由此,可以推断出(  )

1912

中华民国教育部公布

《教育宗旨》

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

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

1938

南京国民政府颁布

《国难时期教育宗旨》

拥护国家领土主权之完整,并尽力实施切合国难时期

需要之教育,即着重于抗战与建国并行的教育方针。

1958

《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

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

1995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培养德、智、体

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A.教育推动了社会的发展B.教育目标都注重德育和传统文化C.教育目标的制定反映了时代的需求D.建国前我国教育水平较低

14.

漫画是绘画艺术中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其以幽默、诙谐、夸张等艺术手法极具感染力。下图是丰子恺在民国廿七年的漫画作品《愿作安琪儿空中收炸弹》,该漫画反映的历史时期是(  )

A.国共十年对峙时期B.抗日战争时期C.大革命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

15.

下表是对中国历史发展杰出人物的分类整理,其中__________处应填(  )

类别

中国杰出人物

第一类

商鞅、孝文帝、王安石、邓小平

第二类

蔡伦、祖冲之、毕昇、袁隆平

第三类

扁鹊、华佗、李时珍、__________

A.张仲景B.邓稼先C.屠呦呦D.徐光启

16.

右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部分法定节假日(单位:天)一览表,据此推断出现这些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名称

1950

1995

2000

2008

元旦

1

1

1

1

春节

1

3

3

3

国庆节

2

2

3

3

星期六

0

1

1

1

中秋节

0

0

0

1

A.改革开放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B.西式生活方式的影响C.建国后人民当家做主D.国家重视传统节日

17.

从林则徐的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到张謇的 实业救国 ,到佟麟阁的 国家多难,军人当马革裹尸,以死报国 ,这是仁人志士发出的时代最强音。这个时代的主题是(  )

A.国家统一,民族团结B.国家分裂,民族融合C.百年屈辱,民族抗争D.曲折前进,民族复兴

18.

古代东西方文明各放异彩,主要源自于(  )

 

 

 

 

金字塔

楔形文字

帕特农神庙遗址

甲骨文

A.山川河海阻碍了文明之间的交流B.农耕和畜牧经济发展的局限C.各文明都受制于小国寡民状态D.自然环境与历史条件的不同

19.

《世界通史》中写道: 新航路开辟后,西欧新兴的资本主义由海道向全球扩散,突破了亚欧大陆农耕世界自然经济的闭塞性,从此开始了大航海和人口迁移、民族交融的移民大潮时代。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全球的确立B.农耕经济在全球不复存在C.世界各民族特征、界限消失殆尽D.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

20.

王同学画了如下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示意图,并进行相关的解析,其中符合事实的是(  )

A.法律文献是推动资产阶级革命的主要动力B.法律文献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C.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进程十分顺利D.资产阶级革命推动了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21.

《大国崛起的文化准备》中指出,一个民族要崛起要有三个方面的改:第一是人心的改变,第二是政治制度的改变,第三是器物和经济的改变,与 器物和经济 的改变相关的是(  )

A.启蒙运动B.文艺复兴C.新航路的开辟D.工业革命

22.

按照历史发展的因果逻辑,方框中的A、B、C处依次应填入的是(  )

A.经济繁荣、经济危机、经济发展不平衡B.经济危机、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繁荣C.经济繁荣、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危机D.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繁荣、经济危机

23.

某同学在读书时看到下图目录,本节的标题应该是(  )

第三节……

1945年联合国成立

1961年不结盟运动正式成立

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2015年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式成立

A.走向和平发展的世界B.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C.冷战后的世界格局D.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24.

下表作为史料,可以用来说明二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崛起的哪一原因(  )

时间

战略计划

评价

1955

《经济自立五年计划》

以充分就业和经济自立为基本目标

1957

《新长期经济计划》

出现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的第一个高峰

1960

《国民收入倍增计划》

经济进入有计划的高速发展时期

A.重视人才培养B.适当的经济政策C.美国的大力扶持D.朝鲜战争的爆发

25.

《后美国世纪》:近500年来发生过三次结构性的权力转变……第一次是西方世界(欧洲)的崛起,此转变始于15世纪,在19世纪急剧加速;第二次转变发生在19世纪末美国的崛起……20世纪的全球经济、科技、文化和理念,大半时间由美国主导;我们目前正在经历的则是现代历史上的第三次权力转变,或可称为 群雄竞起 的时代。导致三次权力转变的因素分别是(  )

A.新航路开辟——第二次科技革命——东欧剧变、苏联解体B.两次工业革命——美国南北战争——美日欧三足鼎立
C.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确立——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D.英国、荷兰的殖民扩张——美国南北战争——两极格局彻底瓦解

二、材料题

26.

历史是一门可研究性很强的学科,掌握一定的历史研究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历史研究的能力。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  为了研究商鞅,小颖准备写一篇题为 商鞅与他的治国之道 的小论文,收集到以下材料。

 

 

 

①商鞅铜方量

《史记题评·商君列传》

③论文《郭沫若论商鞅评议》

材料二  既注意于一事项,则凡与此事项同类者或相关系者,皆罗列比较以研究之;比较研究的结果,立出自己一种意见。

——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

材料三

商鞅变法

王安石变法

战国时期,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

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

级的势力增强。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变

化,各诸侯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确立新

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

中取胜。

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

商鞅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使秦国的国力大

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

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奠定了

基础。

商鞅变法损害了旧贵族的利益,秦孝公死

后,商秧遭诬陷。商鞅起兵反抗,兵败被车

裂。

——统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北宋的政治风气因循保守,行政效率低下。

在边疆战事中,北宋屡战屡败,每年被迫送出

大量钱物。由于官僚机构和军队的不断膨胀,

到北宋中期,政府官俸和军费开支浩大,财政

入不敷出。与此同时,土地兼并剧烈,农民起

义此起彼伏。

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王安

石变法涉及经济、军事和教育领域。他们希望

通过变法,摆脱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

变法收到一些成效。政府的财政收入有所增

加,各地兴修水利工程10000多处。但是,新

法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他们强

烈反对。宋神宗死后,司马光任宰相,新法几

乎全部被废除。

——统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材料一中,哪则材料可信度最高?(请写编号)(1分)请说出理由?(2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梁启超所阐述的历史研究方法。(2分)请运用材料二梁启超所述的研究方法,分析材料三中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相同点。(6分)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对中国当下改革的启示。(2分)

27.

注重家风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家风的 不变 往往可以体现在家书、家训当中。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分)
【家风反映国风】
材料一  上智不教而成,下愚虽教无益,中庸之人,不教不知也。……怀子三月,出居别宫,目不邪视,耳不妄听,音声滋味,以礼节之。书之玉版,藏诸金匮。生子咳提,师保固明,孝仁礼义,导习之矣。

——摘自《颜氏家训》

【家风折射革新】
材料二  晚清是家训家风的革新时期。

曾国藩

曾国藩在给儿子曾纪泽的信中认为中国自强之本在立机

器局,开翻译馆,造地球仪,皆是也。

李鸿章

李鸿章在《谕玉侄》中说吾国自古相传之伦理……在家

族封建时代似可通行,然已不甚适当……大地交通,国家

种族之竞争愈烈,故吾之伦理,愈不适应于当世,而吾国

人犹泥之,此地方所以不发达,邦国之所以日受人侮也

张之洞

张之洞在《与子书》中说:方今国事扰攘,外寇纷来,边

境累失,腹地亦危。振兴之道,第一即在治国,治国之道

不一,而练兵实为首端……因送汝东渡。

——摘编自陈延斌《洋务派家训初探》

【家风系着国运】
材料三  陈毅家书如下:

19395

陈毅给父亲陈家余的信

热切盼望能够回家尽孝,侍奉双亲,均未能成行,

只得不尽孺慕赡佑为叹惋耳!

19483

陈毅给妻子张茜的信

为撤离前线的妻儿感到担忧和挂念,希望一家及

早团聚。

——摘自舒棚《浅析革命家书的革命精神》

(1)根据材料一,判断《颜氏家训》深受哪一学派思想的影响?(1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晚清时期家训的特点。(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39年和1948年陈毅无法与家人团聚的原因。(4分)
(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家风文化中的 不变 的理解。(4分)

28.

印刷品的沿革与时代的经济、政治、思想息息相关。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15世纪中叶到16世纪末,当时市场上涌现了一批专门教授印刷工艺、识数、经商的工商业手册。……在1474—1600年间,在欧洲地区编录了1151个商人手册。这些手册大多数都是用于商业教育。

——《古登堡机器印刷术引发的系列变革研究》黄雅丽、陈勤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洋纸逐渐作为大宗商品打入国门。20

20年代,洋纸基本垄断了中国书报印刷的纸张市场。

1858年,中英签订《通商章程善后条约》,其中明确列

出纸张进出口通商各口,皆准免税

一是本土纸张多为手工制作,厚薄不均,置于印刷机

器上多发生卡纸现象,限制了印刷生产的效率。

二是有纸毛,落在印版上容易形成墨团,直接影响

了印刷生产的效果。

西方造纸机械设备和生产工艺不断出现新的发明

创造,如打浆机、蒸煮机、造纸机以及机械木浆等等

形成了现代化的工业生产

——摘编自戴家璋《中国造纸技术简史》

材料三  近代以来的洋纸使用并非尽善尽美,最现实的问题就是近代书籍报刊的保存问题。中国本土纸张在制作过程中几乎不使用填充剂,易于保存,所以不论是汉代的残纸,还是唐代的进奏院状,虽经千年而能完好。进口的洋纸,特别是白报纸,使用的填充剂酸性大,不宜长期保存。

——王保平《从竹纸到白报纸:试论中国近代报刊用纸的新陈代谢

(1)结合材料一与所学知识,指出商人手册的出现与哪两个重大历史事件相关,并结合史实加以简单说明。(6分)
示例:
事件:早期殖民扩张。
说明:早期殖民扩张刺激了欧洲商业的发展,因此商人手册大量出现。
(2)根据材料二,分析20世纪20年代洋纸能基本垄断中国书报印刷的纸张市场的原因。(4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洋纸存在的问题(2分)并谈谈你对中国造纸工艺的认识。(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