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度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广东省 试卷年份:2022年 题数:28 浏览数:394

一、单选题

1.

《礼记·王制》云: 国无九年之蓄,曰不足;无六年之蓄,曰急;无三年之蓄,曰国非国也。 这说明周代的统治者(  )

A.要求百姓生活勤俭节约B.鼓励消费以促进农业生产C.大力提倡重农抑商政策D.阐述国家要备荒的必要性

2.

成书于战国时期的《管子》记载:一女必有一针一刀,若其事立;耕者必有一耒一耜一铫,若其事立;匠者必有一斤一锯一锥一凿,若其事立。不尔而成事者,天下无有。这说明战国时期(  )

A.成熟制铁技术促进生产工具进步B.农业手工业工具已有自成体系C.合理行业分工推动社会经济发展D.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开始形成

3.

表1中的史料反映了秦代(  ) 

表1

记载

出处

有事请也,必以书,毋口请,毋羁请让人代为请示

《睡虎地秦墓竹简·;内史杂》

行命书及书署急者,辄行之;不急者,日毕,勿敢留。留者以律论之

《睡虎地秦墓竹简·;行书》

A.行政管理制度严密B.国家法律条文严酷C.地方官员权力较小D.政府行政效率低下

4.

汉武帝时开始统一铸造 五铢 铜钱,西汉铸造五铢钱的钱范在考古发掘中屡有出土(如图1),中央政府还成立专门的铸币机构。这一做法(  )

A.打击了匈奴势力B.推动了经济格局的变化C.加强了中央集权D.开启了古代货币的统一

5.

图2为北齐仰覆莲(莲花是佛教的象征)六系青瓷尊。这件出土于河北景县北齐封子绘墓的青瓷尊,器形雄伟、饱满,是中原地区青瓷的代表作。这件器物反映出当时(  )

图2

A.动荡的北方政局B.经济的南北差异C.文化的中外交融D.国家的分裂割据

6.

出自吐鲁番阿斯塔纳古墓的一份唐朝文书,记载了733年的一次马匹买卖,有3位保人作证。据此可以推断(  )

A.西域与中原经济往来频繁B.唐朝商业契约意识增强C.唐朝的商品经济空前繁荣D.唐朝加强对西域的管理

7.

1247年萨班(吐蕃宗教首领、藏传佛教高僧)与蒙古王子阔端在凉州会谈,就吐蕃地区归附达成协议。这表明(  )

A.多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结束B.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的推行C.江南地区成为全国经济重心D.西藏在政治上已与中原连为一体

8.

朱元璋《大诰·民不知报第三十一》中有: 君之养民,五教五刑焉。去五教五刑而民生者,未之有也……养民之道,斯矣。 此材料体现的实质是(  )

A.用礼和法强化封建统治B.礼法结合以保障民生C.强调 君舟民水 关系D.礼法对立,只取其一

9.

图2为清末上海街道的煤气路灯。对此正确的认识是(  )

图2   清末上海街道的煤气路灯

A.上海的交通设施比较落后B.煤气路灯最早出现在租界C.列强侵略深入到各个角落D.工业文明逐步影响到中国

10.

1929年国民政府《考试法》规定参加高等文官考试的资格包括:国立或经立案之公私立大学独立学院毕业;教育部承认之国外大学毕业;有大学或专科学校毕业之同等学力;……允许女子参加考试。这表明(  )

A.北洋政府选拔人才不拘一格B.国民政府选官制更加公平开放C.考试制度与甄别制度相结合D.留学毕业选官与学堂选官并举

11.

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中提到:边界红旗始终不倒,不但表示了共产党的力量,而且表示了统治阶级的破产,在全国政治上有重大意义。这说明(  )

A.共产党找到适合中国的道路B.国民党统治已经瓦解C.共产党力量已经遍布到全国D.地主阶级倒向共产党

12.

1953年8月,全国展开了一个群众性的增产节约运动。图3为上海国棉一厂发出开展增产节约和劳动竞赛号召的场景。该运动(  )

图3   上海国棉一厂发出开展增产节约和劳动竞赛号召

A.推动了国家工业化的实现B.展示了工人阶级建设热情C.标志 一五 计划超额完成D.有助于保证工业产品质量

13.

为落实 备战、备荒、为人民 的指导方针,1965至1975年,国家在西南、西北的三线地区共完成基本建设投资1269.67亿元,占同期全国建设投资总额的43.5%。全国近1500家大型企业中,三线地区占40%以上。据此可知,三线建设(  )

A.完善了我国国民经济结构B.经济发展质量得到根本提高C.改变了西部地区落后面貌D.改善了国防实力和经济布局

14.

1963年底,周恩来总理对非洲十国进行访问,提出对外经济技术援助八项原则,推动外交发展。中国对非洲国家援助力度显著增加旨在(  )

A.推动不结盟运动的发展B.积极开展多边外交C.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D.改善中国外交环境

15.

1988年,由市政府办公厅调研室、《现代人报》等十个单位发起的评选广州市改革开放十大成就活动,按得选票的数量排列,位列前三的顺序是:

多种形式筹集资金,加快路桥和电信建设

98372

率先开放肉菜市场,主要副食品坚持放开供应

97513

17个体大军活跃在城乡,集市贸易繁荣兴旺

92691

由此可见,当时的广州(  )

A.市场经济成为社会共识B.率先实行改革开放C.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D.经济发展全国领先

16.

公元前五世纪,罗马《十二铜表法》特别关注家庭生活、邻里关系、私人财产和死亡;……对抛弃或杀死畸形的婴儿、财富继承和葬礼上的得体举止做了规定。这反映了(  )

A.罗马人用法律规范社会生活B.经济发展提高私有财产意识C.罗马社会内部阶级矛盾尖锐D.国家限制贵族对司法的滥用

17.

西方学者比较中世纪的中国和西方的城市后认为: 尽管中世纪的西欧城市发展水平远远不及中国,但已经出现了推动这一局面发生变化的因素 。下列能佐证上述观点的是(  )

A.城市自治权利发展充分B.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确立C.文艺复兴促进思想解放D.封建专制王权逐渐弱化

18.

18世纪末,棉花开始成为 全球商品 ,一张由资本主义编织的全球贸易网络逐渐产生,即 非洲提供劳动力、美国出产原棉、欧洲(以英国为主)进行棉纺织加工 。由此可知(  )

A.新航路开辟促进全球贸易B.中国并未参与棉布贸易网C.棉花促进了世界历史进程D.英国由此成为日不落帝国

19.

托马斯·韦伯指出在欧美多宗教国家: 工商界领导人、资本占有者、企业高级技术工人……绝大多数是新教徒。一个人对天职负有责任乃是资产阶级文化的社会伦理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东西,个人有增加自己资本的责任。 作者的观点意在说明(  )

A.西方欧美国家都是新教徒B.新教伦理推动资本主义发展C.宗教伦理强化了思想控制D.宗教改革冲破了教会的束缚

20.

19世纪中后期以英美为代表的西方国家陆续建立起文官制度。文官面向公民,通过考试的办法择优录取,文官在政党间保持中立,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西方文官制度(  )

A.提升了政府的管理水平B.消除了政党政治的弊端C.与中国科举制初衷致D.为工业化提供政治前提

21.

日前,无可争辩的和容易解释的事实是, 美好的旧时代 人数众多的小中间阶级已经被工业摧毁,从他们当中一方面分化出富有的资本家,另一方面又分化出贫穷的工人 。这反映了工业革命(  )

A.提高了社会生产力B.改变了社会阶级结构C.致使贫富矛盾激化D.推动了垄断组织产生

22.

下表为1870年、191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占比。表格反映了(  )

年份

国家

英国

美国

德国

法国

俄国

1870

22%

8%

13%

10%

1913

15%

11%

13%

8%

4%

——据【德】库钦斯基著,陈东旭译《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史研究》编制

A.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发展均衡B.帝国主义间的矛盾加深C.英国的贸易垄断地位被打破D.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确立

23.

1929年起,苏联建立拖拉机站,拖拉机站拥有农业机械(如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拖拉机作业时间从1928年到1936年急剧上升了差不多100倍。苏联此举的主要目的是(  )

A.加快新经济政策的实施B.实现工农业协调发展C.改善农业生产落后面貌D.适应工业化建设需要

24.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一方面加大公共事业领域的开支,制定经济发展计划;另一方面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关贸总协定。该发展理念是(  )

A.坚持自由放任经济政策B.实行宏观调控与国际协调C.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D.建立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

25.

《世界粮食安全首脑会议宣言》中提到,从现在起到2050年,为养活预计超过90亿的世界人口,农业产量估计需要增长70%。……粮食不应当作为施加政治和经济压力的手段。……这是全球粮食安全对策的重要内容。材料的主旨是(  )

A.提高技术增加粮食产量B.加强国际的合作和团结C.立法规范食品安全生产D.消除了人类共同的饥饿

二、材料阅读

26.

浙江是青瓷的故乡,鼎盛于宋元时期的龙泉青瓷是其中的佼佼者。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2017年考古工作者在江苏太仓市樊村泾遗址的最新考古成果,出土了150吨的元代中晚期龙泉窑瓷器,其中95%是未使用过的。

——中国考古网

材料二
尤其是在日本出土的13世纪下半叶(元初期)至14世纪中叶(元后期)的中国贸易陶瓷中,龙泉青瓷已经占主流地位,成为中国贸易陶瓷的代表。 15世纪初,从中国东南沿海各港口起,循海道一直到印度洋沿岸的波斯湾、阿拉伯海、红海和东非沿海……无处没有龙泉青瓷的踪迹。

——《龙泉县地名志》

(1)根据所学指出龙泉瓷可能的传播方式(4分),并分析龙泉瓷向外传播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一、二梳理龙泉瓷的传播路径(4分),分析元明清时期海外贸易发展对人类生活的影响(4分)。

2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中国古代政府历来重视社会救济。汉朝建立常平仓制度,积谷备仓,调节粮食。隋唐时期,政府既重视官方储备,也大力提倡民间积储。隋文帝置仓积谷,预防荒年,还鼓励民间自置义仓,令各州百姓在收获时按贫富分三等出粮,于当地造仓积储。官仓救大灾,义仓防小灾。……宋朝以后,宗族内部的救助活动逐渐兴起。宗族通过设立义田、义学、义宅、义冢等族产,在衣食、住行、婚娶、蒙养、丧葬等方面资助族中贫困者。

——摘编自《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开始着手建立社会保障制度。1951年,政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标志着城镇企业职工劳动保险制度的建立。1956年1月通过的《一九五六年到一九六七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和同年6月通过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指出,农业合作社应该对社内丧失劳动能力、生活没有依靠的社员,做到保吃、保穿、保医、保教、保葬,这两个文件奠定了五保工作的制度基础,五保制度正式在我国建立起来。

——摘编自郑秉文等《新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变迁与发展》

材料三
德国统一以后,经济迅速发展,需要比较稳定的社会环境。1883年5月,俾斯麦提出疾病保险法案在议会高票通过,这部法案规定,疾病保险的对象是从事工业生产的工人,不包括农民,保费由雇主承担三分之一,工人自己承担三分之二,工人生病时的医疗和药品都是免费。这是德国第一个社会保险法案,开启了国家通过立法对弱势者提供社会保险的先河。1884年6月,《意外伤害保险法》在议会获得通过。1889年5月,德国议会通过了《伤残老年保险法》。三大保险法的颁布,意味着德国社会保险制度开始确立。

——摘编自《选择性必修一教师用书》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宋朝前后社会救济的区别。(8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6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末德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影响。(6分)

三、开放性试题

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廷议、朝议、集议,是中国古代中央决策体制的重要方式。当国家遇到重大事务时,皇帝或皇帝责成中枢首脑召集相关官员进行讨论,讨论结果由皇帝最后裁定,即所谓 兼听独断 。秦朝皇帝制度、郡县制的确立都经过了讨论。唐朝有三省长官在政事堂合议的制度,宋明清时期廷议、朝议、集议制度进一步规范化,在保障决策的合理性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摘自《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 中国古代中央决策方式 ,自拟论题并阐述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