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广东省茂名市五校联盟高三第三次联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广东省 试卷年份:2022年 题数:22 浏览数:997

一、单选题

1.

西周汲取前朝灭亡教训,提出 聿修厥德,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其中 包括敬天、敬宗、保民三方面,尤其要 怀保小民 。这反映出西周(  )

A.统治思想的理性色彩增强B.注重对小农经济的保护C.利用宗法制维护民众利益D.仁政思想受到高度重视

2.

下图为河南出土的汉代画像石拓片,类似内容的汉代画像石在全国多有发现。据此可知汉代(  )

A.环保意识较为浓厚B.体育运动丰富多彩C.采集狩猎仍占主导D.浪漫主义画风盛行

3.

宋朝建立初期,河东地区 地沃民勤,颇多积谷 。1069年,司马光提到江淮以南地区 土宜粳稻,彼人食之不尽 。这(  )

A.说明 大一统 推动经济发展B.反映出经济重心的南移C.有利于农产品商品化的进程D.体现出自耕农经济发达

4.

野孤岭战役是蒙古攻金的一次重要战役,以下为若干记载。

时金军号四十万,陈于野狐岭之北。……上成吉思汗麾诸军齐进,日未午大破之。

苏天爵《元朝名臣事略》

八月,大元大兵至野狐岭,承裕丧气,不敢拒战,退至宣平。

脱脱《金史·完颜承裕列传》

帝自将南伐,败金将定薛于野孤岭,取大水泺、丰利等县。

宋濂等《元史·太祖本纪》

有学生以上述材料探究野狐岭战役相关过程,下列推论正确的是(  )

A.《金史》主观色彩浓厚,完全为污蔑金兵之词B.《元史》属于第三方编修的正史,最具有说服力
C.《元朝名臣事略》成书于元代,学术价值最高D.野孤岭战役相关史实应利用各类史料综合研判

5.

王阳明说: 变化气质,居常无所见,惟当利害、经变故、遭屈辱,平时愤怒者,到此能不愤怒。忧惶失措者,到此能不忧惶失措。 王阳明在此强调(  )

A.自我修养的重要性B.社会矛盾的复杂性C.士人阶层的责任感D.君主制度的腐朽性

6.

1894年,华茶对英、美两国的出口量下降到只占英国消费量的24%,美国的49%。……中国茶叶出口虽不断扩大,但不仅在国际市场上所占比重不断降低,其价格也不断跌落。对此合理的认知是,晚清时期(  )

A.闭关锁国政策进一步强化B.种茶技术落后于世界水平C.与英美关系逐渐走向敌对D.相关产业缺乏国际竞争力

7.

1916年7月,孙中山在上海张园举办的茶话会上发表演讲,其主题如下图所示。据此可知孙中山认识到(  )

A.基层政权应大力提高行政效率B.必须依靠民众推翻北洋军阀政府C.人民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地位D.群众监督是保证官员廉政的途径

8.

为扩大红军的社会影响力,1936年8月—1937年2月,毛泽东和中央军委总政治部发动参与长征的全军干部积极投稿,编制了一部关于长征的集体作品《两万五千里》。但该作品完成以后,并没有大量公开刊印,只是在党内高级干部中小范围传阅。这主要是因为(  )

A.国内政治局势发生重大变化B.西北地区印刷技术较为落后C.中国共产党的处境日益恶化D.红军致力于反 围剿 的斗争

9.

1948年,全国多数城市流通着美元、英镑、法郎、越币、葡币、印度卢比、缅币等各式各样的外币,除苏联及东北亚国家外,几乎周边国家和华侨较多国家的货币在中国市场流通中都被派上用场。这从侧面反映出(  )

A.列强加紧了对华侵略B.西方的经济危机波及到中国C.国统区通货膨胀严重D.国民政府开始融入世界体系

10.

1962年3月,周恩来在广州会议上发表《论知识分子问题》的讲话,恢复了1956年 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的结论,明确表示,不论是在解放前还是在解放后,党都把知识分子 算在人民的队伍当中 。这(  )

A.为加速工业化建设提供了智力保障B.激发了知识分子建设国家的积极性C.表明党高度重视科技工作者的作用D.反映出党开始着力纠正 倾错误

11.

古罗马法对 进行了下列分类:要式转移物,略式转移物;有体物,无体物;动产,不动产;主物,从物;特定物,非特定物;有主物,无主物;原物,擎息等。这表明罗马法(  )

A.意图维护贵族特权B.立法技术比较发达C.形式主义特征浓厚D.限制财产自由转移

12.

卢梭认为,当人民不是自己亲自服务而是掏钱来让别人为自己从事公共事务的时候,国家就濒临灭亡了。由于金钱和懒惰,人们就会失去自己的权利,而有了可以奴役自己祖国的军人和可以出卖自己祖国的代表。据此推知卢梭(  )

A.鼓励人民勤劳致富B.猛烈抨击拜金主义C.认为主权不能分割D.主张实行直接民主

13.

19世纪中期,在德意志要创建一家冶炼厂需要20万到30万塔勒的初始资本,而要创建一家纯粹的采矿企业则需要初始资本50万到70万塔勒,若创建一家有鼓风炉和搅炼设备的冶炼厂,所需初始资本竟高达100万塔勒。这样大的资金额绝非单个资本家财力能及。这反映当时德意志(  )

A.逐渐放弃重工业的发展B.政局分裂影响经济发展C.资本原始积累的迫切性D.融资方式迫切需要改革

14.

有学者指出,如果认为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是因为消费者花费少了,那最受打击的经济扇面应该是那些制造锅碗瓢盆、牙膏或者苹果饼的企业。但是,历史学家加里·迪安·贝斯特指出,最遭罪的却是生产耐久货物和资本货物的企业。这一观点反映出大萧条的发生(  )

A.对银行金融机构冲击较大B.未能影响日常消费品制造业C.具有更深层次的社会原因D.严重影响了各类商品的流通

15.

1953年是苏联因自然灾害而导致的一个农业歉收年。二战后,一些英美学者经常用1913年和1953年粮食产量数据来论证苏联粮食产量比沙俄时期的粮食产量要低。他们的这种论证(  )

A.说明苏联时期农业比较落后B.带有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C.反映出赫鲁晓夫改革的失败D.旨在说明苏联经济的落后

16.

据下图可知,2017年以来(  )

A.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B.各国经济持续衰退C.国与国之间矛盾加深D.经济民族主义盛行

二、材料阅读

17.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家庭教育和家风建设,中国古代和近代的家庭教育为当代家庭教育提供了思路。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4分)
材料一
总体看,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重点是让晚辈学会尊老爱幼、孝顺父母、做人读书、勤劳俭朴、淡泊名利,学会择友慎交、谦恭谨慎等。司马光的《水家仪》指出:凡为家长,必谨守礼法,以御群子弟及家众慈而不训,失尊之义;训而不慈,害亲之理;慈训曲全,尊亲斯备。明朝《郑氏家规》提出:为家长者,当以至诚待下,一言不可妄发,一行不可妄为, 合古人以身教之之意。清代《申涵光·格言仅录》说教子贵以身教,不可仅以言教

——摘编自陈晓红《解读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家庭教育观》

材料二
19世纪90年代以来,维新思想家在家庭教育领域内作了探索和尝试。梁启超充分尊重子女的个性和志趣,积极引导子女树立自己的独立意识,先后送七个子女到欧美等地接受了系统高等教育。在梁启超的教育下,他们全部学成回国,用所学本领报效祖国。严复告诫子女事遇群己对待之时,须念己轻群重,更切毋造孽。严复重视体育,在给孩子的家书中写道须知少年用功本是佳事,但若为此转至体力受伤便是愚事,如果那样使身体受伤,学何用耶?

——摘编自齐辉《论近代精英家庭教育的嬗变》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突出特点及意义。(6分)
(2)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维新派的家庭教育不同于古代家庭教育之处并分析原因。(8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关于马克思主义的故乡问题,以下两种观点颇具有代表性。

观点一

德国是马克思、恩格斯的祖国,青年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和政治立场在德国的时候已经开始向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转变,因此德国当然是马克思主义的故乡。

观点二

从马克思、恩格斯世界观的形成,到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他们的主要活动阵地都主要不是在经济落后、政治分裂的德国,而是资本主义经济比较发达、资产阶级统治早已建立的英、法和比利时,因此,英法等国才是马克思主义的故乡。

——摘编自林令柱《德国是马克思主义故乡说质疑》

材料二
伟大这个词无疑适用于马克思的道理,我们不必相信一个伟大的成就,必须是光明的源泉,或者在根本宗旨上在细节上都是无过失的。

——摘自约瑟夫·熊彼特(美籍奥地利人,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经济发展理论》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两种观点有何局限,并就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原因谈谈你的看法。(8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简述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影响。(6分)

三、开放性试题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上图为中、美、日、德四国各自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球生产总值比重变化图。根据材料,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四、材料阅读

20.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公元204年,为稳定自耕农生产,曹操在平定袁绍占据河北后,颁布了对自耕农剥削的田租户调令,法令规定: 其收田租亩四升,户出绢二匹,绵二斤而已,他不得擅兴发。郡国守相明检察之,无令强民有所隐藏,而弱民兼赋也。 户调制的剥削形式实际上是从两汉时代的人头税改革而来。所不同的是,曹操为首的统治集团这次征收的是租谷、绢布而非货币,对于 则以 而非 为征收单位,并定其名为 户调 ,这样可以大大减少破碎不成匹的绢布带来的莫大浪费和计算起来存在的困难。这种新的赋税制度,直到唐代两税法颁发,一直是封建政权对人民进行剥削的主要内容。

——摘编自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

(1)概括曹操推行的田租户调令的特点。(6分)
(2)指出田租户调令存在以上特点的原因。(6分)

21.

【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塞浦路斯作为东地中海蕞尔岛国,毗邻欧亚非三大洲,扼东西方交通要冲,自古为强国必争之地。1967年塞浦路斯共和国的希腊族与土耳其族发生冲突,从而引发了塞浦路斯危机,希腊和土耳其两国很快发展到战争的边缘。美国总统约翰逊派遣以塞勒斯·万斯为总统特使的特派团在土耳其、希腊、塞浦路斯之间穿梭调解。万斯经过三个阶段调解,缓和了紧张局势。《基督教箴言报》记者在报道中称万斯 夜以继日的19天避免了一场战争 。土耳其外交部秘书长泽基·库内拉尔普所言, 许多例子证实,联合国安理会无法解决冲突,但从塞浦路斯最近的危机中可以看出,危机的解决特别有赖于美国的影响力 。希腊军政府认为,美国有足够能力限制土耳其武装干涉塞浦路斯,从而为其后塞浦路斯局势的演进埋下了隐患。

——摘编自何志龙、高成圆《塞勒斯·万斯对1967年塞浦路斯危机的调解》

(1)分析美国派万斯调解塞浦路斯危机的原因。(5分)
(2)概括美国派万斯调解塞浦路斯危机得以成功的影响。(7分)

22.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王鸿一(1874—1930),山东菏泽人,成子众望的教育名宿和社会活动家。王鸿一认为,学校制度弊端颇多, 出一分劳力,得一分报酬,得一次毕业,增一分资格……教以利,学以利,而利乃沁人心脾,人格之感化,既不可能,智能之授受,亦难有效 ;由于 整齐划一之教程 则消灭个性,埋没天才 今日学校之所尚者科学耳,知识耳,而人格之陶冶,体格之养育,皆在有名无实之列 然而科学之研究,贵创造,贵发明,贵试验,贵实用,非仅记诵见闻之学也 而高等教育,学费亦钜……虽属中产之家,诚亦力有不给,况贫民乎? 至1908年,在王鸿一直接参与和推动下,菏泽城乡建有各类学校百余所,仅用几年时间就使基础教育初具规模,走在全省乃至全国教育革新的前列。他培养出的学生如张含英、何思源、于天仁、何兹全、萧之楚、徐鹏翥等都成为时代的精英。

——摘编自察应坤《王鸿一的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

(1)概括王鸿一教育思想的精髓。(6分)
(2)指出王鸿一教育思想的影响。(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