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99.2014届 安徽省蚌埠市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安徽省 试卷年份:2014年 题数:22 浏览数:162

一、单选题

1.

元朝委派官员到各地署事,行使中书省职权。在距离省治较偏远的地区,分道设宣慰司,处理当地军民事务,且多参用当地土官任职。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反映了国内各民族的大融合B.行省是元朝管辖地方的唯一机构C.行省长官多为汉人并且掌握实权D.中央加强了对地方的有效管理

2.

时至而作,竭时而止 生地葱,熟地蒜,肥田芋,压平埠(意为提高产量)”共同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  )

A.根据节气安排生产B.讲究因地制宜C.强调精耕细作D.注重自给自足

3.

有学者认为: 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以前所未有的犀利笔锋对以往正统宋明理学作出了总结性批判,从儒学内部逐渐发展出一个脱离程朱理学樊篱的、异质的新思想系统。 材料所说的 新思想系统 (  )

A.和程朱理学完全背道而驰B.能够体现了新兴市民阶层的诉求C.是封建晚期 西学东渐 的产物D.对当时中国的社会转型影响巨大

4.

英国汉学家李约瑟博士和余秋雨都曾向往宋朝,宋朝能够吸引他们的原因主要包括(  )
①宽松的经济环境  ②发达的工商业  ③繁荣绚丽的文化  ④君主专制的弱化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5.

苏格拉底说: 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价值。 这表明了苏格拉底(  )

A.重视知识,为理性主义发展奠定了基础B.探讨人类社会,开创希腊哲学的新方向C.主张不断认识自我,追求生命真谛D.强调生命的伟大意义、决定作用

6.

古罗马……众多的英雄豪杰描绘出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帝国的辉煌给整个欧洲打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 不可磨灭的烙印 主要是指(  )

A.罗马法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源头B.罗马法成为近代欧洲法律的源头C.罗马法是世界上第一部成文法D.罗马建成了地跨亚非两洲的大帝国

7.

历史学家陈旭麓说: 爱国主义永远是一种打动人心的力量。但从爱国出发走向近代化,与从爱国主义出发回到中世纪——并不同义。 属于后一种 爱国主义 的典型是(  )

A.戊戌变法运动B.义和团运动C.辛亥革命D.五四运动

8.

图1所示为抗日战争时期一次重大战役,该战役(  )
3199. 安徽省蚌埠市2014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历史试题

A.粉碎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B.把中国的抗战带入了相持阶段C.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战役D.在敌后战场有效牵制了日军

9.

这次革命不是一次反对哪一种国家政权形式——正统的、立宪的、共和的或帝制的国家政权形式的革命。它是人民为着自己的利益重新掌握自己的社会生活。它不是为了把国家政权从统治阶级这个集闭转给另一集团而进行的革命,它是为了粉碎这个阶级统治的凶恶机器而进行的革命。 马克思所说 这次革命 是指(  )

A.英国 光荣革命 B.法国大革命C.法国巴黎公社D.俄国十月革命

10.

英国历史学家汤恩比认为,工业革命的实质既不是发生在煤炭、钢铁、纺织工业中引人注目的变革,也不是蒸汽机的发展,而是 以竞争代替了先前主宰着财富的生产与分配的中世纪规章条例。 作者旨在强调工业革命后(  )

A.科学技术水平不断革新B.经济运行规则的变化C.生产力水平的大幅提高D.旧规章制度阻碍发展

11.

“《九十五条论纲》原本只是那个时代教会改革呼声中的一声……就像一个在黑暗森林中行走的小孩,他划着一支火柴本来是为了看清脚下的路,却点燃了整片森林。 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宗教改革的发生完全出于偶然B.《九十五条论纲》没有达到预期目标C.罗马天主教会是欧洲最大的封建势力D.宗教改革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

12.

马克思说: 这本书的理论可以用来当作历史上阶级斗争的自然科学依据。 这本书 的作者是(  )

A.伏尔泰B.牛顿C.达尔文D.哥白尼

13.

1957年陈云说: 建设规模大小必须和国家财力物力相适应。适应和不适应,这是经济稳定或不稳定的界限……当然如果保守了,妨碍了建设应有的速度也不好,但是,纠正保守比纠正冒进要容易些。 围绕这一观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体现平衡稳定的经济建设方针B.直接导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C.严重损害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积极性D.在以后的实践中得到了很好的贯彻

14.

1952年,我国大规模调整全国高等学校的院系设置,许多高等学校被分拆,综合性院校明显减少,独立建制的工科院校发展迅速,并相继新设了钢铁、地质、航空、矿业、水利等专门学院和专业,对此次院系调整,认识不正确的是(  )

A.适应了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B.侧重工科院校的建设和发展C.强化国家对高等教育的管理D.明确创办世界一流大学目标

15.

读2,该时期中国产业结构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3199. 安徽省蚌埠市2014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历史试题

A.第三产业稳步增长B.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建立C.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6.

1946年2月22日,美国驻苏联大使馆代办指出 苏联不会直接向发达的西方世界扩张,而是要向不属于西方世界的国家和战前的广大殖民地地区,即介于西方世界和苏联之间的广大的中间地带进行扩张。因此必须下决心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 。作者的这段言论(  )

A.为 遏制理论 造势B.推进马歇尔计划实施C.促成北约成立D.引发古巴导弹危机

17.

读《1920—1940年美国失业率图表》(如图3),对图中C段产生主要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3199. 安徽省蚌埠市2014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历史试题
图3 1920—1940年美国失业率图表

A.胡佛实行自由放任的政策B.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C.一战的结束使经济得到复苏D.第三产业兴起和新经济的出现

18.

斯大林1931年曾说: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50—100年,但这段距离我们应当在10年内跑完。这一主张(  )

A.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一致B.延续了新经济政策的精神C.完全符合当时的苏联国情D.推动了高度集中体制的形成

19.

法国作家司汤达《红与黑》 虽以主人公于连的爱情生活作为主线,但毕竟不是爱情小说,而是一部 政治小说 ”。下列与这部小说属于同一流派的作品是(  )

A.《西风颂》B.《玩偶之家》C.《德国,一个冬天的神话》D.《等待戈多》

二、材料阅读

2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2分)
材料一 英吉利民族既尊重传统又善于变革,当他们发现只有推行变革才能更好地尊重传统时,他们就放弃旧的阵地,接受变革,去尊重新的传统;他们在推行变革时,又以维护和尊重传统为已任。……以传统在外壳上的完整延续和内涵上的不断更新,英国形成了以温和的改革与合理的妥协为特征的政治文化特色,即 在冲突中达到融合 的渐进模式。

——姜守明《高中英国史教学与史学范式》

材料二 所谓阳光,是指北美革命的性格,温和而耐久;而闪电则指法国革命之特色,爆发于黑暗,电闪雷呜,暴雨如注,照亮并荡涤旧世界的角角落落,但也迅速回归黑暗。……1787年美国建立的宪政制度,从历史说,与其说是与以往冲突一刀两断,不如说是诸多传统因素的综合。总统为民选,为民主制之大陆,然而总统执行权之集中,则可使人想起历史上的首王与君主;国会一分为二,参议院如贵族制,众议院则回归民主制;最高法院大法官干脆与民主制绝缘,由总统钦定,且终身任职,有如罗马元老制之予遣。这是个民主、贵族、元老、君主四合一的制度,不今不古,只能称 复合共和制 。而在法国, 共和 则仅仅理解为君主制的对立面,以一根腿的 民主 踢翻四个脚的 共和 。议行合一, 金鸡独立 。单一民主爆发为千均霹雳之 闪电 ,复合共和只能集束为冬日之一缕 阳光

——夏玉成《阳光与闪电:社会变革过程中传统价值的再思考》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英国近代政治文化发展呈现出怎样的特点?试以近代英国政体的变革为例加以说明。(6分)
(2)根据材料二,说明美、法两国在变革的方式和内容上的有何差异 ?(8分)
(3)综合材料一、二, 概述 阳光革命 闪电革命 对社会发展的不同影响?(8分)

2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整个中国的民族工业迅速萧条。

——人教版必修二《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材料二 从棉纺织、机制面粉、机器缫丝等民族工业主要行业的资本增长、生产能力增长、年产量、年利润率,及整个工业资本年均增长率及工农业总产值等指标的比较研究来看,1920—1936年间可以称之为中国民族工业继 黄金时代 之后的 白银时代

——薛伟强等《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学术研究与中学历史教学》

材料三  

时间

业别

1920

1926

国资

私资

合计

国资

增长%

私资

增长%

合计

增长%

工矿业

11414

45070

56484

57563

404.3

188939

319.2

246502

336.4

交通业

55538

12907

67635

164891

196.9

15905

23.2

180796

167.3

商业

230000

230000

3000

420000

82.6

423000

83.9

金融业

23253

102700

125953

587818

2427.9

214430

108.8

802248

536.9

合计

90205

390667

480882

813272

801.6

839273

114.8

1652546

243.6

——王玉茹《论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中国经济的发展》

(1)材料一、二对一战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情况,有何不同看法?(2分)
(2)如果材料三是客观的,那么它将对上述哪一方的观点构成挑战?为什么?(6分)
(3)材料三作为研究一战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材料,可能存在哪些缺陷?(6分)

22.

(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400年到1800年间,相比于世界其他地区,欧洲政治和军事力量获得显著发展。这基于两个原因:(1)亚欧非大陆其他地区的科技文化创新最终传播到西欧地区。(2)新兴火药武器时代已经到来。而西欧也已准备好迎接挑战,在西欧发生的科学革命和启蒙运动不断发展,使得西欧人的思想传播至世界其他地方,并成为指导人类处理问题的各种方法。

——柏克《世界史:大时代》

材料二 1853至1854年间,西方列强通过 修约 交涉,要求公使驻京,他们认为这是确立条约制度的核心环节。英国外交大臣说: 在任何与中国订的新约中,第一件事就是要提供公使驻京的权利。 这些要求被清政府断然拒绝。列强认为不使用武力,就不能使清政府就范。在清政府方面,这一问题牵涉到天朝至尊的信仰,反对最为激烈。《天津条约》签订后,咸丰帝仍试图把公使驻京纳入清朝传统的外交体制,甚至打算用全免关税来换取列强放弃公使驻京的要求。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在京建立使馆。

——王立诚《中国近代外交制度史》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列举15至20世纪中欧文明交流的相关史实,分析其积极影响。(6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中西方在 公使进京 问题上的分歧和解决手段。(6分)
(3)结合材料一、二,以 多样性 对话 交融 为关键词,谈谈你对人类文明的认识。(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