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名题分解5)

适用年级:不限年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不限省份 试卷年份:2014年 题数:28 浏览数:196

一、单选题

1.

(江苏省扬州中学08—09学上高三开学考试)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完善了自秦以来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突出反映在(  )
①中央决策的民主化  ②任人唯贤的原则得以贯彻  ③三省六部既有分工又相互制约,提高了行政效率  ④使相权一分为三,加强了皇权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

(江苏省扬州中学08—09学上高三开学考试)《元史·地理志》中 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下列关于元朝地方行政区划设置表述错误的是(  )

A.河北、山西、山东由中书省直接管理B.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C.行省行使权力时不受中央的节制D.在边远民族地区设置宣慰司进行管理

3.

(宿迁市2009届高三第一次调研)钱穆在《国学新论》中说 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 。下列能够说明唐代 委员制 的有(  )
①宰相辅佐皇帝处理军国大事  ②诏令需中书、门下两省共同认可  ③诏书需三省六部长官共同议决  ④拟诏、审核和执行机构共掌国事

A.①②B.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4.

(徐州市08—09上高三摸底考试)下面是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的三组镜头,分别反映了不同朝代为解决洪水灾害,中央政府的运作情况
①蜀郡洪水为患,丞相与诸卿拿出治理方案,交给皇帝裁决
②渝州发生洪灾,中书省按皇帝旨意起草文件,交门下省审核后,再交尚书省,尚书省交工部、户部办理
③徐州府爆发洪灾,阁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
据所学知识判断,上述历史场景最早出现的朝代分别是 (  ) 

A.秦、唐、元B.汉、宋、明C.秦、元、清D.秦、唐、明

5.

(2009届山东省成功中学高三上阶段性测试)下列中国古代职官或机构中,具有监察职能的是(  )
①刺史  ②御史大夫  ③都察院  ④提点刑狱司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6.

(2009届山东省成功中学高三上阶段性测试)浙江省古称 江浙行省 江浙行省 这一行政设置,最早出现在(  )

A.唐朝B.南宋C.元朝D.明朝

7.

(山东省沂源县07—08上期中考试)针对唐朝中后期宰相事无不统的教训,为了进一步分割宰相权力,宋太祖采取的创新措施有(  )

①设中书门下分掌行政权  ②废丞相,设六部直接管理国家政事
③设枢密院掌管中央军政  ④设三司机构总管国家财政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8.

(山东省成功中学2011届高一阶段性测试)科举制是我国封建政府选官制度的重大突破。对其创设起过重要作用帝王的有(  )
①隋文帝  ②隋炀帝  ③唐太宗  ④武则天  ⑤唐玄宗

A.①②③B.①③⑤C.①②④D.①②

9.

(07—08下山东青岛高二期末考)有人评价说,宋朝一代,官员多如天上银河里的星星;也有人说,宋朝一代,目不见官。导致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A.北宋官员人浮于事B.北宋科举考试的发展C.北宋强化中央集权D.北宋吸取了前代的教训

10.

(07—08下山东青岛高二期末考)学完《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部分后,不难看出秦朝以后中央机构分工的突出特点是(  )

A.保证了贵族的特权垄断地位B.加强了封建中央集权统治C.儒家思想长期影响政治形态D.提高行政效率和加强皇权并重

11.

(07—08下中山一中高二第二次段考)2007年1月8日,安徽六安一个古墓的墓主被确定,墓主为西汉六安国第一代 六安王 刘庆。据文献记载,西汉时六安为六安国封地,汉武帝时封胶东康王少子庆为六安王,历五代,王莽时绝。根据这一材料可以断定(  )

A.西汉时期的政治制度一直以分封制为主B.汉武帝分封大批刘姓诸侯王以拱卫中央
C.汉武帝颁布 推恩令 后,分封制彻底退出历史舞台D.分封制仍是我国封建社会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

12.

它排除了宰相的个人专权,相权过大而威胁皇权的政治危机,而且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和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 材料中的 是指(  )

A.秦汉三公九卿制度B.唐朝三省六部制C.元朝的行省制度D.明朝的内阁制度

13.

(07—08下湛江一中高二期末考试)中国象棋是一种古老的智力游戏,是中国人智慧的体现。以下说法符合史实的是(  )

A.旁的 最早可能始于宋代B.退出历史舞台始于朱元璋
C.楚河、汉界 源于春秋战国的历史D.围魏救赵 的象棋战术源于春秋史

14.

. (山东省高青县07—08下高二实验班期末考)据说清代乾隆年间,有个翰林,把 翁仲 误写成 仲翁 ,乾隆批以诗 翁仲如何作仲翁?十年窗下少夫功。 如今不许为林翰,罚去江南作判通 进行挖苦。诗中 判通 通判 的故意颠倒, 通判 这一官职最早出现在(  )

A.宋朝B.明朝C.汉朝D.唐朝

15.

(广东实验中学08—09学年9月月考)中国古代官吏选拔经历了 世袭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 的过程,与 九品中正制 相一致的(  )

A.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B.唐制,取士之多,多因隋旧C.立嫡以长不以贤D.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16.

(广东实验中学08—09学年9月月考)自秦朝历汉唐至明清两千多年间,中国古代国家的主要特征是(  )

①皇帝家天下制度  ②中央集权制度  ③多民族大一统  ④分裂

A.①②B.①②③④C.①②③D.②④

17.

(福州三中08—09高三第一次月考) 君主近臣,代起执政,品位既高,退居闲曹。 这种情形以汉武帝为例的话,下列哪一项的叙述是正确的(  )

A.尚书被中书取代B.重用近臣,攘夺相权,朝廷始分内外朝,丞相属外朝
C.以三公决策,辅政武帝D.将相权一分为三,互相制衡以分削相权

18.

(08—09上西华一高箕城高中高三第一次联考)两汉魏晋时代的察举制与九品中正制的共同点是(  )

A.直接导致士族制度的形成B.主要形式是乡举里选C.选官不重门第与出身D.导致世家大族政治特权地位的形成

19.

(福州三中08—09高三第一次月考)北宋时, 状元登第,虽将兵数十万,恢复蓟,凯歌而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及矣 。这反映了当时政府(  )

A.渴望收回幽云地区B.崇武抑文C.委派文官主持军务D.重文轻武

20.

(福州三中08—09高三第一次月考)我国某旅行社在安排某项目旅游景点时写道: 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该景点最有可能是(  )

A.秦丞相府B.唐尚书省C.元中书省D.清军机处

21.

(福州三中08—09高三第一次月考)在中国古代史上,经常出现地方分裂或叛乱的现象,对这种现象的评述,正确的有(  )
①根本原因是封建经济的分散性
②主要原因是某统治政策的失误导致中央弱地方强
③破坏生产,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④给我们的启示是地方政权不宜过大,必须保持中央政令的畅通

A.①②③B.①②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2.

(福州八中09届高三第二次质检)唐朝和宋朝加强君主专制的共同策略是(  )

A.分割宰相的权力B.中书门下最高行政机构C.完善三省六部制D.设政事堂提高办公效率

23.

(合肥一中2009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 (一) )史学家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 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 。君臣关系从坐到站再到跪,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  )

A.宋明理学发展到顶峰B.专制皇权不断加强C.政治专制与思想专制统一D.封建等级制度森严

24.

(嘉善高级中学09届高三第一次月考)有网友发表帖子讨论科举制时说: 自秦以来,科举兴于世,始以八股为试,学子彻夜秉读。然科举追求功禄,令学子神经麻木,岂真学识耶? 对该帖最恰当的评价是(  )

A.对科举制的评价完全正确B.仅从追求功禄评价科举制是片面的
C.关于科举制的史实和评价都有问题D.关于科举制和八股取士产生的时间都有错误

25.

(广东省肇庆市实验中学2009届高三第1次月考)西周的分封制与西汉初年的王国分封制(  )

A.都是中央集权制B.都是封建君主专制的产物C.都是为了巩固自身的统治而实行D.都随社会经济基础的变化而瓦解

26.

(08—09上韶关一中高一10月月考)在西汉解决王国问题的过程中,下列事件的先后顺序是(  )
①平定七国之乱  ②颁布 推恩令  ③分封同姓王  ④削夺王国封地

A.③①②④B.②③④①C.①④②③D.③④①②

27.

(08—09上韶关一中高一10月月考)下列选项中,通过限制地方来加强中央的措施有(  )
①西汉 推恩令 、刺史制度  ②唐朝三省六部制  ③宋朝设立文臣知州、通判  ④明朝废丞相、设殿阁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③

二、材料阅读

28.

(2009届山东省成功中学高三上阶段性测试)阅读下列材料:(13分)
材料一 世官制是先秦时期在选官用人方面所实行的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春秋以来,宗法世族的削弱,动摇了世官制的根基;其时士阶层的崛起与私学的产生为职官制的形成创立了条件;而战国新人才观的提出以及县郡制和谷禄制的推行又为职官制的形成提供了思想理论依据和制度保障,从而使职官制逐渐取代世官制成为选官用人的主流。
阅后回答: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先秦时期 世官制度 下,主要官员是通过怎样的方式产生的?(1分)根据材料一,分析先秦时期 世官制 被取代的原因有哪些?(2分)
材料二 东汉时期的民谣说: 举秀才,不识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 直(耿直)如弦,死道边,曲(投机取巧)如钩,反封侯
(2)材料二中反映的是什么制度?(1分)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制度中官员产生的主要方式是什么?(1分)
材料三 观察下面一幅图片(图12)
 
(3)根据材料三中的图片,分析图片反映的是一种什么制度?(1分)这一制度流行于中国古代的哪一时期?(1分)
材料四 在漫长的科举考试中,曾产生出700多名状元、近11万名进士、数百万名举人(至于秀才就更不计其数了)。中国历史上,善于治国安邦的名臣、名相,有杰出贡献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外交家、军事家等大都出自状元、进士和举人之中。我国的科举制度从宋元以后东渐西传,越南、日本、韩国、朝鲜在其国内都较长时间仿照中国推行过科举制度;法国、美国、英国等国家选拔官吏的政治制度也都直接受到中国科举制度的作用和重要影响。西方现代的文官选拔制度、我国现代的教育制度和干部选拔制度都是中国科举制度的继承和发展。因此,孙中山先生曾在《五权宪法》充分肯定中国的科举制度 是世界各国中所用以拔取真才之最古最好的制度 。西方人将中国的科举制度称之为 中国第五大发明 (《五权宪法》)。
(4)科举制度兴起于何时?(1分)其选拔官员的方式是什么?(1分) 八股取士 的做法出现于何时?(1分)
(5)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科举制度有何积极影响?(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