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度广东省中山市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广东省 试卷年份:2022年 题数:33 浏览数:560

一、单选题

1.

商代甲骨文 字没有 符,时人尊崇天命,认为一切都是神意赐予的结果;西周金文的 字加入了 旁,将人的行为和思想联系起来,由此产生了以德配天的政治法律观念。这说明西周(  )

A.强化了统治的神权色彩B.实行了严格的等级秩序C.天命观中蕴含民本思想D.君权神授的观念已消失

2.

图1、图2分别为东汉水排和唐代筒车。它们的发明反映了中国古代(  )

A.农业技术不断提高B.生产动力有所改进C.水力工程趋向完善D.经营方式突破传统

3.

大豆原产于中国北方。北朝的《齐民要术》指出大豆可以改良土壤,主张大豆与其他作物轮种;唐宋时期大豆种植推广到江南及岭南地区。这说明(  )

A.土地利用的效率显著提高B.经济重心在逐渐向南转移C.自给自足的经济日益完善D.饮食的结构发生根本改变

4.

表2是有关唐代长安城西市的三则史料。史料可确正当时 (  )
表2 

日有礼席,举铛釜而取之,故三五百人之馔,可立办也

《唐语林》

豪家沽酒长安陌,一旦起楼高百尺。碧疏玲珑含春风,银题彩帜邀上客

《酒肆行》

通妻陶氏,常于西市鬻饭,精而价贱

《两京新记》

A.西市饮食业适应市场能力较强B.市的管理不适应商品经济发展需要C.餐饮行业成为西市的主要行业D.西市已经开始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

5.

中国货币成为域外国家和地区广泛使用的流通货币,到1959年止,东非发现中国、罗马、埃及等国古代钱币总计405枚,其中中国钱币233枚,占57%,其中能鉴定出年代的又有91%是宋钱。这可以佐证(  )

A.中非之间贸易长期繁荣B.宋钱已成为国际化货币C.宋代海上丝绸之路发达D.非洲地区商品经济落后

6.

唐朝时,为加强边防在沿边重镇设立的节度使,逐渐权重势雄,独霸一方。北宋建立后,革除前朝之弊,弱化地方权力,形成干强枝弱的局面。元朝的行省官员,常以封疆大吏自居,替朝廷镇守地方,但却 不敢专决大政,咨中书(省)而后行 。与唐、宋相比,元朝(  )

A.君主专制空前强化B.中央对地方权力分配趋于合理C.行省官员有名无实D.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

7.

宋代的乡约制度,主要功能是扬善惩恶以及进行道德教化;明清时期,宣讲 圣谕 成为乡约最重要的内容。这一变化旨在(  )

A.树立中央权威B.重视基层治理C.确立儒学正统D.强化道德建设

8.

明朝中后期,原产美洲的玉米、甘薯等传入我国,许多地区改种桑树、棉花等经济作物,当地人 不产米,仰食四方 ,民间海外贸易昌盛,白银大量流入。这说明(  )

A.全球化已影响中国B.长途贩运开始发达C.经济出现区域分工D.抑商观念已被放弃

9.

雍正四年(1726年),针对云南地区偏远闭塞的问题。云广西总督鄂尔泰上疏申请疏通水路、招徕商贾。呈帝朱批: 见处信得。及便动数十万金何妨?朕不惜此等之费也。 这反映出(  )

A.交通发展加重政府财政负担B.中央集权加速边疆地区的开发C.君主专制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D.边疆治理的发展推动民族交融

10.

钱穆认为,中国政制之演进,约得三级。第一级, 由封建而跻统一 ;第二级, 由宗室、外戚、军人所组之政府,渐变而为士人政府 ;第三级, 由士族门第再变而为科举竞选 。从演进中可以看出中国古代(  )

A.政权统治基础逐步扩大化和民众化B.推行科举制是士人政府形成的标志C.共同趋向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D.儒家思想正统化影响三级政制演变

11.

鸦片战争后,中国沿海和内地的大城市流行吃西餐、穿洋装、住西式建筑,社会风俗变化很大;而广大农村地区相对落后、封闭的状态,保留了很多传统习俗。导致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自给自足自然经济解体的时序B.洋务运动在不同区域有所差异C.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侵略的影响D.各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快慢

12.

教案是指近代中国民众采取暴力行动反对外国教会传教的事件。从1896年到1900年,全国共发生教案近150起,相当于前20年发生的教案总和,这一现象反映了(  )

A.清政府失去统治合法性B.义和团运动已深入人心C.国人民族民主意识觉醒D.中外民族矛盾尖锐激化

13.

近代有人评论: 今学堂学生,近城镇者入之,僻远不入;有势力者入之,寒微不与 。更有论者指出 长此不改,一二年后 ,乡间恐怕 除百一绅富家外,大多数学龄童子皆将不识一丁 。这反映了(  )

A.科举改革不利于思想解放B.西学传播受到各种阻碍C.士绅阶层影响了乡村秩序D.近代教育转型具有复杂性

14.

1932年,第一次闽浙赣省苏维埃代表大会产生的《文化工作决议案》指出: 体育运动应在工农群众中去开展,发动群众经常做各种运动,特别要做关于战争所需要的运动,如跳高、跳远、赛跑、游泳等运动 。这一决议的付诸实践(  )

A.增强了群众民族战争的觉悟B.有效组织和动员了基层群众C.推动体育精神在苏区的传播D.壮大了推翻国民政府的实力

15.

下图为近代某时期中国境内铁路投资构成图。该图反映了近代中国铁路修筑(  )

A.一直得到政府的支持和重视B.具有明显的半殖民地特征C.极大地推动了当时经济发展D.加强了国内各地间的联系

16.

1956年12月毛泽东约见民建和工商联负责人时说到: 只要社会需要, 地下工厂 (自发经营的较大的手工业个体户和手工工场)可以增加。……可以搞国营,也可以搞私营。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 。毛泽东这一谈话(  )

A.促使三大改造的进程加快B.推动了国内资本主义自由发展C.有利于建设新型市场经济D.是对经济建设有益探索的肯定

17.

1982年宪法把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放在 国家机构 之前;首次将人民政协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写入宪法;强调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的原则:承认国营、集体、个体三种经济都不可缺少等。这些法律内容都(  )

A.适应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B.保护和承认多种所有制的合法地位C.确立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原则D.在各方面超越 五四宪法 的水平

18.

下表是关于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图表。对图表信息的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

A.1949—1960年城市发展集中在沿海地区B.1960—1965年因政府政策出现逆城市化
C.1978年至今我国已经完成城市化的进程D.1949年以后中国城市化的进程极为迅速

19.

8世纪,法兰克王国查理颁布法令:每个自由的基督徒都要缴纳什一税。在此之前,什一税是自愿交给教会以供教会日常所需。800年,教皇为查理戴上了皇帝的皇冠。这主要反映出中世纪(  )

A.王权与教权结盟B.君权神授C.教会地位最显赫D.王权与教权合一

20.

古希腊的奥运会许外邦人和奴隶观赛,但只有说希腊语和信仰希腊诸神的人,可以代表各自的城邦参赛。由此可知,古希腊奥运会(  )

A.有利于促进古希腊走向统一B.增强了希腊人的民族认同感C.阻碍了希腊文明的对外交流D.推动了古希腊文化走向巅峰

21.

英国贵族于1215年联合起来迫使国王约翰签署《大宪章》,规定 不经臣民同意,国王不得在规定的贡款之外征税;由25名贵族组成委员会,负责召开会议;国王不得随意侵犯贵族的人身自由等。 这些规定体现了(  )

A.臣民参与监督王国的政务B.议会由选举产生的议员组成C.议会与国王实行集体统治D.议会代表选民行使国家权力

22.

16世纪,意大利城市的粮食供应日渐缩小,保证粮食供应成为城市头疼的问题。热那亚成立了 粮食办公室 ,威尼斯的小麦进口及销售由政府严格控制,那不勒斯由于缺粮甚至在1591年解散了城里的大学。这反映出,当时意大利(  )

A.城市经济存在结构性问题B.奴隶贸易导致人口增加C.工业化导致粮食消耗增加D.经济命脉被英荷所控制

23.

罗斯福要求国会降低低收入者的税率,同时提高高收入者的税率。对于年收入为5万美元以上的人,税收增加了1%,年收入6万美元以上的人税收增加6%,年收入350万以上的人税收增加7%。对这一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  )

A.刺激消费以复苏美国经济B.调节个税增加政府财政C.国家对经济运行进行干预D.税率缺乏一致性不公平

24.

19世纪初期,英国社会逐渐对贫困问题形成共识,认为贫困的根源在于个人,如果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努力勤奋工作就不会出现贫困,市场会自动调节一切社会关系至最佳状态。反对政府的济贫,即使救济,也必须建立在自助基础上。这反映了工业革命后的英国(  )

A.基本摆脱贫困问题B.奉行经济自由主义C.社会救济体系完善D.形成勤劳刻苦风气

25.

文官制度的规范是国家治理水平的象征。西方某法律规定,文官不对任何政党承担政治义务,不得参加政治活动,也不能公开发表自己的政治观点,必须忠实执行政府的各项政策。这一规定,体现了文官制的(  )

A.择优录取原则B.政治中立原则C.职务常任原则D.论功晋升原则

26.

一艘货船在1910年离开英格兰,带着铁轨和普通货物前往墨尔本,然后为阿根廷捎上联合收割机,此后装载运往加尔各达的小麦,在此装载运往纽约的黄麻。它在17个月里跨越了六大洲,而它的一切航程都是由身处伦敦的经纪人通过电报安排的。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材科信息有误当时无电报B.英国处于世界贸易中心C.英国当时以商品输出为主D.科技推动世界市场发展

27.

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后,世界上有70个国家提高了关税,限制使用外汇购买国货,实行限制进口的制度。英美放弃货币的金本位,56个国家货币贬值。这种状况(  )

A.延迟了经济复苏的进程B.推动了经济全球化发展C.重构了国际金融秩序D.主导了国际格局的变迁

28.

分析下图的变化。引起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冲突B.国家利益和国家实力的消长C.社会主义国家有显著的成就D.美苏冷战在文化领域的对抗

29.

在西方国家,社区组织的最初职能是社会救济。二战后,社区很快发展成为基层自治的主要方式,并承担了更多的政府功能。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

A.经济发展带来社会问题突出B.中央政府权力逐渐下移C.社会保障体系的日益完善D.更强调地方民主与自治

30.

天花病毒经过三千多年才传播蔓延到世界各大洲,最后于1775年传播到澳大利亚。而在2020年,新冠病毒肺炎一个月的时间蔓延全世界,成为全球公共安全事件。导致新冠病毒肺炎急速传染,其关键推手应是(  )

A.防疫措施未执行到位B.新病毒传染性非常强C.经济全球化速度加快D.科学技术的负面影响

二、材料阅读

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人际关系主要表现为家族成员及邻里间的关系,而调整这种关系的规范人们多以 称之。有学者认为,全面多样的礼就是中国最早的民事法。《礼记》记载: 礼云礼云,贵绝恶于未萌,而起敬于微眇(细微处)。使民日徙善而远罪(使天下百姓日益趋向善良远离罪恶)而不自知也。 法国思想家伏尔泰说: 在别的国家,法律用以治罪,而在中国,其作用更大,用以褒奖善行。

——摘编自马小红《中国古代社会的民法智慧》

材料二
罗马帝国时代的法学家认为: 公法关乎罗马国家秩序,私法则涉及个人利益。 从一开始,罗马法就打着鲜明的契约烙印。正是这种国家与公民之间的基础隐性契约关系,而非国王对臣民的命令,才是公法私法区分的逻辑起点。公法所调整的行动,必须遵循法律的规定,而私法调整的行动,则依照当事人自身的意愿进行。它顺着自由的自生自发秩序在合作中扩展,这或许正是辉煌的罗马之秘诀所在。

——摘编自萧瀚《罗马法权力边界观念的起源》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礼作为民事法的特点及其成因。(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中国古代民事法相比,古代罗马私法具有的不同特征;并分析其影响。(8分)

3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1895—1930年各国对华贸易总量比重(部分)

年份

英国本土

日本

美国

法国

俄国

1895

141%

102%

65%

56%

1903

118%

157%

88%

29%

1913

116%

190%

75%

47%

69%

1918

72%

387%

130%

31%

1920

136%

285%

161%

20%

1930

78%

247%

165%

27%

——据陈争平《1895—1936年中国国际收支研究》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对外贸易重心转向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同时,并没有忽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瑞典、丹麦、瑞士、芬兰于1950年与新中国建立了外交和贸易关系。1960年后,中苏关系恶化。1965年,苏联、东欧国家在中国对外贸易中所占比重由1957年的61.3%下降至14.3%,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在中国对外贸易中所占比重上升至33.4%,包括日本、西欧在内的西方国家和地区在中国对外贸易中所占比重升至41.0%

——摘编自彭波、韩亚品《新中国对外贸易发展70年:历程、成就、贡献与经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95—1930年外国对华贸易的发展特点。(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60年代中国对外贸易的变化及其原因。(9分)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近现代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主要因素。(8分)

三、开放性试题

3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世界现代史部分大事年表

时间

事件

1941

《租借法案》适用于苏联

1942

《联合国家宣言》签署

1943

德黑兰会议召开

1945

雅尔塔会议召开

1947

杜鲁门发表国情咨文提出要援助希腊和土耳其

1955

华沙条约组织成成立

1962

古巴导弹危机

1987

《美苏消除两国中程和中短程导弹条约》签署

1991

苏联解体

1993

欧洲联盟成立

1994

北美自由贸易区成立

1995

WTO成立

2001

上海合作组织成立

2016

杭州G20峰会召开

——整理曹大为、赵士瑜主编的《政治文明历程》等

选取表格中任意两个时间节点组成一个完整的时间阶段,结合期间的历史事件自拟论题,并进行合理阑释。(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