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度广东省肇庆市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广东省 试卷年份:2022年 题数:23 浏览数:808

一、单选题

1.

商朝注重自身力量的发展,靠自己的凝聚力形成方国联盟,而西周的社会结构注重的是 ,它强调的是族群形成连锁式的分裂增长。西周社会结构变化的方式(  )

A.维护了贵族政治特权B.阻碍了宗法体制的推行C.削弱了地方的离心力D.促进了族群文化的传播

2.

秦国大将王翦率军伐楚之前,为免除秦王嬴政的疑心,而 请美田宅园池甚众 ,秦王问其故,王翦以 及时以请园池为子孙业 作答。出征途中王翦又五次遣使者向秦王要求封赏田宅。据此可推知,秦国(  )

A.武官势力威胁君主集权B.军功授爵制度已经被废除C.中央集权统治面临危机D.封建土地私有制得到推行

3.

汉武帝之后的宣帝朝先后共有六位丞相:蔡义、韦贤、魏相、丙吉、黄霸、于定国。蔡义,治《韩诗》出身,汉昭帝的老师;韦贤,号称邹鲁大儒;魏相,少学《易》,举贤良为官;丙吉、黄霸、于定国都是少学律令,后来也改学儒学经典。这表明(  )

A.官僚政治不断完善B.儒学的政治影响力增强C.儒法学说走向融合D.皇帝文化水平逐渐提高

4.

下表是东汉永寿三年到西晋太康元年著籍人口变化表(部分)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

时期

户数

口数

东汉永寿三年(157

10677960

56486856

三国时期

1466423

7672881

西晋太康元年(280

2459840

16163863

A.民族交融出现高潮B.豪强地主势力获得发展C.中原人口大量南迁D.南北经济的不平衡加剧

5.

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南北政权对峙中,南朝认为北朝的民族政权是非正统的,用 魏虏 索头 等称呼北魏民族;而北朝所著史书,认为正统乃属北方,北魏地处中原,是真正的正统文化所在地,而将南朝的宋、齐、梁三朝称为 岛夷 。这一现象反映出(  )

A.民族冲突中蕴含着文化认同B.儒学正统地位受到了冲击C.传统的夷夏观发生根本改变D.南北经济文化交流被阻断

6.

宋代理学家周敦颐、邵雍当时被看作是道教化的人物,以陆九渊为代表的心学一派又被后人视为禅学;程颐说其兄程颖的学术是 泛滥于诸家,出入于老、释者几十年,返求诸六经而后得之 。这一现象表明(  )

A.理学官方哲学地位得以确立B.民众对儒学的认同感增强C.儒学积极吸收佛教道教理论D.理学适应了现实政治需要

7.

明初对宦官约束甚严,防范周密。明太祖对违犯朝廷规定、言及朝政的宦官给予一定的处罚,执法甚严。但在洪武一朝,宦官被派往外地观兵、传旨、出使等干预政事的行为时有发生。这一现象表明(  )

A.皇权专制日益强化B.宦官掌握决策权力C.内阁地位渐趋下降D.监察体制发生异变

8.

《天津条约》允许外国人到内地游历、通商,并规定须保护传教士,清政府为此颁行相应法规。同治四年,某英国人被江西地方官羁押,同治帝降谕: 当按照条约办理,何得率行羁禁 别经查出,必将该地方官从重治罪 。这反映出近代中国(  )

A.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加深B.内政外交被列强完全控制C.社会主要矛盾开始转变D.中央与地方矛盾不断激化

9.

下表为甲午战争前后进口商品种类比重统计(%)由此可知,甲午战后(  )

生产资料

消费资料

年份

机器及大工具

原料

小工具,器材,半制成品

合计

消费品

直接消费资料

合计

1893

06

78

84

130

786

916

1910

15

01

160

176

170

654

824

A.列强对华资本输出量日益减少B.民族资本主义取得一定的发展C.列强放松对华机器出口的限制D.洋务运动抵制了西方经济侵略

10.

甲午战争之前,汉语中的 维新 一词,基本都指日本明治维新。1898年, 维新 的使用频率达到高峰,含义也发生了变化, 今之世,一维新之宇宙也 。这反映出(  )

A.资产阶级革命派力量壮大B.国人积极谋求救亡图存道路C.传统文化影响力日益增强D.西方启蒙思想成为社会主流

11.

1912年4月1日,孙中山在《临时大总统禁止株连通电》中提到:对 曾仕清廷 之人不可株连,不可以 嫌疑 二字滥用拘系。这一主张有利于(  )

A.消除立宪派的影响B.推动中国的法制化进程C.打击北洋军阀统治D.争取列强对革命的支持

12.

下图为1917—1932年北京法院离婚诉讼统计图。
这可以用来说明(  )

A.传统社会观念受到冲击B.男女平等成为社会共识C.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完善D.婚姻自由得到普遍认同

13.

1922年11月,中共在《对于目前实际问题之计划》中明确指出, 在国民党中提出反对帝国主义及为工人阶级利益与自由的口号 ,如果国民党与帝国主义者妥协, 吾人即宜反对之绝不容顾忌 。这反映出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实践中(  )

A.反对进行国共合作B.贯彻民主革命纲领C.重视开展工农运动D.主张开展北伐战争

14.

1927年7月20日,中共中央发布通告指出,大革命失败的原因之一是 工农武装没有建设 ,要求 各地党部应当用种种方法使农民接受军事训练,获得武装 。这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  )

A.实现了工作重心的转移B.坚持苏俄的革命模式C.重视发展革命武装力量D.注重对根据地的建设

15.

1936年7月,毛泽东在回答中日战争要延长多久的问题时,认为主要看中国自己的力量、国际援助以及日本国内的革命,条件成熟快,战争将迅速结束,否则会延长。但日本必败,中国必胜的结果不变,只是牺牲大,要经过一个痛苦的时期。这表明毛泽东(  )

A.号召民众进行持久作战B.谋求建立革命统一战线C.加强国共两党党内合作D.重视发挥敌后战场作用

16.

下表为1947年渤海地区人均土地占有情况。据此可知,这一运动(  )

贫雇农

富农

地主

土改前

15

9

24

土改后

388

39

28

A.使土地得到平均分配B.充分调动了农民革命积极性C.扩大了党的阶级基础D.使农业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17.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中指出: 中国无产阶级应该懂得:他们自己虽然是一个最有觉悟性和最有组织性的阶级,但是如果单凭自己一个阶级的力量,是不能胜利的。而要胜利,他们就必须在各种不同的情形下团结一切可能的革命的阶级和阶层,组织革命的统一战线。 新中国对这一思想的实践是(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政治协商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基层自治制度

18.

1956年4月至1957年,在文学创作领域一时色彩纷呈、花香四溢,特别是短篇小说创作,异峰突起。许多短篇小说家如王蒙、陆文夫、邓友梅等人的作品以大胆干预生活,触及时弊、突破了某些禁区,加强了文学创作反映现实生活的广度和深度。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双百 方针的提出B.大跃进 运动的全面展开C.八字方针 的落实D.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影响

19.

1979年中共中央发出通知:停止批判所谓农民的 资本主义自发倾向 ,批评把社队的多种经营,社员的自留地、自留畜、家庭副业,集市贸易甚至按劳分配都当作资本主义批判的做法,停止和纠正 穷过渡 的做法。这一通知旨在(  )

A.保护农民生产的自主性B.确立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C.促进党的工作中心转移D.全面加快对外开放的进程

20.

1987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对新中国成立以来至1978年之间的法律进行了清理,宣布过去所制定和批准的134件法律中,有111件失效,继续有效或需要修改有效的法律23件。同时,制定了新的法律。这一举措(  )

A.完善了全国人大的职能B.促进了国家民主法制建设C.推动了宪法的与时俱进D.开创了人民民主的新阶段

二、材料阅读

21.

阅读材料,完成要求。(14分)
材料一
在唐代,郡吏之子受门第限制,根本无资格参加科举考试。可是入宋以后,情况就不同了。到了南宋,任何人只要不冒贯匿服,不触犯刑律,不是残疾之人,皆可应举,甚至以屠牛为业者,也能赴试。因此,在宋代著名大臣中,就不乏出身于下层百姓和贫苦人家的子弟。科举不讲门第,考试中 一切以程文为去留 ,虽为宋代下层平民子弟参加科举考试打开了大门,但能否踏进科举大门,能否取胜场屋,却必须具备两个互有关联的基本条件:一是经济能力;二是文化知识。朝廷、地方政府和学校对士人应举的鼓励与资助;民间义庄、义学对本族子弟读书应举的支持;乡塾村校的普及;贫困士人相互间的帮助等都促进了平民阶层知识水平的提高。

——摘编自何忠礼《贫富无定势:宋代科举制度下的社会流动》

材料二
宋代社会阶层的更替加剧,所谓 贫富无定势,贵贱无永时 。有学者统计,《宋史》列传所载1533人中,布衣出身的文臣武将占55%。客户上升为主户,也与制度性的鼓励有关。宋廷的政策一贯是鼓励主户的增加,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诏令: 旧制:县吏能增户口者,县即升等,仍加其优越,至有析客户为之。 稳定主户,并尽量使客户上升为主户,也就是稳定政府直接控制的劳动力和赋税来源,这也是宋代主户比例略呈上升之势的驱动力之一,个别客户甚至晋升为富农和地主。

——摘编自曹大为等《中国大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社会阶层流动加速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社会阶层流动加速的影响。(6分)

22.

阅读材料,完成要求。(14分)
材料一
孙中山看到了资本主义创造的巨大财富,也注意到了欧美发达国家潜在的社会危机。欧美各国的贫富不均之严重已使 平等 二字成为口头空话。由此,孙中山在1906年明确指出: 文明之福社,国民平等以享之。当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属原主所有;其革命后社会改良进步之增价,则归于国家,为国民所共享。肇造社会的国家,俾家给人足,四海之内无一夫不获其所。敢有垄断以制国民之生命者,与众弃之! 以核定地价的方法平均地权,让所有的国民共享革命后土地溢价带来的福社,实现 家给人足 的目标,是民生主义初始内涵的主要部分。

——摘编自肖红松等《三民主义的发展与新旧三民主义的区别》

材料二
国民党一大宣言所阐释的三民主义后来被中国共产党称为 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 新民主主义的三民主义 以及 新三民主义 。就民生主义而言,宣言指出其最重要之原则为 平均地权 节制资本 。一方面,宣言强调农民的作用和地位,明确表示国家将给予佃户耕地,为农民提供相应的国家支持,并且注意保障军队中农民的利益。另一方面,宣言强调要解决 中国工人之生活绝无保障 的问题。总之,新解释的民生主义重视并发动 贫乏之农夫 劳苦之工人 的力量来反抗帝国主义与军阀,推进国民革命运动。

——摘编自宋德华《孙中山民生主义的再认识》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民革命时期孙中山民生主义的新发展,并分析其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国民革命时期孙中山民生主义的意义。(6分)

23.

阅读材料,完成要求。(12分)
材料一
从20世纪40年代起,毛泽东就开始思考工业化问题。毛泽东一度相信,在中国实现工业化, 只有通过自由企业和外资援助才能做到 必须经历漫长的、民主管理的私人企业时期 。1951年12月,毛泽东明确提出,完成国家工业化, 首先重要并能带动轻工业和农业向前发展的是建设重工业和国防工业 ,要 用一切办法挤出钱来建设重工业和国防工业 。1952年1月,中国驻苏大使张闻天给周恩来写信,强调用不着走弯路摸索,必须完全依靠与信赖苏联的援助,从一开始就建立最现代化的工厂。毛泽东对此信非常重视,特别批示要求中央会议讨论。中央书记处连续召开多次会议,最终确定工业建设以重工业为主、轻工业为辅,速度力求迅速的方针。

——摘编自萧冬连《单路维艰:中国社会主义路径的五次选择》等

材料二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调整了轻重工业比例关系,20世纪八九十年代纺织和食品以及其他轻工业发展较快。20世纪90年代后期轻工业有了较充分发展后,发展重点再次从轻工业转向资本和技术密集的重工业。对外开放不仅使中国加快了对世界先进技术的引进和消化、吸收,紧跟世界信息化和科学技术发展步伐,而且使中国能够参与全球化发展,从世界市场获取所需的原材料和设备等投入品,扩大制成品和高技术产品出口。中国由此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工业大国,外汇储备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工业品出口构成从初级产品转变为纺织、服装、玩具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再转变为以机器设备和电子信息产品为主的复杂产品,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

——摘编自刘戒骄等《中国工业化百年回顾与展望:中国共产党的工业化战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工业化战略确立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新中国初期的工业化战略相比,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工业化战略的特点,并简析新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历史启示。(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