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湖北省圆创联考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合测评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湖北省 试卷年份:2022年 题数:20 浏览数:551

一、单选题

1.

对于西周灭亡的原因,某同学选择以下两则不同材料进行探究。

《史记》记载

周幽王宠爱褒姒,通过烽火博得褒姒一笑,留下烽火戏诸侯的典故。周幽王的荒淫,招致西周灭亡。

清华大学收藏的战国竹简记载

周幽王主动进攻被废的申后的娘家申国,申侯联络戎族打败周王,西周因而灭亡。

由此可知(  )

A.民族矛盾是西周灭亡的根本原因B.史料研究是历史研究的重要基础C.文献研究是还原历史的唯一途径D.流传广泛的历史典故应当是信史

2.

魏晋南北朝,书法风气日盛,上至帝王公卿,下至文人士夫,莫不以擅书为荣。从篆、隶、章草诸书体中衍生出真、行、今草等诸多书体,各种书体大体齐备。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是(  )

A.九品中正制的推行B.儒佛道三教并行C.造纸技术取得突破D.上层社会的示范

3.

学者陈寅恪说: 唐代之史可分前、后两期,前期结束南北朝相承之旧局面,后期开启赵宋以降之新局面。关于政治社会经济者如此,关于文化学术者亦莫不如此。 下列史实符合这一评述的是(  )

A.打破南北对峙实现了国家大一统B.从倡导儒学复兴到理学的形成C.词和曲逐步取代格律诗既有地位D.经济重心和政治中心开始南移

4.

元朝制定市舶法则,对进出海贸易船只发给公验、公凭,货物抽分、船只纳舶税。《元史·食货志》载:朝廷对于巨贾大商,常借故夺其财利。又有 官自发船贸易 ,官府还先后颁布四次海禁令。这些做法基于(  )

A.外贸管理的规范化B.贸易之利与治安之虑C.保护农业经济发展D.缓解政府的财政困难

5.

清朝规定:死刑复核经地方秋审和京师朝审,再报皇帝批准,原则是 情有可原,即开生路 ,很大程度上杜绝了历史上曾经有过的君主随意杀人的现象。这表明,清朝(  )

A.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B.执法的人情因素增强C.用法治约束君主滥刑D.对生死判决十分审慎

6.

下表反映了19世纪70至90年代清朝进出口贸易额,它说明当时中国(  )

中外贸易货值表(以海关平银两为单位)

年份

进口

出口

出入超

18721874

66105041

70484090

)4379049

18821884

75014563

68224073

)6790490

18871889

112643649

91736369

)20907280

18921894

149522309

115773453

)33748856

A.经济对国际市场依赖增强B.自然经济完全解体C.民族工业国际竞争力提高D.贸易逆差逐渐扩大

7.

1919年2月,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随感录四十八》说: 维新以后,中国富强了,用这学来的新,打出外来的新,关上大门,再来守旧 世界上决没有这样如意的事 早上打拱,晚上握手;上午 声光化电 ,下午 子日诗云 ”。其用意在(  )

A.批判清朝幻想回归闭关自守B.主张完全摒弃掉旧思想观念C.对全盘西化主张持反对态度D.响应 走俄国人的路 的号召

8.

汉阳兵工厂工人为自身的利益、为湖北民众的利益、为革命的利益,此时实有断绝供给吴贼枪械的必要。自今日起,宣布总罢工,再不要为吴贼造枪械攻打我们革命的战士。我们的口号是:武汉工人大联合! 这反映(  )

A.工人阶级是革命的主力军B.人民群众对北伐战争的支援C.武昌起义得到民众的支持D.国民革命已取得了基本胜利

9.

下图为漫画家胡考1938年赴延安创作的漫画《游击战不仅牵制敌人,而且袭击敌人》。 这可以用来说明(  )

A.延安成为抗日根据地指挥中枢B.游击战的重要作用逐渐被肯定C.抗日战争即将取得最后的胜利D.敌后战场成为抗日战争主战场

10.

1971年10月,美国国务卿基辛格来华会谈,预言中华人民共和国当年还进不了 联大 。基辛格在离开北京的飞机上收到一封电报后认识到 光是中美接近就会使国际形势产生革命性的变化 。这一年,中华人民共和国(  )

A.恢复了关贸总协定的缔约国地位B.与日本实现外交关系正常化C.恢复了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D.与美国由对抗正式走向联合

11.

据统计,雅典花在舞台和艺术上的费用,比花在希波战争中的费用还要多,政府对戏剧比赛和竞技比赛中的优胜者给予奖励,早期最佳悲剧奖的奖品是一只山羊,竞技的胜利者和音乐比赛的得胜者奖品是银钱和金器。这些做法(  )

A.扩大了城邦的统治基础B.维护了贵族的政治特权C.增强了城邦的公民意识D.造成了雅典社会的衰落

12.

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各州可以在不违背宪法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法律。但宪法对各州违背宪法后应如何处置、各州是否有权退出联邦等问题没有明确规定。这(  )

A.充分保障了地方自主权B.使国家成为了一个松散联盟C.留下了国家分裂的隐患D.暴露出联邦体制的固有缺陷

13.

19世纪中叶以后,欧洲社会作为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和精神条件都已齐备了。在政治上是以代议制为特征的民主宪政,在精神上是以经验主义、理性主义和唯物主义为基本特征的对自然界的科学探索。据此推断,在经济上是(  )

A.垄断资本主义B.混合经济 理念C.国际贸易体制D.市场经济体制

14.

下图为英国煤、钢铁产量变化示意图。下列有关此图表的解释,合适的是(  )

英国煤、钢铁产量变化示意图(单位:万吨)

A.内燃机的应用带动了煤产量的增加B.钢产量增加反映了汽车工业的发展C.煤产量增加带动了工厂制度的建立D.增加钢铁产量主要用于建造蒸汽机

15.

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说: 资本年代的矛盾渗透并支配了1875年至1914年这一帝国时代 凯歌高奏的资本主义国家迎来了日趋稳定的经济和社会状况,实现了科学、艺术的伟大革新 。这一时期 艺术的伟大革新 产生的美术作品的重要特征之一是(  )

A.注重雕塑般的人物形象B.强调直觉和想象C.表现自然界的瞬间印象D.关注人生和现实

16.

两极格局即将结束时,欧洲一名政治家预言世界将出现两个超级大国:一个是统一的欧洲,苏联在经济上将依附于它。另一个是统一的亚洲,美国将依附于它。几年后,欧洲一名学者又预言未来的世界将是 三极 的世界:由美国控制的 美国极 、由中国和日本以及周边国家组成的 亚洲极 、犹豫不决的 欧洲极 。由此可知(  )

A.欧洲企图恢复 世界中心 地位B.亚洲已具备强大的国际影响力C.一超多强 是国际格局新趋势D.区域经济集团化趋势不可逆转

二、材料阅读

17.

【江南的经济变迁】(14分)
材料一
北宋境内三分之二的耕地都在南方。南方水稻亩产大多高于北方麦豆一倍以上,加之南方普遍实行的是一年两熟的耕作制度,因而单位面积产量高于北方。就手工业生产而言,由于南方许多地区都种植茶树、桑麻、棉花、甘蔗等经济作物,以此为原料的制茶、纺织、榨糖等行业在南方地区自然更加发达。由于海外贸易的拉动作用,东南地区的制瓷、日用器皿制造业等因拥有广阔的海外市场而更加具有活力。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东南财赋构成了宋朝财政收入的基础。

——摘编自游彪著《宋史:文治昌盛 武功弱势》

材料二
明代中后期,江南地区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大大提高,导致稻米播种面积减少,粮食不敷需要。号称 鱼米之乡 的江浙地区,因桑、棉的种植致使粮食紧缺,需要从湖广、江西等地运入,于是出现一些粮食业市镇。商人由湖广、江西运入大米,再由米行转卖到邻近各城镇。江浙地区是棉纺织业的中心,棉花种植很多,但仍供不应求。北方的河南、山东是新发展起来的植棉区,产量亦很可观,但棉纺业并不发达。当时南北方出现棉花和布匹的对流。

——摘编自王天有等《明史:多重性格的时代》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从宋代到明代江南经济结构发生的变化及其影响。(8分)

18.

【农村教育的发展】(12分)
材料一
(20世纪二三十年代)随着对乡村教育重要性认识的加深,全国教育界开始行动起来, 下乡去 成为教育工作者的行动口号。乡村教育的目的,是要扫除文盲,尤其是学龄者文盲和青壮年文盲,重视乡村小学和成人学校的建设工作,包括设立乡村小学和成人学校,以及实行征学制,强迫学龄儿童和青年农民就近入学等措施。在兴办教育的过程中,一些乡村建设者还提出,乡村教育必须与改良农业、发展经济相结合,实行 富教合一主义 ,以解决农民的温饱问题。

——摘编自王建明等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

材料二
90年代后,国家各级教育部门和相关单位努力推动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工作的 两基 工作。农村是 两基 工作的重点,国务院进一步完善农村教育投入机制,增加农村教育投入。为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各级政府完善并落实中小学助学金制度。2001年开始,教育部、财政部试点对中西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免杂费、免书本费、逐步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大力拓展教育经费的来源,鼓励多渠道、多形式社会集资办学和民间办学。

——摘编自欧阳雪梅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史(1949—2012)》

(1)根据材料一,概括20世纪二三十年代乡村教育发展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家发展农村教育的影响。(6分)

19.

【德国的分裂与统一】(14分)
材料一
俾斯麦使用战争暴力手段摧毁了阻碍德国统一的内外势力和德意志联邦的全部旧关系,完成了300多年来德意志民族不断追求的统一大业,并把德国带入了现代化国家的行列。统一的德意志民族不再任由欧洲强邻欺压和宰割。统一也极大地促进了德国生产力的发展。但其保留了专制主义的君主政体,阻碍了资产阶级民主改革的彻底完成。普鲁士的军国主义传统和俾斯麦在统一过程中煽动并利用的民族主义情绪,使德国成为欧洲国际政治中不安定的根源之一。

——摘编自唐晋主编《大国的崛起》

材料二
1945年2月,在法西斯灭亡的前夕,苏、美、英三国首脑召开雅尔塔会议,一致同意对德国实行分区占领。1949年9月,西部占领区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东部的苏占区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德国正式分裂为两个主权国家。尽管如此,接受了历史教训的德意志民族,在东欧剧变的历史环境下争取民族统一。1989年,民主德国宣布 柏林墙 开放,联邦德国总理科尔提出关于两个德国实现统一的十点计划。1990年,在美、英、法、苏四强同意下,两德达成统一。

——摘编自齐涛主编《世界通史教程》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推动德国两次从分裂走向统一的共同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德国两次统一的方式的差别及其影响的不同。(8分).

三、开放性试题

20.

【晚清的世界与中国】(12分)
某校同学在探讨 两次鸦片战争前后的世界与中国 这一问题时,搜集到19世纪四十至七十年代中国一部分人对当时形势的言论,并整理成下表:

人物及作品

部分观点

夏燮著《中西纪事》

阳托和戎,阴同让衅,实昧抽薪之计,早贻伏莽之戎,此华洋之变局,亦千古之创局也!

徐继畲著《瀛寰志略》

南洋诸岛国、五印度因划分为五部分而得名……明以前皆弱小番部,朝贡时通。今则胥变为欧罗巴诸国埔头码头,此古今一大变局。

李鸿章《筹议海防折》

今则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来往自如,麋集京师及各省腹地;阳托和好之名,阴怀吞噬之计;一国生事,诸国构煽;实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

王韬著《变法自强》

居今日而论中州大势,固四千年来未有之创局也。

基于对上表的理解,结合两次鸦片战争前后的中外史实,围绕 变局 创局 提炼一个观点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正确、论证充分、结论明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