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度河北省唐山市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河北省 试卷年份:2022年 题数:33 浏览数:579

一、单选题

1.

距今约4500年前的山西陶寺遗址中,既发现有大量玉器随葬的豪华大墓,同时又发现没有木质葬具和随葬品的小型墓。这表明当时黄河中游地区(  )

A.正处于旧石器时代晚期B.已存在社会不平等现象C.已经建立君主专制国家D.文明领先世界其它地区

2.

战国时期某思想家认为:君主治国重在礼仪教化,应当 平政爱民 ,但法治、刑罚亦是治国的必要手段。该思想家应是(  )

A.荀子B.孟子C.韩非D.墨子

3.

秦朝建立后,修建了以咸阳为中心的道路交通网,有咸阳至九原的直道,有向东北直达燕齐、向南直达吴楚地区的驰道。这些道路的修建(  )

A.促进了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B.标志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C.有利于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D.消除了分裂所造成的地区差异

4.

汉惠帝、吕后先后废除 挟书令 妖言令 和夷三族罪等苛法;征发徭役注意期限,尽量在农闲时进行。这反映了汉初(  )

A.基本废止秦朝政制B.儒学成为正统思想C.法家思想开始消亡D.与民休息无为而治

5.

据《晋书·舆服志》记载,魏明帝喜戴刺绣小帽。这种小帽原来是北方少数民族女性所戴,用彩锦织成,色彩艳丽,传入中原以后男女通用,南朝一度盛行。这表明魏晋时期(  )

A.男女社会地位平等B.汉族引领社会风尚C.少数民族完成汉化D.民族交融不断加深

6.

唐高祖沿用北周及隋传统,多用关陇贵族辅政。唐太宗则打破地域偏见,大量拔擢关东和江南士人,又不问门第,擢用寒门庶族,故 贞观一朝得人为盛 。这说明贞观年间(  )

A.贵族退出政治舞台B.国力达到鼎盛阶段C.政治风气较为开明D.重文轻武大兴文治

7.

隋朝及唐前期,均田制所规定受田数量只是 应受田 。民户原有土地按田令重新登记,其不足限额部分是否补足,补充多少,会因时因地而定。这反映了均田制(  )

A.减轻了民众赋税负担B.具有相对的公平性C.有效抑制了土地兼并D.已遭破坏难以推行

8.

某学者评论一历史地图集:“(它)是一部以疆域政区为主的历史地图集,也是目前所知中国第一部历史地图集。图集覆盖的年代上起《禹贡》时代,下至西晋初年 。据此可知,该地图集的作者是(  )

A.裴秀B.徐霞客C.贾思勰D.徐继畲

9.

宋初 罢领支郡 ,节度使只负责其驻节所在州的政事,其藩镇境内余州皆直隶朝廷,由朝廷委任中央文官 权知军州事 。同时,对包括节度使在内的州长官,采取三年一易之法,经常调动。这些措施(  )

A.杜绝了地方割据现象重现B.提高了地方行政效率C.强化了中央对诸州的控制D.消除了藩镇腐败现象

10.

辽朝并非匈奴、突厥一类纯粹游牧帝国,亦不像北魏那样完全移入中原农业区,而是一个半游牧半农耕社会,兼有两种不同的社会经济形态,并且两种形态在国家经济生活中所占比重大致相当 。基于此,辽朝在政治制度上实行了(  )

A.南北面官制B.猛安谋克制C.羁縻府州制D.行中书省制

11.

据宋初《太平寰宇记》记载,五代十国时期全国新置59县,其中绝大部分位于南方。至北宋统一南北,从后周、北汉治下的北方得户百万,而从南方诸国原辖区得户230余万。这表明五代十国时期(  )

A.经济重心已转移到南方B.南方地区得到进一步开发C.战乱的影响未波及南方D.北方经济已全面走向衰败

12.

唐律规定 奴婢比之资财 律比畜产 。到宋代,奴婢虽存,但数量少于唐朝, 律比畜产 的提法已被认为 不可为训 ,将奴婢当作资财随意处理的事例亦十分少见。这说明宋代(  )

A.社会等级观念消除B.女性政治地位提高C.人身依附关系松弛D.社会阶层流动加快

13.

北宋画家李成的山水画《寒林骑驴图》描绘了白雪寒冬,长松之下,一文人骑驴行于郊野,前后有童仆相随的景象。画面只有近景和中景,远景掩于古松之后,未着一笔,却气象萧瑟。该作品(  )

A.是对现实生活的真实描绘B.注重表现意境和笔墨情趣C.体现了市民阶层风俗旨趣D.以形写神突出人物的形态

14.

明中后期 内阁相论 的观点渐趋流行,时人认为 六曹之政,必请命于天子,天子之令,必拟议于内阁,则今之内阁,即昔之宰相 。这反映出当时(  )

A.内阁权力大大增强B.内阁正式统领六部C.皇权受到严重制约D.阁臣获取宰相身份

15.

清朝对于我国古代疆域的奠定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以下历史事件中,属于清政府打击民族分裂势力、巩固国家统一的举措是(  )

A.平定后突厥汗国叛乱B.郑成功渡海收复台湾C.戚继光台州九战九捷D.击溃漠西的准噶尔部

16.

从明朝后期起,商人、工匠、市井游民和普通妇女经常成为小说的主人公。这反映出(  )

A.传统经济结构的瓦解B.经世致用思想的广泛传播C.市民阶层力量的壮大D.市民文化是社会主流文化

17.

图1是中国水师与英国海军在穿鼻洋海上激战的画面。1839年11月3日,民族英雄关天培率广东水师,在广州穿鼻洋海面与来犯的英国军舰进行海上大战,史称 穿鼻洋之战 。由此可以说明(  )

图1

A.鸦片走私损害中国利益B.中国民众自发袭击英军C.英国蓄谋发动侵华战争D.清政府组织了抵抗活动

18.

李鸿章说: 中国积弱,由患贫,西洋方圆千里、数百里之国,岁入财赋以数万万计,无非取资于煤铁五金之矿、铁路、电报、信局、丁口等税。酌度时势,若不早图变计,择其至要者逐渐仿行,以贫交富,以弱敌强,未有不终受其弊者。 这表明李鸿章主张(  )

A.兴办军事工业抵御外辱B.振兴实业壮大资产阶级C.创建民用企业以图求富D.设立新式学堂为国取才

19.

某条约规定: 地方各督抚,文武大吏及有司各官,对辖区内发生的排外事件,必须立即弹压惩办,否则即行革职,永不叙用 。据此可知,该条约为(  )

A.《天津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20.

著名学者陈旭麓指出:“(辛亥革命)抉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在新旧递嬗的历史进程里留下了自己不可磨灭的影响。 据此可知,陈旭麓认为辛亥革命的最大贡献在于(  )

A.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务B.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C.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D.传播了民主科学精神

21.

表1为清末民初新注册民族工业企业情况表。这表明民国初年民族工业(  )

表1

时间

新注册企业数

资本总额

年新企业数

单个公司平均资本

19031908

127

5122万元

21

405万元

19131915

124

2442万

41

196万元

A.中小企业发展较快B.发展速度略低于晚清C.大多集中于轻工业D.未摆脱帝国主义控制

22.

某学者认为:中共二大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殊国情相结合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标志着 中国特色理论形态 雏形的形成,成为早期 中国化 的历史起点。这一评论主要基于中共二大(  )

A.明确党的奋斗目标B.决定领导工人运动C.制定最低革命纲领D.提出与国民党合作

23.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点燃了 工农武装割据 的星星之火。从此,中国革命走上了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位于图2(  )

图2

A.①B.②C.③D.④

24.

1937年8月,中共中央正式确定抗战路线,指出: 今天正确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 。这一抗战路线形成于(  )

A.八一宣言 B.洛川会议C.瓦窑堡会议D.中共七大

25.

罗斯福在《炉边谈话》中说道:勇敢的中国人民抗击日本的侵略,歼灭了无数日军,摧毁了大量的日本军用物资。援助中国进行的英勇抗战并最终发起反击是非常必要的,因为中国的抗战是战胜日本的重要因素。这段话可以用来印证中国的抗战(  )

A.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士的尊敬B.开启了古老中国重生的崭新征程C.开辟了中华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D.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

26.

解放战争第二年,人民解放军举行了全国性反攻。揭开战略反攻序幕的是(  )

A.人民解放军粉碎国民党重点进攻B.刘邓大军渡过黄河挺进大别山C.东北解放军发动辽沈战役D.人民解放军展开渡江战役

27.

图3是1953年英韬创作的一幅漫画。漫画中人们正在为一场竞赛呐喊助威。这表明当时我国(  )

图3

A.社会主义工业化和改造同时并举B.经济方针政策严重脱离实际C.出现了农轻重各部门的协调发展D.初步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28.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向苏联、朝鲜等社会主义国家赠送熊猫;20世纪70年代中国开始向美国、法国、英国等西方国家赠送熊猫。20世纪70年代的 熊猫外交 (  )

A.开始突破 一边倒 方针B.促使双边外交局面的形成C.成就主要源于重返联合国D.反映了外交方向的新变化

29.

1984年我国农业总产值为3612亿元,比上年增长14.5%,大大超过计划规定4%的速度;棉花产量607.7万吨,增幅达31.1%,也远远超过预期。这主要得益于(  )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启B.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D.全国范围内土地改革完成

30.

2020年3月13日,中国政府应邀向意大利国家派防疫医疗救援队;3月18日,中国同非洲24个国家举行专家视频会议,分享交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经验和信息:4月16日,中国政府派往非洲的防疫医疗专家组和援助物资抵达埃塞俄比亚。这表明新时代中国外交(  )

A.倡导了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B.增进了同周边国家间的友好关系C.推动了大国协调合作发展的战略D.诠释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理念

二、材料阅读

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武帝以后,孝廉一科成为士大夫仕进的主要途径,被举的孝廉,多在郎署供职,由郎迁为尚书、侍中、侍御史,或外迁县令长尉,再迁为刺史、太守。

——田余庆《秦汉史》

材料二
(魏晋时代)士族人物几乎垄断了尚书令、尚书仆射、尚书郎及中书省中书舍人以上的显要官职。在选官制度上,资品的评定完全演化为以血缘关系区别的门第高下为标准。官职的清浊、升迁之迟速,完全看门第是上品还是卑庶。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三
科举考试可以说是一种最淡化个人与其家族关系的一种制度。个人的素质和能力必须由文章来集中表现,由此, 以文取人 就有了绝对、完全的意义。宋代还采取了禁 公荐 、禁座主与门生建立密切关系和举行殿试等旨在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人格淡化、面对天子、取士之途趋一、考试内容趋一的种种发展,都意味着科举越来越以一种尽量客观、中立、平等的标准来对待所有投考者。

——摘编自何怀宏《选举社会及其终结》

材料四
梁启超认为中国之衰弱在于教之未善,要想彻底改造教育,必须变科举,兴新式学堂,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 。废八股、变科举成为新式学校成长的必要条件。在维新派的力推下,光绪帝力排众议,毅然下诏废八股、改试策论。但 百日维新 的夭折,又使科举改革退回起点。维新派 废八股 的思想却广泛传播开来,对清末废科举、兴办新式学堂都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摘编自陈祥龙《科举废止前后维新派科举观的转变及启示》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西汉与魏晋时期实行的选官制度。(2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科举制的积极作用。(6分)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维新变法时期的科举改革。(6分)

32.

(28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临安府(杭州)是南宋的都城,成为当时国内最大的商业中心。在宋金战争中,北方人大量南迁,其中不少士民和商贾都集中到杭州,使杭州的人口大增。杭州市场上的各种商品,都来自其他地区,客贩往来, 旁午于道,曾无虚日 。杭州城内,自大街到坊巷,大小店铺连门皆是, 即无虚空之屋 。大街上的买卖昼夜不绝,而且 万物所聚 ,交易量很大,珠子市的买卖 动以万数 ,尤其兴隆。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隋唐辽宋金卷》

材料二
自明朝中期起,高产作物玉米、番薯、马铃薯自海外传入中国,它们不仅单位亩产量大,而且适应性强,旱地、山地等处皆可种植,因此得到广泛传播。烟草、花生等新的经济作物也大致同时引进,进一步丰富了农产品结构。经济作物棉、麻、桑等品种的种植日益广泛,产品大量流入市场。经营地主的出现是明后期农业领域的新现象,他们对农业进行农场式的管理,亲自参与生产过程。明朝后期,在若干手工业部门中出现了使用雇佣劳动进行较大规模工场式生产的经营手段。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宋杭州商业繁盛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中后期经济领域出现的新变化并简析其影响。(8分)

3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材料一
1919年1月,陈独秀为了回击顽固派各方面对《新青年》的非难,写了著名的《本志罪案之答辩书》。下面是节选内容:
……这几条罪案,本社同人当然直认不讳。但是追本溯源,本志同人本来无罪,只因为拥护那德莫克拉西和赛因斯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的大罪,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洁、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社会上最反对的,是钱玄同先生废汉文的主张。钱先生是中国文字音韵学的专家,岂不知道语言文字自然进化的道理。(我以为只有这一个理由可以反对钱先生)他只因为自古以来汉文的书籍,几乎每本、每页、每行,都带着反对德、赛两先生的臭味;又碰着许多老少汉学大家,开口一个国粹,闭口一个古说,不啻声明汉学是德、赛两先生天造地设的对头。他愤极了才发出这种激切的议论,像钱先生这种用石条压驼背的医法,本志同人多半是不大赞成的。但是社会上有一班人,因此怒骂他,讥笑他,却不肯发表意见和他辩驳,这又是什么道理呢?难道你们能断定汉文是永远没有废去的日子吗?

——摘编自《本志罪案之答辩书》(1919年1月《新青年》第6卷1号)

材料二
1978年5月,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在全国范围内展开。据不完全统计,截止 到1978年底,中央及省级报刊登载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专文共有650余篇。在这期间,中央党政机关各部门、全国大多数省、市、自治区,人民解放军总部和各大军区负责人以及大批理论工作者,纷纷撰写文章或发表讲话,热情支持这场大讨论。

——摘编自莫志斌、唐去非《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研究述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陈独秀和《新青年》受到非难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理解。(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