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度广东省惠州市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广东省 试卷年份:2022年 题数:32 浏览数:538

一、单选题

1.

在我国境内,迄今已发现数千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主要分布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东南地区、西南地区、北方地区和华南地区等几个大的区域,各地区的文化遗存各有特点。这可以用来说明(  )

A.中华文明起源的一体性B.中华文明起源的渐进性C.中华文明起源的先进性D.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性

2.

三星堆遗址位于四川省广汉市西北,距今已有5000至3000年历史。遗址的 祭祀坑 中出土了大量来自周边各种文化因素的青铜器和玉石器,有长江中、下游以及甘肃、青海地区的,占比最大的仍是中原地区的夏商文化。这最能体现(  )

A.区域间文明的交流B.青铜铸造技术的成熟C.奴隶制社会的残酷D.民族认同意识的形成

3.

周公在摄政期间,为了巩固周朝的统治,加强对分封诸候的控制,制定了一套完整的典章制度,即所谓 周公制礼作乐 。在周公的推动下,西周时期(  )

A.政治文化认同加强B.中央集权得以强化C.宗法制度走向完备D.家国一体局面形成

4.

孔子认为 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孟子提出 仁政于民 得乎丘民而为天子 的主张。这反映儒家在政治上主张(  )

A.以民为本B.礼法并用C.无为而治D.教化民众

5.

西汉初期,洛水以东的地区实行小亩制,即百步为一亩;洛水以西的地区实行大亩制,即二百四十步为一亩。汉武帝晚年,改革亩制,统一实施大亩制,且仍保持从前三十税一的税率。这一举措旨在(  )

A.思富养民B.加强地方管理C.开源节流D.统一经济政策

6.

公元499年,北魏孝文帝自邺城返回洛阳,责备群臣曰: 昨望见妇女之服,仍为夹领小袖(鲜卑旧服),卿等何为而违前诏? 这反映出当时北魏(  )

A.社会矛盾尖锐B.妇女社会地位较高C.民族交流频繁D.传统习俗影响深刻

7.

一同学绘制了中国某一时期的朝代结构图,请判断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  )

A.社会大变革与民族认同的形成B.文化多元与民族交融C.政权并立与经济重心南移完成D.专制强化与社会停滞

8.

有人描述唐代三省长官的工作:每天上午三省长官齐集政事堂,根据皇帝的旨意,经过商议,取得一致意见。事毕,于下午各自回本省办理。由此可见,政事堂的设立(  )

A.提高了行政效率B.加强了中央集权C.避免了决策失误D.实现了权力制衡

9.

唐高祖李渊定道教为国教,宣布道教第一。武则天支持佛教,亲自参与组织《华严经》的翻译工作。唐武宗受韩愈 儒家道统 观念影响,发动了规模空前的灭佛运动,强令僧尼还俗,没收寺院所拥有的膏腴田地。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唐代(  )

A.儒家思想失去正统地位B.宗教兴亡取决于皇帝喜好C.统治者维护统治的本质D.社会发展影响了主流思想

10.

秦汉地方长官称为 牧、守、令 ,即 主人 的意思。宋代地方长官为知府、知州, 是代理,名义上以中央官员兼任地方。这一变化反映了(  )

A.选官用官制度的完备B.中央对地方管辖的加强C.基层治理体系的建立D.地方官员素质显著提高

11.

下图是南宋李嵩《观灯图》,描绘元宵节期间,人们提灯、赏灯、看灯的情景。该作品反映了(  )

A.世俗画成为当时的主流B.普通市民社会地位提升C.坊市制促进夜市的繁荣D.社会发展影响民风民俗

12.

辽、夏、金、元在学习中原制度的基础上呈现出 因俗而治 的特点,他们创制并实施了 南北面官 猛安谋克 四等人制 等一系列制度。这些制度(  )

A.完全传承了汉人的政治制度B.达到了巩固国家统一的目的C.体现了民族发展水平的差异D.实现了疆域内各民族的平等

13.

元朝按照犬牙交错的原则,把同一自然地理单元分割给若干个行省,在全国共设10个行省,掌管辖内军政要务。这一措施旨在(  )

A.壮大地方势力B.加强中央集权C.发展地方经济D.促进区域平衡

14.

朱元璋设置华盖殿、谨身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大学士,备皇帝顾问,时称 殿阁大学士 。其主要目的是(  )

A.削弱地方势力B.应对繁忙政务C.掌握决策大权D.打击宦官专权

15.

下表为唐至清朝河南、江苏两地科举考试状元人数表,据此可知(  )

河南

15

16

2

1

江苏

7

8

17

49

A.经济水平影响文化教育B.南北经济发展渐趋平衡C.政治局势决定教育发展D.政治重心南移趋势明显

16.

美国历史学家弗兰克在其著作《白银资本》中说: 16、17世纪,欧洲人在与中国人的贸易中,不得不向中国支付白银。中国凭借着在丝绸、瓷器等方面无与匹敌的制造业,与任何国家进行贸易都是顺差。 据此可知,中国贸易顺差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国实行赋税制度改革B.欧洲生产技术的落后C.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D.中国传统手工业发达

17.

清朝在绥服蒙古各部过程中,结合蒙古原有社会制度,逐步建立起盟旗制度。盟旗的重大军政事宜由朝廷的理藩院裁决,地方性重大事件则报有关地区将军、都统和办事大臣会办。可见,盟旗制度(  )

A.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B.扩大了地方行政权力C.贯彻落实了民族平等的原则D.实现了民族区域自治

18.

表2

时期

解读

1643年版《辟邪集》

夷族夷类,指责传教士们包藏祸心,妄图以夷变夏

1832年《中英外交文书》

barbarians野蛮人

魏源《海国图志叙》

瀛寰之奇士,域外之良友

1858年《天津条约》

,改称为

表2是17—19世纪中国部分文献对 内涵的解读。据此可知(  )

A.清朝政治统治面临危机B.中体西用思想成为主流C.传统夷夏观念受到冲击D.近代国家意识开始萌芽

19.

太平天国时期提出《资政新篇》,镇压太平天国的李鸿章、曾国藩等发起了洋务运动。这种殊途同归的历史现象反映了当时中国(  )

A.向西方学习以摆脱危机的发展趋势B.各阶级奋斗目标逐渐趋同C.发展资本主义实现民族富强的愿望D.救亡图存已成为社会共识

20.

有学者说: 没有洋务派的积极倡导和经营,在古老的中国要出现近代工矿企业、近代电讯交通、近代科技教育,不知要推迟多少年,而且很难保证不会出现 权操诸人 不变亦变 的局面。 该学者意在强调洋务运动(  )

A.引进了西方先进生产方式B.遏制了列强势力的扩张C.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兴起D.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21.

辛亥革命10周年之际,梁启超撰文写道:辛亥革命有什么意义呢?简单说: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他主要肯定辛亥革命(  )

A.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B.推翻了封建帝制C.增强了民族民主意识D.实现了民族独立

22.

1912年,三个重大历史事件以 临时 二字贯之,即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体现了资产阶级革命派(  )

A.分权制衡的理念B.维护主权的决心C.民主共和的精神D.天下为公的思想

23.

1913年7月13日民国政府发布临时大总统令宣布,凡是清朝 保护兴业各法令 ,对于民国国体没有抵触的,仍然适用,要求各省民政长提倡工商业,对所有路、矿、林、垦、蚕桑、畜牧以及工艺场、厂及所有商办公司进行保护和维持。可见,民国政府(  )

A.继承了晚清政府的大政方针B.旨在收回列强控制的经济权益C.加强了对国民经济的调控D.注重工商业发展的连续性

24.

近代史有副对联: 白话通神,红楼梦、水浒,真不可思议。古文讨厌,欧阳修、韩愈,是什么东西。 这副对联反映了(  )

A.新文化运动中的文学革命B.社会转型中的辛亥革命C.北洋军阀割据的黑暗统治D.儒学复兴运动遭遇挫折

25.

1916年,山西商人乔殿森集资在太谷东关创办了利川衣厂。该厂系诸人合资而成,同时根据员工表现、业绩给予顶身股,年终按股分红。试办数年后,产品正式行销出口,效益颇丰。该厂 效益颇丰 的主要原因是(  )

A.国际形势影响B.国民政府重视C.经营理念创新D.商帮通力合作

26.

1919年5月7日《晨报》刊登了一篇题为《国民外交协会宣言》的文章,文中指出青岛、山东是 齐鲁名邦 孔孟之圣迹 文明吐露之源泉 。由此可见当时的部分文化精英希望(  )

A.借传统文化深化爱国意识B.促使民主思想进一步扩散C.重塑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D.借文化圣地博得列强的理解

27.

1922年中共二大将无产阶级置于 帮助 援助 扶助 等历史地位。1925年中共四大则明确指出: 无产阶级的政党应该知道无产阶级参加民族运动,不是附属资产阶级而参加,乃以自己阶级独立的地位与目的参加,并且取得领导的地位,才能够得到胜利。 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

A.政治思想上逐渐走向成熟B.总结反思大革命经验教训C.对社会性质做出正确判断D.认识到掌握武装的重要性

28.

下表为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公布的各机关及学校放假日期。

放假日期

放假事由及天数

11

123

312

329

79

817

1010

1112

中华民国开国纪念放假一天

新年放假一天

总理逝世纪念放假一天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殉国纪念放假一天

国民革命军誓师纪念日放假一天

孔子诞辰纪念日放假一天限于学校

国庆纪念日放假一天

总理诞生放假一天

上述节假日的设立意在(  )

A.强化国民政府对社会生活的控制B.建立政府和人民一致的意识形态C.突出总理对民国的 缔造之功 D.借立法体现国民党统治的合法性

29.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在大城市发动起义,但接连失败。毛泽东在攻打长沙受挫后,改变了原定部署,到敌人控制薄弱的井冈山,开创了一条有别于 城市中心论 的革命道路。这条革命道路的开创关键在于(  )

A.注重群众路线B.巩固革命统一战线C.坚持独立自主D.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30.

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明确规定:所有工人、农民、红军兵士及一切劳苦民众,都有权选派代表掌握政权的管理。这一规定(  )

A.有利于壮大革命力量B.反映了民族矛盾的尖锐C.推动了北伐胜利进军D.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二、材料阅读

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明初在地方设承宣布政使、提刑按察使、都指挥使 三司 ,互不隶属,虽是强化中央集权之举,但事权不一,不利于弹压地方。于是相继出现了巡抚、总督的设置,以节制三司,统一协调地方权力,消除牵制、扯皮、效率迟缓之弊。有明一代,地方上先后设立巡抚30余处,总督10余处,但设置尚未完全固定,辖区大小不均,如内地巡抚通常兼治一省之事,而边地巡抚辖区却小于一省。

——摘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 在清政府致力于实行立宪政体之后,它处理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行政制度的改革。在义和团事件之后不久,政府已经开始了一系列改革,包括整饬吏治和改组过时的官僚机构。但是这种努力遇到了很多困难。造成许多官员贪污腐化和。官僚制度落后过时的原因被认为有以下几点。首先是存在着 捐纳 制度,特别是卖官鬻爵。以前当政府需要额外收入时,它就临时求助于卖官鬻爵的办法,但是自从太平军战争以后,这个制度就成了一项长期措施。结果官场中有很多人是以金钱或军功获得他们的官职的。人们认为这种作法造成了大量的贪污腐化。此外,有很多官署几乎没有职守。在中国,子女们被认为应遵循由父母规定的成例行事,因此,由历代皇帝设立的衙署即使在时移世易和需要改组时,仍然被保持了下来。

——摘编自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下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代地方行政管理改革的原因及其特点。(12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行政制度改革与明代地方行政管理改革目的相同之处,并说明不同之处及其产生的原因。(13分)

3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
1922年上海《申报》创刊50周年,报馆借机延请各界名人对最近50年世界及中国的变化进行一次总结,梁启超应邀撰写了《五十年来中国进化概论》的文章。
梁启超把近五十年的中国人的进步历史分为三期: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从鸦片战争后渐渐发动,到同治年间借了外国兵来平内乱,于是曾国藩、李鸿章一班人,很觉得外国的船坚炮利,确是我们所不及,对于这方面的事项,觉得有舍己从人的必要,于是福建船政学堂、上海制造局等等渐次设立起来。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所经过时间,比较的很长——从甲午战役起到民国六七年间止。约二十年的中间,政治界虽变迁很大,思想界只能算同一个色彩。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恰值欧洲大战告终,全世界思潮都添许多活气,新近回国的留学生,又很出了几位人物,鼓起勇气做全部解放的运动。
(1)结合相关史实,对梁启超的 三期进化 观点加以评论。(9分)
(2)请用一个关键词概括上文中五十年内中外历史的重大变化,并阐释你的理由。(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