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度广东省佛山市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广东省 试卷年份:2022年 题数:32 浏览数:1009

一、单选题

1.

良渚遗址包括约30万平方米的宫城、300万平方米的内城、630万平方米的外城,以及十数座高、低水坝等,规模之宏大前所未见。此外,制作大量珍贵玉、漆、象牙、陶器等所需的专业人工数量也很庞大。这主要反映出当时(  )

A.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B.先进的手工业技术C.强大的社会组织能力D.发达的社会生产力

2.

表一为夏商周断代工程的部分成果(碳十四测年数据选样), 夏朝(公元前2070年至公元前1600年)。 据此可知,可以作为探索商朝文化的考古文化遗址是(  )
表一

考古文化遗址

标本编号

拟合后日历年代公元前

龙山文化晚期

SA98122

20301965

二里头文化第一期

XSZ104

18801840

18101800

17801730

二里头文化第二期

ZK5253

16851610

二里头文化第四期

ZK5255

15601529

A.甲B.乙C.丙D.丁

3.

孔子主张 为政以德 ,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游说列国,但均遭冷遇。这主要是因为(  )

A.儒学不适合争霸战争需要B.百家争鸣导致儒法之争激烈C.儒家思想未取得正统地位D.《四书》《五经》成为经典

4.

图1为小篆体十二字砖及其释文。推测它是秦朝文物的主要依据是(  )

A.其内容是对秦朝的歌功颂德B.文字字体及 道毋饥人 信息C.小篆字体及 海内皆臣 信息D.砖的形状及 岁登成熟 信息

5.

图2为敦煌壁画,反映了一支从长安出发的和平使团,打通了东方通往西方的道路,完成了 凿空之旅 。这一事件是(  )

A.鉴真东渡日本B.玄奘西行取经C.张骞出使西域D.郑和下西洋

6.

唐太宗认为 天子者,有道则人推之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 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这表明唐太宗(  )

A.坚持以民为本的治国理念B.认为君主是国家治理的根本C.善于接纳臣民的各种谏议D.实行了相对开明的民族政策

7.

《唐律疏议》规定:来自同一国家的外国人在中国发生法律纠纷时,依该国法律处理;来自不同国家的外国人在中国发生法律纠纷时,则依据《唐律疏议》处理。这表明唐代(  )

A.实行民族平等原则B.存在传统的夷夏观念C.坚持兼收并蓄政策D.维护国家的司法主权

8.

表二为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变化表。

表二

朝代

曹魏

西晋

东晋

隋朝

唐朝

北宋

比例

26%

15%

4%

172%

245%

461%

据表二可知(  )

A.察举制导致阶层逐步固化B.九品中正制拒绝寒门子弟C.选官标准影响着阶层流动D.科举制度淡化族群的差异

9.

图3为西安何家村窖藏出土银饼,刻有铭文 洊安县开元十九年 (731年)庸调银拾两专知官令彭崇嗣典梁海匠王定 。据此可知(  )

A.唐朝实行租庸调制B.明朝推行一条鞭法C.经济重心已经南移D.交子成为主要货币

10.

中国古代农业科技,多出于 老农 之类生产者之手,医学科技多出于 老中医 之手或祖传秘方,火药发明是炼丹家在炼制丹药中偶然发现并经多次同类实践得出的。这说明我国古代传统科技(  )

A.注重对经验的总结B.缺乏创新和逻辑C.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D.与农业息息相关—

11.

1170年,南宋范成大出使金朝,所撰《燕宾馆》诗中说: 苦寒不似东篱下,雪满西山把菊看。 自注: 至是适以重阳,虏重此节,以其日祭天,伴使把菊酌酒相劝。 从中可以得知(  )

A.南方人不适应北方的气候B.金朝对南宋使臣极为尊重C.重阳节赏菊习俗源于女真D.女真族吸收了中原的文化

12.

宋代谚语: 苏湖熟,天下足 。当时通过汴河运往东京的稻米主要产自(  )

A.华北平原B.汉中平原C.江汉平原D.太湖平原

13.

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认为理之源在于天理,并指出人性本来与天理一致,但被后天的欲望所蒙蔽。他特别强调(  )

A.格物致知B.致良知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D.存天理,灭人欲

14.

表三为不同史料中关于康熙时期台湾地区的记载。

表三

时间

记载

康熙八年

(1669

郑经不接受康熙的招抚,康熙答复:若郑经留恋台湾,不思抛弃,亦可任从其便。至于比朝鲜不剃发,愿进贡投诚之说,不便允从。朝鲜系从未所有之外国,郑经乃中国之人。 

——《明清史料·丁编》

康熙十九年

(1680

清廷再次争取和谈,郑经要求请照琉球、高丽外国之例,称臣奉贡,奉朝廷正朔,受朝廷封爵,而康熙帝不同意,认为台湾人皆闽人,不得与琉球、高丽比,和谈又无结果。

——《康熙二十二年诏书》

康熙二十二年

(1683

康熙接受郑氏投降,称:尔等从前抗违之罪,尽行赦免。仍从优叙录,加恩安插,务令所得               

——《清圣祖实录》

据此能够认定的历史事实是,康熙(  )

A.允许台湾完全自治B.坚持统一台湾的原则C.倾力平定台湾叛乱D.主张在台湾设立行省

15.

如图4所示,1661年至1790年,清朝人口增加迅速,其主要原因是(  )

图4

A.外来农作物的引进B.对外贸易逐步扩大C.新的经济因素成长D.白银成为主要货币

16.

中英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是(  )

A.顺应自然经济解体和发展民族资本主义B.改革封建专制统治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C.挽救民族危亡和推翻封建专制主义统治D.实施对外开放和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7.

1859年的《资政新篇》规定: 凡外邦人技艺精巧,邦法宏深,宜先许其通商,但不得擅入旱地……惟许牧司等并教技艺之人入内,教导我民,但准其为国献策,不得毁谤国法也 。这反映了太平天国(  )

A.对外国人态度务实并有所警惕B.对西方外来文化的进入持保守态度C.渴望引进西方法律制度和技术D.允许西方传教士和工匠自由地活动

18.

洋务运动引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机器和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工业,兴办了新式学校和新式海军。这充分说明(  )

A.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C.洋务运动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D.沿海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19.

19世纪60年代以后,英国支持浩罕国首领阿古柏入侵新疆部分地区。俄国出兵占领伊犁地区。法国控制越南,中法战争爆发。1874年日本侵台;1884年法国进攻台湾。据此构建的合适主题是(  )

A.边疆危机B.瓜分狂潮C.救亡图存D.开眼看世界

20.

针对甲午败局,《申报》刊文认为: 泰西富强之道在设立议院之故 。这一论断(  )

A.违背世界发展的潮流B.推动洋务运动的发生C.反映政治改革的愿望D.对西方缺乏整体了解

21.

五四运动时期虽然还没有中国共产党,但是已经有了大批赞成俄国革命的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这表明五四运动(  )

A.由共产党员领导B.揭开了社会主义革命序幕C.主力是工人阶级D.为共产党诞生准备了条件

22.

毛泽东指出: 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中国具体环境的具体斗争中去,而不是抽象应用它。 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A.孙中山提出 平均地权 B.不惜一切代价夺取大城市C.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D.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路线

23.

1937年8月,红军主力正式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中国共产党领导开辟的敌后战场和国民党指挥的正面战场协力合作,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局面。这说明(  )

A.全民族众志成城奋勇抗战B.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C.共产党是抗战的中流砥柱D.中国军民全力支援反法西斯战争

24.

1943年11月,中、美、英三国政府首脑在埃及开罗举行会议,规定日本所窃取的中国领土,例如东北地区、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华民国。这一规定出自(  )

A.《双十协定》B.《波茨坦公告》C.《开罗宣言》D.《对日寇的最后一战》

25.

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不能解决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不能应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要求。 材料认为,国民党反动统治灭亡的主要原因是(  )

A.人民军队占领南京B.失去民众支持C.中国问题积重难返D.全面内战爆发

26.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均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 反对大民族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禁止民族间的歧视、压迫和分裂各民族团结的行为 。这一规定是为了(  )

A.团结民主人士共同建设新中国B.建立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C.满足少数民族共同富裕的愿望D.保证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27.

周恩来在《新中国的外交》中指出: 中国100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能学他们。要有独立的精神,要采取主动,没有畏惧,要有信心。 这表明,新中国外交的基本原则是(  )

A.继承发展B.融入世界C.独立自主D.争取外援

28.

1956年召开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1958年掀起 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 运动,1965年国民经济发展超过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高水平,1966年发动 文化大革命 。据此推断此时期(  )

A.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B.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发展C.新中国外交已步入世界民族之林D.民主法制建设严重落后于经济

29.

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停止 以阶级斗争为纲 的错误口号,把全党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这说明中国(  )

A.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已形成B.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C.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至全世界D.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目标

30.

图5为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表,能得出的合理结论是(  )

图5

A.一国两制 的成就突出B.形成了点线面开放格局C.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D.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

二、材料阅读

31.

在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 大一统 的追求始终未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
何尊(图6)是西周早期周成王时的青铜器,内底铸铭文12行122字,提到周武王灭商后决定建(东)都于天下的中心(雒邑), 余其宅兹中国 (我且安顿在这个称为中国的地方)。这是目前所见 中国 一词最早的实物见证。

图6

材料二
秦统一时,中国南部的人口基本上不属于华夏人群,所以秦朝在当时就是多民族的统一国家。辽、夏、金、元等各王朝都是多民族政权,都进行了大幅度的社会改革,适时转型发展,实行了既有共性、又有自己特点的政治治理制度和民族政策,特别是在对少数民族地区管理方面积累了多方面的经验,取得了历史性进步。从秦到清,作为多民族统一国家的中国,其幅员又扩大了许多。清朝中期,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勒喀什池,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包括钓鱼岛、赤尾屿等,南至南海诸岛,西南抵喜马拉雅山脉。在清朝疆域里,内地分立18省,分设巡抚、总督治理。在东北、北部和西部边疆,分设若干将军辖区和办事大臣辖区。

——摘编自甘阳、侯旭东主编《中国史八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中国 的内涵及其反映的西周政治制度。(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在当时就是多民族的统一国家的理由,并列举辽、夏、金、元在制度创新方面的杰出贡献。(6分)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清朝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6分)

32.

近代化也叫现代化。在中国,近代化(现代化)也就是工业化和与工业化相伴随着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

《四洲志》

《变法通议》

《海国图志》

江南制造总局

奕䜣

张之洞

开平煤矿

《新学伪经考》

林则徐

《资政新篇》

李鸿章

《时务报》

材料二
中国的资本主义近代工业,1912至1919年8年间,建成厂矿470多个,投资近1亿元,加上原有企业的扩建,新增资本达一亿三千万元以上,8年超过了过去的半个世纪。1919 年随着欧洲列强的卷土重来,民族工业走向萧条。

——《中国近代经济史》

材料三
一五 时期起到 四五 时期,我国逐步建成了一批门类比较齐全的基础工业项目,涉及冶金、汽车、机械、煤炭、石油、电力、通信、化工、国防等诸多领域,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据国家统计局《建国以来国民经济发展的巨大成就》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 中国近代化探索 的某个侧面,从表格中选出3个相关的关键词,并提炼出一个主题。(6分)
(2)结合材料二的信息,说明辛亥革命在推动中国近代化发展上的 成功与局限 。(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前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并分析这一成就在经济、政治和国防等方面的意义。(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