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度青海省西宁市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青海省 试卷年份:2022年 题数:28 浏览数:257

一、单选题

1.

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 上述现象出现的社会文化背景是(  )

A.礼崩乐坏,思想观念多元B.尊黄老之学,学术环境宽松C.儒、释、道并存,儒学遭遇挑战D.拜金逐利盛行,传统道德观念被冲击

2.

易中天曾经说道: 这(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也是一场历时三百年之久的跨世纪大辩论,儒墨争雄,儒道争锋,儒法争用,可谓纵横捭阖,机锋迭起,智慧纷呈。 材料中的 本质上指的是(  )

A.争夺国家的最高统治权力B.寻求社会稳定与发展的途径C.争夺学术霸主的地位D.探寻国家实现统一的新途径

3.

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 大一统 ,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  )

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

4.

宋代著名史学家范祖禹(1041—1098年)在其著作《唐鉴》中,批评唐太宗发动玄武门之变乃 悖天理,灭人伦 之举;视武则天统治为 母后祸乱 ,拒绝使用武则天年号。此举意在(  )

A.总结前代弊端为现实服务B.强调历史史实的研究价值C.把儒家义理作为评判标准D.树立严谨求实的考证学风

5.

王阳明认为, 良知 包括父子之亲、君臣之义、夫妇有别等伦理,亦包括人们的恻隐之心,是非之心等道德观念。据此可知,王阳明的良知论(  )

A.已经成为官方哲学B.属于唯心主义世界观C.融合了佛道等理论D.有助于提升人伦道德

6.

明清启蒙思想家认为义利是统一的,既要讲义,又要讲利,应当在 义中取利 , 应当 正其谊(义)以谋其利,明其道而计其功。"这说明明清启蒙思想(  )

A.背离儒家思想B.是商品经济发展在思想上的反映C.主张经世致用D.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诉求

7.

中国古代农业科技,多出于 老农 之类生产者之手,医学科技多出于 老中医 之手或祖传秘方,火药发明是炼丹家在炼制丹药中偶然发现并经多次同类实践得出的。这说明我国古代传统科技(  )

A.注重对经验的总结B.缺乏创新和逻辑C.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D.与农业息息相关—

8.

北宋时期,居住在汴京的人生活中可能做到的有(  )

A.向京剧四小名旦之一的张君秋学习京剧演唱艺术B.到 瓦子 去欣赏《窦娥冤》
C.欣赏到柳公权的书法作品D.阅读欣赏《三国演义》

9.

宋以来的民间戏曲小说,凡是才子佳人的题材,男主角必定是个读书人,多半是秀才。但才子若要抱得美人归,实现大团圆,必定得进京赶考,考个状元。这反映了宋代以来(  )

A.文学作品推动科举制发展B.主流思想借助戏剧传播C.市井文化反映社会价值取向D.读书做官成为社会风尚

10.

(2010·安徽安庆高三联考)史学家陈旭麓在《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出: 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的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 文中的 他们 是(  )

A.洋务派B.顽固派C.维新派D.革命派

11.

陈独秀说: 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 这表明当时的中国需要(  )

A.进行革命斗争,反对独裁统治B.发起启蒙运动,解放民众思想C.提倡学术自由,普及白话文章D.建立革命政党,发动工农群众

12.

(2017·浙江温州 十五校联合体 高二第二学期期末·11)1919 年 8 月,商务印刷馆出版了《新体国语教科书》,该书把生字单独列出并注音,练习有语言训练,课文材料非常口语化。经教育部审定后,成为国民学校教科书。这表明(  )

A.文学革命推动了文化转型B.民主和科学已成为社会共识C.白话文运动深入社会底层D.学校教育全盘否定传统文化

13.

1940年,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指出,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产阶级还具有一定的革命性,这是中国与俄国的不同之点,在俄国 无产阶级的任务,是反对资产阶级,而不是联合它 。毛泽东的分析意在(  )

A.借鉴俄国革命的经验B.扩大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C.阐释中国革命的性质D.批判右倾错误的危害

14.

毛泽东在给林彪的一封信中指出,“ 星火燎原 的话,正是时局发展的适当的描写。只要看一看许多地方工人罢工、农民暴动、士兵哗变、学生罢课的发展,就知道这个 星星之火 ,距 燎原 的时期,毫无疑义地是不远了 。信中的 时局 是指(  )

A.国民大革命时期北伐战争节节胜利B.十年对峙时期开创 工农武装割据 道路
C.解放战争后期国民党统治土崩瓦解D.文革 时期全面夺权

15.

1978年9月,邓小平在东北三省、天津等地发表了一系列谈话,强调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根本表现就是能够允许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使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能够逐步得到满足,史称 北方谈话 ;1992年初,邓小平先后视察武昌、深圳、上海等地,深刻地阐发了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史称 南方谈话 。这两次谈话表明邓小平(  )

A.完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探索B.十分关注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C.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逐渐成熟D.意在强调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16.

20世纪以来,先进的中国人把世界文化的优秀成果同振兴中华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等,这些重大理论成果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对这些重大理论成果 一致性 的理解正确的是(  )

A.都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以复兴民族为宗旨B.都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C.都是20世纪推动中国历史前进的思想武器D.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产物

17.

新中国成立初期,《相声行内轶闻》曾记录一件事:当时北京 折唱八角鼓 演员在某印刷厂演出 折唱 前,使了传统笑料垫话《反正话》来博取掌声(如 孙猴子,猴孙子 等)结果,台下的工人提出 我们不听这些对我们没有教育意义的旧玩艺 我们开晚会不光是为了开心、 取笑、滚热闹,我还要在娱乐里领受教育 。这种现象(  )

A.说明当时文艺事业异常繁荣B.反映了新旧文艺理念的冲突C.说明传统艺术已无存在必要D.体现了 双百 方针的影响

18.

抗日战争爆发后,全国大批文化团体、文化名人都集中到了重庆、成都,以中央大学、复旦大学等为代表的沿海及北方城市的大中专院校纷纷内迁,据统计:至1944年,中国高等院校发展到145所,四川地区就有近70所。材料反映了我国抗战时期(  )

A.文化教育重心的西移B.国民教育体系的完善C.文化教育的均衡发展D.民众教育的发展迅速

19.

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提出 科教兴国 发展战略。这一战略实施以来所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是(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东方红一号 卫星发射成功C.杂交水稻 南优2号 选育成功D.神舟五号 实现载人航天

20.

马丁·路德发表了 九十五条论纲 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伏尔泰是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两者主张的共同点有(  )
①都要求获得人的彻底解放 ②都反对信仰天主教
③都抨击对罗马教会的迷信 ④都利于冲破封建思想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1.

1549~1560年,约4776名法国逃难者进入加尔文派控制下的日内瓦,其中1536人是工匠。他们将技术和资金由奢侈品行业投入普通的钟表业,日内瓦逐步发展成为世界钟表业的摇篮。这反映出,当时(  )

A.人文主义传播缓和了社会矛盾B.经济发展不平衡促进技术转移C.工匠精神决定了城市生活面貌D.宗教改革助推日内瓦经济发展

22.

(2011·山东菏泽高三12月联考)革命党人陈天华说 国家譬如一只船,皇帝是一个舵工,官府是船上的水手,百姓是出资本的东家……倘若舵工水手不能办事,东家一定要把这些舵工水手换了,另用一班人,才是道理。 这一言论体现的观念是(  )

A.天赋人权B.主权在民C.君民共主D.民贵君轻

23.

下列科学家与其理论成果搭配正确的是(  )

A.法拉第——经典力学B.达尔文——相对论C.普朗克——量子假说D.爱因斯坦——进化论

24.

这一时期的文学艺术作品紧密结合社会变革,一方面歌颂了民主和自由,热情鼓励人们为争取自由、幸福和解放而斗争;另一方面则以美好的理想和憧憬从侧面彻底检视和抨击了当时的社会。 符合这一特征的文艺作品是(  )

25.

19世纪后半期,一批青年画家醉心于光和色的研究,强调捕捉光和色之下世界万物的 瞬间印象 表现微妙的色彩变化。他们的画作体现的流派是(  )

A.浪漫主义B.现实主义C.印象画派D.现代主义

二、材料阅读

26.

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
孔子想回到西周,维护奴隶制,政治上是保守主义者,有他的落后一面,但他是伟大的史学家、教育家和人道主义的倡导者,他在历史文化遗产的继承、整理和传播上有卓越的贡献。

——《论孔子思想》

材料二
其实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两汉400余年,它渐渐由孔孟时期的原始儒学衍化为掺杂了诸子思想和古代迷信的庞杂思想体系。……与其说儒家思想征服了汉代学者,不如讲是汉代学者改造了儒家思想。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材料三
明末清初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三大思想家影响巨大。他们以前所未有的犀利笔锋对以往正统宋明理学做出总结性批判,开创了具有……务实精神的一代进步思潮。

——摘自岳麓版教材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孔子被认为是 保守主义者 人道主义者 的思想依据各指的是什么?(4分)
(2)材料中 儒家思想取得胜利 指的是什么?(2分)据材料分析其原因。(2分)
(3)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三中这种 进步思潮 在政治、经济、学术方面的具体表现。(5分)

2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文艺复兴的出现,说到底是在城市里发生的。学校教育在中世纪的基础上获得了巨大的发展,活跃了当时的思想文化。13世纪欧洲大瘟疫的出现和黑死病(鼠疫)的发生,导致了上帝万能论的动摇和对人生问题的深入思索。到文艺复兴时期,中世纪里一直潜在着的人学文化因子,终于获得了适宜其生长的文化气候。

——摘编自刘建军《论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多重起源》

材料二
马丁·路德的政治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他提出 唯信称义 平信徒(普通信徒)皆为教士 ……鼓吹俗权至上,主张各国教会应与罗马切断联系而由各国的政府来管理,这鲜明地反映了他对民族自由含义的一种更深刻的理解。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关于启蒙运动的历史影响,恩格斯评论道: 思维着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被)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文艺复兴出现的历史条件。(4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 马丁·路德的政治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 这一观点加以说明。(4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启蒙运动是如何丰富和发展人文主义精神的。(4分)

三、开放性试题

2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32分)
材料一 为改变西汉前期的主流价值观,树立忠孝风尚,汉武帝把以前的举孝廉制度化。《汉书·武帝纪》记载: 今诏书昭先帝圣绪,令二千石举孝廉,所以化元元,移风易俗也。不举孝,不奉诏,当以不敬论。不察廉,不胜任也,当免。 汉武帝又大力提倡儒学,把五经教育官方化,在中央设五经博士,为博士官置弟子五十人,复其身;地方上,汉武帝也推广文翁的做法,各郡国都设立学官,教授儒学,宣扬忠孝之道。

——摘编自陈辉《秦汉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转变及其借鉴意义》

材料二 在西方学者看来,文艺复兴时存在着这样的价值取向: 富裕的商人和银行家从中世纪时代对灵魂全神贯注的得救,转向渴望用他们获取的金钱去谋取城市积极的生活和享受现世的快乐,……因为在他们看来,接受生活的挑战比天国的许诺更激动人心。 当时诸如布鲁日、阿尔伯蒂和马基雅维里等人文主义者,都相继从不同角度论证和阐述财富不仅仅能给人以生活的幸福,更重要的是确立社会的尊严地位。同时,人文主义者强调:人生的目的是现世的享受而不是死后的永生。

——摘编自梁民愫、吴佳娜等《近代西欧转型时期的人文主义价值观》

材料三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以后,面临着迫在眉睫的民族危亡,价值观念的变革呈现出一个高峰。知识精英看待 天人之辩 时,不再把 (自然)理解成超人的主宰(上帝、神),在他们面前的是一幅机械论的宇宙图式, 质力相推 的世界,在自身固有的 动力 作用下的不同展开。这意味着 力量 上升为宇宙的本质。梁启超说道: 若何而自勉为优者适者,以求免予劣败淘汰之数,此则纯在力之范围,于命丝毫无与者也。……故明夫天演之公理者,必不肯弃自力不用而惟命是从也

——摘自高瑞泉《近代价值观变革与晚清知识分子》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汉武帝宣扬的主流价值观及其主要途径,(6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主要作用。(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价值观的主要内容。(4分)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人文主义价值观与同一时期西欧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4分)
(3)根据材料三,分析指出甲午战后知识分子价值观变革的主要原因,(4分)分析材料三中提倡的新价值观对近代社会思想的发展带来了怎样的影响。(4分)
(4)综上,围绕 价值观变化与社会变迁 拟定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并联系现实谈谈你的认识。(6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