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北京市海淀区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试题

适用年级:九年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北京市 试卷年份:2022年 题数:26 浏览数:1186

一、选择题

1.

亚非文明源远流长,古代埃及和中国都曾创造出举世瞩目的文明成就。可为这一结论提供的证据有(  )

①金字塔

②《汉谟拉比法典》石柱

③司母戊鼎

④雅典帕特农神庙遗址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2.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认为,公元前8—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 轴心时代 。这一时期出现了如古希腊的苏格拉底和中国的孔子等先贤,他们的主张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中孔子提出的主张是(  )

A.仁者爱人 B.道法自然 C.认识你自己 D.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3.

下图琅瑯刻石为秦始皇东巡到琅瑯郡(今山东胶南西北)时所立,刻石颂扬了秦始皇的功绩,依据所学推断其碑文中所颂扬的功绩应包括(  )
①推行分封制  ②统一度量衡  ③推行郡县制  ④实行推恩令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4.

对以下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①汉文帝和汉景帝把田赋降到了三十税一。 ② 文景之治 为汉朝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A.①属于历史结论B.②属于历史史实C.①反映了汉初休养生息,废除赋役D.②肯定了 文景之治 的历史作用

5.

魏晋南北朝时期,下图中的坐具从北方少数民族地区引入内地,为内地人民所喜爱。这说明该时期 (  )
202201212202223455

A.政治动荡造成了人民生活困苦B.南北对立造成了阶级矛盾激化C.南方开发缩小了南北经济差距D.民族交融丰富了各民族的生活

6.

下表为中国古代一位历史人物年谱(部分),对此历史人物的补充说明正确的是(  )

公元626

公元630

公元641

公元649

即皇帝位

征突厥,俘颉利可汗,后被尊为可汗

遣文成公主远嫁吐蕃

崩,葬昭陵

A.建隋朝,灭南陈,结束长期分裂局面B.创科举,开运河,加强南北经济联系C.轻徭薄赋,虚心纳谏,成就贞观之治D.励精图治,整顿吏治,铸就开元盛世

7.

从以下史料,我们可以推断唐朝社会的特征是(  )

莫高窟第220窟唐代壁画的临摹图,图中人物体态丰腴,线条圆润,舞蹈具有剑器舞和少数民族胡旋舞的风格

莫高窟出土文献《放妻书》。放妻书为唐代的离婚证书。其用语遣词风雅,语气温柔。如解怨释结,更莫相憎一别两宽,各生喜欢等。

A.社会风貌兼容并蓄、相对开放B.妇女的社会地位已经超过男子C.民间的舞蹈已经成为艺术主流D.经济繁荣发展,物质生活丰富

8.

宋代城市街道的两边可开设店铺。由于店铺开设越来越多,有的店铺要扩大营业面积,连通衢大街也要侵占,以至到宋徽宗时官府不得不征收 侵街房廊钱 。这种现象可以说明(  )

A.城市商业日益繁盛B.乡村出现了草市C.各族政权交流频繁D.经济重心已南移

9.

下图为首都博物馆所藏元代景德镇生产的白釉多穆壶。 多穆 为藏语音译,意为盛酥油的桶。多穆壶则是在酥油桶造型之上,于口沿加僧帽状边,又添把手和壶嘴而成的壶形。此文物可以用来说明元朝时期(  )

A.农业生产技术不断进步B.瓷器设计吸收多元文化C.市民都市生活丰富多彩D.边疆地区得到有效治理

10.

1652年,顺治皇帝下令在京城之北建造西黄寺,供五世达赖喇嘛居住。此后,西黄寺成为历代达赖喇嘛入京朝觐的驻地。以上做法加强了中央政府与某边疆地区的联系。这一地区是(  )

A.西藏B.台湾C.新疆D.云南

11.

分类整理历史知识是重要的学习方法。以下分类整理中的①处应填写(  )

类别

中国古代人物

第一类

宋太祖、明成祖、康熙帝

第二类

张骞、玄奘、郑和

第三类

张仲景、华佗、

A.李世民B.李清照C.李时珍D.李自成

12.

右侧笔记所列史实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

西汉时期设置西域都护府

唐朝时期设置安西都护府

元朝时期设置宣政院

④清朝前期设置台湾府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B.官员选拔制度的强化C.自然科学技术不断创新D.交通管理制度的完善

13.

下表是对 哥伦布开辟到达美洲新航路 这一事件的不同评价空格处应填写(  )

评价者

具体评价

哥伦布把欧洲强盗带到了美

洲,破坏了我们的文化,掠夺

我们的财富,他是一个恶魔。

欧洲人

哥伦布发现新大,把

欧洲文明传到美洲,使落后

的美洲走向文明,他是一个

功臣。

A.印度人B.西班牙人C.菲律宾人D.印第安人

14.

这部著作通过描写诗人梦游 地狱 炼狱 天堂 三界遇到的各类人物,折射了意大利从中世纪向近代过渡的社会现象,透露出人文主义的曙光。这部著作是(  )

A.《荷马史诗》B.《天方夜谭》C.《神曲》D.《马可·波罗行纪》

15.

古希腊人往往通过神话故事表达对现实生活的追求与渴望。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画家也大量选择古希腊神话作为创作题材,这是因为他们(  )
①推崇古希腊文化  ②借助希腊文化弘扬人的价值  ③主张推翻君主专制制度  ④反对教会对人的束缚和压制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6.

1693年,英国议会成立专门的财政委员会和财政审查委员会,以编制财政预算与检查财政收支状况。预算实行专款专用,即便国王也不得随意挪用资金。上述材料反映出(  )

A.王权专制引发了英国议会不满B.英国建立了民主共和制度C.英国内战爆发造成了财政紧张D.英王的权力受到议会限制

17.

油画能够形象生动地反映历史。依据下列三幅油画中历史人物的人生经历,概括的主题应是(  )

克伦威尔

华盛顿

拿破仑

A.人性之光一文艺与人的解放B.寻梦东方一艰难的探险之路C.问道政治一不同选择的革命D.技术创新一机器生产的时代

18.

我们……郑重宣布:我们这些联合起来的殖民地现在是,而且按公理也应该是,独立自由的国家;我们对英国王室效忠的全部义务,我们与大不列颠王国之间的一切政治联系全部断绝,而且必须断绝。 文中的 我们 是指(  )

A.欧洲殖民扩张的策划者B.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者C.北美独立战争的参加者D.法国大革命的参与者

19.

某同学在学习法国大革命时制作了如下时间轴,其中空缺处应该填写 (  )
202201212202223455

A.查理一世推行专制政策B.议会发动 光荣革命 C.萨拉托加大捷扭转战局D.国王路易十六被处死

20.

有同学用 发明家 蒸汽机之父 企业家 伦敦皇家学会会员 描述同一历史人物,这位历史人物是(  )

A.凯伊B.哈格里夫斯C.杰斐逊D.瓦特

21.

马克思说: 1648年的革命和1789年的革命,并不是英国的革命和法国的革命,这是欧洲范围的革命。它们不是社会中某一阶级对旧政治制度的胜利;它们宣告了欧洲新社会的政治制度。 上述 欧洲新社会的政治制度 体现在(  )

A.维护天主教会神权统治B.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C.维护资产阶级民主权利D.维护工人阶级政治权利

22.

下列历史图片反映了西方近代发展进程。按其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哥伦布登上美洲大陆

②法国民众攻陷巴士底狱

③威廉和玛丽在英国加冕

④斯蒂芬森试验蒸汽机车

A.①③②④B.②③①④C.②①③④D.③④①②

23.

这场历史性的革命最大和最明显的成就是以大机器作为主要生产工具,它所创造出的物质财富比过去几千年人类所创造之和还要多。对 这场历史性的革命 的意义解释正确的是(  )

A.使世界开始成为一个整体B.使英国首先发展成工业化国家C.为启蒙运动作了物质准备D.为美国赢得国家独立奠定基础

二、材料题

24.

人口迁徙改变了历史。(11分)
材料一  自西晋末年至刘宋为止,许多少数民族自西、北方徙居中原,与汉族杂居(见下图)。中原地区陷入动荡也造成中原人士离开故土。北来的侨民多集中在长江流域。波澜壮阔的人口大流动,从短时态来看是加剧了社会动乱,但它也为社会的久远进步,开辟了道路。

——摘编自曹文柱等《乾坤众生——阅读中国·社会卷》

202201212202223455
(1)依据材料一,指出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迁徙的主要表现。(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此阶段的人口迁徙对 社会的久远进步 的作用。(2分)
材料二  1620—1770年英属北美殖民地部分人口统计(单位:人)

1620

1680

1720

1750

1770

白人

2,282

144,536

397,346

934,340

1,688,254

黑人

20

6,971

68,839

236,420

459,822

——李剑鸣《美国殖民地时期的人口变动及其意义》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英属北美殖民地人口的变化并说明原因。(3分)分析这种变化给英属北美殖民地带来了哪些影响?(2分)
材料三  工业革命以前,①圈地运动和农业技术革命造成农村剩余大量劳动力,农村就业困难和生活条件恶劣,对剩余人口的向外流动起着推动作用。1801—1841年间, 英国城市人口增长了一倍多,1801年42%的人口居住在城镇,而到了1841年51%的人是城镇居民 。②工业革命带来产业结构巨变,工矿企业生产和服务业规模扩大急需劳动力,对农村人口的流动形成一股强大的拉力。③政府通过《济贫法》、《定居法》等法律放松人口流动限制,为人口流动提供了条也④水陆交通的改善,特别是铁路运输的发展有利于人口的快速流动。

——摘编自马丽敏《19世纪英国城市化与人口迁移》

(3)依据材料三,补充完成下列19世纪上半期英国人口迁徙分析一览表。(表格填写要求:表格中A.B.C三处填写相应文字,D.E两处填写相应的数字序号。5分)

项目

具体内容

特点

A流动至B

原因和条件

社会经济因素

D(写序号)

C因素

法制因素

E(写序号)

(4)人口迁徙是历史和现实中存在的一种常见现象。综上所述,请从人口迁徙的原因、特点、影响中任选一个角度谈谈你对人口迁徙问题的认识。(2分)

25.

历史中的蔗糖。(12分)
材料一  据学者考证,甘蔗的原产地是印度或东南亚,制糖术是印度人的发明。唐太宗时期曾经派人到印度学习制糖技术。在公元七、八世纪,阿拉伯人征服西亚,从东非输入大量的黑人奴隶从事甘蔗种植,阿拉伯人还改进了制糖技术,使该地区的制糖业发展很快。此后,甘蔗种植与制糖业在穆斯林统治的西亚其他地区迅速扩展。

——摘编自徐善伟《甘蔗种植技术及其西传》

(1)科学技术传播对社会影响深远。依据材料一,说明制糖技术发展和传播的表现。(2分)列举两例古代科学技术的具体成就并分别说明其传播对世界产生的影响。(4分)
材料二  在英国,砂糖最初只是作为药品在药店里出售。只有王室、贵族才能随时享用砂糖,食用蔗糖成了社会地位的象征。从15世纪末期开始,西班牙、葡萄牙等国在美洲加勒比海地区种植甘蔗,甘蔗种植园迅速增加。英属巴巴多斯岛竟有900多个甘蔗种植园。因甘蔗种植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奴隶贩子就从非洲运进大量奴隶来进行劳作(见下图),甘蔗种植与制糖业逐渐形成规模庞大的产业。 哪里有砂糖,哪里就有奴隶
糖产量的增加和世界贸易发展导致糖的价格急剧下降。随着糖的普及,甜味咖啡、茶、巧克力在英国进入了千家万户。蔗糖是传入西方的第一美食,有了蔗糖,也就有了各种不含酒精的饮料,也就有了各种糖水、糖食与糖果。
202201212202223455

——摘编自杨东晓《糖:被传染的甜蜜与苦涩》

(2)若为材料二选取一个主题,这个主题应是___。 (填写字母,2分)
   A.常用药的演变一糖与糖果在医疗中的作用         B. 糖功能的演变一从药品到普通美食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 自从有了糖的产业化,甘与苦就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这一观点的理解。 (4分)

26.

教育随着时代进步不断发展。(12分)
材料一  唐代学校教育主要服务于科举,是科举赖以发展的基础(见下图)。学生通过参加科举考试进而成为政府的官员,学校教育往往成为科举考试的准备。贞观年间,唐太宗数次亲临最高学府——国子监以示重视,他还下令增盖学社1200余间以满足学校需求。唐朝周边国家如朝鲜、日本等纷纷派遣子弟入学。

——摘编自宋大川、王建军《中国教育制度通史·隋唐卷》

(1)依据材料一,概括唐初学校教育的特点。(2分)结合所学,举两个具体事例说明唐代的文化成就对周边国家产生的影响。(4分)
材料二  中世纪的欧洲绘画、雕塑和建筑多由画工、雕塑工匠和建筑师承担,行会不仅协调和管理各类技艺行业的生产和交易,还担负着本行业技艺的传承和艺徒的培训职能。随着文艺复兴时代天才和艺术大师的出现,艺术家由一般手艺人转变为文化人和思想家。传统的行会艺徒训练制度已不能承担起培养伟大艺术家的使命。于是,培养艺术家和人文主义理想的新型机构——艺术学院诞生了。

——摘编自张道森《美术教育学》

(2)依据材料二,说明从中世纪到文艺复兴时期艺术教育发生的变化。(2分)依据所学,列举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及其成就。(2分)
材料三  19世纪中叶在英国爆发了教育史上著名的 新大学运动 。这次运动的实质是大学要适应工业革命的发展需要,教育、教学内容和方式要为工业革命和科技发展服务,高等教育要以技术科学为主体,突出高等教育的技术化。如1823年创立的伦敦机械学院,其目的在于向各行业的工人、技师提供学习物理学的经费和机会,让他们接受职业教育。这所学院很快成为全国普及技术培训教育的典范。

——摘编自周金玲《现代分阶段教育制度与政府筹资的经济学分析》

(3)依据材料三,概括19世纪英国 新大学运动 的特点。(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