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度湖南省岳阳市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湖南省 试卷年份:2022年 题数:29 浏览数:208

一、单选题

1.

《中国人史纲》中说: 封建制度最重要的问题是权力的继承……但父亲遗留下来的如果是一个不能均分的宝座,或是一个不能均分的世袭爵位,只能由一个儿子继承时,问题就发生了。必须有适当的方法解决,才可以保持国家和家族的完整。 西周时 适当的方法 是指(  )

A.分封制B.宗法制C.察举制D.世袭制

2.

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中国历史的社会政治形态发展可分为封建、帝制与民治这三大阶段。从封建转帝制是第一次转型,下列表述符合这一转型特征的是(  )

A.由 公天下 转向 家天下 B.专制社会向民主社会转型C.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转型D.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型

3.

商周时期,学习诗、书、礼、乐知识是贵族阶级享有的特权;而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等代表人物中,既有士人阶层、小土地私有者,也有小手工业代表和农民代表。这种变化反映出(  )

A.私学取代官方教育B.儒学统治地位遭挑战C.教育权利逐渐下移D.封建统治已经确立

4.

汉初,在统治思想竞争中,儒家思想不敌黄老思想。导致这一结果的关键因素是(  )

A.汉承秦制 的安排B.布衣将相 的格局C.百废待兴 的现状D.郡国并行 的体制

5.

据史载,唐太宗曾经让臣下清点隋亡后留下的仓库,没有想到,经过隋末唐初数年战争,库存量竟然足以让唐朝老百姓不用劳动也可以使用好多年。据此,隋朝短命而亡的最大教训是(  )

A.赋繁役重激化矛盾B.国富而不与民共享C.穷兵黩武暴政而亡D.统治者志大而才疏

6.

史载唐太宗时,有大臣奏请修复长城,太宗一笑置之。唐太宗不修长城的理由是(  )

A.唐朝北方已无边患B.唐朝实行无为而治C.国力虚弱无力支持D.民族关系逐渐融洽

7.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登科后》。该诗体现了(  )

A.分封制度的血缘和等级特点B.科举制度的公平和机会均等C.行省制度的首创和高效特点D.八股取士的腐朽和文化专制

8.

宋朝时, 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 取代了传统的 选士必论族姓阀阅 家之婚姻,必由于谱系 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 亦成为宋朝的普遍现象。这种变化反映出宋朝(  )

A.国家大统一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B.门第观念的淡化和阶层流动的加强C.经济重心南移带动科技与文化进步D.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促进民族融合

9.

元朝的行省不是单纯的中央集权或地方分权,它的实行既是为了避免宋代过分分权所造成的行政效率低下,也是为了避免类似唐末五代藩镇割据局面的出现,这说明行省(  )

A.主要着力于政治与军事控制B.是地方行政制度调整的产物C.彻底缓和了中央与地方矛盾D.成为最高地方行政区划机构

10.

《元史》编纂者言: 汉梗于北狄,隋不能服东夷,唐患在西戎,宋患常在西北。若元,则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汉唐极盛之际,有不及焉。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 上述言论的含义不包括,元代(  )

A.天下一统疆域空前辽阔B.边疆治理与内地一体化C.对边地的统治比较稳定D.延续羁縻实行民族平等

11.

朱熹指出,要把对封建道德义理的认识落实到行动上,如果只读书明理,不践其实,不但非真知,而且会造成脱离实际,空谈性命的危害。在此,朱熹(  )

A.系统阐释了格物致知的认识体系B.主张道德修养与道德实践相结合C.明确提出了 知行合一 的命题D.推进了儒学传统伦理观的思辨化

12.

明朝为防沿海军阀余党与海盗滋扰,实行海禁。沿海人民生路被断,于是与倭寇连结为乱。政府遣戚继光等人平倭,同时逐渐放松对民间海外贸易限制,沿海形势逐渐稳定。材料表明当时(  )

A.东南沿海的私商是倭寇主力B.倭患隔断了中外商品贸易C.政府失去对民间贸易的控制D.政策转变促成倭患的解决

13.

明中后期,大运河流经的东昌府是山东最重要的棉花产区,所产棉花多由江淮商人坐地收揽,沿运河运至江南,而后返销棉布。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  )

A.交通方式的变革B.土地制度的调整C.货币制度的改变D.地区经济的差异

14.

《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这些史实说明,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  )

A.源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B.得益于政府力量的支持C.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D.受到了宋明理学的推动

15.

《南京条约》签订后,条约文本一直存放在两广总督衙门,而且并未颁行。以致 历来办理夷务诸臣,但知有万年合约之名,而未见其文 。相反,英国人却将其刊刻成书,四处出售, 民间转无不周知 。清政府的行为成为国际外交史上的一个大笑话。由此可见,鸦片战争(  )

A.并未对中国历史产生深远影响B.没有促进清朝外交体制的变化C.促使先进中国人 开眼看世界 D.有利于英国治国理念在华传播

16.

以往人们研究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时,往往指向清廷腐败、指挥失当等因素,最近有学者发文称 日本66家报纸派出129名随军记者,对中国发动了凌厉的宣传攻势,而清政府不但没有进行回击,还拒绝了国内外记者的随军采访要求,未战中国已然输了 。由此可知(  )

A.历史研究随视角扩展而深入B.舆论宣传是战争取胜的关键C.清政府没有做战争准备工作D.近代中国报纸企业还未产生

17.

1912年,在日本学习化工的范旭东得知武昌起义成功后,回国创办永利碱厂,成为著名的 化工大王 。材料表明我国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

A.国内投资大环境得到了彻底改善B.清政府放松了对民族工商业的限制C.辛亥革命激发了实业救国的热情D.南京政府推行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18.

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因此,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议决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 以这次 合作 为基础的革命运动(  )

A.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纲领B.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C.扩大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的范围D.取得了抗击外敌入侵的完全胜利

19.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后,根据毛泽东的指示,1927年11月,在茶陵县成立工农兵政府;1928年5月,在宁冈县茅坪成立湘赣边界工农兵苏维埃政府。1929年,鄂豫皖苏区政府在《苏维埃问题决议案》中规定:各级苏维埃代表大会中工人应占五分之二,农民及其他群众应占五分之三。这反映出(  )

A.苏维埃政权的工农民主性质B.国民革命统一战线基础扩大C.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中心D.中共放弃了城市革命中心论

20.

抗战时期,中国东部沿海工业大规模向西南大后方迁移,华北、华东各著名高校师生带着大量书籍和试验设备长途跋涉,迁到西南、西北大后方。这些壮举(  )
①奠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基础 ②有效地牵制了日军在华的兵力
③奠定了抗战胜利的物质和精神基础 ④鼓舞了全国人民坚持抗战的决心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D.③④

21.

随着国民党军事进攻的不断扩大,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 决定将减租减息的政策改为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这一指示(  )

A.扭转了国民革命初期不利形势B.适应了民主革命形势的发展C.表明民主革命的任务已经完成D.表明中共开始重视土地问题

22.

以下是某历史研究小组整理的一组图片,他们研究的主题应该是(  )

A.中国工业化的发展历程B.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C.民族资产阶级的强国路D.中国军事工业的前世今生

23.

1960年7—8月,中共中央在北戴河召开工作会议,确定了压缩基本建设战线,认真清理劳动力,加强农业生产第一线,保证农业生产等举措。这些举措的实质是(  )

A.调整了国民经济的结构比例B.纠正经济建设的 倾错误C.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D.推动城镇地区就业形势的好转

24.

1949年11月,美国纠集西方国家成立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 封锁 禁运 的组织—— 巴黎统筹委员会 ,随后对中国发动全面的封锁禁运。1972年至1977年底,我国与西方国家共签订引进技术设备合同220多项。这一变化的关键因素是(  )

A.美苏争霸的开始B.改革开放的实行C.中国国力的增强D.中美关系的改善

25.

下列图表反映了新中国(  )

A.城乡差别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B.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C.实现了由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型D.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伟大成就

二、材料阅读

26.

统一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客观需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嬴政建立统一国家后,把战国时期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加以系统化、完善化,并推行于全国。这一制度主要有三个环节构成。一是建立国家元首制度,称 皇帝 。二是成立中央政府机构……以协助皇帝领导全国军政事务。三是建立地方行政制度。此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两千多年历代王朝统治的基本模式。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汉朝皇帝的高招是,延揽始终坚持封建制度的学派来支持中央集权的国家……中央集权国家的理念逐渐与这个文人阶层和儒家信徒紧密结合起来。这个文人阶层原来捍卫的是旧封建制度,但是在此之后,他们一直反对任何分裂活动。

——菲茨杰拉德《中国简明文化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三个主要制度。秦朝统一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有何积极影响?(10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汉武帝为巩固中央集权国家在思想上采取的措施以及这一措施产生的影响。(4分)

27.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不断觉醒。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由甲午一役始也。吾国之大患,由(专制)国家视其民为奴隶,积之既久,民之自视亦如奴隶焉。……吾国之人视国事若于己无与焉,虽经国耻、历国难,而漠然不以动其心者,非其性使然也,势使然也。且其地太辽阔,而道路不通,彼此隔绝,异省之民,罕有交通之事,其相视若异国焉。……故非受巨创负深痛,固不足以震动之。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1898年)

材料二
这以前,中国人民也发生过多次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政治行动。可是它们或者是单纯的军事行动,或者是只有较少人参加的爱国活动。五四运动就大不相同了。它所牵动的社会面如此之广,表现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顽强意志,使反动势力张皇失措。在严重民族危机的强烈刺激下,许多人忧愤填膺,他们聚在一起便畅谈国家面对的危局。一旦经历过五四这次大风暴的洗礼,在他们眼前便打开一个新天地,带来从来没有的思想大解放,完全改变了他们的生活道路。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国人对国事 漠然 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甲午战争后能反映中国民族意识觉醒的救亡图存运动。(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五四运动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打开一个新天地 带来的主要影响。(8分)

28.

经济活动是人类文明的基础。回顾历史,中国经济在传统与近代中新陈代谢,艰难前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新航路开辟以后)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1887年,他(严信厚)在宁波北门外湾头,创设了通久源机器轧花厂。初创时,资本五万两,从日本购入蒸汽发动机、锅炉和四十台新式轧花机,雇佣工人三、四百人,并聘用日本工程师和技师。……到1897年,据九月二十一日《中外日报》,该厂 开设有年,生意亦畅,现因新添纺织机器,所有前次所用女工,不敷工作,因此招募女工,……闻近日女工向该厂报名者颇多 ,这表明该厂发展较为顺利,以后续有扩大。

——赵世培等编《浙江近代史》

材料三
我们谈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讲了个 大有希望 ,不是 中有希望 ,更不是 小有希望 ……几亿劳动群众,工人农民,他们现在感觉得心里通畅……这一干起来,今年粮、棉差不多增产一倍……钢铁可翻一番……明年粮食总产量可能超过一万亿斤,钢铁明年可能超过两千万吨。总而言之,明年是基本赶上英国。十五年计划,两年基本完成。谁能料到?这就是群众的干劲的结果。

——1958年9月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宋朝 商业革命 的主要表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在明清时期受到哪些经济政策的阻扰,使其未能步入近代?(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97年 该厂发展较为顺利,以后续有扩大 的原因。(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所发动的这次运动的名称,这场运动为什么会酿成一场灾难?(4分)

29.

(10分)家书是历史的记载与传承,从家书中我们可以看到浓浓的家国情怀与民族的责任担当。品读以下家书,回答问题。
(1)据家书1并结合所学,李鸿章家书中所述 受外人之凌辱 具体指什么事件?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派采取哪些具体措施来挽救国家的颓势?(6分)
(2)家书2中 沪战数月 指发生于哪年的什么事件?分析该历史事件产生的历史影响?(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