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度山东省潍坊市七上期末试题

适用年级:七年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山东省 试卷年份:2022年 题数:28 浏览数:2450

一、选择题

1.

现陈列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 北京人头部复原像 是中国古人类学家吴汝康、王存义于1959年合作研究塑造的。他们研究塑造该复原像主要依据是(  )

 

 

 

遗址中的打制石器

遗址中的烧骨

北京人生活想象图

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A

B

C

D

2.

建造住宅时,他们往往先打下1米长木桩,……其后于地梁上铺设10多厘米厚地板,……其下可用来豢养家畜,地板上为起居住室。 他们可能是(  )

A.元谋人B.北京人C.河姆渡居民D.半坡居民

3.

我国儒家经典《尚书·尧典》中有 尧舜禅让 的记载,《尚书·大禹谟》中则有 舜禹禅让 的记载。文献记载尧舜禹 禅让 的标准是(  )

A.德能兼备B.部落势力C.治水功绩D.征战功绩

4.

桀是夏朝最后一个君主,奢侈而暴虐,他搜刮民财,建造华丽的宫殿,终日饮酒作乐。民众不堪忍受,甚至发出宁肯与他同归于尽的怒吼。从中可得出夏亡的根本原因是(  )

A.诸侯的反叛B.统治者残暴,失去民心C.国人暴动 D.少数民族的入侵

5.

商朝的历史,因有近代殷墟出土的遗物以为佐证,已大体可以列入信史的范围。 下列出土的遗物可以佐证商朝历史的是(  )

A.人面鱼纹彩陶盆B.毛公鼎C.刻有文字的甲骨D.圆形方孔钱

6.

右下图形象地反映了春秋时期的一种社会现象。对该图解读最准确的(  )
202201091917190684

A.分封制已经瓦解B.兼并战争连绵不断C.社会动荡不安D.周王室地位下降

7.

楚王问鼎、卧薪尝胆、合纵连横、远交近攻、围魏救赵,这些成语和典故反映了我国春秋战国时期(  )

A.和平稳定B.诸侯争霸C.经济发展D.文化繁荣

8.

《资治通鉴》记载: 山东之士被甲蒙胄以会战,秦人捐(除去)甲徒(空)褐以趋敌,左挈人头,右挟生虏。 这从侧面印证了商鞅变法中的(  )

A.确立县制B.奖励军功C.鼓励耕织D.严明法度

9.

史料记载:孔子朝罢归来,家人报告: 马厩失火! 。以下做法中最符合孔子主张的是(  )

A.严厉处罚看护人B.细心调查原因C.关心是否伤到人D.不管不闻不问

10.

《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 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这些措施(  )

A.确立了皇权至上B.巩固了国家统一C.结束了战国分裂D.抵御了外族入侵

11.

秦简记载: 五人共同盗窃,赃物在一钱以上,断去左足。并在脸上刺刻涂墨,判为刑徒。 这说明秦朝(  )

A.社会治安混乱B.人民素质不高C.赋税非常沉重D.刑法极为严酷

12.

与宋代汪洙《神童诗》中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有可能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大泽乡起义B.楚汉之争C.巨鹿之战D.黄巾起义

13.

汉初的统治者,推行 无为而治 ,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其治国思想借鉴于(  )

A.儒家学说B.道家学说C.法家学说D.墨家学说

14.

据《史记》记载,汉文帝 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狗马服御无所增益,有不便,辄弛(放弃)以利民 。该材料说明了汉文帝(  )

A.注重以农为本B.废除严刑峻法C.提倡节俭治国D.减免徭役赋税

15.

汉朝规定,凡产铁的郡里均设置铁官,即便不产铁的郡里也要在县一级设置小铁官。铁的冶炼和铁器的制作与销售,一律由铁官负责。这一政策的实施(  )

A.巩固了中央集权B.加强了对地方的行政控制C.减轻了农民负担D.废除了生产资料的私有制

16.

东汉梁太后之兄梁冀,其一门 前后七封侯,三皇后,六贵人,二大将军……其余卿、将、尹、校五十七人 。这最能说明当时(  )

A.官僚机构臃肿B.宦官把持朝政C.豪强地主横行D.外戚势力膨胀

17.

美国学者德克·卜德写道, 它对后来西方文明整个进程的影响无论怎样估计都不过分。世界受蔡侯的恩惠要比许多知名的人的恩惠更大 。文中的 指的是(  )

A.地动仪B.造纸术C.《伤寒杂病论》D.《齐民要术》

18.

中国传统医学历史悠久,东汉张仲景提出了 治未病 理论,华佗创编出了 五禽戏 。这些医学成就皆反映出古代中医非常注重(  )

A.预防疾病,强身健体B.诊断疾病,中西结合C.针灸疗法,辨证施治D.药食同源,用药简易

19.

屯田数载救黎民,官渡一战挫傲军。……千秋霸业传百世,唯有英雄堪比君。 该材料称颂的历史人物应是(  )

A.刘备B.孙权C.诸葛亮D.曹操

20.

西晋人鲁褒作《钱神论》道: 危可使安,死可使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今之人,惟钱而已! 还说钱 为世神宝,亲之如兄,字曰 孔方 这说明当时的社会风气是(  )

A.世人崇尚文学B.政府鼓励消费C.世人金钱至上D.朝廷打击商业

21.

北朝民歌《木兰诗》中: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该民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南北朝时期(  )

A.北方战乱不断B.妇女地位提高C.儒家思想盛行D.北方经济衰退

22.

东晋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 荆扬晏安,户口殷实 的景象,统治局面相对稳定。奠定这一局面基础的是(  )

A.赤壁之战,孙刘联军得胜B.八王之乱,导致西晋衰落C.祖逖北伐,收复黄河地区D.淝水之战,消除北方威胁

23.

魏晋南北朝时期,内迁的少数民族被泛称为 五胡 ,历史学家吕思勉在著作中提到 一到隋唐时代,而所谓五胡,便已泯然无迹。 他旨在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  )

A.民族政权并立B.民族交融加深C.中外交流频繁D.民族矛盾消除

24.

中国书法已成为中国文化的代表性符号,2009年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古代杰出的书法家中被后人誉为 书圣 的是(  )

A.锺繇B.祖冲之C.王羲之D.刘徽

25.

我国许多优秀文化成就被列为世界级文化遗产。下列文化遗产中,明显带有中外文明交汇交融特征的是(  )

 

 

 

 

A孔府

B秦始皇陵兵马俑

C云冈石窟

D长城

二、材料题

26.

经济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基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距今六七千年前,居住在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原始居民,已经普遍使用磨制石器。那时候人们已经懂得种植水稻、粟和蔬菜,饲养家畜和家禽,有稳定的食物来源,人们再也不必像过去那样四处奔波,开始了定居或半定居生活。这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件划时代的大事,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1)据材料一,请分析归纳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6分)
材料二  春秋战国时期,劳动工具得到了改进,促进了农业的深耕细作,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力水平;水利设施的兴建,使旱涝无常的四川平原成了天府之国。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写出这一时期出现的代表性劳动工具和水利设施。(6分)
材料三  东晋政府建立了许多侨郡县,给予南迁人民免除徭役的权利,江南经济文化因此迅速发展。到南朝梁时期,江南许多地区已是 良畴美柘,畦吠相望,连字高甍,阡陌如绣 ,一派田美土肥之象。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出现 田美土肥 现象的原因。(6分)

27.

我国古代历朝历代在国家治理方面各有举措。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周灭了商,席卷整个中国北方。……靠当时用马车传递的原始通讯方式不可能直接管辖这样大的地区……周王还授权给一大批诸侯,这些诸侯大部分是国王的后裔和亲戚,但其中也包括一些承认周宗主权、与国王没有血缘关系的国王亲信和地方贵族。

——【美】费正清等《中国:传统与变革》

(1)据材料一,指出周初在治理国家上主要面临的问题及解决的具体办法。(4分)
材料二  中国几千年来一直采用君主制,政权归皇帝一人掌握。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表现为高度的中央集权,这是占主导地位的制度。

——张岂之《中国文明史十五讲》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中央和地方两个角度,概括秦朝的政治制度及其对中国古代产生的影响。(6分)
材料三  公元前127年时,汉皇帝又下了一道法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仅仅成为大地产。

——斯塔夫里阿诺斯【美】《全球通史》

(3)材料三中 汉皇帝又下了一道法令 指的是什么法令?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法令所产生的影响。(6分)

28.

中国古代各民族出现交融,对外交往也有了初步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在西北面,击退了游牧部落;为了防止他们卷土重来,还修筑了世界闻名的长城。为了完成这一巨大工程,耗去了大量生命,以致2000多年后的今天,人们仍要谈起这一事实:有100万人为修筑长城而死去,长城的每一块石头都值一条人命,老百姓都为筑长城的事咒骂皇帝。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据材料一,指出修筑长城的目的,并简要概括作者对修筑长城的看法。(6分)
材料二  通过丝绸之路,汉朝的丝绸、漆器等物品,以及开渠、凿井等技术传到西域;西域的核桃、葡萄等,以及多种乐器和歌舞等传入中原。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摘编自人教版七年级教材

(2)据材料二,归纳汉朝和西域交流的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丝绸之路的重大贡献。(4分)
材料三  孝文帝明知鲜卑游牧故习,万不足统治中华。又兼自身深受汉化熏染,实对汉文化衷心欣慕,乃努力要将一个塞北游牧的民族,一气呵熟,使其整体的汉化。

——钱穆《国史大纲》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孝文帝推进鲜卑族整体汉化的原因。(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