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度山东省菏泽市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期中考试 适用省份:山东省 试卷年份:2022年 题数:19 浏览数:578

一、单选题

1.

大逆罪是源于秦朝的一种罪行,主要指涉毁坏皇家宗庙、山陵及宫阙等礼制性的建筑物的犯法行为,是历代刑律处罚最重的一类犯罪。秦律规定此类犯罪事实一旦确认,则不分首从一律处死,而亲属也会因此受到株连。大逆罪的这一立法精神(  )

A.体现了专制皇权的至高无上B.表明了君主专制空前加强C.诠释了轻罪重罚的法家思想D.强化了君权神授的权力观

2.

两汉时期社会评品之风盛行,这种对人物的评品,在东汉时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据《后汉书·许绍传》载,许绍与其兄许靖咸誉高名,爱共核论乡里人物之曲直,每月更换品题,以致汝南有 月旦评 之风。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基于(  )

A.分科考试选官制建立B.察举制度的实施C.九品官人之法的推行D.社会环境的宽松

3.

南北朝时期,北方广大地区主要以谷布进行交易,而南朝钱币的使用量较大,范围较广。据此说明(  )

A.北方农作物产量高于南方B.经济重心已完全转移到南方C.南方铸造技术领先于北方D.南方商品经济发展高于北方

4.

据《唐六典》记载,唐代开元年间推行 变造制度 凡金银、宝货、绫罗之属,皆折庸、调以造焉 ,即把用庸调所收之布帛,折变为白银等轻货。从中可以得出的合理的推测是(  )

A.变造制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B.以庸代役影响了农民生产热情C.银两是唐朝流通的主要货币D.租庸调制下国家不征收实物

5.

在以农为主的乡村社会中,小农世代生活于乡里,极少与官府直接接触。而以农业税为支撑的古代国家财政使得官僚体系难以直接渗透到乡村每一家农户。于是宗族就能发挥共同体作用,从而弥补官府在县以下基层社会控制方面留下的空白。该学者旨在强调(  )

A.政权实现绝对集权控制B.乡村社会存在地方自治C.尊卑有序的社会共同体D.基层治理官民合治模式

6.

有学者认为,1901年清政府的 新政创造了新的机会来动员学生、知识分子、绅士、商人和其他的城市精英,以及新军中的下级官吏。当辛亥革命到来的时候,他们能够集体行动……”。该学者旨在说明这次 新政 (  )

A.暴露了清政府反动卖国的本质B.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了条件C.直接导致了清王朝统治的结束D.为民族工业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

7.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构建了一种 总统的表面特权 (尊严)与 总理的实际权力 (效率)并存的二元体系,致力于使总统政治资源处于不断流失的状态。该状况的出现,是因为实施了(  )

A.临时总统制B.三权分立制C.责任内阁制D.君主立宪制

8.

如表为北洋军阀统治时期5次文官考试情况,据此可知(  )

考试名称

考试日期

应考人数

录取人数

录取率

留学生甄选考试

19152

239

151

6318%

第一届文官高等考试

19166

不详

194

不详

第一届文官普通考试

19174

2482

405

1632%

第二届文官高等考试

191910

5600

480

857%

第二届文官普通考试

192010

3800

400

1053%

A.文官选拔制逐渐被接受B.选拔官员方式渐趋完善C.人事任用程序逐步建立D.留学生的行政素质较强

9.

(2022·安徽 江淮十校 高三第一次联考·18)1950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开始施行。这是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第一部具有基本法律性质的法律,被毛泽东誉为 普遍性仅次于宪法的根本大法 。该法律的颁布(  )

A.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B.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C.促进了自由平等新风尚的形成D.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的成果

10.

中国和苏联都是多民族国家。在处理民族问题上,周恩来说: 历史的发展使我们的民族大家庭需要采取与苏联不同的另一种形式。每个国家都有它自己的历史发展情况……新中国成立后,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  )

A.政治协商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基层民主制度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1.

从某种角度看,《权利法案》的意义并不在于使议会获得多少新的权力,而在于明确划分了议会和国王的权限,使双方此后得以避免再因权限模糊而发生严重的权力冲突。由此可知,《权利法案》(  )

A.严格限制了国王和议会的权力B.实现了司法权和行政权的分离C.维护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益D.利于形成长期稳定的政治环境

12.

19世纪中后期以英美为代表的西方国家陆续建立起文官制度。文官面向公民,通过考试的办法择优录取,文官在政党间保持中立,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西方文官制度(  )

A.提升了政府的管理水平B.消除了政党政治的弊端C.与中国科举制初衷致D.为工业化提供政治前提

13.

罗斯福在其提交雅尔塔会议的文件中说: 否决权与大国维持和平的特殊责任是完全相符合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斯大林也指出: 新的国际组织为捍卫和平而采取的行动是否有效,取决于反希特勒德国的各大强国,今后也会一致和协调动作。 这说明联合国的 大国一致 原则(  )

A.不利于联合国发挥作用B.对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至关重要C.是美苏两分天下的产物D.符合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发展趋势

14.

从1965年至1981年,英国用在社会福利方面的政府支出,占全年总支出的比例从16%上升到25%;而在瑞典,该比例从19%上升到33%。这种变化有利于(  )

A.推行自由放任政策B.促进科技发展C.减轻国家财政负担D.缓和社会矛盾

15.

普京2011年8月表示: 14万亿甚至更高的巨额债务,说明美国在靠举债生活。这意味着他们入不敷出,并把自己问题的部分负担转嫁到全球经济头上,过着寄生虫的生活。 美国出现这一局面的历史原因是(  )

A.罗斯福放弃金本位制,美元贬值刺激出口B.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美元主导地位C.成立关税贸易总协定,获得最大投票权力D.抛出马歇尔援助计划,意欲控制西欧经济

二、开放性试题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
宋初虽然沿袭旧朝,设立了三省机构,但它们却并无实权,仅仅作为一种象征,而以他官判省事,即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行使宰相职权。宋室南渡后,来自北方政权的军事威胁大大加深,由于战事频繁,突发事件不断,需要一个强有力的统治核心,宰相机构设置重叠,效率低下的弊病亟待改变。南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年),担任宰相的吕颐浩将中书省和门下省合并为中书门下。在制度建设上,宋代统治者设置参知政事作为宰相助手,对宰相构成了一定牵制;建立枢密院、三司、审官院等机构,将军队调动、财政权和人事任免权从宰相手中夺走;此外,还有台谏官员对宰相一言一行进行监视,防止宰相之间出现政治小集团,威胁皇帝的统治。

——摘编自李正中、李景盛《宋代宰相制度的变化》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宰相制度演变特点,并分析其影响。(12分)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
1762年,清政府设立伊犁将军,其属员大都从内地满洲官员中调任,皆为武职。其主要职责是统领当地驻军及屯田、巡边等。清政府在乌鲁木齐地区实行与内地一致的州县制;对天山南部的维吾尔族聚居区,基本保留其原有的伯克统治制度,给大小伯克一定品级,让他们管理本民族事务;对亲满的部落各族,则实行礼萨克制度,册封各族中的首领为王公、贝勒等,还减免赋税、赏赐财物。清政府从内地抽调八旗、绿营官兵到新疆携券长驻,在各战略要地和交通要道修筑城堡,这些城堡不仅是军队驻所,后来还发展成为各地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同时在天山南北各交通要道、沿边各山口河道重地设置卡伦(哨所),驻军守卫和巡查,以防止不法分子潜逃和 外藩 部民进入。清政府还在天山南北开展了以大规模屯田垦荒为中心的农业生产活动,使新疆大片万古荒原变成了良田,从根本上解决了新疆军府人员的粮食问题。

——摘编自齐清顺《清代对新疆的治理与开发》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治理新疆的措施,并分析其作用。(14分)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
1964年,周恩来总理在访问亚非14国期间正式提出《中国对外经济技术援助的八项原则》,推动中国的对外援助进入全面发展阶段。在该原则指引下,中国在继续保持意识形态领域援助力度的同时,努力扩大对非洲等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援助。举世瞩目的坦赞铁路是这一时期中国最重要的援建项目,是在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亲自决策和指导下倾全国之力的世纪工程,更是中国在国际发展领域践行援外八项原则最生动的典范。
在改革开放后的30多年间,中国的对外援助在重新确立南南合作基本性质,并且继承发展《中国对外经济技术援助的八项原则》精神内核的基础上,紧紧把握 改革 的时代主题,一方面破除计划体制的长期严重束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不断推进自身体制机制的市场化改革;另一方面,把服务外交与服务国家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大局紧密结合,促进对外援助与双向贸易、双向投资和 走出去 战略的深度融合发展,为中国特色的对外援助模式增加了全新的时代内涵。

——摘编自俞子荣《不平凡的探索与成就——中国对外援助70年》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60年代以来政府对外援助的变化做简要阐释。(16分)

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
19世纪,德意志法律主要包括全德使用的 共同法 和各邦国的地方法。法学家蒂堡认为 德意志人已经从长时间的沉睡中苏醒过来,社会各阶层都以一种空前的团结同仇敌忾 ,而当下全部的法律杂乱无章,不仅无法解决实际问题,更会造成德意志人民之间的隔阂。若没有自己的法典,则会因继承罗马法而丧失本国法律的稳定性,依赖于罗马与巴黎的法律文化甚至政治文化,这是一种充满屈辱和压迫的做法。在几代法律人的不懈努力下,1900年《德意志民法典》正式颁行。

——摘编自熊汉宸《论萨维尼与蒂堡关于法典立法的几点不同》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蒂堡的观点进行简要阐释。(1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