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广东省高考研究会高考测评研究院高三上学期阶段性学习效率检测调研卷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广东省 试卷年份:2022年 题数:22 浏览数:1110

一、单选题

1.

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 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明法者强,慢法者弱。 上述思想主张(  )

A.探索国家的政治与治理B.主张维护夏商周制度C.迎合封建贵族政治诉求D.反思西周的礼乐文化

2.

汉武帝时,广开献书之路。河间献王好儒学,从民间收集经过秦火保留下来的《尚书》《礼记》等古文先秦旧书,经考辨将正本献给朝廷。由此可见当时(  )

A.先秦典籍来路不明B.重视文化重建工作C.四书五经受到重视D.黄老之学不合时宜

3.

图1是中国古代某个时期主要产粮区示意图。该时期(  )

A.江南得到充分开发B.理学成为官方哲学C.以小农经济为主体D.人地矛盾非常突出

4.

表1 中外学者对宋代历史研究的部分著作

国家

作者

书名

出版日期

德国

迪特库恩

《儒家统治的时代宋的转型》

2016

日本

小岛毅

《中国思想与宗教的奔流宋朝》

2014

中国

游彪

《宋史文昌时代与武功弱势》

2009

表1作为直接论据,可用来探究的论题是(  )

A.宋代繁荣与社会变革B.新式选官制度的完善C.儒教和佛教逐渐合流D.重文抑武与儒学发展

5.

明代每年经运河北上的漕粮就有400万石,漕军12万人,明太祖朱元璋设漕运使,以武职重臣执掌漕运及相关事物。这反映了(  )

A.南北区间贸易十分繁荣B.漕运对国家运转的重要性C.明代统治阶级关注民生D.明代重视漕运的军事功能

6.

鸦片战争后,魏源认为海运 优于河运者有四利:利国、利民、利官、利商 。1866年,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附设福州船政学堂。1885年,海军衙门设立。这说明(  )

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优势地位明显B.甲午战争战败洋务运动破产C.晚清对海洋重要性认识逐步深入D.利于打破洋人对航运业垄断

7.

1895年,严复说: 秦以来之为君,正所谓大盗窃国者耳。国谁窃?转相窃之于民而已……斯民也,固斯天下之真主也。 西洋之言治者曰:国者,斯民之公产也;王侯将相者,通国之公仆隶也 。严复认为(  )

A.维新变法活动有广泛的群众基础B.中国要建立君主立宪政体C.开启民智实行民主的先决条件D.用进化思想宣传维新变法

8.

在陕甘宁边区,根据三三制原则进行了改选,党外人士担任乡以上干部者有3592人,占总数三分之二。根据地内的开明绅士由此得以进入政权机构。三三制的实行(  )

A.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B.壮大了反抗国民党政府的力量C.巩固了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D.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

9.

1979年春,陈云指出: 六十年来,无论苏联或中国的计划工作制度中出现的缺点:只有有计划按比例这一条,没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还必须有市场调节这一条 ,这表明当时(  )

A.触及到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问题B.双百方针 得到了落实C.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D.改革开放取得了重大成功

10.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以及大量的 单位人 转变为 社会人 社区式管理 成为城市管理新的模式。据此可知(  )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B.对外交往范围不断扩大C.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不断完善D.城市基层民主不断发展

11.

整个帝国人口约5400万,行省拥有不同程度的自治权。不断成熟的罗马法通行于帝国全境,但整个帝国的罗马化程度很浅,罗马人使用的拉丁语,在帝国东部只在政府机关和城市中通行,广大农村则仍是各自语言的世界。 这反映了(  )

A.帝国境内不同区域斗争激烈B.帝国境内农村非常落后C.文化认同在统一中的重要性D.拉丁语因晦涩难以普及

12.

荷兰直到19世纪晚期才参与工业化。 到1870年时,荷兰工业部门致力于食品加工,尤其是用加勒比和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殖民地的蔗糖、荷兰农民生产出来的甜菜来制造糖果。据此可知,荷兰参加工业化比较晚的原因是(  )

A.荷兰海外贸易发达B.荷兰农业反哺工业C.食品加工业欠发达D.三次英荷战争失败

13.

路易十四声称 朕即国家 朕即民族 ,启蒙思想家表示 专制之下无祖国 。这表明(  )

A.政治运动推动思想观念变化B.工业革命冲击了封建专制制度C.启蒙运动利于民族意识觉醒D.启蒙运动对时尚观念进行改造

14.

据图2可知,国际贸易出现1913年—1950年现象的原因是(  )

国际贸易的年增长率(1870—1970)

A.各国实行国家贸易保护B.不断变化的国际环境C.传统重商主义新运用D.原国际体系内部调整

15.

表2 1950—1980年部分国家钢产量变化表(单位:万吨)

年份

美国

苏联

日本

1950

8785

2733

484

1955

10617

4527

941

1965

11926

9102

4116

1975

10582

14134

10231

1980

10080

14800

11141

根据表2可知(  )

A.新自由主义推动美国经济发展B.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影响经济C.二战后各国均重视重工业发展D.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16.

1970年,尼克松向国会提交的《1970年对外政策报告》中,提出了以 伙伴关系(针对西欧)、实力和谈判(针对共产党囯家)”为三大支柱的 新和平战略 。由此可知,美国调整对外政策(  )

A.使美国经济迅速发展B.推动西欧和日本崛起C.促使不结盟运动兴起D.有利于改善中美关系

二、材料阅读

17.

回顾人类的发展历程,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互交融,共同照亮了人类前进的道路。(14分)
材料一
科学给人以力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三百年以前,人类做什么事情一般是凭经验出发,就是凭经验盲目地进行生严,然后在漫长的生产实践经验当中,提炼出技术,然后在改进技木过程当中,产生科学,但是到了近代以来,近代科学诞生以后,发生了一个巨大的变革、变化,干什么事情首先从事科学研究,在实验室里边,发现事物的真相和原理,揭示规律,然后运用这个原理从事于这个发明技术,然后再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从此人类就进入了理性社会。科学精神就是科学观念和敢于坚持这种观念的勇气。
材料二
科学思想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整个人类社会,科学给人以力量;而人文思想呢,像一颗明星指引人类前进的方向。如果说科学给人以力量,人文就给人以方向。

——袁正光《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你认为 科学精神 有哪些内涵?近代科学诞生后,对中国的近代曾产生过哪些影响?(5分)
(2)以史实说明材料二中 科学给人以力量,人文给人以方向 ,并论证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关系。(9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北宋仁宗时,因京师大疫,仁宗命太医和药,内侍拿出犀角二本,其一为 通天犀 ,内侍李舜举请求留下供皇帝御用。仁宗曰: 吾岂贵异物而贱百姓? 竟砰之以和药。又命官办旅馆和私家旅馆一律免收10天房费,以收治染疫者,并 令太医择善察脉者,即县官授药,审处其症状子之,无使贫民为庸医所误。

——摘编自徐仪明《论孟子仁术说对北宋儒医文化发展的影响》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防疫工作。1949年10月,察哈尔省鼠疫爆发时,毛泽东遂亲自电请斯大林派遣防疫队来华协助防疫。1950年2月,党和政府发动全国军民联合开展了春季防疫运动,成绩显著。1952年,为反对美国细菌战为目的,全国军民把卫生防疫提高到移风易俗、保卫国家的高度来认识,开展了群众性的爱国卫生运动。在应对严重疫情的过程中,逐步建立了一套卫生防疫机制:成立疾疫防控决策领导机构、建立各级卫生防疫队、实行疫区封锁和国内交通管制等。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各种急慢性传染病、寄生虫病及地方病等发生蔓延的情况逐步降低甚而绝迹,人民的身体健康得到保证,全国城乡人口也逐步上升。

——摘编自李洪河《新中国国家卫生防疫机制的建立》(光明日报2020.3.11)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宋仁宗的抗疫措施所体现的治国理念。(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初期防疫工作卓有成效的主要原因及意义。 (10分)

三、开放性试题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人类的文化和记忆是当今理论学术界的最热门的关注点之一,历史学家科泽勒克说: 社会日益把眼光投向未来,政治、科学和文化不再把主要精力放在保持传统,而是沉浸在发明和发现新事物,记忆的作用也不再是保持社会不可缺失的过去,而是为层出不穷的变化和变革呜锣开道

——摘编自扬·阿斯曼的《文化记忆理论》

依据材料观点和所学知识,以 文化记忆和变革 为主题,提出一个历史论题,加以论述。(要求:论题关联作者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允分,表述清晰。)

四、材料阅读

20.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明代服饰强调贵贱有序和良贱有别的观念。同时,又不断颁布禁令,对 蔑敦朴之风,乱责贱之等 者予以惩治,申明定章,崇尚敦朴的风尚,禁奢侈和违礼逾制,并明确官民界限,给予读书人以优惠和重视。但对商人,采取严厉的歧视政策,将服饰穿着与乐工、优伶等并列,处处给予限制。
从明中期开始,宋元以来程朱理学逐渐受到怀疑与批判。明朝的等级服饰制度随之受到冲击和破坏,伴随着政府干预、制约、规范和导向力的逐渐弱化,贵戚和官员的服饰僭越行为对社会其他阶层的服饰风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激发了他们违禁享用服饰的欲望,也使他们在 上行 之风的浸染下,敢于明目张胆地 仿效 而有恃无恐,各地服饰穿着和风尚呈现出多样发展的势头,不但服饰的僭越违禁和奢靡之风盛行,而且社会各阶层求新求奇讲究审美旨趣的趋势,成为主导服饰发展的潮流。

——摘编自王熹《明代服饰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朝初期服饰特点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明朝中期以后服饰发生的变化。(6分)

21.

【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1954年10月23日,法德缔结《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政府与法兰西共和国政府文化协定》,规定在国内法律的范围内,两国所有教育机构都必须对 对方国家的问题进行更为客观的描述,从教科书特别是历史教科书中,排除依据感情性质的、可能有害于两国国民之间良好关系的评价(第13条)”这表达了双方通过改善历史教学以加强睦邻合作的希望和决心。……2006年两国合编的《历史》教科书出版,是世界上第一部两个国家共用的高中历史教科书,也是法德这两个过去的死敌在21世纪初友好关系的重要象征。

——摘编自王家丰《百年间法德历史教科书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叙事变迁》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德两国教科书修订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筒析法德两国教科书修订的意义。(6分)

22.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张载(1020—1077),北宋思想家、教育家、理学创始人之一。年少丧父,生活艰辛,却 志气不群 ,喜谈兵,曾欲结客收复洮西失地,交好范仲淹,范勉励他在儒学上下功夫。张载博览群书,经十余年攻读,逐渐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并创立 关学 与其他诸家把儒学提升到一个全新阶段。其学以《易》为宗,以《中庸》为体,以孔、孟为法。认为世界万物的一切存在和一切现象都是 ,主张 理在气中 。又认为只有 德性之知 才能认识 天下之物 。1057年,进士登第,政声颇类范仲淹,政事以 敦本善俗 为先。辞官回横渠后, 俯而读,仰而思。或半夜坐起,取烛以书 敝衣蔬食,与诸生讲学 ,讲学的主旨集中体现在横渠四句: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中,明清之际著名唯物主义哲学家王夫之,特别推崇张载,一再称自己是张载 气一元论 的继承者。

——据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载思想的主要内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张载思想的历史价值。(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