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度安徽省黄山市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期中考试 适用省份:安徽省 试卷年份:2021年 题数:27 浏览数:528

一、单选题

1.

大汶口文化遗址中发掘的墓葬大小不同。个别大墓有随葬品多达一百多件,小墓的随葬品极少,有的只有一件獐牙,或有一个纺轮、一把蚌镰、一件陶鼎等。这明显反映了当时(  )

A.早期国家的产生B.多元一体的文明C.尖锐的阶级对抗D.贫富分化的形成

2.

公元前841年,历史上 国人暴动 发生,国君出逃,政权由大臣召公、周公共同执政,史称共和行政。此国君是指(  )

A.周厉王B.周幽王C.周平王D.商纣王

3.

晋在春秋时期,政权已逐渐为赵、韩、魏、智、范、中行氏六卿所控制。后来范氏和中行氏、智氏或被瓜分或被消灭,晋国的政权和大部分土地就控制在韩、赵、魏三家手中。至公元前377年,韩、赵、魏 灭晋侯,而三分其地 ,晋亡。这反映了该时期(  )

A.诸侯势力不断崛起B.社会正在发生转型C.分封宗法制度盛行D.诸侯争霸割据一方

4.

商鞅变法具体规定:凡一户有两个以上儿子到立户年龄而不分居的,加倍征收户口税。禁止父子兄弟(成年者)同室居住。这一规定(  )

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B.推动了大土地所有制形成C.有利于增殖人口征发赋役D.便于贯彻儒家的礼仪制度

5.

清代魏源曾从政治维度对《诗经》做过诠解,说: 盖诗乐之作,所以宣上德而达下情,导其郁懑,作其忠孝,恒与政治相表里,故播之乡党邦国,感人心而天下和平。 由此可知,《诗经》(  )

A.起到了推行社会教化的功能B.是孔子所作实施乐教的文学作品C.反映了奴隶社会的阶级矛盾D.体现了孔子对礼乐制度瓦解的担忧

6.

下图是秦朝统一文字示意图,下列选项中符合相关史实的是(  )

A.统一的文字字体应为隶书B.加速了秦统一六国的进程C.有利于各地经济文化交流D.标志着我国文字走向成熟

7.

钱穆先生在《秦汉史》一书中说到: 秦朝政治措施之重要者,当首推废封建而行郡县。然封建之废,实不始于秦,自春秋以来,西周封建旧制,固已日在崩坏之中,封建制渐崩坏,即郡县制渐推行,二者相因,本属一事,考之《左传》,晋人早有县制 。由此可知(  )

A.秦代之后分封退出历史舞台B.秦朝开始在全国实行郡县制度C.作者意在完全否定分封制度D.秦郡县制度推行有其历史基础

8.

汉武帝接受建议,在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庶子分割原王国的部分土地为列侯,列侯归郡统辖。这一举措(  )

A.缓和了朝中君权相权矛盾B.扩大了中央辖地范围C.为平定七国之乱打下基础D.彻底解决了王国问题

9.

全书分为十二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始于刘邦起兵,终于王莽覆灭,记述了二百三十余年间的史事人物。 据材料描述,判断此史书是(  )

A.《春秋》B.《史记》C.《后汉书》D.《汉书》

10.

下图所示内容,可用来描述(  )

A.宋金对峙B.南北朝对峙C.三国鼎立D.唐末藩镇割据

11.

北魏拓跋硅即位后,采纳汉臣崔宏建议,自谓黄帝之后;据《魏书》记载,拓跋氏追溯的初祖是受封北土的黄帝嫡孙,拓跋硅及继任的三位皇帝亲往或遣使至涿鹿黄帝庙祭祀。统治者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以汉文化取代鲜卑文化B.强调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C.保证统治政策的连续性D.通过文化认同确立正统地位

12.

隋文帝时改宇文泰所赐蕃姓,废除宇文氏的六官制度,恢复原来汉族姓氏、汉魏以来的传统官制和华夏礼仪。此举旨在(  )

A.凝聚人心促进政治统一B.笼络士人扩大统治根基C.移风易俗促进民族交融D.打击门阀防范地方割据

13.

隋朝规定:租庸调中的庸,五十岁以上的人才能以庸代役,而唐朝将此加以推广并制度化,并规定了役期的最高天数。这一规定的变化(  )

A.加重了农民的赋税和徭役负担B.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C.改变了以人丁为主的收税标准D.极大提高了商品经济水平

14.

三国曹魏时期,尚书台从宫内迁至外朝,成为正规性名副其实的最高政府机构。魏晋又设中书省,掌机要、政令,因权大,故南北朝时又设门下省牵制之。迨至隋唐,正式形成最高政府机关三省分权制。三省分权制形成的实质是(  )

A.加强中央集权B.提高行政效率C.强化专制皇权D.不断扩大相权

15.

唐太宗说: 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若禾黍不登,则兆庶(百姓)非国家所有。 由此可知唐太宗(  )

A.以农为本,重视发展生产B.戒奢从简,减轻赋税C.以民为本,成就称霸伟业D.以民为本,建章立制

16.

从春秋战国至隋唐,口头叫卖和实物陈列广告逐渐衍化为音响、幌子、招牌、酒旗、商品展览等广告表现形式,并出现彩楼、欢门、印刷品等新型广告,使中国古代广告发展走向兴盛,并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内容。这反映出(  )

A.政府重视商业发展B.自然经济走向瓦解C.商业获得不断发展D.重农抑商政策松弛

17.

魏晋风度是魏晋名士表现出来的人生态度、处世方式以及二者凝铸而成的人格精神。他们主张:一是崇尚老庄;二是灭弃礼法,任情放诞;三是寄情世外,仕不事事。魏晋风度反映出当时(  )

A.南北经济差距加大B.不同文化相互排斥C.社会政治的黑暗D.学术氛围宽松自由

18.

贞观初年,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收集了大批梵文经典;鉴真六次东渡,历尽艰辛最终到达日本,传授佛法,把佛寺建筑、雕塑、绘画等艺术也传到了日本,他们的共同贡献是(  )

A.维护了国家统一B.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C.推动了民族融合D.带来了中外文化高峰

19.

北宋的正式官员,除非特有诏旨,不管本司事务,故称为寄禄官,简称官;职,也称帖职,用作文学之臣的荣誉衔;而官员担任的实际职务,称差遣,也称职事官。这种体制(  )

A.加强了封建专制集权B.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现象C.提高了官员工作效率D.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局面

20.

《金史兵制》载: 金之初年,诸部之民无它徭役,壮者皆兵,平居则听以佃渔射猎习为劳事,有警则下令部内,及遣使诣诸孛堇征兵,凡步骑之仗糗皆取备焉。其部长曰孛堇,行兵则称曰猛安、谋克,从其多寡以为号,猛安者千夫长也,谋克者百夫长也。 这说明猛安谋克(  )

A.推动金朝的建立与发展B.模仿汉族的地方管理制度C.是社会与军事管理系统D.加强与汉族间的交往交融

21.

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发行清明上河图国画邮票一套,《清明上河图》作为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镇馆之宝,承载着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与无穷奥妙,同时契合了上海世博会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的智慧主题。由此可知《清明上河图》(  )

A.反映了商品经济的繁荣B.属于山水画派风格C.体现了中外文化的交流D.表现了文人的个性

22.

元朝时,由临时性中央派出机构定型为常设地方行政机构的是(  )

A.中书省B.行中书省C.宣政院D.巡检司

23.

下表是中国春秋至元代理论、实验、技术在各朝代科技总积分中所占比重(%)据此表可知中国古代科技(  )

朝代

理论

实验

技术

春秋

12

2

86

西汉

6

9

85

东汉

10

14

76

魏、西晋

13

0

86

南北朝

15

13

72

8

11

81

北宋

4

6

90

8

12

80

A.重实用、轻理论、轻实验B.推动我国科技向近代转型C.随着国家统一而发展进步D.理论指导着技术和实验

24.

国学大师王国维说: 元曲之佳处何在?一言以蔽之,曰:自然而已矣。彼以意兴之所至为之,以自娱娱人。……彼但摹写其胸中之感想,与时代之情状。 这说明元曲(  )

A.注重发挥娱乐教化功能B.追求艺术创作的真情实感C.有力鞭挞当时社会现实D.能够彰显作者的个性风格

二、材料阅读

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
西汉初年,为恢复和发展生产,巩固统治,汉高祖刘邦首创察举制,至汉武帝时,察举制度基本上定型。察举制是指地方官吏经过考察,将能者、贤者举荐给朝廷,朝廷经过一定的方式考核任用或直接任用。汉代察举的标准,大致不出四条,史称 四科取士 ,即 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四曰刚毅多略 。四科取士大约起于西汉,下迄东汉未改。

——摘编自邓中平《浅析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及启示》

材料二
曹操死,曹丕称帝,用 九品中正制 以选拔官吏。就是中央一些官吏兼任原籍所属郡的 中正 ,由他们察访本郡有才能的士人,列为九等,以备选用。选用的原则, 盖以论人才优劣,非谓世族高卑 ,这与其父的 唯才是举 政策的精神是一致的。到了西晋,虽仍以此为选官制度,但在执行上已发生相当大的变化。主要是由于中正官一职多为世族门阀出身的官僚所把持,这一制度变成为他们培植门阀们私家势力的重要工具。这一情况的出现,加速了士族制度的形成,也是西晋的政治迅速走向黑暗的一个重要原因。

——摘编自张传玺主编《简明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察举制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九品中正制的变化及其影响。(12分)

三、开放性试题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古都的选址要顾及政治统治、军事防御、经济发展和社会基础等许多方面的要求,而除了社会基础之外,上述方面都与古都的自然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古都的选址包括相对位置(大位置)和城址(小位置)两个方面,相对位置是古都在全国范围所处的地域,它是随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而发生变化的地理因素,决定了古都的个性和发展前途,但对城市形态和空间结构并不一定有直接影响。

——摘编自王军《中国古都建设与自然的变迁之——长安洛阳的兴衰》

材料二
汉长安城位于渭河以南的关中平原的中部,易守难攻,一旦东方出现变乱,便可以坐镇长安,进可攻、退可守。当时关中地区的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汉书》中描述 始皇之初,郑国穿渠,引泾水溉田,沃野千里,民以富饶 。早在战国末年和秦时期,关中地区就成为当时的经济中心。其南为四川盆地,被誉为 天府之国 。而其周围地区的经济在当时也得到了比较大的发展。长安由于其地理位置的险要, 阻三面而守,独以一面东制诸侯;诸侯安定,河、渭漕挽天下,西给京师;诸侯有变,顺流而下,足以委输。 定都长安也和当时中原政权面临的少数民族的威胁有关。在汉朝初年时,北方的匈奴崛起成为一股强大的势力。长安以前作为周、秦的首都已经初具规模。

——摘编自柳华《从西汉定都长安看中国古代都城的选址问题》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代定都长安的条件。(12分)

四、材料阅读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
孔子坚信道德和政治不可分离,政治即是建立在伦理基础上的控制。在孔子那里, 之语义源头是 ,显然含有浓厚的道德寓意。他甚至直接说: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又说: 为国以礼 。孔子并不愿意像法家一样,为执政者提供一整套的机构组织及法律设计,他始终相信道德的力量,以及道德表现形式——礼的力量。

——摘编自宋石男《孔子的历史和历史的孔子》

材料二
宋代二程——程颢、程颐创立了 性即理 的理学唯心主义国家哲学,认为人们内心本来就具有一切事物之理,具有封建伦理纲常,要求人们 去人欲 ,维护和践行三纲五常,不要犯上作乱,才能 存天理 。之后,朱熹构建的以儒学纲常名教为核心的庞大唯心主义国家哲学体系更加理论化系统化,其地位几近孔子。继宋之后元、明、清三代统治者把发挥孔孟之道的程朱理学钦定为国家哲学。

——摘编自于今《国家哲学与社会主义国家哲学的理论概述》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孔子的治国理念及其理由。(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二程和朱熹所构建的国家哲学内涵及其对儒家思想的发展。(8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社会秩序、文化养成和民族心理三个方面分析儒家思想对中华民族产生的积极和消极影响。(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