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重庆市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重庆市 试卷年份:2021年 题数:19 浏览数:1531

一、单选题

1.

春秋时期,齐国的大贵族封地多达几十邑,甚至百邑以上,兵力也在数千人甚至上万人,这些私卒家兵只听命于这些大贵族。这一现象表明当时(  )

A.分封制不断强化B.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C.井田制日益解体D.诸侯国内离心力量壮大

2.

汉代察举中的明经科,是最重要的特科之一,就是通晓经学。西汉时,不少人以明经为高官,如孔安国、贡禹等均以明经举为博士,韦贤、韦玄成父子以明经入仕先后官至丞相。这说明,汉代(  )

A.思想活跃有助于官员选拔B.儒学对人才选拔的影响显著C.察举制以考试成绩为依据D.提倡经世致用成为时代主流

3.

表1所示为唐朝安史之乱后江南道官府兴修的水利工程。这反映出当时江南道(  )

表1

时间

地点

概况

大历十二年(777

句容县今江苏镇江境内

重建绛岩湖,开田万顷

元和三年(808

洪州今江西南昌

修筑江堤,得田万二千顷

元和八年(813

宣州今安徽宣城

修建大农陂,辟荒梗数万亩

A.未受政治动乱的影响B.水利兴修技术高超C.农业生产区域差距大D.人地矛盾有所缓解

4.

图1所示为浙江温州市郊白象塔出土的北宋佛经残叶(局部),此残叶宽13厘米,左高8.5厘米、右高10.5厘米,纸质颇似棉纸,经文为《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第四至第九观的一部分,共约160字,字布列较密,字迹可见轻微凹陷,字行按回旋形排列。此文物可用于研究当时的(  )

图1

①造纸工艺 ②印刷技术 ③文字书法 ④天文历法 ⑤思想文化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⑤C.①②③⑤D.②③④⑤

5.

清代苏州长洲的陆墓镇,以烧造砖瓦和织造汗巾出名;吴江的庵村、檀邱市,以铜、铁器制造为主;盛泽镇、震泽镇、黄溪市和新杭市是闻名的丝织业市镇;元和的唯亭镇,棉织和编织业均颇为发达。这说明当时苏州(  )

A.生产型市镇集中涌现B.集镇之间生产协作紧密C.农业生产专业化发展D.市镇经济发达依赖消费

6.

《南京条约》是以西方世界通行的两国君主名义拟定的。可是,在当时部分清朝大臣看来,大清皇帝与英国女王这种 夷妇 并书是奇耻大辱,立此条约无法向历史交代。这说明当时清朝部分官员(  )

A.拒绝向英国妥协投降B.抱守 天朝上国 思想C.缺乏近代民族国家意识D.力争国家主权的完整

7.

图2所示为1900—1903年中国对外贸易状况(单位:百万关两)由此可知,这一时期我国(  )

图2

A.经济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B.民族工业发展空间得到拓展C.自然经济解体的速度加快D.国货在世界市场的份额缩小

8.

在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人通过广泛建立各种各样的宣传组织,比如工农俱乐部、列宁室、工农夜校等,采用会议、戏剧、墙报、标语等形式宣传马克思主义。这些举措(  )

A.健全了苏区的基础教育体系B.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C.推动了革命统一战线的确立D.表明毛泽东思想已走向成熟

9.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先后出台一系列的土地政策。1938年,《战时土地政策大纲》规定:没收汉奸土地及征收不良之土地,依法分配于伤兵、难民。1941年,《土地政策战时实施纲要》规定:厘定地籍、平均地权、限定租佃最高额、协助农业经营。从1943年开始,在部分地区试办扶植自耕农实验区等。据此可以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

A.国共两党的土地路线逐渐趋同B.国统区农民的抗战积极性不断高涨C.新三民主义路线得到全面践行D.国民政府积极应对民族战争新形势

10.

从1953年朝鲜停战到1965年,中国外交工作得到全面发展,与中国建交的国家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18个增加到49个。这一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  )

A.一边倒 方针的实行B.中苏友好合作关系的带动C.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D.西方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

11.

苏格拉底被以不尊敬城邦的神及引进新的神和败坏青年的罪名告上民众法庭,审判前他的朋友海尔盖莫尼斯对他说: 难道你看不出雅典人的法庭由于言论的影响常常把无辜的人处死,而在另一方面,由于言辞所引起的恻隐之心或由于申辩的人话说得中听,也常把有罪的人释放了吗?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古代雅典(  )

A.人文精神深刻影响民众B.司法审判程序尚不完善C.言辞表达决定法官审判D.司法审判贯彻民主原则

12.

光荣革命 后,威廉三世建立了一个由托利党与辉格党分享政府要职的混合内阁;1694年,威廉三世任用支持其对外战争政策的辉格党组成 一党内阁 ;1700年,威廉三世恢复两党混合内阁;1710年,安妮女王又罢免了不愿停战的辉格党人,任命托利党人组成 一党内阁 。这一反复说明当时英国(  )

A.政党间的矛盾难以调和B.政党内阁受到王权主导C.君主立宪政体逐渐完善D.国王是国家权力的中心

13.

图3为墨西哥画家里维拉创作于20世纪初的壁画 《城市的鬼节》 。这幅画描绘的是热闹的墨西哥鬼节,画面中带着墨西哥农夫宽檐帽的骷髅乐手在弹着吉他,许许多多的人在城市的街头举行各种各样的庆祝仪式,画面由以黑、白、蓝、褐为主调的传统色彩搭配。该作品(  )

图3

A.充满了浓郁的民族风情B.表达了对工业文明的反思C.体现了印象画派的特征D.反映了现代人的精神危机

14.

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粮食大量出口,甚至在大饥荒的1933年,粮食出口量不降反升,而政府却大幅提高日常消费品的价格。报告显示,当时的1美元可以在波兰购买1.3千克~1.8千克黄油,可以在法国购买600克~750克黄油,而在苏联只能购买250克~400克黄油。这反映出当时苏联(  )

A.斯大林模式 已经确立B.遭受西方经济危机的冲击C.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革D.政府设法解决工业化资金

15.

2003年,在坎昆召开的世界贸易组织第五届部长会议上,发达国家要求发展中国家取消补贴、开放市场,七十七国集团、非洲联盟、最不发达国家组成联盟,巴西、印度、中国等组成二十一国集团,挫败了发达国家的企图。这一结果(  )

A.表明世界多极化格局已形成B.说明 逆全球化 思潮涌动C.凸显了第三世界国家的力量D.反映出冷战思维逐渐抬头

二、材料阅读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西周时期,天子是最高统治者,也是最高司法官。中央设大司寇,并已发展成为专门的司法机关,不再负有军事统兵的任务,另设司马专管军事。司寇掌管国都刑狱,维持京都治安,复审地方上交的案件,并主持刑事法令的制定和公布等事宜。司寇以下设 士师 青史 司刑 司刺 司圜 等官职,协助司寇处理具体刑事案件;又设 市师 贾市 ,处理具体货物交易中的民事纠纷案;设 夏官 地官 ,处理土地、婚姻案件。在地方,国都以外百里以内,称为 国中 ,设司法官 乡士 ;国都100里以外300里以内,称为 ,设司法官 遂士 。乡士和遂士负责审理所辖范围的刑事案件。

——摘编自李用兵《中国古代法制史话》

材料二
明代,中央司法机关合称 三法司 ,即刑部具体掌管中央与各省审判,还代表皇帝去各地录囚、审理大狱;大理寺对刑部和都察院审理的案件加以 驳正 然后告成于天子而听之 ;都察院对刑部的审理和大理寺的复核进行监督,皇帝还会派遣巡按御史巡察各地。地方上,省级专设提刑按察使司,提刑按察使司有权审理徒刑以下案件,徒刑以上案件须报送刑部,无权擅决。在州县的里设有 申明亭 ,调处民事纠纷。在普通司法机关以外,特设特务司法机构——厂、卫组织,其被皇帝特命兼管刑狱,直接听命于皇帝。

——摘编自曾宪义《中国法制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周时期司法制度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相对于西周,明代司法制度的不同。(4分)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古代司法制度建设的意义。(4分)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明代中后期及清代前中期处于大转折的前夜,其国内表征是资本主义萌芽和早期启蒙文化出现,国际条件是西方近代文化初入中国。然 萌芽 幼弱、 启蒙 声稀,明清文化主流延续着秦汉以来的常态,而扬弃性的文化变革在潜滋暗长,所谓 中寓 中有 ,故明清文化宜以 袭常与新变 概括。

——摘编自冯天瑜《袭常与新变的明清文化》

材料二
英国宗教改革是一场激进的神学教义革命,在中世纪天主教一统天下到近代早期天主教与新教并存的文化转型中,有关信仰矛盾的不断激化挑战了君主统治的权威,因此宗教信仰并存问题成为亨利八世之后的英国君主重点调和的对象。英国内战、 光荣革命 无不体现着信仰的矛盾。在社会转型时期,信仰自由依靠政教分离得以实现,真正促成了公民时代的到来,政教分离因而被称为近代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原则。

——摘编自刘城《20世纪英国宗教改革史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文化 新变 的表现。(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社会转型角度分析英国宗教改革的影响。(6分)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7分)
材料一

表2 1875—1895年重庆进出口贸易表(单位:海关两)

年份

1875

1877

1879

1881

1885

1890

1895

洋货进口值

156000

1157000

2659000

4059000

3612718

4815932

5618317

土货出口值

240795

1056790

2036911

1066124

——摘编自周勇、刘景修《近代重庆经济社会与发展(1876—1949)》

材料二
19世纪70年代以后,欧美列强开始向帝国主义过渡,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股瓜分殖民地和划分势力范围的狂潮。英国以 马嘉理事件 为借口,以武力相威胁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英《烟台条约》,要求重庆向其通商。1890年,英国通过《烟台条约续增专条》正式取得了在重庆开埠通商的特权,条约规定: 重庆即准作为通商口岸无异。

——摘编自李东芝《近代重庆城市经济近代化研究(1876—1949)》

材料三

表3 1949年以来重庆对外贸易发展历程

时期

重大事件

发展概况

19491982

1980年,重庆海关成立,开始对外开港

19581982年,外贸额累计仅235亿元

19831996

1983,重庆成为全国第一个计划单列市,获得直接对外贸易经营管理权;1992年,重庆被列为沿江开放城市

19801991年,进出口总额由07亿美元增长到62亿美元;19921996年,进出口总额由742亿美元增长到1585亿美元

19972008

1997年,重庆被批准成为直辖市

19972008年,进出口总额由1678亿美元增长到9521亿美元

——摘编自中国财经新闻网《重庆:不断深化对外开放铸就新的历史辉煌》

(1)根据材料一,概括1875—1895年重庆进出口贸易的特征,并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10分)
(2)从材料三中选取重庆对外贸易发展的一个时期并指出其发展阶段,再结合所学知识予以内说明。(7分)

三、开放性试题

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

表4

经济与科技革命

战争或剧变

新世界格局变化

第一次工业革命

拿破仑战争

维也纳体系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世界大战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经济大危机

第二次世界大战

雅尔塔体系

第三次科技革命

苏联解体

多极化趋势加强

——据[美国]威廉·麦克尼尔《世界史》整理

提取表4中相互关联的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进行阐释。(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逻辑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