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度山东省模拟选课走班调考百校大联考高一第一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山东省 试卷年份:2021年 题数:19 浏览数:825

一、单选题

1.

伏羲氏(教人结网驯服鸟兽)、有巢氏(教人构木为居)、燧人氏(教人钻燧取火)、神农氏(教人播种五谷)以及补天造人的女蜗等传说中的人物都曾经被列入过中国的 三皇 之列。这些 三皇 的传说反映出中国(  )

A.远古文明领先世界B.早期文明缺史实依据C.远古文明发展概况D.早期国家形态的出现

2.

2008年8月间,在玉门关小方盘城南侧废墟中发现的褐黄色麻纸残片,约10平方厘米大小。虽是残片,隶书字迹却清晰可辨。专家考证该麻纸为汉成帝刘鹫绥和二年(公元前7年)的物品。该麻纸残片的发掘(  )

A.表明隶书为当时的流行字体B.说明纸已成为当时主要的书写材料C.证明西汉纸已有了规模生产D.可印证蔡侯纸是对前人成果的改进

3.

隋开皇五年(585年),文帝下令州县官吏 大索貌阅 ,即根据户籍簿上登记的年龄,核对该人体貌特征;隋炀帝大业五年(609年),又进行了一次 大索貌阅 。通过这两次大规模的检括户口,共查出隐漏人口228万多人。据此可知,隋朝的 大索貌阅 (  )

A.强化了对社会的控制能力B.消除了社会不稳定的因素C.减轻了民众的经济负担D.是暴政在经济领域的体现

4.

表1为唐代宗大历十二年(777年)官员月俸表(单位:贯)。据此可推知,这一时期(  )

A.外官月俸较之以前增多B.地方势力有所膨胀C.中央与地方的矛盾缓和D.政府调整行政体制

5.

辽朝贵族墓志资料中保留的以 中央 一词嵌入国名的情况非常普遍;女真文中 伟大的中央金国 与汉文中 大金 是彼此对应的;元朝建立以后,则出现了 中央蒙古国 的蒙古语国名,该国名被其西北宗藩察合台汗国所采用。这些现象反映出(  )

A.北部王朝 中国意识 增强B.政治中心逐渐向北方转移C.少数民族注重学习汉文化D.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形成

6.

《宋会要辑稿·实货》记载:佃客只要在每年收获之后,交清地租,就可以和地主商量去留。如果地主非理 拦占 ,佃客可以向县官申诉。这一现象表明宋代(  )

A.政府注重保护农民的利益B.封建人身依附关系削弱C.佃农转化为国家固定税户D.地主与农民的矛盾消除

7.

杂扮 是宋代流行的一种小戏,其内容 多是借装为山东、河北村叟,以资笑端 ,即嘲笑进城后洋相百出的乡下人。以 杂扮 终结,杂剧在轻松笑声中收场,从而达到良好的喜剧效果。宋代杂扮这一特点主要是因为(  )

A.不良的社会风气B.市民的庸俗心理C.都市经济的发展D.社会发展不均衡

8.

明成祖时,阁臣可参与机务,但不置僚属;至仁宗时,用六部尚书侍郎兼殿阁大学士,阁臣权力加重;明宣宗时,内阁有票拟权,有了属官和办公机构,有行使公文的职能。这些变化实质上反映了(  )

A.皇权日趋衰弱B.内阁与丞相制一致C.内阁取代六部D.君主专制日益加强

9.

清朝初年,人们 衣布帛而不文绣 ;至清朝中后期,人们对衣服面料和质地的追求是舒适、时髦和赶潮流;同治年间, 习俗日侈,童孺而绮罗矣,台皂(奴仆或身份低下的人)而丝縞矣……其风自城市及乡落矣。 这一变化反映出(  )

A.追求时尚成为社会主流B.社会经济发展影响民众生活C.服饰呈现出多样化趋势D.服饰受到了社会剧变的影响

10.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上海地区,中外相安,照常通商。I860年,在英法联军欲大举进犯大沽地区时,两江总督何桂清等人却与侵略军头目们商议 借师助剿 之事。在他们的乞求下,英法两国留下部分士兵,以保障上海地区的安全。这反映了当时(  )

A.中央集权被严重削弱B.地方员官主动适应国际潮流C.地方自主性得到增强D.部分官员缺乏现代国家观念

11.

图1是中国近代某一历史时期北京城的示意图(局部)该时期是(  )

A.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B.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C.八国联军侵华时期D.辛亥革命时期

12.

自中华民国的名称确定以后,帝制被抛入茅坑,便再也爬不起来了……无论帝制也罢,复辟也罢,都很快地塌台……”。这主要说明辛亥革命(  )

A.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B.推翻了传统封建专制制度C.促进了社会习俗变革D.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13.

1915—1918年出版的《新青年》中, 社会主义 一词总共才岀现3次;而1919—1922年,该词出现达1188次,甚至一些与新文化运动不相干的人也追求时髦,大讲他们的所谓 社会主义 。这一变化反映出(  )

A.无产阶级运动日益高涨B.社会主义 受到了民众拥护C.新的价值观念日益凸显D.资本主义政体被知识界否定

14.

1919年6月7日,北京总商会的呈文中有警告说: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民气兴奋,诚未可遏塞而致溃决。 随后,直系军阀吴佩孚致电时任大总统徐世昌: 如谓民气可抑,众口可箴,窃恐众怒难犯,专欲难成,大狱之兴,定招大乱。 这些主张(  )

A.推动了五四运动的深入发展B.要求政府对 三罢 斗争让步C.源于罢课学生遭到政府缉捕D.揭示了五四运动的里程碑作用

15.

1934年,以蒋介石为首的南京国民政府发起了 新生活运动 ,蒋介石宣称该运动 就是使整个社会、全体国民生活军事化,以增进其勇气和敏捷,增强其对艰巨工作和痛苦的忍耐力,特别是养成人们联合行动的习惯和能力,以便将来为民族牺牲。 该运动旨在(  )

A.准备对日侵略进行抗争B.凝聚人心铸成抗日长城C.提高民众对战争的警惕D.对民众的观念进行改造

二、材料阅读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2分)

先秦儒学的重要观点

角度

内容

影响

天人观

天意不可违;天人合一;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家无二主,尊无二上

强调了纲常伦理;论证了君主的权力

民本思想

内圣外王之学

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身以安百姓

依据表格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填写①②③。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1865年,英国驻上海领事报告说,外商不借助本地代理人, 就不可能从内地买到茶叶 。为了克服这些障碍,外国资本主义势力开始利用和依靠一批特殊的中介人物,就这样,到19世纪60年代,在各通商口岸终于形成了一支庞大的买办队伍。而买办的职能也发生了变化,不再是 仆役头目 贸易中介 ,而成了外国资本主义势力进行扩张与渗透必不可少的工具。

——摘编自吴申元《中国近代经济史》

材料二
在生活和交往方式上,香山买办……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徐润是晩清最接近西方社会生活的中国人之一。他在对西式日用器物和食品感兴趣的同时,对中国传统的生活方式仍然心存偏爱……在饮食起居和家庭子女教育等方面,他开始崇尚和接受西方上层社会的生活方式……而其在家乡香山北岭村所建的竹石山房(即愚园),则具有中西合璧式的建筑风格。

——摘编自徐龙《香山买办与中国的近代化》

(1)根据材料一,分析近代中国买办阶层出现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中国买办生活方式的特点。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近代中国买办阶层的认识。(8分)

三、开放性试题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
关于古代中国中央王朝对民族地区的统治,有学者在研究过程中发现了一个重要的法则:汉人统治者将其统治下的地域分成多重来进行统治,而非汉民族统治者则是将其统治下的地域分成多元来进行统治。

——摘编自[日]王柯《从天下国家到民族国家——历史中国的认知与实践》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学者的认识提岀你自己的见解(赞成、质疑、修改皆可),并说明理由。(要求:见解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
国共关系彻底破裂之后,中国共产党人很快就走上了苏维埃革命的道路。在中国推行的俄国苏维埃革命模式,很快就遇到了中国政治、经济以及革命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一次次武装暴动的失败,清楚地证明了在中国不可能像俄国那样一下子掀起全国革命的形势。实行农村武装割据不可避免地成为共产党人的唯一选择。然而,无论是中共中央还是当时负有指导中国革命责任的莫斯科,都没有及时地认识到中国革命的这一重要特色。直到1930年秋天之后,中共中央的工作重心才开始逐渐地从城市转移到了农村。

——摘编自杨奎松《中国近代通史:内战与危机(1927—1937)》

根据材料并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史实,以 工农武装割据 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