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度山东省临沂市沂水、河东、平邑、费县四县区联考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期中考试 适用省份:山东省 试卷年份:2021年 题数:19 浏览数:320

一、单选题

1.

商鞅变法的内容之一是 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 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 。这种做法主要是(  )

A.清除旧贵族残余势力B.强化政权存在的基础C.改变落后的婚姻制度D.倡导民众的独立意识

2.

史载,秦时除置一守一尉外,又置一监。汉武帝置刺史, 郡守不得面奏事,而刺史得面奏事 。这说明经秦到汉(  )

A.地方监察官位高权重B.监察的对象发生改变C.对地方管控逐渐减弱D.重视监察机构的设置

3.

据《元史·刑法志》载: 诸为子行孝,辄以割肝、封股、埋儿之属为孝者,并禁止之。 元代的这一规定(  )

A.规范了儒家伦理道德秩序B.摒弃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C.重视尊老敬贤的教化作用D.客观上具有思想解放进步性

4.

如图是北宋时期南北地区科举入仕官员人数变化趋势图(单位:人)。该图信息反映出北宋(  )

A.政治重心南移江浙B.北方追求科举趋向减弱C.南方门第观念淡化D.南方的社会影响力增强

5.

明朝在江南市镇等关键要地设立巡检司管理日常治安,对一些规模比较大的江南市镇,直接委派县丞、主簿等县级官员驻镇管理;对那些规模特别大的江南市镇,还派遣同知等更高级别的官员驻镇管理。这一举措旨在(  )

A.提升市镇的经济水平B.降低政府的行政成本C.加强基层社会的治理D.凸显市镇的军事功能

6.

如表是民国时期的小学教材 修身课 的目录(部分),据此说明当时教育(  )

第一课

第二课

第三课

第四课

第五课

第六课

第七课

第八课

第九课

第十课

自重

改过

去伪

立志

御辱

恒心

坚忍

名誉

知耻

谦虚

A.重视继承优秀精神遗产B.重视开阔国际视野C.重点培养现代公民意识D.忽视社会公德教育

7.

1971年10月25日,联合国2758号 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组织中的合法权利 的议案决议案表决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其中欧洲国家投反对票的只有马耳他,投弃权票的是希腊、西班牙、卢森堡。这(  )

A.是当时两大阵营冷战对峙的恶果B.反映出美国对华孤立政策趋于破产C.说明苏联影响着欧洲的外交政策D.说明新中国政府在国际上获得承认

8.

“(它)汲取了传统中国 从俗从宜 的治边经验,根据不同的习俗、文化、制度和历史状态以形成多样性的中央—-地方关系,但这一制度不是历史的复制,而是全新的创造 。新中国的这一 创造 (  )

A.团结了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B.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C.成为新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D.是基层民主制度的成功实践

9.

罗马法学家盖尤斯(约130~约180年)在自己的著作《法学阶梯》中指出: 如果某人使用被寄存在自己处的物品,则在实施盗窃。 这一观点旨在(  )

A.维护社会的经济秩序B.提升公民的道德素养C.扩大民主的政治基础D.完善罗马的成文法典

10.

1689年,英王威廉三世接受《权利法案》,1693年,选用了4位宠臣担任了政府要职,到1698年又重新任命了新的政府成员,1701年,接受了英国议会通过的《嗣位法》。以上材料说明(  )

A.英王积极推行宪政改革B.英王与议会矛盾尖锐C.英国政局长期动荡不安D.英王仍有很大的权力

11.

17世纪,荷兰在国内创办了养老院、孤儿院和救济院,政府还兴办医院,实行日常消费品的低税政策,维持物价低水平,保证社会大众的生活。与这些举措相关联的历史背景是(  )

A.海外殖民扩张和掠夺B.工业革命的不断深入发展C.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D.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

12.

英国曾于1855年、1870年两次颁布法令,规定由独立于党派之外的文官委员会主持文官考选,文官不得参与政治活动和盈利性经济活动。1883年的《美国文官法》也规定:任何公务人员都没有权力利用职权或个人影响去强迫别人或别的团体采取政治行动。由此可知,当时英美文官制度改革的相同目的是(  )

A.保证公共权力运行的稳定B.完善欧美国家的政党政治C.杜绝官员权力滥用与腐败D.彰显选拔公正与社会公平

13.

如表是1750—1850年间,英国266位工业家在创建其大型企业时所属的社会阶层分布表。从中可以看出(  )

社会阶层

划分数量

所占比例

上等阶级

8

30

中等阶级

142

533

底层中等阶级

85

320

劳工阶级

31

117

A.社会阶层固化严重B.社会贫富差距缩小C.社会流动的开放性D.工农业比例的变化

14.

下表是战后初期国际社会签订的部分协定、公约。这反映出(  ) 

194512

194710

19498

195011

19517

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

关税和贸易总协定

关于战时保护平民之日内瓦公约

保护人权与基本自由公约

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

A.国际社会的法制化B.发达国家主导着国际事务C.国际社会保护弱者D.经济是国际交往主要内容

15.

到1971年,英国的黄金储备仅是它对外流动负债的15.05%。此时美国已完全丧失了承担美元对外兑换黄金的能力,于是,尼克松总统不得不于1971年8月15日宣布停止承担美元兑换黄金的义务。这表明(  )

A.美英盟友关系恶化B.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瓦解C.欧元冲击美元地位D.英国制约了美国霸权地位

二、材料阅读

16.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与明代省级设三司、分理事务不同,清代按省设置督抚为最高长官并成为定制。皇帝以奏折之朱批及廷寄上谕直接指挥督抚,督抚亦将重大军政要务先行奏闻,以得到皇帝密谕的指示。乾隆年间将前代巡按制度永行停止,赋予督抚监察所辖省区的最高监察权力,同时督抚之间、督抚与藩臬两司间通过密折相互监督制约,道府州县等官遇督抚不公亦可揭发,盐政、织造等内府官员也负有监察地方的特殊使命。督抚、布政使及重要的道府官员之选任,由吏部、军机处开列候选名单,呈皇帝选定。官员定期考核,三年一次,以定其奖惩及升降补调,激励其尽职守法。因清初军费开支巨大,中央留给地方所用的赋税收入、衙署办公经费、官员薪俸比明代大为减少,全国平定后,留给地方经费仍然很少,且在使用上严格控制。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明清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清代前期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举措。(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清代前期对地方控制举措的影响。(7分)

三、开放性试题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人丁→土地、财产

实物→货币

繁→简

不定时→基本定

如图是某位老师授课时的板书内容,请依据如图信息和所学知识判断板书内容的主题并表述成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主题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18.

梁启超在《呵旁观者文》中,提出 国事者,国民人人各自有其责任者也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02年梁启超创办《新民丛报》,该报 取《大学·新民》之意,以为欲维新吾国,当先维新吾民。中国所以不振,由于国民公德缺乏,智慧不开。故本报专对此病以药治之,务采中西道德以为德育之方针,广罗政学理论以为智事之本源

——摘编自梁启超《新民丛报宗旨》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对梁启超此时社会责任的理解。

四、材料阅读

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法国《民法典》又称《拿破仑法典》。1804年由拿破仑政府制定并实施。《民法典》共2281条,几乎涉及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在世界法制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法国《民法典》书影

内容节选

第8条所有法国人都享有民事权利;
第537条除法律规定的限制外,私人得自由处分属于其所有的财产;
第1123条凡未被法律宣告为无能力之人均得订立契约;
第1134条依法成立的契约,在缔结契约的当事人间有相当于法律的效力。
材料二
在民法典中把古代罗马法——它差不多完满地表现了马克思称为商品生产的那个经济发展阶段的法律关系——巧妙地运用于现代的资本主义条件,……以致这部法国的革命的法典,直到现在还是包括英国在内的所有其他国家在财产法方面实行改革时所依据的范本。

——摘编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

(1)依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法国《民法典》所蕴含的法律原则及颁布的历史意义。
材料三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高票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宣告中国迈入 民法典时代 。一个 字折射出整个国家治理水平的提升: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族精神融入民法典,引领传统美德和社会公德深入人心;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破解人工智能发展带来的矛盾冲突,强化互联网时代个人信息保护;破解高空抛物坠物难题,维护小区业主合法权益,明确禁止高利放贷。

——摘编自新华网

(2)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颁布时的主要有利因素和内容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