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福建省中考历史一模试题

适用年级:九年级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适用省份:福建省 试卷年份:2021年 题数:34 浏览数:477

一、选择题

1.

考证 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 最可信的史料是(  )

A.半坡居民的房屋复原图B.神农氏画像石刻C.河姆渡遗址的稻谷遗存D.西汉的耧车模型

2.

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室,大夫有贰宗,土有隶子弟。 与此材料有关的制度是(  )

A.丞相制B.郡县制C.科举制D.分封制

3.

历史学习过程中,要学会区分历史叙述与历史解释。下列关于图1所示工程的表述,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战国时期秦国李冰父子在岷江流域修建B.由 分水鱼嘴 飞沙堰 宝瓶口 等部分组成
C.被列为 世界文化遗产 D.人类征服,协调自然的成功典范

4.

班固《汉书》记载: 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 材料反映了西汉巩固统治的指导思想是(  )

A.道家思想B.儒家思想C.墨家思想D.法家思想

5.

李白的诗句 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 ,反映了中原人民纷纷南迁江南的情景。据诗判断,北方人民南迁的原因是(  )

A.南方气候温暖B.南方土地肥沃C.北方战乱频繁D.北方自然灾害严重

6.

名落孙山 源自 皇榜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与此有关的制度是(  )

A.中央集权制B.三省六部制C.科举制D.行省制

7.

下表为汉至宋南北方户数统计表(单位:万户).表中户数变化最能说明这一时期(  )

地区

朝代

西汉(2

西晋

唐代

宋代

965

149

493

459

111

65

257

830

A.经济重心南移B.政治统治开明C.城市经济活跃D.民族融合加强

8.

吐蕃作为元代一个单独的大行政区,未设行省,由中央宣政院直接统辖,宣政院下属的低级地方官员可由当地僧侣首领按本地习惯自相传袭。这体现了古代边疆治理的智慧为(  )

A.订立盟约B.因地制宜C.武力征服D.和亲联姻

9.

郭沫若诗云:“《本草纲目》广罗博采,曾费三十年之殚精。伟哉夫子,将随民族生命永生。 文中 夫子 是指(  )

A.李时珍B.张仲景C.宋应星D.徐光启

10.

立场往往影响到作者对历史的叙述。1840年,英国发动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为了掩盖侵略战争的目的,英国把这场战争称为(  )

A.鸦片战争B.通商战争C.夷匪犯境D.争霸战争

11.

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说: 废墟是课本,让我们把一门地理读成历史……废墟昭示着沧桑,让人偷窥到民族步履的蹒跚。 下图所示遗址见证了 民族沧桑的历史 是(  )
202112192218417608

A.鸦片战争的失败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C.沙俄侵占我国领土D.洋务运动破产

12.

在 1900 年北京的街头,人们见面时可能谈及的话题是(  )

A.关于军警在街头为行人剪辫子的情形B.关于废除科举制的诏书C.关于京师大学堂开设的课程D.关于废止缠足的法令

13.

《绝版袁世凯》一书中写到: 好样的如光绪皇帝,数千年的旧制度,人家103天里发了数十条手谕就想改变,后来一个上午就让人给废了。 该书作者评述的是(  )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

14.

小学课本改用白话, 国文课 改称 国语课 倡导这一变革的是(  )

A.林则徐B.李鸿章C.梁启超D.胡适

15.

朱德诗句 革命雄狮会井冈,集中力量更坚强 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国民革命B.南昌起义C.建立井冈山根据地D.井冈山会师

16.

歌曲承载着历史。以下歌曲与历史事件搭配正确的是(  )

A.《国民革命歌》——辛亥革命B.《十送红军》——长征C.《义勇军进行曲》——井冈山斗争D.《大刀进行曲》——解放战争

17.

1945年,罗家伦所作《凯歌》的歌词:“……看我们的百万雄师,配合英勇的盟军……扫残敌,如猛虎驱羊踏破小扶桑……这真不负我们全民抗战……”。《凯哥》创作的历史背景是(  )

A.日本投降B.重庆谈判C.渡江战役D.开国大典

18.

让我告诉世界,中国命运自己主宰,让我告诉未来,中国进行着接力赛……”对歌词中 中国命运自己主宰 理解正确的是(  )

A.中国取得了抗日战争胜利,洗刷民族耻辱B.中国赢得了民族独立,人民开始当家做主
C.中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推翻了清朝封建统治D.中国开始改革开放,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9.

下图所示邮票纪念的成果出现的历史阶段是(  )
202112192218417608

A.新中国成立初期B.一五计划期间C.大跃进时期D.改革开放初期

20.

它被中共中央国务院誉为 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 ,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第一步改革中最亮丽的风景线。它指(  )

A.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建立B.沿海和内地经济开放城市设立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21.

美国著名历史学家费正清说: 从1950年到1971年,华盛顿送上月球的人比派往中国的还多。 这主要是因为(  )

A.美国忙于世界大战B.美国对中国的敌视C.美国实行贸易保护D.中国推行闭关政策

22.

实行民主制的雅典国家被称作 男性公民的俱乐部 。这指的是雅典民主政治的(  )

A.产生条件B.主要内容C.制度缺陷D.进步作用

23.

日本文字在创制过程中借用了汉字的草书和楷书,形成了 平假名 片假名 。据此可以推知,日文形成于(  )

A.大化改新时期B.幕府统治时期C.倒幕运动时期D.明治维新时期

24.

钱乘旦教授《从历史学视角透视世界现代化进程》指出:英国克服专制王权,实现权力向下转移,是其政治现代化的第一个目标。英国完成这一目标是通过(  )

A.处死查理一世B.克伦威尔就任 护国公 C.1688年光荣革命D.《权利法案》的颁布

25.

历史解释是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下列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B.1789年法国民众攻占巴士底狱
C.1787年美国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D.1804年《拿破仑法典》颁布实施

26.

如图所示人物是《100个改变历史的人物》排在第一位的人物,被誉为把 的福音传播到人间的天使的 发明大王 ,他是(  )
202112192218417608

A.爱迪生B.卡尔·本茨C.富尔敦D.瓦特

27.

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这一时代强音最早出自(  )

A.《权利法案》B.《人权宣言》C.《独立宣言》D.《共产党宣言》

28.

结盟是战争的序幕,战争是政治的继续。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形成的两大对立的军事集团是(  )

A.北约集团与华约集团B.社会主义阵营与资本主义阵营C.反法西斯同盟与法西斯集团D.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

29.

1933年,罗斯福宣誓就任美国总统,开始实施 新政 。罗斯福新政最突出的特点是(  )

A.全面抑制通货膨胀B.建立社会保障制度C.国家全面干预经济D.实行 以工代赈

30.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世界各国在抗击疫情中有着共同的利益。这个共同利益应当反映在超越特殊的国家利益的共同政策之上。为此,各国政府应(  )

A.实行贸易保护主义B.推行单边主义政策C.反对世界政治多极化D.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二、材料题

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6分)
材料  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制定,标志着斯大林体制(苏联模式)的形成。极权的斯大林体制给国家、人民、党、社会主义思想本身造成了巨大损失。

——摘编自《苏联共产党第28次代表大会文件汇编》等

(1)根据材料,指出苏联模式形成的标志。(2分)
(2)你是否同意材料评价苏联模式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4分)

3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丝绸之路最初是军事路、外交路。汉武帝派使臣联合西域的大宛、乌孙、大月氏,成立一个松散的合作联盟,旨在孤立和削弱匈奴势力。之后是民生路、商业路、世贸路,再之后发展成了当时世界上最繁忙的物流大通道。

——穆涛《汉代的政治丰碑和国家隐痛》

材料二
材料三  唐以前海路一直是陆路的补充。但中唐以后陆路阻绝,加之经济重心南移,指南针发明及航海技术进步,海上丝路开始繁荣,超过并逐渐取代了陆路。

——摘编自杨正位《丝绸之路的历史动能与当代启示》

(1)根据材料一指出汉武帝派使臣出使西域的根本目的,并概括丝绸之路功能的转变。(3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唐代对外交往的特点,并试举两例唐朝对外交往的史实。(3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海上丝绸之路繁荣的原因。(3分)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朝和唐朝中后期对外交往的不同。(3分)

3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两次世界大战的关键词。

萨拉热

窝事件

莫斯科

战役

日本偷袭

珍珠港

日本正式

签署投降书

凡尔登

战役

德军闪

击波兰

斯大林格

勒战役

诺曼底

登陆

不列颠

之战

美国参加

协约国

作战

雅尔塔

会议

德国正

式签署

投降书

材料二  1942年的宣传海报《绞死希特勒》。
202112192218417608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一战的导火线。(2分)
(2)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要叙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进一步扩大、转折和结束的全貌。(4分)
(3)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海报出现的历史背景并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取得胜利的最主要原因。(3分)
(4)综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简单归纳两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有何不同?(3分)

3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材料  中国近现代历史大事记(部分)

时间

事件

结果

1851—1864

太平天国运动

失败

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

洋务运动

失败

1898

百日维新

失败

1949

开国大典

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

1956

三大改造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978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时期

——摘编自李良玉《新编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我国怎样的历史新时期。(2分)
(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