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湖北省荆州六县市高三12月质检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湖北省 试卷年份:2021年 题数:20 浏览数:1530

一、单选题

1.

近代考古发现,陕西陇县边家庄秦墓、湖南常德楚墓及长沙楚墓等遗址,出土的铁器大都是春秋晚期的遗物,计有铁块、铁条、铁削、铁铧、铁铲、钢剑及铁鼎、铁带钩、铁环等铁制农具,日用生活品及武器。这说明春秋晚期(  )

A.冶铁技术有了明显进步B.民营冶铁业进一步发展C.粮食产量得到显著提高D.铁制农具已被普遍使用

2.

秦始皇陵发掘的工程劳役人员的墓地中,发现瓦文墓志中标志有死者出身地点的地名共十四个,分别属于三晋、齐鲁和楚国故地。秦王朝大范围的徭役征调( )

A.加速了南方经济的开发B.推动了国家疆域的拓展C.促进了区域间文化融合D.为反击匈奴积聚了力量

3.

南宋高宗初年, 江、浙、湖、湘、闽、广,西北流寓之人遍满 ,湖北面粉的消费量迅猛增长,麦价急遽上升, 麦一斛至万二千钱 ,湖北农民 竞种春稼,极目不减淮北 。这表明(  )

A.人口变动导致经济结构调整B.江南经济发展水平超过北方C.北民南迁促进饮食习俗变化D.南稻北麦分布格局开始确立

4.

明代中后期,棉花 其种乃遍布于天下。地无南北皆宜之,人无贫富皆赖之,其利视丝、臬盖百倍焉 。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  )

A.经济作物成为投资对象B.农家副业占据主导地位C.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D.区域商业中心日益兴起

5.

1865年营口海关报告说, 自从营口开放以来,外国船舶的声誉与年俱增,不仅把本港当地木船排挤了一半,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把大孤山的木船生意也抢了过去。大孤山位于黄海之滨,是一个重要港口 。这表明当时(  )

A.中国经济命脉渐被列强控制B.清政府维护外国航运业的利益C.列强对华贸易优势日益加强D.中国发展新式航运业势在必行

6.

1864—1894年清政府进出口总值(单位:万海关两)统计情况如下表所示。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

时间

1864

1876

1888

1894

进出口总值

94865

151121

217184

290208

A.列强经济侵略方式发生变化B.洋务运动成效突出C.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变动显著D.中外贸易发展迅速

7.

参加和会的日本代表牧野伸显对五四运动的评价如下:
这反映出,五四运动(  )

A.支持中国代表拒签对日合约B.激发国人理性民族主义的觉醒C.促使日本改变对华既定决策D.使中国国际地位有了显著提高

8.

毛泽东深信,公开为蒋介石撑腰的美国政府是决不能听任他把革命进行到底的,共产党要想顺利地取得胜利和巩固政权,就非加入到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中去不可。由此推知,毛泽东领导的新政府(  )

A.不急于获取国际社会的支持B.希望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C.奉行 一边倒 的外交方针D.冲破了美国外交孤立政策

9.

1950—1952年全国累计完成的工业投资总额中,有一半多投到了东北地区。1952年,东北地区实际完成的工业建设投资比1951年增长211.5%,新增的工业固定资产增长了114.5%,其中新增的重工业固定资产增长了125.9%。据此可以推知,当时东北地区(  )

A.工业得到较快恢复和发展B.国民经济调整成效显著C.经济建设以工业化为中心D.工业落后面貌得以改变

10.

下表源自一部史学著作 第十三章 内容的章节目录。根据所学判断,该章内容阐述的主题是(  )

A.开始改革开放和国民经济的调整B.改变经济管理体制的新思维C.改革开放与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11.

《十二铜表法》赋予罗马社会的好处,主要是 使他们不受有特权的寡头政治的欺诈,使国家制度不致自发地腐化和败坏。 这说明《十二铜表法》(  )

A.避免了人为因素的影响B.促进了罗马帝国的立法工作C.保护了罗马平民的利益D.体现了平民获得立法主导权

12.

1563年,英国政府颁布《学徒法令》,法令的中心议题是工资管制及其执行问题,法令规定: 雇主支付超过额度的工资予以监禁10天并罚款5英镑,接受该工资的雇工则要被监禁21天。 政府实行工资管制的目的在于(  )

A.维护资产阶级统治B.推动工厂制度发展C.推行自由主义政策D.维护社会秩序稳定

13.

下图为16、17世纪西欧人航海探险开辟的其他航路的示意图。这些航路的开辟(  )

A.促进了交通运输条件的改进B.体现了列强划分势力范围的要求C.加快了商业信息的交流传播D.适应了商品的世界性流动的需要

14.

法国殖民主义者认为殖民地是母国的一部分。1912年,法国殖民者颁布《人籍法》,规定凡出生于法属西非、担任公职10年、受法语教育或服兵役获得奖励者可获得法国公民权。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

A.对殖民地进行文化殖民B.促进与殖民地文化交流C.将殖民地纳入世界市场D.鼓励殖民地向法国移民

15.

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通过出口换回大量经济建设急需的物资,主要是生产资料、机器设备等,并与一些西方公司签订 技术援助合同 ,利用资本主义国家的技术力量和机器设备迅速建立起一批重点企业。这表明当时苏联(  )

A.经济建设以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为主B.力图加快工业化建设的进程C.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D.融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

16.

1965年日本对美贸易从入超转为出超,以后日本的顺差数额直线上升,导致了日美贸易摩擦的连续发生。到了70年代,日本已一再强调要发挥其与经济大国相称的政治作用。这反映了当时(  )

A.日本经济实力超过美国B.资本主义阵营逐步瓦解C.美国霸权地位趋向衰落D.世界多极化的趋势加强

二、材料阅读

17.

【中国古代地方管理与行政区划】(14分)
材料
两千年间,行政区划的置废分合过程是不断发生的,不但无年不有,几至无月不有。不过同时设置许多政区的现象不多,而一次性并省大量政区的情况却是常有之事。一般情况下,新政区的设置多是随着经济的稳步增长、人口的逐渐增加而从容进行的。在短时间内,有大量政区同时建立,如秦始皇三十三年,在今宁夏一带的黄河一线,一次就设置四十四县;汉武帝元鼎六年起, 连兵三岁,诛羌,灭南越,番禺(今广州)以西至蜀南者置初郡十七 ’。又如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以后,六年之间封侯143人,意味着设置143个侯国,这些侯国少数以一个整县置,大部分是从秦代旧县划出部分地而设立。这说明汉初短短几年之内,就至少增加100多个县级政区的建置;再如隋后期原有郡190个,隋末天下大乱,群雄竞逐,李唐为了壮大势力,招降纳叛,凡是表示归附者,都给予州刺史的名号,因而大量 权置州郡 ,一时间,州数膨胀到五六百之多。但是出于一时的政治需要者,往往不能持久,西汉初年所封列侯,到中期已所剩无几,汉武帝元鼎五年一次就免侯削爵106人,意味着撤销106个侯国的建置。

——摘编自周振鹤著《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1)根据材料,说明影响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置废分合的主要因素。(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汉武帝元鼎五年大量免侯削爵的原因。(6分)

18.

【近现代贸易格局的变化】(12分)
材料一
鸦片战争前夕,广州是对外通商的唯一口岸。五口通商以后的最初几年,广州仍然是对外贸易的最大中心。从对外贸易上占有最大份额的中英贸易看,在整个40年代,由广州输往英国的货值,仍居于五口的首位。但是,即使在这个时候,广州对外贸易的绝对值,已经出现下降的趋势。进入50年代以后,贸易重心之由广州北移上海,就更加引人注目了。曾经被西方商人幻想为 永远是对外贸易的主要港口 的广州,在五口通商之后不到10年的光阴,便已趋于衰落。

——摘编自严中平主编《中国近代经济史》

材料二
中共中央于1979年7月15日批转了广东、福建两省的报告,指出:对两省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给地方以更多的主动权,使之发挥优越条件,抓紧当前有利的国际形势,先走一步,把经济尽快搞上去。这是一个重要的决策,对加强中国的四个现代化建设,有重要的意义。1980年5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出文件,正式将 出口特区 命名为 经济特区 ,要求将深圳特区建成兼营工业、商业、农牧业、住宅、旅游等项事业的综合性的经济特区。经济特区的建立和发展为确立中国对外开放的格局和实施沿海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战略,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摘编自郑有贵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鸦片战争前后广州贸易地位的变化及其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深圳特区建成的历史背景及其影响。(6分)

19.

【欧洲人口增长与人口迁移】(14分)
材料一
尽管19世纪有数百万欧洲人移居海外,但是1914年欧洲大陆的人口却仍然膨胀到它在1750年的3倍以上。此前大部分人口死于传染病,而传染病的传播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活水平。随着19世纪马铃薯种植的增加,人们的营养水平得到提高,对疾病的自然抵抗力也相应增强,死亡率自然也就随之下降。即使有时会发生农作物歉收,新的运输工具也保证了来自外界的充足供应。同时工业革命还改进了下水道系统,饮用水也更加安全,这也进一步降低了死亡率。新医药科学的应用,例如接种疫苗、对传染病人进行隔离等措施使得西北欧的死亡率进一步下降:从1800年至少30%降低到1914年的15%左右。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工业化使工人离开人口稠密的农业地区进入新的工厂中心。欧洲工业化进程比较缓慢的南部和东部等地向德国、法国,尤其是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的工业中心输送了几十万移民。在19世纪末,意大利、葡萄牙、西班牙的移民者也如潮水般涌入了有更广阔前景的拉丁美洲国家。19世纪早期,在英国的领导下,从非洲贩运奴隶的贸易废止了,只是向中东贩运奴隶的现象还留下一些残余。人道主义关怀和工业化工厂有效组织自由工人进行生产的新能力都推进了奴隶制度的废除。

——摘编自皮特·N·斯特恩斯著《全球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以后欧洲人口增长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欧洲工业化进程对人口迁移产生的影响。(6分)

三、开放性试题

20.

【明清时期中西雇佣劳动】(12分)
材料
根据清代刑部档案,许涤新、吴承明列出24例关于清中叶农村雇工的记载,雇工人数在8人之内的20例,占80%;20例中又以雇工3—5人为多。此外,雇工中短工占一半,属临时帮佣,只是家庭劳动力的补充,属于 农家夫耕妇馐,终岁劳动,日不暇给,则雇工力穑 。而西欧16世纪以后,农场的经营规模就出现了从小型向中型甚或大型发展的趋势。在R.H.托尼统计的英格兰67个农场中,33个农场的经营面积超过200英亩(合1200多市亩),占55%,已具有相当规模;12%以上的农场达500—900英亩,可谓规模恢弘,现代农场的形象已依稀可见。

——据侯建新著《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与中国》

明清时期中西雇佣劳动的规模相差悬殊。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西雇佣劳动呈现不同规模的原因,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