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广西壮族自治区名校大联考高三上学期精准备考原创模拟卷(一)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广西壮族自治区 试卷年份:2021年 题数:17 浏览数:897

一、单选题

1.

春秋中期以后,青铜器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具体表现为原王室的青铜器变为各诸侯自铸的青铜器,原来的 礼器 变为了士大夫阶级享用的器物,或成为象征个人财富的器物。这从本质上反映了当时(  )

A.地方势力壮大B.传统制度遭到破坏C.商品经济兴起D.青铜工艺达到顶峰

2.

管仲于齐境每30里设一驿站,积储食物以供应外来商旅,在齐都 为诸侯之商贾立客舍 ,由此 天下之商贾归齐若流水 。以上信息表明齐国(  )

A.放弃 工商食官 政策B.视工商业为立国之本C.商人的政治地位得到提高D.以政策为导向促进经济发展.

3.

东汉末年至南北朝时期出现了 壁主 宗主 等族权组织的形式。宋明以后,族权形成了严密的、固定的组织形式,祠堂、族田、祭祀、家法、家礼、族长等家族制度的结构形态均有具体规定。这一历史趋势表明(  )

A.政权和族权逐渐分离.B.贵族政治影响深远.C.中央对地方管控不力D.宗法伦理传承不辍

4.

王昭君是汉代和亲的一位女子,宋代之前.题咏昭君的作品以哀伤凄凉为主调。宋代以后,长期被泪水浸泡的昭君,有了悲壮慷慨的光辉,常与屈原联在一起被诗人们咏叹,成为家国气象的象征。这主要是基于(  )

A.文学风格更能表达丰富情感B.政治化的情感性引申与附会C.文人的际遇与家国天下抱负D.伦理道德教化的逻辑和理想

5.

在鸦片战争之后, 清朝统治者依然死抱住 中国中心 的残破罗盘。这个时代错误的传统观念使中国在此后几十年中都找不到自己在现代世界坐标上的准确方位 。以上观点旨在强调(  )

A.统治者未能正确总结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B.近代早期中国还未找到现代化的正确路径
C.近代中国社会缺乏领导现代化的中坚力量D.中国中心 观是阻碍中国现代化的思想因素

6.

1875年,清政府于各省设立洋学堂推广西式教育,并于传统的科举考试中首创 洋务进取 一项。到1896年,洋务派先后创办新式学堂多所, 至是新学校开始遍设于各地了 。洋学堂的设立客观上(  )

A.拉开了近代教育体制改革的序幕B.开始动摇科举考试的地位C.为洋务运动培养了大批实用人才D.推动了教育救国浪潮兴起

7.

郑观应是中国现代化运动思想的代表和先驱,被誉为是 全面看世界的第一人 ,其一生职业经历丰富,大体分为六类:一是少年时期的儒生;二是外国公司的低级职员;三是私营商业主;四是外国公司的高级职员,即买办;五是中国洋务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六是短暂的官员生涯。透过郑观应的职业经历,可知近代中国(  )

A.民族资本发展艰难B.西学东渐占据主导C.经济形式性质多样D.社会阶层流动频繁

8.

1949年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结束后不久,毛泽东指出,要处理好 四面八方 的关系,实行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政策,其中公私关系、劳资关系是最基本的。这一指示主要着眼于(  )

A.实现对大中城市的顺利接管B.维护工农群众的根本利益C.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D.实施工业优先发展的战略

9.

作为哲学家的苏格拉底在政治上不断地追问关于正义、真理、公正的答案,他认为普通民众不具有关于这方面的知识。因此,他(  )

A.主张 美德即知识 B.反对直接民主制C.倡导 贤人 统治国家D.鼓励人们独立理性思考

10.

有学者指出,十月革命后,列宁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随后又大刀阔斧地否定了它。但在现实生活中,因为战时共产主义渊源中的一根主线是布尔什维克所渴望的共产主义,所以战时共产主义的思维模式和行动轨迹并没有得到彻底消除。这反映了(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历史影响有限B.斯大林的一些政策渊源于战时共产主义C.列宁曾部分恢复战时共产主义政策D.新经济政策更适应政治经济发展的需求

11.

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被政治对手视为一个本质上的社会主义者,40年代和50年代的自由主义史家因为他领导的改革恢复了美国的繁荣和公正,将他奉为名人。60年代激进的史学家认为他是资本家的仆人,并不是真的热衷于帮助底层的人民。由此可知,社会與论都认为罗斯福新政(  )

A.对现代美国的发展起到关键作用B.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C.导致了美国社会阶层的严重分化D.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模式

12.

初看之下,画面似乎杂乱无章,但构图其实是十分严谨的。画中只有黑白两色加上灰色的阴影,除此之外没有其他色彩。各种形象都受到歪曲,由此而表现混乱与恐怖。 材料中风格的绘画作品(  )

A.力图客观描绘视觉现实中的片刻B.以瑰丽想象和夸张手法塑造形象C.注重雕塑般人物形象而不是色彩D.会令人感到一时新奇和长久迷惘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启蒙运动作为一次思想文化运动,在18世纪中后期从英、法等国传入德国以后,由于德国特殊的历史条件,出现了新的特点。启蒙运动在德国的政治努力成分相对不足。它既不像英国一样是17世纪中期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也不像法国那样以1789年大革命的思想准备而出现,而是针对当时德.国政治.上四分五裂的状况,在宣扬理性、宽容、进步等启蒙理念的同时,将民族意识的提升和民族的文化认同作为自己努力的主要目标,希图以此促进德意志民族的统一。由于相关努力纯粹是文化领域的,它体现出来的只能是一种文化气息浓厚的民族主义。

——摘编自邢来顺《启蒙运动与德国的文化民族主义》

材料二
20世纪10年代的这些启蒙思想者号召国人负起民族、社会、历史的责任,摆脱民族和国别的局限性,用世界眼光观察一切,绝不能以 国情 为借口拒绝学习普世性的文明: 我国青年……不可不放眼以观世界。 投一国于世界潮流之中,潮流所及,莫之能违。于此而执特别历史国情之说,以冀抗此.潮流,是犹有锁国之精神,而无世界之智识。 西方的启蒙运动确立了 自由、平等、博爱和民主 的政治理念,中国的新文化运动则使中国一代知识分子把民主和科学视为立国之本。

——摘编自王铁群《新文化运动——中国的启蒙运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德国启蒙运动的背景并分析其影响。(12 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德国启蒙思想与中国启蒙思想的异同,并指出导致这种不同的主要原因。(13分)

三、开放性试题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中国和美国重要法律文献

中国

美国

《钦定宪法大纲》1908827日颁布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311日公布

美国1787年宪法17879月完成拟定工作

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宪法性文件,分为正文君上大权十四条和附录臣民权利义务九条两部分,它采取的是对君主权力作具体规定、对议会权力作明确限制的做法。规定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凡一切军事,皆非议院所得干预等。皇帝拥有颁行法律、设官制禄、黜陟百官、总揽司法、召集和解散议院、统帅军队、宣战媾和、赏罚、恩赦和发布命令等大权。

约法指出: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约法由总统制向内阁制转变,它规定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暑之。约法规定:参议院拥有立法权,同时拥有对总统决定重大事件的同意权;在临时大总统对参议院议决事件有咨询复议权时,规定有三分之二参议员仍坚持原议,大总统必须公布施行;参议院在认为大总统有谋叛行为时,得依法行使弹劾权。

宪法规定,全国各州实行共和政体合众国不得授予贵族爵位。规定美国实行联邦制,13个州成为统一的国家,强调联邦的最高地位,中央与州取得某种权力平衡,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宪法规定按三权分立原则组成政府机构,分别规定了立法、行政和司法三大部门的权力。立法权归国会,行政权归总统,司法权归最高法院及其下属法院。三权分立原则使行政、立法、司法三个权力机构互相制衡,以防止专制的出现。宪法保留了奴隶制,不承认妇女、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和白人男子相等的权利。

从材料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相互关联,史论结合。)

四、材料阅读

15.

【历史—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早在新中国成立前夕的1949年6月,刘少奇就曾提出过,将来国家对于各行业都要 按各行业部门成立公司或托拉斯,经营国家的工厂和矿山 。在20世纪60年代初,他在 按经济办法管理经济的指导下,提出了要学习和借鉴资本主义办托拉斯的经验,通过组织专业公司和联合企业的办法来管理企业的重要思想。正是在刘少奇多年的积极倡导下,1964年8月17日,党中央、国务院批准了国家经委《关于试办工业、交通托拉斯的意见的报告》,并于当年在全国部分工业、交通行业中试办了烟草工业公司、汽车工业公司等12个全国性和区域性托拉斯。1965 年,又试办了黄金工业公司等4个全国性的托拉斯。此外,还有6个省、市试办了一些地方性的托拉斯。为了进一步抓好托拉斯的试点工作,中央还于1965年6月专门召开了托拉斯试点工作座谈会,在认真总结前一阶段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布置了下一阶段拟在全国扩大试办一批区域性托拉斯的工作。然而,次年开始的 文化大革命 ,使得试办托拉斯的工作刚刚起步不久便被迫中断。

——摘编自唐根华《我国工业管理体制改革的一次尝试——刘少奇与60年代初试办托拉斯的理论与实践》

(1)根据材料,概括刘少奇进行工业管理体制改革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指出刘少奇工业管理体制改革的特点。(9分)

16.

【历史—选修 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东京审判在国际惩治战争犯罪的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审判以成文法的方式界定了战争犯罪的具体内容。另外为保证战争犯罪得到公正的审判,明确规定了法庭的组织程序、审判程序以及之后的执行方式。东京审判扩充了战争犯罪的内容,在已有的战争罪的基础上,增加了 违反人道罪 ,规定了破坏和平罪的定义,成为国际界定战争犯罪的通行标准。但东京审判存在着很多的不彻底:首先,被告只有作为甲级战犯的个人,没有对犯罪组织提出指控,其次,没有把裕仁天皇作为甲级战犯进行起诉和审判。而且东京审判中判的有期和无期徒刑没有得到切实的执行,也使很多日本民众产生了错误的认识,并进而质疑东京审判的合法性。

——摘编自徐安军《国际惩治战争犯罪历史的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东京审判在惩治战争犯罪方面的新贡献。(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东京审判的不彻底带来的消极影响。(9分)

17.

【历史—选修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谭嗣同1865年生于湖南官僚家庭,其父曾任湖北巡抚。自 幼接受传统教育,但省试六次不第。成年后漫游南北十年之久,期间结交江湖豪杰,也对中国社会有了深刻认识:整个社会腐败与黑暗,民众愚昧与困苦。1889 年后,投入专研明清时代的启蒙思想,也开始认识西方文化。30 岁那年,思想发生激变,并在北京参加了强学会。此后进入仕途,并参与了维新变法。他提出尊君思想是两千年来最大害,以此为发端,对儒家 三纲五常 也提出了质疑。人类之初,人人平等,无君民之分,随着社会事务繁杂,为了治理,才产生君臣,人民可以根据君是否为民办事而决定是否更换君主。为促进社会发展,变法图强,他提出应进行 顺乎天,应乎人 汤武革命 。谭嗣同虽然是温和改良运动时代的豪杰,但却为未来社会发展献出了生命。

——摘编自谢遐龄主编《中国社会思想史》

(1)根据材料,概括谭嗣同的政治思想。(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 谭嗣同虽然是温和改良运动时代的豪杰,但却为未来社会发展献出了生命 。(6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