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湖南省名校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湖南省 试卷年份:2021年 题数:22 浏览数:2398

一、单选题

1.

春秋战国时期兴起了一些区域性的或全国性的经济都会,如定陶因交通发达被推为 天下之中 ,邯郸 北通燕、涿,南有郑、卫 ,雒邑 东贾齐、鲁,南贾梁、楚 。这些现象反映的本质是(  )

A.分封制的瓦解促进了经济发展B.生产技术进步推动了商业发展C.诸侯争霸兼并推动了商业发展D.各国的重农抑商政策遭到失败

2.

据《汉书·武帝纪》,西汉于元狩二年(前121年)设立酒泉郡、武威郡;元鼎六年(前111年)设立张掖郡、敦煌郡;据《汉书·地理志》,西汉于太初元年(前104年)设置酒泉郡与张掖郡,太初四年(前101年)设武威郡,后元元年(前88年)设敦煌郡。除《武帝纪》与《地理志》的记载存在矛盾之外,《史记》《汉书》中还有多处与以上记载相抵触的史料。出现这种矛盾记载最主要的原因是(  )

西汉形势图

A.边疆形势的极不稳定B.史学家确定的标准不一致C.西汉档案记载的混乱D.后人考证修改的不同结果

3.

魏晋南北朝时期,畜牧业经济一度在北方的主要农区大肆扩张,但在经历一段时期的繁荣之后,继而重新衰退,到北魏中期中原地区一度变为牧场的土地又恢复了农业生产。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北方自然条件发生重大变化B.各族统治者推行不同的经济政策C.大量少数民族成为农业居民D.北方统一后汉族地主把持了政权

4.

唐初的三省制中,尚书省位在中书、门下两省之上,唐太宗时一方面有意减轻、以致架空尚书仆射的职掌,一方面委派亲信重臣主持门下省工作,更设立政事堂议政制度。这些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

A.加强审核职能以提高决策的科学性B.提高门下省地位防止宰相专权C.整合尚书门下两省以提高行政效率D.尚书门下相互制约以维护皇权

5.

隋唐两宋节妇烈女对照表

上表数据对比反映了(  )

A.两宋时期封建伦理观念得到强化B.两宋政府对人民人身控制加强C.两宋时期门第观念深入社会底层D.两宋时期社会风气更保守封闭

6.

明清时期兴起一些手工业中心,商业和长途贩运日益发展。但与此同时,农民的家庭生产多样化程度也在提高,特别是传统棉织技术普及后耕织结合的程度加强,自然经济得到新的生产技术的支持而更趋稳固。这表明(  )

A.明清时期经济转型面临严重的阻碍B.明清时期生产技术进步阻碍工商业发展C.明清工商业的发展巩固了小农经济D.明清时期技术进步促使小农经济的转型

7.

官利制度是近代中国股份制企业中的利润分配方式。1909年两广总督袁树勋给清廷的奏折中曾说: 按照定律,公司未有盈余,不得移本作息,然吾国风气未开通,各省商办实业、公司自入股之日起,即行给息以资激劝,以广招徕。 由此可知(  )

A.洋务企业得到迅速发展B.部分先进中国官僚积极学习西方融资方式C.两广地区思想最开放D.近代中国企业发展的特殊性与艰难性

8.

孙中山在《建国方略》(1917—1920年)中谈到: 满清之颠覆者,此心成之也;民国之建设者,此心败之也。夫革命党之心理,于成功之始,则被 知之非艰,行之惟艰 之说所奴,而视吾策为空言,遂放弃建设之责任。……故先作学说,以破此心理之大敌,而出国人之思想于迷津,庶几吾之建国方略,或不致再被国人视为理想空谈也。 这反映了孙中山强调(  )

A.思想文化建设在革命和建设中的重要性B.辛亥革命缺乏统一的领导核心C.革命党人要有健全的心理素质D.民主革命比民主建设更容易成功

9.

1944年,豫湘桂会战已接近尾声,毛泽东在一次会议上说: 今后主要发展方向是南方,对于东北只能静观苏联的动静。 但在中共七大上毛泽东强调: 从我们党,从中国革命的最近将来的前途看,东北是特别重要。如果我们把现有的一切根据地都丢了,只要我们有了东北,那么中国革命就有了巩固的基础。 中共这一战略的重大转变(  )

A.影响中国政局未来发展走向B.表明中共不再重视根据地建设C.反映东北地区是国共斗争的重要地带D.说明当时国内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10.

四个现代化 形成过程表 四个现代化 基本内容
四个现代化 基本内容(  )

A.反映了中共缺乏建设社会主义经验,政策摇摆不定B.推动了 科教兴国 方针提出
C.表明社会主义建设开始出现 的倾向D.适应了一定时期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发展需要

11.

可口可乐是改革开放之初中外合资企业的晴雨表。1981年,可口可乐在北京投产,从外销逐渐转为内销。1986年,可口可乐想在上海独资建设浓缩汁厂,但中国尚不允许外资独资,后经过中美双方协商,中美各控股50%,组成第一个中美合资企业。这主要反映当时(  )

A.中国民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B.对外开放扩大离不开对内体制改革C.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D.政企职责不分弊端得到解决

12.

在罗马法的发展过程中,诉讼程序先后呈现三种形态:法律诉讼、程式诉讼、特别诉讼。其中特别诉讼出现于罗马帝国前期,帝国后期普遍适用,成为唯一通行的诉讼程序。其特点是案件自始至终由一个法官负责,取消了过去的民选承审法官,可以逼供取证,审判不再公开进行,证据由法官决定取舍。特别诉讼的出现及普遍适用,反映了(  )

A.罗马法官凌驾于法律之上B.罗马法是人们司法实践与理论研究相结合的产物
C.司法审判权由国家司法官员所垄断D.罗马公民社会地位下降

13.

17世纪初,荷兰法学家格劳秀斯指出,海洋是所有人共有的一项财富。无边无际的作为万物之母的海洋,是人类之家,既不能被获取,也不能被封闭。主张海上航行、海上贸易自由,任何国家都不应为了私人利益加以限制。据此可知,格劳秀斯旨在(  )

A.打破西葡两国的海上霸权B.倡导自由主义贸易C.打击西欧教皇权威D.缓和西欧国家的矛盾

1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中指出: 手的操作所要求的技巧和力气越少,换句话说,现代工业越发达,男工就越受到女工和童工的排挤。对工人阶级来说,性别与年龄的差别再没有什么社会意义了。 恩格斯曾经指出: 妇女解放的第一个先决条件就是一切女性重新回到公共的劳动中去。 由此可见(  )

A.工业化发展为女性社会地位提高创造物质条件B.工业化消除男女社会地位差别
C.女性解放源于走出家门,参与公共事业D.工业革命推动女权主义运动兴起

15.

计量史学的最大特征就是运用自然科学中的数学方法对历史资料进行定量分析。它使许多传统的看法得到检验和修正。同时使历史学家更多地把目光转向了下层人民群众,转向了物质生活和生产领域,转向了家庭史、妇女史、社区史、人口史、城市史等专门史。历史资料的来源也更加广泛,像遗嘱、死亡证明、法院审判记录、选票、民意测验等等,都成为计量分析的对象。由此反映了(  )

A.历史研究逐渐数字化B.历史研究重视证据C.计量方法优于传统叙事方法D.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融合的趋势

16.

学者赵朝龙在《近代霸权兴衰与护持的技术因素研究》中谈到,全球化时代,跨国公司在对外直接投资中,往往会有意无意地将一定的技术转移给东道国的中间供应商,帮助他们改善生产技术,甚至为之提供工人的技术培训。这表明(  )

A.国际自由贸易推动了技术扩散B.跨国公司是技术扩散唯一的推动力量C.技术扩散不受国家控制D.技术扩散推动了世界经济技术发展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一战后国际联盟成立,虽在推进世界和平与合作解决国际争端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国联并没有在东亚形成影响力,九一八事变后……国内政局反而形成内争加剧的局面,抗日所需高度团结整合的局面始终没有形成。南京国民政府采取了最消极的应对策略,即在军事上实行不抵抗主义,在外交上不与日本直接交涉,单纯寄希望国联调处此次冲突。在中国将日本侵略中国东北诉诸国联的情况下,国联开始启动其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机制调处中日冲突……最后国联派出调查团并公布此次中日冲突的真相及解决方案,但最终未被日本接受。随后日本退出国联,国联调处此次中日冲突归于失败。

——《九一八事变期间日本、中国与国联的交涉》

材料二
回顾联合国宪章的原则,考虑到,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权利对于维护联合国宪章和联合国组织根据宪章所必须从事的事业都是必不可少的。
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代表是中国在联合国组织的唯一合法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安全理事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决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承认她的政府的代表为中国在联合国组织的唯一合法代表并立即把蒋介石的代表从它在联合国组织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所非法占据的席位上驱逐出去。

——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的第2758号决议内容节选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日本、国际三个层面说明国际联盟调处九一八事变为什么遭到失败。(9分)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联合国第2758号决议得以通过的原因。(6分)

18.

城市化是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由农村向城市不断转移以及城市空间不断扩大的过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
——资料来源:周一星《城市地理学》,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第78、81页;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02年人类发展报告》,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版,第156页。2015年为预测值
材料二
巴黎也配套建设了放射状的新道路,把火车站与商业中心连接起来,给人以一种处于新的秩序、清洁、高效和美观标准控制之下的印象。超过165公里的新街道宽敞、笔直,并配有人行道、排水系统、照明设备和新种植的树木,街旁点缀着纪念性的新教堂、市场和行政办公楼。私人建筑、公寓住宅增加了六倍,其精致优雅前所未见,既具有外貌的端庄,也具有内部的舒适,很快就在林荫大道两旁鳞次栉比地拔地而起。

——【美】巴里·伯格多尔著,周玉鹏译《1750—1890年的欧洲建筑》,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323页

(1)依据材料一,指出19世纪以来世界城市化发展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原因。(9分)
(2)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简述城市化发展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6分)

三、开放性试题

1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
费孝通的多元一体论是中国人类学、民族学整体性宏观研究的典范。80年代末他指出: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是在近百年来中国和西方列强对抗中出现的,但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则是几千年的历史过程所形成的。
20世纪90年代他又对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理论作了进一步的阐述:中华民族是包括中国境内56个民族的民族实体,并不是把56个民族加在一起的总称,因为这些加在一起的56个民族已结合成相互依存的、统一而不能分割的整体,在这个民族实体里所有归属的成分都已具有高一层次的民族认同意识,即共休戚、共存亡、共荣辱、共命运的感情和道义。高层次的认同并不一定取代或排斥低层次的认同,甚至在不同层次的认同基础上可以各自发展原有的特点,形成多语言、多文化的整体。

——费孝通《简述我的民族研究经历和思考》,北京大学学报,1997年第2期

结合中国史相关史实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四、材料阅读

20.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
清朝在统一全新疆地区后,建立以军府制为主体的多元化体制:在伊犁设立将军府;在蒙古族聚居区、哈密、吐鲁番建旗设札萨克;在南疆实行伯克制;在汉、回集中的东部地区推行州县制。政治体制不一,给管理带来了混乱。随着清王朝的日渐腐败,其固有弊端也日益彰著。将军府既无专设治民长官,又无统一政令,各级王公、伯克往往打着朝廷旗号自行其是,致使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加剧,和卓后裔叛乱接连不断,浩罕和沙俄侵略势力乘虚入侵,霸占伊犁和南疆。鉴于内忧外患的严重威胁,以魏源和龚自珍为首的部分知识分子,遂力主在新疆设行省,建州县。光绪四年(1878年),阿古柏反动势力被逐出南疆后,左宗棠和刘锦棠复极力创议建省。光绪十年(1884年),清廷发布建省上谕,命刘锦棠为新疆巡抚,魏光焘为新疆布政使,是为设省之始。实现边疆民族地区与内地行政制度的一体化,这是清代边疆民族政策的历史性转折。

——摘编自丁立军《新疆军府制的建立及其局限》

(1)根据材料,归纳清政府在新疆设置行省的主要背景。(6分)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疆置省的主要意义。(4分)

21.

【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
与近代欧洲的历次战争不同,一战的规模、血腥程度及影响,都远远超乎当时人们的想象。开战之初,大家普遍认为,这次战争就像19世纪的普法战争一样,经过一两个大的战役,最多用几个月的时间就可以见分晓。但谁也没有料到,战争一打就是四年多。战争中,大工业催生出的新发明、新武器得以广泛地试验和应用。飞机、坦克相继亮相,毒气、潜艇轮番登场。在壕沟、铁丝网、机枪、巨炮构筑的现代化阵地面前,成千上万风华正茂的年轻生命灰飞烟灭。一战的战场不仅限于欧洲,在非洲、亚洲都爆发了规模不等的战斗。这是一场翻腾四海、震荡五洲的名副其实的世界大战。

——摘编自李维《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看欧洲联合历史进程》

(1)根据材料,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特点。(4分)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特点形成的原因。(6分)

22.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
黄炎培(1878—1965),江苏人,我国职业教育的先驱。1914年至1917年春,他以《申报》记者身份在安徽、江西、浙江、山东、北京、天津等地考察了五个月。随中国游美实业团体在美国考察了25个城市52座学校,广泛接触各界人士,尤注重考察美国的职业教育,他的结论是采取实用主义,发展职业教育。1917年成立中华职业教育社,得到教育界实业界名流支持。强调 今吾中国至重要至困难问题,厥惟生计 。同时宣布,中华职业教育社的目的是推广、改良职业教育,改良普通教育,力求做到学校无不用之成才,社会无不学之执业,国无不教之民,民无不乐之生。1918年,在上海南市陆家浜创立了中华职业学校,黄炎培亲订了 劳工神圣 双手万能 手脑并用 的办学方针和 敬业乐群 校训,并进一步明确说明职业教育的目的是为个人谋生之预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预备,为世界及国家增进生产能力之预备。一战后他在《提出大职业教育主义征求同志意见》一文中又指出,只从职业学校、只从教育界、只从农工商职业界做工夫,不能发达职业教育,必须实行 大职业教育主义 ,即 办职业学校的,须同时和一切教育界、职业界努力的沟通和联络;提倡职业教育的,同时须分一部分精力,参加全社会的运动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第十二卷·近代后编(1919—1949)(下册)第二十八章

(1)依据材料,概括黄炎培职业教育理念的特点。(6分)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20世纪早期黄炎培创办职业教育的背景。(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