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辽宁省名校高三第四次联合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辽宁省 试卷年份:2021年 题数:20 浏览数:1730

一、单选题

1.

西周实行 朝聘制度"。 诸侯之于天子,比年(每年)一小聘,三年一大聘,五年一朝 是诸侯亲自去王都朝拜天子, 指诸侯派大夫代表自己去问候天子。当朝不朝,天子将对违制诸侯进行处罚。据此可知,当时(  )

A.血缘与政治紧密结合B.礼制与政治相结合C.周王扩大了统治区域D.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2.

东汉前期,选官尚可大致维持清平。东汉中期,清流士大夫对选官的批评,多着眼于 儒者寂于空室,文吏哗于朝堂 郡国所举类多辨职俗吏 之上,抨击政府重文吏而轻儒生。东汉后期,遂出现了大量士大夫们对选官 清浊不分 的谴责。这反映出东汉时期(  )

A.察举制不适应现实统治的需要B.国家的治理思想发生了新变化C.士人舆论左右了地方政治事务D.清流士大夫对选官公平的追逐

3.

唐玄宗开元间,裴耀卿谈到江南漕运时说: 江南户口多,而无征防之役。然送租、庸、调物,以岁二月至扬州入斗门。 杜甫《舟中》谈到他在长江中见到 连樯并米船 ,《后出塞》中又云: 云帆转辽海,粳稻来东吴 。这些反映出当时(  )

A.江南经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B.南方政府力行重农抑商政策C.南方农户赋税负担十分沉重D.长江流域商品经济十分活跃

4.

黄宗羲说: 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故我之出而仕也 岂知臣之与君,名异而实同耶 。这一主张(  )

A.致力于缓和君主与丞相的矛盾B.跳出了儒家正统思想的藩篱C.抨击了 君为臣纲 的伦理观念D.反映了民主政治建设切实可行

5.

有学者指出,清代地方的保正、甲长不在编制,但却是 在官人役 以供县吏之役使 。时人言保甲称 保甲之役……从而闻于州县,平其是非,则里党得治,而州县亦无不得其治……天下无一家一人不治焉。 据此可知,清代(  )

A.地方宗族关系已成为执政基础B.保甲制承载了政府基层社会的治理C.州县长官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D.地方监察系统逐渐趋于严密和完善

6.

《三元里抗英斗争简史》记载: 会中,群众歃血为盟,推举了军事领袖,布置了作战计划。会后,分头进行,韦绍光四处号召乡民,奋起抵抗;何玉成动员南海、番禺、增城带社学团民……江本真等率义勇准备参加作战;林福祥奉水勇,驻扎在石井桥。 由此可知,三元里人民抗英(  )

A.斗争的形式具有多样性B.是中国近代抗争的开始C.具有一定的组织计划性D.代表中国民众普遍意志

7.

1914年,北洋政府农商部颁布《公司条例》《商人通例》《矿业条例》等,制定了一些有利于工商业发展的规定:1915年又发布咨文, 有在法定应交册费之外,勒索分文者,准由被勒索者向上级部门察诉,经查实,尽法惩办 。这些措施的实施(  )

A.推动了民族工业持续发展B.抵制了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C.优化了民族工业发展环境D.顺应了国内民众的普遍要求

8.

1928年12月,湘赣边区政府总结土地斗争经验,制定《井冈山土地法》。1929年4月,毛泽东主持制定的《兴国土地法》,对《井冈山土地法》作了重要更正把 没收一切土地 改为 没收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土地 。湘赣边区土地法的调整(  )

A.出于粉碎国民党围剿红军的需要B.开启了 工农武装割据 道路的序幕C.凸显了红色政权灵活的革命政策D.意在扩大国民革命统一战线的基础

9.

据新华社报道,2021年1月14日, 新中国第一位女拖拉机手 我国第三套人民币一元钱上的标志性人物梁军在黑龙江哈尔滨逝世享年90岁。下图是梁军登上第三套人民币的场景,该场景反映了当时(  )

A.人们参与恢复国民经济的热情B.双百 方针对文人画的深刻影响C.妇女成为国家经济建设主力军D.人民参与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

10.

1970年.联合国大会对 阿尔巴尼亚提案 投票表决,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赞成票首次超过反对票,美国为此提出 双重代表权提案 。蒋介石召见其秘书钱复明确指示: 如果新中国被联合国接纳,台湾当局则停止出席联合国会议。 这表明(  )

A.蒋介石怀有一个中国情结B.九二共识 已经达成C.海峡两岸已经实现 停火 D.一国两制 深人人心

11.

自20世纪中叶以来,各国人格保护的发展开始颠覆近代以来人与物大一统的损害赔偿观念,出现了回归罗马法传统与价值的趋势,重新把 人的保护 与财产权保障区分开来,优先保护人格利益,逐步构建出一套独立于财产保护的人格保护体系与规则。这表明(  )

A.各国制定法律更倾向于对人的保护B.罗马私法精神渗透近代社会生活C.现代法律对古罗马法的借鉴与创新D.古代法律具有与时俱进的适应性

12.

这一时期的思想家们勇于为真理和正义而战斗。他们不惜危险和苦难,全面、彻底地批判了宗教神权和世俗王权的罪恶和黑暗,给封建王权和教会神权以沉重的打击,启发并培养了一代革命者。对这一时期理解正确的是(  )

A.孕育了人文主义精神B.思想家否定传统权威并注重理性思考C.宗教观念日益的淡薄D.充分体现了人类自我意识的初步觉醒

13.

1879年,因爱迪生制造了第一只实用的白炽电灯泡,而引起了输电、配电、直流电变交流电、高压变低压等系列技术与设备的发明和改进。1882年爱迪生在纽约建造了第一座商业火力发电站。1889年,生产电灯、发电机和传送电缆的分公司合并成爱迪生通用电力公司。这表明当时(  )

A.德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源地B.英国完全丧失世界工业优势地位C.能源革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D.科技进步推动近代自然科学产生

14.

在20世纪20年代的俄共(布)党内,尽管在一此理论问题和具体政策上有分歧,但许多人在加速发展上具有一致观点。托洛茨基提出了 超工业化 发展的思想,而斯大林更进一步提出,要用10年时间走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用了50年至100年所经历的发展过程。据此可知,当时的一些领导人(  )

A.主张平衡各产业间的关系B.忽视农民利益以巩固国防C.具有急于求成的赶超心理D.赞成继续实施新经济政策

15.

1974年,日本内阁总理大臣三术武夫对中苏两国采取 不偏不倚 等距离外交 的政策。此后,其又提出 全方位外交 多边均衡外交 的主张。这些主张表明(  )

A.日本外交的自主性有所增强B.日美联盟关系不断瓦解C.日本意图挑战美苏两极格局D.中日关系逐步走向低谷

16.

下面符合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历程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  )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①④③           D.④②①③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
明清两代时期是整个世界格局发生剧变的重大时期,当中华民国驱逐传教士、封闭国门,陶醉于 十全武功 之时,欧亚大陆的远西端,新兴的资本主义呼唤来工业革命。瓦特发明的双向运动蒸汽机,使得欧洲人获得一盏 阿拉丁神灯 。产业革命催化国际分工,资本以其魔力无穷的巨掌将全世界卷入商品流通的大潮之中,宗法农业社会的中国也在劫难逃。中西方的冲突已成不可避免之势。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以血与火的形式把中国文化推入了一个蜕变与新生并存的新的历史阶段。

——摘编自张岱年 方克立《中国古代文化概论》

材料二
中国连续不断的道德堕落、政局不稳以及经济恶化,为复辟皇权的反复企图和外国的侵略提供了条件。在更广阔的范围内,欧洲的战争暴露了令人非常钦羡的西方文明所固有的弱点,而布尔什维克的胜利连同其随即废除沙皇在俄的特权,则为中国的解放指明了一条新的道路。仿佛这些划时代的事件尚且不够一样,巴黎和会决定把以前德国在山东的权益给予日本,而不是公正地归还中国。在这些事件和决议的综合影响下,中国的思想与政治气候突然改变——儒家化了的社会达尔文主义的主宰地位被彻底粉碎了。

——摘编自【美】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清时期中国社会面临的主要危机及其成因。(10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和民国初期中国社会变化的共同特征。(5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一个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已经居于绝对统治地位,但是有没有必要使它成为唯一的经济成分?一个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扩大到全部经济生活,市场调节的作用是否还需要发挥,如何发挥?还有一个是国营经济如何发挥中央、地方各级和企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摘编自刘振强《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

材料二

改革开放初期大事年表(1978~1984年)

年份

事件

1978

1212日,安徽凤阳小岗村18户农民秘密签订包产到户协议。1218日至22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1980

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经济特区。9月,中共中央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迅速在全国推广。

1984

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开放大连、上海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10月,中共中央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大规模的城市改革拉开帷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思考得以解决的实践和理论基础。(4分)
(2)材料二反映了中国现代史发展的多条线索。请从中提炼出一条线索,并运用所学知识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线索。(8分)

19.

【现代中国外交】(14分)
材料
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虽然中美两国在意识形态、价值取向、国家利益等方面还存在着许多分歧,但从当时国际环境的角度出发,中美两国关系在这一时期的转变是符合两国各自利益的双赢选择。美国总统尼克松(1969~1974年在任)指出,美国选择与中国发展友好关系是由美国的国家利益决定的。他认为 在今天的世界上有五个巨大的权力中心,中国大陆是这些中心之一 。1973年3月16日,尼克松在给毛泽东的信中表示: 中国的完整是美国对外政策的一项基本要素 中国的生存和独立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与世界和平的利益 重要的是,要记住苏联和美国是两个超级大国,同有着更长的防御历史的中国相比,有着强权和漫长的扩张主义历史的苏联是一个更大的危险 。同时,他还表示: 作为一个太平洋人,他认为中美之间比苏美之间的共同之处要多得多,这是一条天经地义的真理 中美关系可以成为世界和平的关键

——摘编自鲁宸伊《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中美关系演变因素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美关系的变化,并分析美国对华政策变化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美关系变化的影响。(6分)

三、开放性试题

20.

A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文艺复兴是一个法文词,意为 再生 。在文艺复兴时期,根据一种新的历史观念,产生了 现代 古代 的概念,两者为一个生活方式迥然不同的、被恰如其分地称为中世纪的漫长时期所隔开。……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在意大利兴起了关于 生活 本身的新世俗概念。从前,所谓的理想是崇尚清心寡欲,在一定程度上鄙弃尘世烦恼。此时,珍惜的倒是尘世生活了。从前,贫穷备受尊敬,至少在基督教教义上是如此。此时,对正当财富的赞颂声不绝于耳。这种尊重人类活动的新观念使得社会和个人都发生了变化。如果说人文主义者因此而发起一个崇古运动,那是由于他们看到其中有与自己相仿的精神。他们感到有一种与他们自己时代有关的东西。

——摘编自【美】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与思想再生 自行拟定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分析论证(要求:论题明确,史实运用准确,史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