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上学期期中练习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期中考试 适用省份:北京市 试卷年份:2021年 题数:27 浏览数:1346

一、单选题

1.

围绕着神权、王权和军权,良渚先民设计了一整套标志身份的玉礼器,如玉琮象征神权,玉钺象征军权等。玉器标识拥有者的地位和社会公共权力的分配。玉礼器的制作使用表明良渚社会(  )
①能够使用铁制的工具 ②有较复杂的权力结构
③已初步具备国家形态 ④形成了君主专制体制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2.

《孟子·滕文公下》记载,葛伯在商汤联合东方诸侯反夏时犹疑观望,商汤找借口灭了葛国,此后众多诸侯纷纷投奔商。战国时期的《管子·轻重》、司马迁《史记·殷本纪》记载,商汤行仁义,诸侯认为 汤德至矣 ,于是 皆归商 。以下对这两种说法判断正确的是(  )

A.两种说法互相矛盾,都不可信B.后者有两则史料记载,更为可信C.商灭夏时得到诸侯归附与支持D.后者体现了儒家正统地位的影响

3.

《后汉书·应劭传》记载,董仲舒 作《春秋决狱》二百三十二事,动以经对,言之详矣 ,以儒家经典作为审理案件的依据。这表明西汉时期(  )

A.从 以法治国 变为 以礼治国 B.继承秦以来 以法为教 的主张
C.开创以儒家思想解释律令的先河D.儒法之间存在着德治与法治之争

4.

西晋十六国时期内迁的各民族中,匈奴族和羯族自认为是夏朝的后裔,鲜卑族自认为是黄帝的后裔,羌族自认为是虞舜的后裔。对此评析正确的是(  )
①北方地区民族交融进程的完成 ②少数民族对于中原文化的认同
③各族政权力图确立其正统地位 ④榷场贸易加强了边境商贸往来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5.

唐朝前期, 御史出都,若不动摇山岳,震慑州县,诚旷职耳 。但到唐朝后期,出都的御史往往受到官员的怠慢乃至谩骂、殴打。这一变化表明(  )

A.以卑临尊无法进行有效监察B.中央政府权威的削弱C.宦官专权和朋党之争的加剧D.台谏合一以强化皇权

6.

在明统治前期的正统元年(1436年),朝廷下令,将南方若干省份的部分税粮改为折银征收,以一石税粮折银二钱五分为标准,共计折银百万余两,押运至京师充俸,称为 金花银 。明朝采取这一政策的背景是(  )

A.民间自发地以白银为货币B.张居正改革推行一条鞭法C.票号等新式金融机构盛行D.官府加派饷银与后金作战

7.

以下是明清之际思想家王夫之的言论,其中体现了民本主义思想的是(  )
一姓之兴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
严者,治吏之经也;宽者,养民之纬也;并行不悖。
天子之位也,是谓治统;圣人之教也,是谓道统。
德立而后道随之;道立而后政随之。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8.

下图为清朝前中期人口变化示意图。造成图中所示变化的原因是(  )
①清朝社会在长时期内相对稳定 ②康熙和雍正时期赋税制度变化
③多种经营和经济作物广泛种植 ④甘薯、玉米等高产作物的种植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9.

1858年一名侵华英军的军官写道: 中国官府惧怕我们的武力,并且对他们的正当权利一无所知,惧怕和外国人打交道。外国人变得更加猖獗,可以为所欲为地施展恶行,社会渣滓都被吸引到这个国家。 导致这一状况的原因有(  )
①不平等条约破坏中国国家主权 ②清朝地方政府的官员愚昧无能
③列强在中国攫取了领事裁判权 ④沿海地区沦为列强的势力范围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0.

19世纪中后期,日本学者借西周 共和行政 典故将“republic”译为 共和国 ;借《庄子》中指个人养生的 卫生 一词将“sanitary”译为 公共卫生 。这些新词日益普及并传到中国。对这一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
①日本学者只注重研究西方政治体制 ②中国传统文化对东亚地区影响深远
③日本借用中国传统概念解释新事物 ④西方文化通过日本间接地传到中国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1.

晚清时期,中国不断遭受西方列强侵略,边疆地区出现了严重危机。下列选项相关史事发生的空间位置与序号对应正确的是(  )
202112011544100558

A.清军将领冯子材在①取得镇南关大捷B.中法战争后清政府在②建省加强管辖C.法国军队在③偷袭军港,炸毁造船厂D.日军在④偷袭了清军运兵船挑起战端

12.

1910年宣统皇帝发布上谕,北洋大学堂毕业生考列 最优等 的学生, 均赏给进士出身,授为翰林院编修 ,其他 考列中等 的毕业生,则赏给进士出身,令各部 尽先补用 。这一材料可以说明当时(  )

A.通过科举制选拔经世之才B.新式教育与官员选拔相结合C.北洋政府统治基础的形成D.六部分别办学培养对口人才

13.

李大钊在1919年4月的《每周评论》上写道:“《共产党宣言》的要旨在主张阶级战争,要求各地劳工联合 ;同年9月发表的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写道: 现在世界改造的机运已经从俄、德诸国闪出了一道曙光。 以下各项,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①十月革命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②马克思主义理论促成了新文化运动的发生
③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确立了马克思主义信仰
④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必须和工人运动相结合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4.

1928年7月,蒋介石力促张学良 易帜 。张学良致电蒋介石说: 弟现实处两难,不易帜无以对我兄,无以对全国;易帜则祸乱立生,无以对三省父老。数日前探知田中意旨,如我方不听劝告,即用武力。 材料中的 祸乱 指的应该是(  )

A.日本的武装侵略B.东北士绅的反对C.军队将领的叛乱D.关内军阀的北上

15.

日本侵华军队1943年的一份报告说: 在本年交战1.5万次中,和中共的作战占七成五。在交战的200万(人次)敌军中,古(估计)半数以上也都是中共军……”上述战况可以说明(  )

A.百团大战取得了辉煌的战果B.抗战开始进入战略相持阶段C.抗日根据地展开了对日寇的全面反攻D.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16.

据统计,在埃及境内共发现118座金字塔,大部分是古王国和中王国时期国王和王后的陵寝。金字塔的主要建造者是普通农民。工期通常安排在泛滥季,每期约调动十万人,修建一座陵墓总工期约为20年。这些史实说明,金字塔的修建(  )

A.推动了埃及国家的形成B.破坏了埃及农业的发展C.体现了国家的工程组织能力D.反映了奴隶阶级的悲惨生活

17.

希罗多德在《历史》中虚构了几位君主关于政体的辩论。其中一位君主说道: 逃过了傲慢的僭主(非法篡权的独裁者),却遇到一群傲慢的群氓也无法忍受……我们可以在优秀分子中挑选一批人,让他们来掌权。这是因为我们也是其中的一分子。 这位君主认可的政治制度是(  )

A.古希腊的直接民主B.古希腊的寡头政治C.古希腊的僭主政治D.古罗马的元首制度

18.

印度种姓制度的起因之一是雅利安征服者的种族优越感,他们禁止同被征服的 黑皮肤的 所谓下等民族通婚。在这种情况下,区分种姓的标准是肤色(瓦尔纳);后来,职业等因素也成为划分种姓的标准。种姓制度(  )
①促进了古代印度文明的起源 ②产生于印欧人的迁徙和征服
③反映了民族矛盾和民族压迫 ④具有阶级对立和剥削的性质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9.

1086年,征服者威廉要求英格兰所有贵族和骑士,在接受封地之前都必须宣誓效忠于国王。从此,在英格兰王国建立起 我附庸的附庸,仍然是我的附庸 的政治制度。这一制度的革新反映了(  )

A.国王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B.西欧进入议会君主制时期C.近代民族国家的最终确立D.西欧专制王权的普遍确立

20.

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

史实

结论

A

《汉谟拉比法典》正文详细规定了臣民义务及违反法律后的具体惩罚

体现了君权神授的思想

B

奥斯曼帝国控制连接亚欧的商路,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

加速了东西方之间的贸易往来

C

15世纪中期,朝鲜王朝编撰《高丽史》的体例分世家列传年表

朝鲜史学受到中国影响

D

拜占庭与俄罗斯皆信奉东正教

拜占庭深受俄罗斯文化影响

21.

《全球通史》中写道, 玛雅人的城市,如果它们可以这样称呼的话,是举行仪式的中心,而不是要塞、居住地或行政首都。这是因为玛雅人从事的是刀耕火种的农业,在两三年内便耗尽了土壤的肥力,因此,他们需要不断地迁移驻地 。据此可以判断(  )

A.玛雅人尚未建立起最初的国家B.古代美洲没有出现战争和军队C.玛雅人的生产力水平比较低下D.古代美洲畜牧业占有较大比重

22.

关于津巴布韦的巨石建筑群,19世纪欧洲殖民者主观地认为当地黑人根本不能修建这么宏伟的建筑。后来经过考古学家系统调查、发掘和综合研究,确认巨大的建筑群是该地黑人文化的典型代表。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  )
①立场和偏见影响历史解释 ②考古成果为历史研究提供了证据
③非洲具有辉煌的文明成就 ④欧洲殖民侵略导致非洲文明衰落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二、材料阅读

23.

北方边疆和中原内地(12分)
材料一
北方边疆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与中原内地关系的三种模式
注1:图中虚线为中原内地与北方边疆的地理人文分界。
注2:箭头中标注的 少数民族 不是泛指所有的少数民族,而是特指具体时期的具体民族,即 某某王朝时期的某某民族
材料二
契丹、女真等民族建立的王朝,跟汉唐时期某些游牧民族建立的部落联盟制国家有了非常大的不同。一方面,他们并不是像之前倏忽兴废那样的一种体制,而是相对来说比较成熟了,在政治、经济、军事各个方面都可以和中原王朝相提并论;另一方面,他们不像十六国北朝、五代沙陀三王朝那样长期居处汉地,最终完全放弃草原故土,也有别于匈奴、突厥、漠北回鹘等草原游牧汗国。辽、金、蒙古把大片汉地纳入统辖之下,同时又始终将位于内陆亚洲的 祖宗根本之地 视为各自领土结构的重要部分以及族属、文化认同的珍贵资源。

——摘编自邓小南《忧患与繁荣:北族政权的兴衰》

(1)阅读材料一、二,结合所学,就模式一和模式二,各举出历史上的两个实例说明。(4分)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评析模式三。(8分)

24.

文明的对望与交流(12分)
材料一
古代中西亚地区,关于中国,流传着桃花石(taugast,有人认为是拓跋的音译)的传说。桃花石是一座著名的城市,距被称为突厥的人的地区约2400公里,桃花石的首领被称为 太上 ,它在希腊文中的字面意思是 天子 。他们从事贸易方面具有极大的规模和便利,使他们掌握了大量的金银。桃花石以一条大江为界。从前,这条江将隔岸遥遥相望的两大政权分隔开了。其中一个政权尚黑衣,另一个尚红衣。到了相当于摩里士皇帝(拜占庭君主,582—602年在位)的统治时期,那些穿黑衣者越过了大江,向那些穿红衣者发动了战争,他们成为胜利者并建立了自己的霸业。在桃花石,随处可见产丝的蚕虫,色彩斑斓。桃花石人在驯养这类小动物上颇具技艺,并竟相为之。

——摘编自陈志强《拜占庭帝国通史》等

(1)结合所学,推测材料反映的古代中国的任意两则史实,你如何看待这则传说。(4分)
材料二
(2)依据图文材料并结合所学,提炼两个视角,简述阿拉伯帝国对世界文化交流和发展的贡献。分析阿拉伯帝国在世界文化史上发挥重要作用的原因。(8分)

三、开放性试题

25.

西欧城市的衰落与复兴(9分)
材料一
在奴隶制大农庄的繁荣时期,使用大批奴隶经营的农业曾有较高的商品率,大农庄生产的产品在城市市场上销售,促成了城市的繁荣。3世纪时,由于奴隶劳动缺乏和价格的昂贵,以奴隶劳动为基础的大地产经济走向衰落。大奴隶主开始把农庄分成小块,租给佃农或隶农,农庄主征收实物地租,就地消费,减少了农产品对城市市场的供应。城市中原有的手工业,也因奴隶劳动生产率低下而衰落下来。罗马帝国崩溃后,代表古典文明的城市普遍衰落,城市大大萎缩,大部分地区变成了牧场或农场,有些城市甚至退化至村庄规模。

——摘编自于贵信《古代罗马史》等

材料二
公元10世纪左右,中世纪的大垦荒以及轮作制的发展大大提高农业产量,有了更多可供在市场交换的农产品。11世纪西欧人掀起十字军东征运动,打通了与东方和非洲的贸易通道。在12—13世纪,蒙古人建立了一个横跨亚欧大陆的大帝国,一条连接意大利到中国的贸易通道建立起来了。西欧工商业和城市得到发展,国王、教会、教堂、修道院等也支持兴建了很多城市,他们为居民提供保护,以收取租金和工商业税。到13、14世纪之交时,西欧城镇总数大约达到1万个左右。

——摘编自王挺之《欧洲文艺复兴史:城市与社会生活卷》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评析西欧城市的衰落和复兴。(9分)

26.

日本绘画(9分)
奈良时代(710—794年)的日本绘画的主题都基于中国汉诗和风俗,模仿中国绘画技法,因此被称为 唐绘 。唐朝末年,以日本停止遣唐使为分界线,日本本土绘画样式逐渐形成。
大和绘 是相对于 唐绘 而言的绘画,采用日本画题,多反映贵族生活,运用日本的绘画技巧创作。绘卷是其重要种类,类似现今的连环画,将日本著名的文学作品转化为视觉艺术,供皇室和贵族赏玩,如《源氏物语绘卷》等。
1192年,镰仓幕府建立,这一时期绘画开始注重 英雄 传记里的插图,《平治物语绘卷》描绘了武士在战场上厮杀的场面。
1615年,德川幕府的统治确立。在此后的两百多年中,日本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兴起,市文化日渐繁荣并逐渐取代贵族与武家成为新生文化的创造者,艺术家通过各阶层形象描绘与人民息息相关的生活。18世纪艺术家葛饰北斋借鉴了西方透视学和明暗技法,使画面的空间感加强,突破了传统浮世绘平面装饰效果,《神奈川冲浪里》是其代表作。
阅读材料,提取信息,结合所学,阐释8世纪以来日本绘画发展所反映的时代特征。(9分)要求:信息提取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四、材料阅读

27.

中国近代的土地问题(14分)
材料一
近代中国的思想界已认识到了农村不发展,国家发展的问题就一个也解决不了的事实。农民极端贫困,购买力低下,工业品就不可能有广大的市场。农民的愚昧、知识的低下,又使劳动力的素质无法适应新式工业的要求。在旧的生产关系的束缚下,农村生产力得不到发展,农村资源得不到开发,也就无法为工业化提供其所需要的原料和商品粮食。 苛重的地租、高利贷榨干了农民的血汗,又使农村不能为工业化提供资本积累

——摘编自刘方健 史继刚《中国经济发展史简明教程》

材料二

新民主主义革命各历史阶段的土地政策(主张)简表

国民革命时期

1924年,孙中山指出:俄国推翻一般大地主,把全国的田地,都分到一般农民,让耕者有其田。耕者有了田,只对于国家纳税,另外便没有地主来收租钱。他认为中国革命在这一点上应当效法俄国,不然革命就是不彻底的。

土地革命时期

没收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土地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田中收获除给政府交土地税外,均归农民所有。

全面抗战时期

抗日根据地内停止没收地主土地,实行减租减息政策,以减轻农民所受的封建剥削,提高抗日和生产的积极性;同时实行交租交息,以利于联合地主抗日。减租的办法是二五减租即把原租额减少25;正租以外的杂租、劳役一律取消。

解放战争时期

1947年秋,中共中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以彻底平分土地为原则,提出没收地主土地、连同乡村中其他一切土地,不分男女老幼,按人口统一平均分配,同时分配地主的牲畜、农具、房屋、粮食及其他财产。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分析近代中国农村不发达、农民贫困的原因和影响。(6分)
(2)阅读材料二,任选两个时期的土地政策(主张),结合时代背景,阐释其异同。(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