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山东省泰安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期中考试 适用省份:山东省 试卷年份:2021年 题数:19 浏览数:1304

一、单选题

1.

希腊半岛环海、多山、多岛屿,海岸线曲折,港湾众多,适宜航海业和海外贸易的发展。而印度北部是山地,可以有效阻挡来自草原的游牧骑兵直接攻击,自成一体,发展稳定,较少受到中东大沙漠的影响。这反映了(  )

A.农耕文明优于游牧文明B.古代文明各自独立发展C.地理环境影响文明发展D.历史传统影响古代社会

2.

阅读如表内容,据此可知(  )

帝国

秦王朝

罗马帝国

印加帝国

统治方式

皇帝制度

三公九卿制度

郡县制度

元首制

行省制

国王

四大政区

A.三大古代文明具有一定渊源B.人类文明进程具有同一性C.集权政治是古代世界普遍选择D.人类文明具有多样性

3.

亚里士多德指出: 人是趋向城邦生活的动物,城邦存在的目的是为了优良的生活。 城邦是所有公民共同参与的共同体,是一种轮流为政的统治。 他强调的是(  )

A.公民直接参与政治B.公民地位高于城邦C.公民与城邦密不可分D.城邦赋予了公民权利

4.

中世纪初期,欧洲庄园生产的产品主要用于保障农民和庄园主的生活。10~11世纪,随着众多城市的兴起,城市的消费者日益增多,庄园开始专注生产城市消费所需要的东西。这一变化反映出(  )

A.城市已成为国家的政治中心B.庄园生产的商品化趋势加强C.商品经济主导地位逐步确立D.庄园经济自给自足特性消失

5.

思想家弗吉里奥(1349—1420)在《论绅士风度与自由学科》一书中提出:为了培养身心全面发展的人,要施以通才教育,要重视对青少年知识、才智和能力的广泛性培养。但同时又强调,培养全面发展的 完人 ,并不是要求学生精通所有学科,而是如何使受教育者身心均衡发展。弗吉里奥的教育主张(  )

A.开启了人文主义的教育先河B.反映了文艺复兴以人为本的理念C.打破了教会垄断教育的局面D.体现了启蒙运动自由平等的思想

6.

如图是18世纪初的国际贸易状况示意图。该图反映了(  )

A.近代国际贸易格局形成B.商品经济占据主导地位C.区域文明交流日趋扩展D.黑奴买卖主导国际贸易

7.

下图是英国理财法院收藏的16、17世纪被投诉的市场违法行为统计表(单位:起)(  )

市场违法行为类型   时间

1566

1605

1608

1613

囤积谷物

17

58

205

401

其他囤积

3

57

30

29

在市场和集市售卖

9

16

4

18

抢先批购

5

12

4

3

居中转售

0

0

1

3

总计

34

143

244

454

A.价格革命加剧市场秩序紊乱B.国家推行 重商主义 政策C.商业革命扩大市场贸易范围D.国家立法化解了贸易纠纷

8.

18世纪前半期的法国,先前往来于凡尔赛宫的思想家、文学家、戏剧家们,开始热衷于参加沙龙聚会,讨论的话题广泛,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信仰和礼仪,思想极为活跃,上流社会不少人也乐于资助他们。这表明(  )

A.启蒙思想逐渐流行B.宫廷文化普及到民间C.专制王权已经衰落D.贵族与平民趋于平等

9.

1848年6月,马克思和恩格斯一起创办了《新莱茵报》。尽管《新莱茵报》仅存在了354天,但却出版了301期,恩格斯说它不愧是 革命年代德国最著名的报纸 。该报纸(  )

A.推动了革命发展B.指导了巴黎公社运动C.顺应了社会转型D.宣传了剩余价值学说

10.

下图是中国、美国、德国的制造业产量分别占世界制造业总产量的份额。其中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主要得益于(  )

A.世界商路和贸易中心的转移B.最早进行殖民扩张掠夺C.充分利用科技革命成果D.最早进行资产阶级革命

11.

如图是全球殖民地占陆地(南极洲除外)面积的比例变化情况表,关于该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①阶段英国人击败西班牙成为海上霸主B.在②阶段殖民扩张主要是西班牙、葡萄牙C.在③阶段美国成为新崛起的世界殖民大国D.在④阶段殖民扩张促使世界体系逐步形成

12.

19世纪,上层改革之风从欧洲吹到东亚,中国、日本、朝鲜、缅甸、泰国先后出现改革风潮。这些改革有的以失败告终并导致革命爆发,但失败中也有成绩,失败的改革成为革命的先导。这表明(  )

A.世界殖民体系彻底瓦解B.无产阶级承担领导革命的责任C.亚洲地区实现民族独立D.亚洲国家的民族民主意识觉醒

13.

1965年,美国在越南的军事行动升级后,中国政府在加强对越南的军事援助的同时,向美国政府传递了一系列警示性信息,要求美国不得将战争无限制升级。美国决策者对此颇为重视,并将中方的可能反应作为制定战略决策时必须考虑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影响美国态度的历史因素是(  )

A.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B.借鉴朝鲜战争的教训C.美国对外战略的调整D.中美外交关系的改善

14.

下图为某高校世界史教材中部分内容的子目。该部分的标题最有可能是(  )

A.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国际关系B.东西方关系的缓和和冷战局面的形成C.旧国际格局的动摇和美苏争霸的演变D.两极格局瓦解对世界的影响

15.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重要潮流,据下图可知(  )

金砖国家的拥抱

A.美国等国仍然是推动全球化的主要力量B.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力促全球化C.亚、非、拉等第三世界国家受益于全球化D.经济全球化实现了各国经济的均衡发展

二、开放性试题

16.

目录是一部著作核心内容的提炼,能反映出整本书的框架结构以及主体思想,为学习者指引方向。某学者为研究西方殖民扩张史选取了以下部分材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贩运到美洲的奴隶人口数量(单位:千人)

15001 600

16011700

17011810

18111870

15001870

巴西

50

560

1891

1145

3647

加勒比海地区a

464

3234

96

3793

西班牙美洲

75

293

579

606

1552

美国

348

51

399

材料二
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实践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政治主张。到19世纪后半期,英国社会学家斯宾塞借用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形成了社会达尔文主义。他认为人类社会是不断沿着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向前发展的,社会发展的规律同生物进化的规律一样,也是生存竞争,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因此,强者荣华富贵、弱者卑微贫贱都是社会进化过程中的必然现象。
材料三

1270—1890年英国年均收入增长图

材料四

20世纪初列强瓜分世界示意图

据以上材料,为该学者的专著《近代西方殖民扩张史》拟定一份目录,并简要说明。(14分)(要求: 目录 应当线索明晰,结构完整; 说明 应当表述成文,叙述完整。)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阅读中成长的英国

18~19世纪是英国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在该时期的社会变革中,民众阅读扮演着重要角色。
材料一

英国部分地区成年男性识字率(%)统计表

地区

年代

乡村

城镇

约克郡东区

内地

西部

班冉斯

牛津

北安普顿

金斯林

布里

斯托

诺丁汉

17541762

64

71

71

74

74

62

66

61

17991804

67

71

71

77

75

67

69

67

18311837

70

74

74

82

74

70

78

78

材料二
在最早的记录中,女性订阅杂志者比例不足5%。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初期,女性订阅杂志者的数量和比例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到1770年上升到10%左右,1779~1780年已超过16%。同一时期,慈善办学机构举办免费学校,为在工厂做工的青少年进行宗教教育和识字教育,帮助贫困阶级子女摆脱了文盲命运。

——摘编自陈宇《近代英国民众的读写能力研究》

材料三
(在英国)我常常碰到一些穿着褴褛不堪的粗布夹克的工人。他们显示出自己对地质学、天文学及其他学科的知识比某些有教养的德国资产者还要多。阅读最新的哲学、政治和诗歌方面最杰出的著作的几乎完全是工人。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对18~19世纪英国民众的阅读状况加以阐释。(14分)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泛非主义

泛非主义运动最早起源于19世纪末美国黑人后裔中,这是一场黑色人种的思想启蒙运动,后来发展为争取非洲黑人民族独立的政治运动。
1900年7月23日,在亨利·威廉斯的倡导下,来自美国、西印度群岛和非洲的57名代表在伦敦举行第一次泛非会议,泛非主义思潮兴起。泛非主义号召非洲各族跨越民族和地域界限,团结一致,为争取非洲大陆的独立和黑人的自由而共同奋斗。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美国黑人学者威·杜波依斯的积极推动下,泛非主义运动日益活跃。1919年至1927年先后在巴黎、伦敦、里斯本、纽约等地召开了四届泛非大会。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泛非主义运动与非洲民族解放运动密切结合,发展成为非洲的群众性政治运动。1974年第6届泛非大会在达累斯萨拉姆召开。大会决议将5月25日定为 泛非日 。泛非主义运动为唤起民族自决,推动非洲民族解放运动,促进团结和统一做出了贡献。

——摘编自舒运国《泛非主义与非洲一体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泛非主义首先在美洲兴起的原因。(6分)
(2)结合史实,谈谈你对二战后 泛非主义 发展为 非洲群众性政治运动 的理解。(8分)(要求:表述成文,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三、材料阅读

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战争是不可避免的吗?

美国学者小约瑟夫·奈在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起源时,探讨了如下几个问题,对我们理解二战的爆发或许有很好的启示。
材料一
国际体系和原因层次肯尼斯·沃尔兹在《人·国家与战争》中把战争原因分为三个层次,即个人、国家和国际体系。小约瑟夫·奈据此构筑了如下的关系示意图。
材料二
反事实推理就是设定与事实相反的条件,我们可以简单地把它们看作确定因果关系的思维实验。我们在研究国际政治的时候不可能拥有一个真实和有形的实验室,只能靠自己想象出一些情势,并假定在这些情势中只有一件事情发生变化,其他事情是不变的,然后依此勾画出一幅有关世界面貌的图画。
材料三
绥靖政策的教训有人认为,20世纪30年代最大的教训就是,绥靖是邪恶的政策。然而,绥靖本身并不坏,它是传统的外交手段。它是一种允许均势发生变化的政策选择,有利于竞争对手。一个国家可能认为,与其遏制对手的侵略行为,还不如让对手得到一点好处。绥靖政策在1815年的时候被运用得十分成功,当时的战胜国对战败但依然强大的法国采取了绥靖政策。英国在19世纪90年代,对正在崛起的美国也采取了绥靖政策。甚至绥靖政策也可能是西方盟国在20世纪20年代对德国政策的正确选择。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个具有极大讽刺意义的事情是,西方国家在20年代应该对德国采取绥靖政策,但是实际上却采取了对抗政策,在30年代应该对德国采取对抗政策,但是实际上却采取了绥靖政策。

——以上材料均摘自【美】小约瑟夫·奈《理解国际冲突:理论与历史》

(1)材料一所展示的原因层次能解释二战爆发的原因吗?说明你的理由。(6分)
(2)依据材料二中的反事实推理探讨材料三,假如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可以避免的,那么应该如何避免?(4分)
(3)就如何避免国家间的冲突与战争,谈谈你的看法?(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