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江苏省新高考基地学校高三上学期期中大联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期中考试 适用省份:江苏省 试卷年份:2021年 题数:19 浏览数:1004

一、单选题

1.

西汉景帝时期改王国丞相为相,减省吏员。汉武帝时期颁布左官律和附议法,前者规定王国官为左官,以示歧视,后者限制士人、官僚与诸王交流。这些调整旨在(  )

A.精简地方行政机构B.维护国家政治统一C.节约中央财政开支D.废除郡国并行体制

2.

中国古代一位思想家强调人的主观能动作用,以激励人们奋发励志;又强调以自己的内心为准则,隐含一定的平等和叛逆色彩。这位思想家最有可能是(  )

A.荀子B.朱熹C.王阳明D.李贽

3.

轮班匠是明代官府手工业中服劳役的工匠。由外地调到京师的称 轮班 ,籍隶各行省。匠户世代承役,因不堪封建政府劳役的苛重,逃亡很多。明宪宗成化二十一年开始对轮班匠实行输银代役制度。上述做法(  )

A.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C.抑制了民营手工业发展D.促进了跨区域贸易的繁荣

4.

17世纪初,中国士大夫徐光启在与欧洲传教士利玛窦合作翻译的西方数学巨著《几何原本》的序中写道 此书为益,能令学理者祛其浮气,练其精心;学事者资其定法,发其巧思;故举世无一人不当学。 这可以反映(  )

A.东西之间文化交流频繁B.实学思潮已经兴起C.西方科技得到社会认可D.中学突破传统窠臼

5.

到1850年底,英国输入中国的商品比1844年底少75万英镑,1846年至1856年10月间一直徘徊在100万英镑至250万英镑之间,而中国的丝、茶及其他土特产品的出口却逐年增加。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

A.列强对华的贸易竞争B.英国工业经济的衰落C.中国传统经济的韧性D.洋务运动的迅速开展

6.

下图是1901年西方杂志发表的一幅漫画《亚洲的潜在忧患》。刀上的文字是Awakening of china(中国人的觉醒)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西方列强开始掀起瓜分中国狂潮B.中国的民族意识引起列强的担忧C.漫画内容脱离实际且缺乏可信度D.列强团结一致应对中国人民反抗

7.

歌词能够用来研究历史。1915年国歌《中华雄踞天地间》 中华雄踞宇宙间,廓八埏,华胄从来昆仑巅。江湖浩荡山绵连,勋华揖让开尧天,亿万年。 歌词可以说明(  )

A.责任内阁制的建立B.维新思想深入人心C.共和之路任重道远D.民族工业发展迅猛

8.

1937年8月,国民政府颁布《战区内学校处理办法》,要求战区各学校内迁,并对迁移学校的学生给予生活补助、减免学费等优惠政策。这一举措(  )

A.保存培养了持久抗战的人才B.推动中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C.避免了后方遭到战火的摧残D.促使青年学生成为抗战主力

9.

观察下图表数据,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新型政权建设的需要B.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C.中央干部职能的转变D.政治体制改革的推进

10.

宣传画能够反映一定时期的政治和经济状况。下图可以反映 (  )

A.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热情B.中国为巩固新生政权努力奋斗C.一化三改造路线正在有序推进D.人民群众支持生产关系的变革

11.

2019年,我国举行了三场主场外交活动。第二届 一带一路 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关注;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向世界发出共建美好未来的 绿色邀请 ;亚洲文明对话大会饱含对促进亚洲文明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邃思考和责任担当。三场主场外交共同体现了中国(  )

A.开放发展,构建合作共赢的国际关系B.和平合作,完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C.独立自主,坚持原则与灵活并举的外交D.多边外交,打破了超级大国称霸的局面

12.

1750年 美学之父 德国的鲍姆嘉登的学术专著《美学》一书出版。他关于美学的主要观点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他把美学规定为研究人感性认识的学科;二是认为 美学对象就是感性认识的完善 。这反映了(  )

A.对于理性思潮的批判B.工业革命发展的新需求C.人主体地位开始确立D.对审美情趣的感性关注

13.

1776年美国《弗吉尼亚州宪法》规定 所有权力来自人民;政府官员是他们的受托人和公仆,且时时向他们负责 立法、执法和司法部门应当分立与不同;任何一个部门皆不得行使正当属于其它部门的权力,且任何人不得同时行使一项以上的权力 。这些规定(  )

A.为制宪会议提供了借鉴B.沿袭了英国的政治体制C.标志美国确立共和政体D.完善了三权分立的体制

14.

《共产党宣言》指出: 世界市场使商业、航海业和陆路交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这种发展又反过来促进了工业的扩展。同时,随着工业、商业、航海业和铁路的扩展,资产阶级也在同一程度上得到发展,增加自己的资本,把中世纪遗留下来的一切阶级排挤到后面去。 材料可以说明(  )

A.价格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B.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C.资产阶级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D.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原因

15.

下图是西方绘画作品《加泰隆风景》,其代表的绘画流派(  )

A.注重作者对事物的瞬间感受B.反映画家内心浪漫主义情怀C.强调客观真实再现社会风貌D.表现资本主义文明中的迷惘

16.

1960年联合国大会以压倒性多数通过了43个亚非国家倡议的《给予殖民地国家和人民独立宣言》;1965年又通过了《关于各国内政不容干涉及其独立与主权之保护宣言》。这种现象(  )

A.表明世界多极化的政治格局形成B.反映出全球化发展的政治需要C.提升了发展中国家的地位和影响D.打破发达国家主导世界的局面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7分)
材料一
在历史研究上,不要提研究资本主义萌芽了。与其说资本主义萌芽,不如叫近代化萌芽即市场经济的萌芽。

——摘编自吴承明《要重视商品流通在传统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换中的作用》

把中世纪城市整体发展的主要特点作为一个结构体系来进行中西比较论证,我们会看到中国古代社会乃至明清时期的城镇基本上不可能孕育出这样的胚芽,因此所谓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实在是一个不存在的伪问题。

——摘编自杨师群《明清城镇不存在资本主义萌芽》

材料二
在20世纪80年代前后, 资本主义萌芽 问题的讨论,又出现了一个高潮。这一时期的研究,呈现出精细化和总结性两大特点。既有战国、两汉等时段新说,又有从农业、社会经济结构与形态的剖析、旧说新议等层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弥补了前期讨论的缺陷。

——摘编自何晓明《世界眼光与本土特色——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研究》

材料三
回顾资本主义萌芽研究的学术史,可以从以下四个阶段去把握:①1930—1940年代:问题的最早提出及理论定调;②1950年代中期—1960年代中期:对经典结论的证明;③80年代:解放思想,回归学术;④90年代:开放语境下的深入探索。

——摘编自仲伟民《资本主义萌芽问题研究的学术史回顾与反思》

(1)材料一中的两种主张是否相同,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分析。(5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资本主义萌芽问题的讨论在80年代出现高潮的原因。(8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影响历史研究的因素。(4分)

三、开放性试题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1分)
材料

  

1903

陈天华

《猛回头警世钟》

1905

沈文浚

《国耻小史》

1906

黄毅等编

《中国最近耻辱记》

1915

赵玉森

《国耻小史续编》

孙鑫源

《国耻鉴》

郁慕侠

《国耻小志》

1917

吕思勉

《国耻小史》

1924

朱寿因

《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小史》

1926

谢彬

《中国丧地史》

20世纪初,中国社会上涌现出了一系列著述。就材料整体信息或部分信息,拟定一个论题,结合中国近代历史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19.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中国人比起东邻日本来,在近代的遭际真可谓是多灾多难,遭受西方的侵略要比日本早,中国失败的消息传到日本使它不吃大亏就能学乖。日本的变法,是在没有多少战争破坏的情况下进行的,而中国却只能在割地赔款,最终负债累累、国家残破的情况下开始,而土地与金钱(相当于清朝两年多的岁入)恰是便宜了日本,本该近代起步(原始积累)的资本变成了负值。从此以后,贫困和资金严重匮乏就成为中国近代化的瓶颈。
从国内来看,戊戌变法也是有点生不逢时,中国真正的铁腕人物慈禧太后,恰在变法契机到来前后,面临她在制度和舆论压力下不得不交班交权的局面。在皇权政治中,几乎再没有比这种事更令人难堪而且难以忍受的了。其次,经过太平天国之后几十年汉族官僚的势力上升,能力虽差但心气颇高的旗人开始出现反弹,至少在中央政府,他们加强了自己的声音。从政治上说,这种反弹是一种倒退,因为长期养尊处优的旗人确实拿不出太多的人才。

——摘编自张鸣《再说戊戌变法》

(1)据材料概括日本近代化的有利条件。(6分)
(2)据材料分析中国变法生不逢时的依据。(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