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河南省平顶山市中考历史二模试题

适用年级:九年级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适用省份:河南省 试卷年份:2021年 题数:23 浏览数:277

一、选择题

1.

下图所示是我市出土的四件文物。它们共同反映了(  )

A.陶瓷工艺,领先世界B.青铜铸造,技术高超C.鹰城文明,历史悠久D.冶铁技艺,炉火纯青

2.

成语是中华文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成语的来源与我国古代著名的战役有密切关系。下列源于长平之战的是(  )

A.围魏救赵B.纸上谈兵C.草木皆兵D.破釜沉舟

3.

历史学家罗香林记述: 从汉末至东晋,中原汉人南迁长江流域,这是第一次大迁徙。东晋时期,长江流域战火纷飞,汉族民众又继续向南迁移。 他记述的这一历史现象(  )

A.激化了南北方的矛盾B.使江南地区得到开发C.有利于东晋统一全国D.将战乱转移到了南方

4.

唐代有男女同服之俗,男女同样参加骑马、打球、饮酒、舞蹈等活动。唐代的女服还曾流行由波斯(今伊朗)传入的胡服。材料直接反映出唐代(  )

A.经济的繁荣B.政治的清明C.文学艺术的兴盛D.社会风气的开放

5.

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 与印度文明的不统一和间断相比,中华文明的特点是统一和连续。 最有利于维护古代中国政治实体统一与连续的制度是(  )

A.分封制B.中央集权制C.君主专制D.三省六部制

6.

永乐三年,有海军三万七千人,携罗盘针,乘大船六十二艘,由苏州刘家港出发,泛海经福建,南达占城,以次遍历诸国 。该历史事件指(  )

A.戚继光抗倭B.鉴真东渡日本C.郑和下西洋D.马可·波罗回国

7.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创造了辉煌灿烂的科技文化。下列科技著作属于同一领域的是(  )

A.《齐民要术》和《天工开物》B.《农政全书》和《九章算术》C.《伤寒杂病论》和《本草纲目》D.《千金方》和《水经注》

8.

1894年,外国在华企业资产总额还只有约一亿零九百万美元,而在1902年已增至四亿七千八百万美元,外国银行积极扩大经营范围,加强控制中国的工矿交通事业,垄断中国的财政金融。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是(  )

A.鸦片战争的失败B.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C.义和团运动的失败D.《辛丑条约》的签订

9.

1920年春,北京大学首次招收了9名女生入学旁听,开创了中国国立大学男女同校的先河,上述做法主要反映出新文化运动追求(  )

A.科学B.民主C.平等D.新潮

10.

历史事实指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历史观点是分析历史事实的看法和状态。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

A.戊戌变法时期,中国早期的民营出版企业商务印书馆在上海出现B.20世纪20年代,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C.20世纪30年代,在抗日救亡的高潮中,聂耳谱写了《义勇军进行曲》D.1947年6月底,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开辟了鄂豫皖解放区

11.

50年代初,毛泽东做出了一生中最难的决策。历史证明,这个决策对于中国和世界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对提高中华民族的自信心也产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此决策是(  )

A.抗美援朝保家卫国B.解放西藏统一大陆C.出访印度缓和关系D.援助非洲增进友谊

12.

某班准备举办先进人物的事迹展览,搜集到以下一组图片,请为这组图片拟定一个合适的主题(  )

A.艰苦创业年代的楷模B.国防建设领域的模范C.改革开放时期的标兵D.科技战线前沿的先锋

13.

下表是《l978—2013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比较表》,表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份/项目

1978

1988

1998

2008

2013

农村居民人均收入

134

545

2162

4761

8896

A.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被摧毁B.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公有制C.改革提高了生产力和生产积极性D.政府加大了对农民保障力度

14.

公元前427年,希腊小邦密提林背叛了雅典,投靠斯巴达。雅典民情激愤,公民大会迅速作出决议,将密提林成年男子全部处死,妇女儿童罚作奴隶。第二天,民众情绪趋于平静,公民大会撤销了原决议。据此可知,在古代(  )

A.希腊小邦缺乏政治自主权B.公民决定雅典城邦重大决策C.大邦争霸阻碍了希腊统一D.雅典公民大会有时违背民意

15.

1266年的佛罗伦萨由工商业者组成的 市民大会 与贵族平权,拥有了立法和监督行政大权;1293年,佛罗伦萨工商业者行会推翻封建贵族统治,取得城市共和国政权。13世纪末,佛罗伦萨城市共和国以法律形式将贵族排斥出市议会。这一过程反映了该城市(  )

A.资产阶级的形成B.争取自治的斗争C.封建势力的消亡D.王权统治的强化

16.

有历史学家认为,新航路开辟以来,以西方为主导的世界体系,既促进着全球的联系,又造成了 全球分裂 全球分裂 指的是(  )

A.西班牙在全球争夺殖民权B.欧洲形成两个对立的政治军事集团C.美苏争夺世界霸权格局形成D.欧美与亚非拉国家之间的鸿沟扩大

17.

明治天皇一改过去天皇涂脂抹粉之形象以断发蓄须、军装戎马之形象做出表率,皇室开启西方近代饮食习惯,这种先导性示范效应很快影响到普通日本国民。天皇的做法意在(  )

A.对外开港通商B.推翻幕府统治C.全面学习西方D.发动殖民战争

18.

在工业方面,苏维埃国家仍然直接控制着重要的工业部门,但鼓励私人开设小规模的工厂,同时恢复经贸活动,扩大城乡之间的商品交换。材料表明苏俄实行(  )

A.战时共产主义B.新经济政策C.两个五年计划D.农业集体化

二、材料题

1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是一条不同文明、不同民族交流与融合的经济商贸之路、文化交融之路、科技交流之路。沿着这条道路,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汗血马、音乐、雕塑等也纷纷东来。

——摘编自《百度百科》

材料二  下列文物出土于唐朝墓葬
(1)材料一中的 这条道路 开通于哪一历史事件之后?除材料提到的内容外,请各举一例说明 这条道路 是文化交融之路、科技交流之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
(3)两则材料共同反映了人类社会哪一特定历史阶段的状况?

2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李鸿章对自己的作为首做出以下总结: 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尤可敷衍一时。如一间破屋,由裱糊匠东补西贴,居然成一间净室,明知为纸片糊裱然究竟不定里面是何等材料。即有小小风雨,打成几个窟窿,随时补葺,亦可支吾应付。乃必欲爽手扯破,又未预备何种修葺材料,何种改造方式,自然真相破露,不可收拾,但裱糊匠又何术能负其责?

——摘自梁启超《李鸿章传》

材料二  效仿俄国、日本等与中国国情比较类似的国家已经走过的成功道路,尽快开始变法,从根本上铲除旧制度的根基,建立一套全新的政治制度,即建立俄国、日本式的政治体制。

——摘编自马勇《中国近代通史》

材料三  孙中山认为,与两千年来的历代王朝相比,清廷仍然实行君主专制政体。王位争夺又是无情的斗争。要破这个怪圈,就必须以共和制取代君主制度。

——摘编自《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礼大会上的演说》

(1)材料一中李鸿章这位 裱糊匠 是如何对 破屋 东补西贴 的?李鸿章说这些话的意图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比较两则材料所主张政治体制的异同。
(3)综上所述,结合所学,分析中国近代化发展趋势。

2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深圳,是当代中国新兴的移民城市。载至2011年,深圳总人口1046万人,其中原住民只有30多万,人口的90%以上是来自外地的移民。移民们离开原来的居住地,来到新的环境中,必须改变原来的陈规陋习和落后的思想观念不断开拓创新。20世纪90年代以后,深圳率先进行现代企业制度、公务员制度等多项改革推动了深圳的快速发展。移民大量涌入,形成移民文化的开放性、兼容性特征,孕育出深圳人勇于探索、敢为天下先、开拓创新的精神气质。

——摘编自刘志山、兰美荣《移民文化与深圳特区的发展》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综合国力大幅跃升,国家实力已经达到近现代前所未有的水平。邓小平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的科学论断为中国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科教兴国 战略的实施极大地推动了科技成果向现代生产力的转化。在现代社会中,由广播、电影电视报刊杂志及新媒体构成的社会信息传播网络促使人们形成了新的生活理念,推动了人们生活方式的变革。作为全球化消费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已融入 地球村 经济系统内,与各国消费品和消费文化激烈碰撞,生活方式受到了全方位的影响和改变。

——摘编自《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变化研究》

(1)材料一中的两组图片体现出我国社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深圳为什么能够成为移民城市?移民为深圳发展带来了什么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迅速发展的原因。

2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德国的工业化进程落后于英国,但它以独特的方式走上了现代化的道路。全民教育为德国培养了高素质的国民,大学给德国带来了创造和发明。在1871年统一后的四十多年时间里,德国的经济出现了跨越式发展。到1910年,德国的工业总量超过所有欧洲国家。

——摘编自《于尔根克卡访谈录》

材料二  昔日称雄于世界的欧洲列强均已降为二等国、三等国,它们面对的是一个虚弱不堪、支离破碎的欧洲。在东方,来自苏联和东欧盟国的威胁日益严重;西方,来自美国的经济渗透和政治控制不断加强。

——摘自人教社《世界现代史》

材料三  欧洲政治家清醒地认识到,为了防止历史的悲剧,必须重新组织欧洲的经济、社会与政治生活。

——摘自人教社《世界现代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促使 德国工业产量超过所有欧洲国家的主要因素,并举一例创造发明。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列强 支离破碎 的原因。为了不断加强 经济渗透 ,美国采取了什么措施?
(3)材料三中 欧洲的重组体现了欧洲发展的什么趋势? 欧洲的重组对当今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

23.

请依据下面图片反映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图片内容之间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