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天津市南开区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期中考试 适用省份:天津市 试卷年份:2021年 题数:18 浏览数:453

一、单选题

1.

西周统治者把王畿以外的广阔地域分封给贵族或功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随之而来,如何约束诸侯等社会管理层,便成为西周朝廷面临的关键问题。西周的解决方案是以宗法制来维系分封制,通过宗族认同以培育政治认同。这说明西周政治的基本特征是(  )

A.君主的权力受到一定制约B.地方管理集中化C.权力分配与血缘关系结合D.行政机构官僚化

2.

《齐民要术》自序: 盖神农为耒耜,以利天下。尧命四子,敬授民时。舜命后稷,食为政首。……殷周之盛,《诗》《书》所述,要在安民,富而教之。 这段话主要强调(  )

A.统治者要体察民情B.生产工具不断改进C.要注重法律的制定D.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3.

《旧唐书·玄宗纪》载: 禁九品以下清资官置客舍邸店车坊。 德宗时, 禁百官置邸贩鬻 ,并诏令王公卿士、诸节度观察使于扬州置回易邸(交易买卖的邸店),并罢之。这主要表明唐政府(  )

A.禁止官员与民争利B.提高官员工作效率C.重视扩大税收来源D.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4.

下图所示为北宋墓葬出土的景德镇窑青白釉胡人牵马俑。其可用来佐证宋代(  )

A.中外贸易兴盛B.矿冶业占有重要地位C.娱乐活动丰富D.追求个性的审美观念

5.

福建各地族谱中有大量关于入台族裔回乡请祖先牌位赴台的记载,此类现象在清乾隆年间骤然增多。这说明乾隆年间(  )

A.族谱编修顺应了移民的需求B.大陆移民已在台湾安居繁衍C.内地宗族开始整体迁移台湾D.两岸居民正常往来受到阻碍

6.

鸦片战争后,中国很多舆地学者撰写了一大批边疆史地著作,如曹廷杰的《东北边防辑要》、姚文栋的《滇缅勘界记》、邓承修的《中越定界图》等,其范围和规模颇为壮观。这实际上反映了與地学者(  )

A.重视对边疆地区的开发B.反对君主专制制度C.爱国精神和社会责任感D.传播西方科技知识

7.

1920年5月1日,《新青年》纪念劳动节专刊出版。专刊发表了蔡元培 劳工神圣 的题词、 李大钊的《 五一 运动史》和陈独秀的《上海厚生纱厂湖南女工问题》等文章。这一现象表明(  )

A.中国共产党领导工人运动B.知识分子开始关注劳工问题C.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D.劳工和妇女的地位得到改善

8.

依据下面表格中的内容判断, 的标题应该是(  )
202111111551250533

A.敌后抗日根据的发展B.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C.东北抗日联军的奋战D.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

9.

下图是1953年的宣传画 一年级新生 。该作品主要反映了(  )

A.男女平等与教育事业的发展B.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新成就C.国家实行 科教兴国 发展战略D.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时代精神

10.

1972年,中国致函联合国非殖民化特别委员会,指出 香港、澳门是被英国和葡萄牙当局占领的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解决香港、澳门问题完全是属于中国主权范围内的问题,根本不属于通常所谓 殖民地 范畴。 联合国采纳了中国的立场。中国政府这一举措(  )

A.极大地改善了中国周边安全环境B.奠定了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基石C.充分体现了 一国两制 的构想D.掌握了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的主动权

11.

下图是1952和1978年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工业总产值结构示意图。据此可知(  )

A.国民经济结构协调合理B.国民经济增速全面提高C.东部地区工业产值减少D.国家工业布局有所改善

12.

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变为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阶段;是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发展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体制的阶段。 基于这种认识,当时我国(  )

A.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B.进一步推进经济体制的改革C.彻底摆脱计划经济体制束缚D.深度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13.

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首创 历史 一词,在西方,他被认为是 史学之父 。在他生活的那个时代,撰写历史著作主要依靠的是(  )

A.文献史料B.实物史料C.音像史料D.口述史料

14.

据研究,自1571年马尼拉大帆船航线开通后,大帆船从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出发,经过马里亚纳群岛或关岛后,再从圣贝纳迪诺海峡或苏里高海峡穿过菲律宾群岛进入马尼拉。在最初的20年间,平均每年约有150吨白银运到东方。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世界市场体系的形成B.蒸汽动力运输船只的广泛应用C.世界贸易的较大发展D.国际经济交流基本准则的确立

15.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2002年人类发展报告》中指出,发达国家内部存在着(社会问题), 这在英国和美国表现得最为前后一致和最剧烈。在1979年到1997年间,实际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增加了38%,但是一个中等收入之家的收入只增加了9%……最富裕的1%家庭的收入增长了140%。 据此判断,这种社会问题是指(  )

A.社会的不平等不断扩大B.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不足C.西方社会结构发生变化D.各国的经济竞争日益加剧

二、材料阅读

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
    《春秋》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记载了鲁国及各诸侯国二百余年的历史,内容以诸侯、大夫的政治、军事活动为主。
    《史记》成书于西汉,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记载了上古至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史记》体例

篇目举例

本纪(帝王活动及重大事件)

高祖(刘邦)本纪

表(大事年表、世系表等)

建元以来王子侯者(汉武帝时封侯的诸侯王子弟)年表

书(重要制度变迁)

平准(工商业)书

世家(诸侯等有重大影响人物的事迹)

楚元王(汉高祖之弟,封地为楚国)世家

列传(各阶层重要人物、周边政权的历史)

儒林(重 要儒家学者)列传、匈奴列传、大宛(在今中亚地区)列传

材料二
    岳麓书院藏秦简 秦始皇禁湘山诏 ,记载秦始皇巡游湘山(即洞庭湖君山)时, 登相(湘)山、屏山,其树木野美,望骆翠山以南,树木口(缺字)见亦美,其皆禁勿伐 ,并将湘山列入禁苑,归属苍梧郡管辖。《史记》则记载秦始皇在湘山遭遇大风,几乎不能渡过湘江,以为当地神灵作怪, 始皇大怒,使刑徒三千人皆伐湘山树,赭(使其裸露)其山

——摘编自晏昌贵《禁山与赭山:秦始皇的多重面相》

(1)根据材料一,比较《史记》与《春秋》的不同之处。(6分)
(2)从材料一 篇目举例 中任选两例,并结合所学知识,解读其所反映的西汉社会状况。(6分)
(3)根据材料二,说明两则史料中对秦始皇的不同叙述及出现这种不同叙述的原因。(8分)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
    秦筑长城以来,汉、唐、宋亦常修理,其时岂无边患?明末我太祖统大兵长驱直入,诸路瓦解,皆莫敢当。可见守国之道,唯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者是也。如古北、喜峰口一带朕皆巡阅,概多损坏。今欲修之,兴工劳役,岂能无害百姓?

——《清实录·圣祖实录(二)卷一百五十二·康熙三十年五月丙午》

材料二
    清入关后,摄政王多尔衮与亲政后的顺治帝继续执行皇太极的遗策,摒去 华夷之辨 的陈旧观念,坚持 满汉一家 的新的民族观念。到康熙时……他的民族观比之前辈,又大大发展,喊出愿 中外一体 天下一家 的时代最强音。

——李治亭《长城新解》

材料三
    中国是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较好解决了农牧民族之间的碰撞交融问题。中国古代高明的政治家们运用长城这道军事防卫线和经济、文化会聚线,巧妙地控制、调节中原政权与北方游牧民族的关系,把农业经济和游牧经济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大大缩短了边疆与内地的距离和农牧文化之间的差异。
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中,长城作为专制残暴的象征,备受劳苦大众诅咒;而在唐太宗、清圣祖看来,长城只能是蠢笨无用的化身。直到现代,长城才真正成为中华民族的标识和象征。这是在中华民族处于最危险时刻,举国上下高唱 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同仇敌忾、浴血抗战中提炼锻铸成的象征。

——整理自曹大为《长城:凝聚中华民族的历史半碑》等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康熙帝不修长城的原因。(10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认识长城的历史作用和现代价值?(10分)

三、开放性试题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

变迁的中国:(1949年-2019年)《人民日报》元旦头版标题(部分)

1949

将革命进行到底——一九四九年新年献词

1951

在伟大爱国主义旗帜下巩固我们伟大的祖国

1953

迎接1953年的伟大任

1956

为全面地提早完成和超额完成五年计划而奋斗

1963

巩固伟大成绩,争取新的胜利

1967

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

1978

光明的中国

1979

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生产建设上来

1987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搞好改革开放的根本保证

1992

在改革开放中稳步发展

2004

奋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征程上

2013

携手促进世界和平与共同发展

2019

创造无愧于伟大新时代的新辉煌

——整理自《人民日报》

运用材料,自拟一个题目,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述充分,表述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