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河南省中原名校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河南省 试卷年份:2021年 题数:27 浏览数:737

一、单选题

1.

有学者指出,从儒家所预设的社会政治发展模式来看,嫡长制虽是 家天下 的传子之法,但却是通往 官天下 的现实起点。该学者意在说明嫡长制(  )

A.确立了王位继承的基本原则B.反映了儒家家族本位的伦理C.体现了家国一体的政治理念D.适应了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

2.

在郡县制下,郡守和县令均由皇帝直接任免,并设立监察使,行政、军事、司法三权分立。同时中央通过对郡县官员的考核来掌握他们的政绩,决定他们的升降任免。这些措施(  )

A.加强了君主专制统治B.便利中央垂直管理地方C.体现贵族政治的消亡D.消除了地方的割据势力

3.

隋大业中,始设进士科,至唐为盛,每岁不过三十人……其艰难谓之 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 ,但其有老死于文场者也无所恨。材料主要说明(  )

A.进士科的难度高于明经B.进士考试受到极大重视C.科举考试利于提高官员的素质D.进士科的设立促进了社会稳定

4.

《荆荒岁时记》中写道: 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子也。年年机杼劳役,织成云锦天衣。天帝怜其独处,许嫁河西牵牛郎。 作品中这一情景体现了(  )

A.古代的门当户对观念B.中国传统的经济形态C.古代商品经济的发展D.中国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5.

宋代, 每一交易,动辄即十万 ,货币需求量大增。在对外贸易中,大量的铜币流向海外。 民苦转贸重,故设书纸代钱,以便市易 。材料说明了(  )

A.宋代传统的经济政策的改变B.商品经济发展促进纸币出现C.金属货币已不适应经济发展D.宋代商品经济高度繁荣发展

6.

蜀锦花楼机是我国古代最具代表性的机型(注:该机与下图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的花机基本一致),机长6米、宽1.5米、高5米,由上千个构件组成,机身平直,中段隆起花楼,楼上悬挂花本,根据花本用不同的穿吊和拉花的方法,织出各种花纹。这充分反映了我国古代(  )

A.资本主义萌芽产生B.手工制作技术高超C.妇女们的辛勤劳动D.古代纺织技术提高

7.

奏折是重要官文书之一,也称折子、奏帖或折奏。它始用于康熙年间,雍正以后普遍采用。奏折制度(  )

雍正帝批阅过的奏折

A.杜绝了官员专权B.体现了皇帝勤于处理政务C.极大削弱了相权D.强化了对官僚机构的控制

8.

下表是不同历史时期外国人在中国的生活状况,这些史实能从侧面说明(  )

时间

事件

文献

1759

乾隆皇帝因为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洪仁辉用中文向清政府申诉而被流放,其中文老师直接被处死。原因是外国人没有资格说中文,更没有权力向清政府申诉

《旧中国杂记》

1858

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字被判了死刑!

《天津条约》第51

A.中国国际地位的下降B.西方国家实力不断增强C.中国华夷观念的改变D.开启了中国外交近代化

9.

《天朝田亩制度》明确提出 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的原则;1947年中共中央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废除封建性以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这体现了两者(  )

A.都稳固了工农联盟B.关注农民切身利益C.是历代农民斗争的思想结晶D.旨在减轻封建性的剥削

10.

有学者认为,《清帝逊位诏书》不啻为一种中国版的 光荣革命 ,从某种意义上体现着 中华人民 的政治智慧。此处的 政治智慧 是指(  )

A.以和平方式实现了政权转移B.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C.增强了中华民族的爱国意识D.开启了政治民主化进程

11.

1919年 五四 运动期间,华商烟厂、火柴厂等得到了较大的发展。据统计,在农商部注册的工商企业达到104家,超过历年最好水平。其中注册的工业公司在1919年为65家,资金44728300元。材料现象的出现(  )

A.得益于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B.反映了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C.说明战争推动了经济的发展D.说明民族独立是工业发展的保障

12.

民国元年,北京《大自由报》刊登此类广告:启者民国共和告成,国民剪发易服以壮我国气象一新。本主人……由上海特聘高等裁剪名师,专做西式各种改良便服……凡士商各界请一试之,方知予言不谬。材料说明(  )

A.政府主导社会习俗变革B.营销策略冲击人们的价值观C.经济发展引起社会观念变动D.广告营销契合时代潮流

13.

在日本进攻缅甸后,中国远征军于1942年起陆续开进缅甸。在缅北、滇西反攻中,收复缅北大小城镇50余座,收复滇西失地8.3万平方公里,共歼灭日军4.9万余人。这说明中国远征军入缅甸作战(  )

A.牵制了日本陆军的主要兵力B.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C.有力支援了盟军的对日作战D.日军在缅甸遭到毁灭性打击

14.

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了人民民主的国家政权和重要的人民民主制度,真正实现了广大劳动人民当家做主。这一论断的根本依据是(  )

A.中共的英明领导B.推翻了三座大山C.广大人民热爱社会主义D.公有制下的集体利益和公共意志

15.

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公正、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中国方案。这体现了新时期中国(  )

A.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的合作竞争B.开始步入世界舞台体现大国担当C.在外交上打破西方孤立的政策D.注重外交观念的创新

16.

截至2021年9月5日,近14亿人口的中国自武汉出现新冠病毒感染者到今天,共感染123181人,死亡5685人。3亿多人口的美国,共感染40761851人,死亡665463人,这一数据充分说明了美国不可复制中国抗疫奇迹。这一抗疫成效的不同主要是两国(  )

A.经济实力不同B.思想观念不同C.政权组织不同D.社会制度不同

17.

《民法大全》规定,如果当事人涉嫌犯罪,可以通过拷问迫使他供出同谋与罪行。但拷问不应完全听从原告的要求,而应本着合理与节制之原则。这体现了罗马法(  )

A.灵活理性原则B.追求至善至美境界C.注重司法程序D.实现了法律的公正

18.

北美新英格兰的北部资本主义工商业发达,中部农业比重大,南部盛行种植园经济。据统计,1768—1772年间,北美北部沿大西洋西海岸内部贸易约为其对外贸易的64%,而整个南部地区这一数据为25%。由此可推知,当时(  )

A.南部经济严重依附欧洲B.北美各地缺乏经济交流C.美国尚未形成统一市场D.北部地区经济相对落后

19.

通过1832年议会改革,资产阶级取得了选举权,但政权仍在贵族手中,资产阶级仍处于从属地位。工人阶级在争取改革的斗争中出力最大,结果却一无所获。材料说明英国(  )

A.宪政体制弊端重重B.资产阶级在议会优势的丧失C.民主政治有待完善D.资产阶级革命具有保守色彩

20.

表格中的观点共同说明了巴黎公社革命(  )

观点一

318日起义不是有组织、有计划地发展起来的,而是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触发的一场无产阶级革命

观点二

巴黎公社起义完全是由巴黎工人发动的公社是自发产生的,谁也没有有意识和有计划地去准备它

观点三

第一国际没有采取任何措施去促进公社诞生,但国际精神对巴黎的工人阶级是有影响的

A.是多种因素引起的B.具有自发性的特点C.是无产阶级性质的革命D.是第一国际的精神产儿

21.

在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中,农庄的播种结构和面积、牲畜种类数量、农畜产品的分配等各项指标,都由国家决定。国家实行义务交售制,以远低于生产成本的价格收购农庄的产品。苏联的这一做法(  )

A.体现了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B.符合了农民的意愿C.牺牲农业为工业化服务D.增强了对集体经济的认同

22.

美苏双方两周的军事较量使得核大战一触即发。但非常富有戏剧性的是,两周之后,莫斯科电台报道说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同意撤走导弹。这说明(  )

A.美苏力量势均力敌B.两极格局趋向瓦解C.美苏在对抗中伴随着妥协D.世界和平得到了有效维护

23.

下图所示,西欧经济升幅最大阶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二战后西欧经济发展示意图

A.美国马歇尔计划的实施B.欧共体经济政治实体的形成C.国家奉行干预经济的政策D.新经济 增长模式的刺激

24.

联合国2002年世界投资报告中指出,面目前有大约6.5万家跨国公司在全球有大约85家子公司。这些公司的经济影响极大,雇佣大约5400万名员工,销售额达到将近19万亿美元,是世界出口额的2倍以上。据此可知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的作用是(  )

A.根本动力B.技术手段C.疏通渠道D.有力推手

二、材料阅读

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
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如何向社会主义过渡,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是列宁一代革命家所面临的一个新的历史课题。由于马克思、恩格斯在理论上没有(也不可能有)明确指示,更没有历史先例可以借鉴,列宁只能根据当时的历史条件和实践经验进行艰苦探索。在这个过程中,他认识——实践——再认识,终于找到了一条在小农经济占优势的俄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摘编自穆森《对列宁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认识》

材料二
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十年间,毛泽东扮演了多重角色。纵观开国伟人毛泽东的多重角色,我们看到了在战争废墟上建立起的崭新政权,看到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从无到有、不断完善,更看到了从百废待兴的新中国生发出的建设社会主义的勃勃生机和昂扬斗志。尽管在经历了社会主义建设短暂的 春天 后,磨难与考验接踵而来,但毛泽东毕竟带领中国人民完成了从革命到建设的转变,开启了华夏儿女探索适合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新纪元。

——摘编自《对毛泽东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再认识与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述列宁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实践。(7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 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十年间 扮演的多重角色及作出的伟大贡献。(7分)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列宁和毛泽东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当代价值。(6分)

三、开放性试题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在灾难深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中华民族创造了一幕幕惊天动地的壮举。
虎门硝烟、 致远号 撞向敌舰、襄河忠魂……;
三元里抗英、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东北抗日义勇军……;
江南制造总局、戊戌六君子、武昌起义、革命统一战线、《论持久战》、三大战役……。
这些抗争探索,使中华民族在沉沦中获得新生。

——摘编自鲁本悟《中华民族的崛起重生和伟大复兴》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一个能够反映近代中国时代主题的论点,并运用史实予以论述。(要求:史论结合,论从史出,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四、材料阅读

27.

中国铁路的发展过程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随着人们对铁路认识的不断深化,在晚清就形成了不同的铁路文化观。洋务派为代表的先进人士主张在中国修铁路,但遭到了顽固派的坚决反对,于是洋务派与顽固派展开了激烈的论战。通过十年的论战,使人们更深刻地认识到了铁路在军事国防及在经济等其他方面的作用,导致清政府决定兴办铁路。甲午战争失败的教训使国人把铁路看成了救国救民的利器,维新派对此积极宣传,大规模快修铁路成了清政府的基本国策。晚清国人对修铁路的态度经过了坚拒、松动、认可、急办这样的变化过程,他们的铁路文化观也就相应地经过了拒斥、萌芽、发展到形成的过程。

——摘编自李书领《试论晚清时期国人的铁路文化观》

材料二
中国铁路从技术引进到自行设计,从人有我无到人有我快,从和谐号到复兴号,中国铁路建成了世界最现代化的铁路网和最发达的高铁网,创造了 高铁里程世界第一,工程建造技术、装备技术世界领先 的最新成就,列车速度的不断提高,见证了中国的发展,让世人感怀于中国制造、中国创造。铁路不知不觉间成为了中国70年建设成就的见证,从列强垄断到大国崛起的历史性跳跃,它承载的是中国历代铁路人的心血,是中国的科技发展的体现,更是我们中国人自强不息、奋勇向上的精神。

——摘编自杨默《铁路发展见证新中国70年建设成就》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晚清铁路文化观变化的原因及反映出的本质问题。(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新中国70年铁路建设的成就及从中得到的认识。(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