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广东省普通高中高三11月阶段性质量测评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广东省 试卷年份:2021年 题数:22 浏览数:598

一、单选题

1.

下列两幅图反映了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长城布局。据此可知(  ) 

A.长城保护了中原农耕文明B.中国辽阔版图基本形成C.长城防御的对象发生变化D.秦朝率先创立郡县制度

2.

汉高祖刘邦 约法省禁,轻田租,什五而税一 。文帝时多次下诏 田租之半 ’或 租税之半 。以后田租三十税一成为两汉田租率的定制。这些举措(  )

A.加剧了土地兼并现象B.贯彻了儒家的仁政思想C.促进封建统治的稳固D.说明政府开支逐渐减少

3.

隋文帝时改宇文泰所赐蕃姓,废除宇文氏的六官制度,恢复原来汉族姓氏、汉魏以来的传统官制和华夏礼仪。此举旨在(  )

A.凝聚人心促进政治统一B.笼络士人扩大统治根基C.移风易俗促进民族交融D.打击门阀防范地方割据

4.

在兵制方面,宋朝基本不再采用征兵制,而采用雇佣性质的募兵制度;在征调徭役方面,北宋中期采用雇募法,不再单纯使用无偿征调农民等服役的办法;在官府征调工匠服役方面,由单纯的轮差制度改为差雇制度,国家给服役的工匠一定报酬。这反映出宋代(  )

A.取消了制度层面的强制措施B.更多运用经济手段进行国家治理C.法律制度已经相当健全成熟D.劳役地租完成向货币地租的过渡

5.

军机处是一个顾问应对的智囊机构,起草谕旨,管理机密档案的秘书班子。它最显著的特点是 承旨 ,其使命是承认和服从这种权力。这说明军机处的设立(  )

A.避免了皇帝任意妄为B.强化了中央集权统治C.未影响中央机构职权D.完善了皇帝独裁机制

6.

毛泽东说过: 中国封建社会内的商品经济的发展,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如果没有外国资本主义的影响,中国也将缓慢地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 这反映出(  )

A.列强经济侵略推动中国的进步B.列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有限C.中国自然经济解体具有必然性D.中国近代经济传承了封建经济

7.

1903年,镇江郭礼征筹建大照电灯公司,经常镇道署呈报江苏抚院获准立案,拨荷花塘官地作为建厂地基,并暂借规银1万两。次年,从国外订购发电机、锅炉等设备陆续进行安装。因绅商居民担心破坏风水,阻挠立杆架线,郭礼征登门协商,历时7个月才架线完工。由此可知(  )

A.国民政府鼓励民族工业发展B.晚清政府积极推进洋务运动C.中国近代化受制于多种因素D.民族工业完全依赖外国资本

8.

1911年10月14日,美国在一份对华政策备忘录中提出,遵循各国一致确定的 共同方针 ,共同商定 一致行动 的原则。这一原则得到各国的同意。这反映出列强(  )

A.对华政策取决于美国态度B.无力干涉辛亥革命C.维护清朝既有统治D.就维护既得利益达成妥协

9.

1920年 五一 劳动节前后,北京、上海都举行了大规模的纪念活动。

北京

李大钊主持北京大学理科纪念五一节活动

何孟雄等8名同学乘汽车游行,沿街散发《劳动宣言》

北京大学平民演讲团走向街头宣讲五一劳动节的历史和意义

邓中夏赶赴长辛铁路工厂出席纪念活动,并发表演说

上海

418日陈独秀参加工界7个团体发起的世界劳动节纪念大会筹备会,发表关于劳工问题的演讲

51日冲破反动当局和帝国主义势力阻挠,召开了庆祝大会,发表《上海工人宣言》和《答俄国劳动政府的通告》

这些活动(  )

A.为国共合作提供了舆论准备B.促使马克思主义深入群众C.传播了共产党的路线方针D.呼吁工人阶级探寻救亡道路

10.

右面是画家张漾兮于1937年9月7日发表在《四川日报》上的漫画《乐极生悲》。该漫画体现了作者(  )

A.猛烈抨击日军侵华罪行B.揭露日寇扩大侵华阴谋C.对抗战抱有必胜的信心D.呼唤民族抗战早日实现

11.

罗马帝国时代, 敕令是一种极为敏捷的立法方式,它一般是针对司法中提出的新问题做出的,兼具命令和法律的性质并兼二者之利 。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罗马法(  )

A.缺乏公正性B.具有实用性C.缺乏严肃性D.具有包容性

12.

传统观点认为,马丁·路德是市民阶层的宗教改革家;而人文主义者看路德与教廷的对决,始而喜,继而敬,终而崇拜;又有研究者认为,马丁·路德是封建诸侯 顺服的仆人 和镇压农民起义的帮凶。据此可知,关于马丁·路德评价的认识(  )

A.因史料不足,难以准确判断B.评价人物,着重看其历史功绩C.随着研究的深入,其形象更趋饱满D.后期研究成果更合乎历史

13.

在16世纪,史学家称之为 中世纪 的欧洲社会开始露出一线曙光,由此产生了国际关系和国际格局。带来 一线曙光 的根本原因是(  )

A.封建王室的宗教狂热B.资本主义生产方式C.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D.西欧海外殖民扩张

14.

在17、18世纪的英国,每逢选举,议席就被当作商品而明码标价地出售,且价格不断上涨。1689年,一个议席的价格是8英镑6先令,到1727年,价格已经上涨到了900英镑。这种现象(  )

A.有利于大贵族操纵选举B.便利了工业资产阶级掌权C.说明英国政党竞争激烈D.显示了英国政治市场化趋势

15.

1898—1908年盛行于法国的野兽派画家用直接从颜料管中挤出的颜料,以直率、粗放的笔法,创造强烈的画面效果,充分显示出追求情感表达的表现主义倾向。这表明(  )

A.工业革命带来贫富分化B.启蒙理想与现实差距拉大C.西方工业文明遭到质疑D.城市发展阻碍了文明进步

16.

美国工业革命胜利时,尽管出口贸易增加了7倍,但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对外贸易仅占10%左右,大部分工业品仍在国内销售。这说明当时美国(  )

A.国内市场成为工业化的基础B.具有经济孤立主义倾向C.亟待解决经济发展的不合理D.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劣势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宋代和明代地方行政和监察制度比较表

宋代

明代

地方行政

每路设四监司,分掌财政、军政、刑法及仓谷;各州加设通判,知州发出的政令须由通判副署;通判可直接向中央报告地方吏治的得失

各省设三司,分掌行政、军事及司法,互不统属,直隶中央;分封子孙为王,以镇守地方,屏藩皇室

监察制度

设独立的谏院和御史台,监察百官,以监督宰相为要务

中央设都察院,监察百官;置十三道监察御史,巡视地方

材料二 清朝前期,政府征集名儒编纂巨籍三十多种,一以整理文化遗产,消磨学者精力;一以销毁禁书,统制思想。康熙时敕修、雍正初完成的《古今图书集成》,凡一万卷;乾隆时的《四库全书》,凡三千四百五十七部,七万九千七十卷,更是巨籍,对学术的贡献亦甚大。

——以上材料据江增庆《中国通史纲要》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宋、明两代地方行政和监察制度的异同。(8分)
(2)根据材料二,说明清朝统治者大修典籍的动机及影响。(6分)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孙中山指出: 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 下面是1924年孙中山发表的有关民生主义的言论:

直接征税,是最近进化出来的社会经济方法。行这种方法,就是用累进税率,多征资本家的所得税和遗产税。行这种税法,就可以令国家的财源多是直接由资本家而来。资本家的入息极多,国家直接征税,所谓多取之而不为虐。从前的旧税法只是钱粮和关税两种,行那种税法,就是国家的财源完全取之于一般贫民,资本家对于国家只享权利、毫不尽义务,那是很不公平的

国民党之主张,则以为工人之失业者,国家当为之谋救济之道。尤当为之制定劳工法,以改良工人之生活

材料二
社会主义这一微弱的支流在东方社会中发展壮大首先得益于一战及一战后东方国家普遍崛起的民族主义意识的觉醒。东方知识界中一部分先进分子对社会主义和马列主义显示出的极大热情,很重要的原因是出于对曾深信不疑的西方自由主义的深深失望。十月革命促使马列主义在东方国家的威望空前增长,促使东方国家的先进人物接受这一思想。马列主义的传播也导致中国建立共产主义小组和共产党组织。

——摘自马克垚主编的《世界文明史》(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孙中山的 社会主义 思想。(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1919年前后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接受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主要进程。(8分)

三、开放性试题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近代西方国家曾经发生过两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于18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中叶,这场革命虽然主要以应用技术的开发尤其是机器的发明为主,但基础理论发明的研究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西方国家第二次工业革命始于19世纪70年代,结束于20世纪初。该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内容是,在科学技术进步的巨大影响下,西方国家开始产业结构调整,科学技术与社会生产的结合更加直接和紧密。科学技术的进步构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全部基础,因此,第二次工业革命常常被称为科学技术革命。两次工业革命作为近代物质文化进步的重要标志,对当时西方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乃至思想文化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但是其影响存在明显的不同。

——摘编自裔邵印《世界文化史》

结合所学知识,就工业革命(科技革命)的影响,自拟一个论题,并运用具体史实给予论证。(要求: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四、材料阅读

20.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2分)
材料
开皇三年(583年)十二月,河南道行台兵部尚书杨尚希上表,以天下州郡过多,请罢郡。其表曰: 自秦并天下,罢侯置守,汉、魏及晋,邦邑屡改。窃见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县僚以众,资费日多,吏卒人倍,租调岁减。清干良才,百分无一,动须万数,如何可觅?所谓民少官多,十羊九牧。琴有更张之义,瑟无胶柱之理。今存要去闲,并少为大,国家则不亏粟帛,选举则易得贤才。 隋文帝觉得切中时弊,操作性亦比较强,遂下令罢天下郡政府。《通典·州郡一》中记载,隋文帝快刀斩乱麻,一下子撤销了全国所有的郡级政府的建制,从而把过去的州、郡、县三级政府的体系,改成了州、县两级政府的格局。此时,全国共有1255个县。

——宋亚平《隋代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代地方行政体系存在的问题。(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代地方行政体系改革对封建统治的影响。(6分)

21.

【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2分)
材料
经济利益是驱动战争、特别是世界大战爆发之根本所在。两次世界大战皆源于帝国主义列强的争霸。二战前,世界各国之间经济联系虽有发展,但受政治因素影响并不紧密。各资本主义强国在经济上主要与自己的殖民地、附属国和 势力范围 联系密切,各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则少有往来,所以各资本主义强国在发生利益冲突时无所顾忌,导致它们走向世界大战深渊。
二战的结束,也标志着核时代的到来。核时代的战争具有更大的危险性,科学家是十分清楚的。因而,战后出现了以科学家为首的反核、反战运动。联合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国际政治组织,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越来越大。20世纪80年代至今,联合国在制止武装冲突、调解危机、推动裁军、限制毁灭性武器的发展等方面,显示了自己的力量。

——摘编自葛兆富《二战结束以来世界性战争未起之成因浅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世界大战爆发的必然性。(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后半期没有发生世界性战争的主要因素。(6分)

22.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2分)
材料
《盛世危言》是郑观应于公元1894年3月(光绪二十年)编成的论文集,全书贯穿着 富强救国 的主题,对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诸方面的改革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案,在当时是给甲午战败以后沮丧、迷茫的晚清末世开出了一帖拯危于安的良药。《盛世危言》是中国思想界中一部较早地认真考虑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著作。
郑观应所谈到的 没有议院民主,如何凝聚亿万百姓之心为一心 ,其实即民众的国家认同感问题。郑氏希望在十九世纪末期以一种新制度文明给国民铸就一种新的国家认同感,在此后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在一次又一次的尝试与失败、再尝试中逐渐走出了一条新的道路。虽然这条道路与郑氏所描绘的大有不同,然而,一以贯之的是对于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不懈追求。郑氏的 盛世 虽然以另一种形式到来,然而 危言 永不过时,时时告诫我们要居安思危。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郑观应创作《盛世危言》的时代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郑观应创作《盛世危言》的意义。(6分)